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下尿路功能障碍(LUTD)指膀胱尿道在储尿期和(或)排尿期存在的功能障碍,分为神经源性和非神经源性两种类型,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上尿路损害。尿动力检查(UDS)能客观地反映逼尿肌和尿道内外括约肌功能及预测LUTD对上尿路的影响,是临床制定精准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但是,国内儿童UDS的开展尚未普及,影响了LUTD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就儿童LUTD和儿童UDS的临床应用作一述评,以期为提高儿童LUTD的诊治水平提供一些建议。

  • 标签: 儿童 下尿路功能障碍 诊断 治疗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NNLUTD)的影像尿动力和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NNLUTD的患儿。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直肠功能障碍及解剖学畸形引起的下尿路功能障碍。所有患儿进行影像尿动力和尿常规检查,并依据影像尿动力结果分为4组:尿动力结果正常者(Normal组)、单纯逼尿肌过度活动者(DO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者(DSD组)和逼尿肌活动低下者(DU组)。分析4组患儿临床症状、影像尿动力结果、尿路感染(UTI)和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比例等。结果共173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男103例、女70例,年龄(7.2±3.3)岁。Normal组46例(26.6%),DO组63例(36.4%),DSD组39例(22.5%)和DU组25例(14.5%)。DSD组和DU组VUR比例均高于Normal组和DO组[18例(46.2%)和11例(44.0%)比7例(15.2%)和14例(22.2%),均P<0.05],DO组VUR患儿中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12例(32.4%)比2例(7.7%),P=0.020];DSD组和DU组UTI比例均高于DO组[16例(41.0%)和12例(48.0%)比12例(19.0%),均P<0.05],Normal组、DO组和DU组UTI患儿中女性构成比均高于男性[9例(45.0%)比4例(15.4%)、8例(30.8%)比4例(10.8%)和7例(87.5%)比5例(29.4%),均P<0.05]。DSD组最大逼尿肌压力高于Normal组、DO组和DU组[(95±47)比(43±18)、(56±18)和(12±9)cmH2O,均P<0.05,1 cmH2O=0.098 kPa];与Normal组和DO组两组相比,DSD组和DU组两组残余尿量均较多[(58±38)和(70±62)比(8±8)和(8±7)ml],两组低顺应性膀胱比例均较高[15例(38.5%)和11例(44.0%)比1例(2.2%)和10例(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O组、DSD组和DU组最大膀胱容量均低于Normal组[(178±61)、(184±81)和(194±93)比(256±92)ml,均P<0.05]。4组患儿之间尿急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rmal组、DO组、DSD组和DU组分别为13例(28.3%)、41例(65.1%)、22例(56.4%)和11例(44.0%),P=0.001];4组患儿之间排尿困难比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Normal组、DO组、DSD组和DU组分别为5例(10.9%)、18例(28.6%)、20例(51.3%)和15例(60.0%),P<0.001]。结论儿童NNLUTD 4种类型具有不同的影像尿动力特征。DSD和 DU患儿VUR和UTI发生率较高,可能与膀胱顺应性降低和残余尿量增多相关。影像尿动力检查为临床诊治难治性NNLUTD患儿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儿童 下尿路功能障碍,非神经源性 影像尿动力 症状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丁卡因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支撑喉镜喉显微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至12月北京同仁医院全身麻醉支撑喉镜手术患者92例,男46例,女46例,年龄[M(Q1,Q3)]为51(42,57)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丁卡因组(n=46):麻醉诱导后在舌根、会厌喉面、声门区喷入1%丁卡因1.5 ml,每点0.5 ml,共两次;对照组(n=46):用生理盐水代替丁卡因。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安静后(基线)、诱导后、插管后、支撑喉镜悬吊固定即刻、支撑喉镜后1 min(上镜1 min)、支撑喉镜后3 min(上镜3 min)、支撑喉镜后5 min(上镜5 min)、拔管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同时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苏醒期恢复指标(包括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丁卡因组患者在基线、诱导后、插管后、支撑喉镜悬吊固定即刻、上镜1 min、上镜3 min、上镜5 min、拔管后的MAP分别为(99.4±12.9)、(78.5±8.8)、(79.2±10.2)、(100.6±17.0)、(101.9±14.7)、(100.8±13.9)、(97.4±12.1)、(107.3±16.8)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分别为(99.5±11.6)、(80.9±12.8)、(90.5±16.0)、(109.5±20.4)、(108.0±18.9)、(103.7±15.5)、(100.1±13.3)、(114.2±17.3)mmHg;对照组在插管后及支撑喉镜悬吊固定即刻的MAP高于丁卡因组(均P<0.05)。丁卡因组患者在基线、诱导后、插管后、支撑喉镜悬吊固定即刻、上镜1 min、上镜3 min、上镜5 min、拔管后的心率分别为(71.3±10.6)、(66.0±10.1)、(69.5±11.4)、(61.3±14.2)、(69.8±9.8)、(71.0±10.6)、(70.6±11.0)、(78.8±11.6)次/min,对照组分别为(73.1±10.9)、(67.8±9.9)、(79.5±12.9)、(57.1±18.1)、(69.2±12.8)、(71.4±11.7)、(70.7±11.5)、(85.3±13.0)次/min;对照组在插管后及拔管后的心率高于丁卡因组(均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1.8±3.5)、(11.3±4.6)min,睁眼时间分别为(12.0±3.3)、(11.5±5.0)min,拔管时间分别为(13.2±3.7)、(12.6±4.9)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苏醒期未出现呼吸抑制、低氧血症,无喉痉挛发生,无呛咳发生。结论1%丁卡因表面麻醉可以有效减轻全身麻醉支撑喉镜喉显微手术血流动力波动;且不影响苏醒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麻醉 丁卡因 支撑喉镜 喉显微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循环血流动力参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多中心前瞻性登记注册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住院期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右心导管术的ACS患者,以全因死亡作为主要研究终点,采用Lasso回归筛选具有预测价值的肺血流动力参数,并将参数纳入全球ACS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中分析,比较纳入前后模型的预后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251例患者,年龄(63.7±11.5)岁,其中男198例(78.9%),女53例(21.1%),中位随访34.7个月。右心导管术所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HR=1.068,95%CI:1.015~1.123)、肺动脉收缩压(sPAP,HR=1.033,95%CI:1.002~1.065)和舒张压梯度(DPG,HR=1.094,95%CI:1.008~1.187)是ACS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均P<0.05)。251例患者的中位GRACE评分为123分,预测全因死亡的C指数为0.703(95%CI:0.615~0.791)。在GRACE风险评分的基础上分别加上mPAP或DPG后,模型预测全因死亡的C指数分别提高至0.715(95%CI:0.629~0.801)和0.711(95%CI:0.625~0.797)。比较纳入mPAP或DPG前后的模型,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分别为4.3%(95%CI:0.2%~13.5%,P=0.030)和3.0%(95%CI:0.2%~11.1%,P=0.020)。结论肺血流动力参数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可提高现有ACS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右心导管术 肺血流动力学 预后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CT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参数,比较颅内镜面动脉瘤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的形态及血流动力特征,并分析镜面动脉瘤破裂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经颅内血管造影(DSA)或手术确诊的29例镜面动脉瘤患者共29对(58个)动脉瘤,其中男6例,女23例,年龄40~83(61±11)岁。58个镜面动脉瘤按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29个)和未破裂组(29个),根据镜面动脉瘤位置不同,将其分为后交通动脉瘤亚组(32个)与非后交通动脉瘤亚组(26个)。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对动脉瘤CTA影像进行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获得压力(P)、壁切应力(WSS)、壁切应力梯度(WSSG)及振荡剪切指数(OSI)等血流动力参数;使用变异系数(CV)作为描述上述血流动力的参数,CV处理后的指标表示为PCV、WSSCV、WSSGCV、OSICV。比较破裂与未破裂镜面动脉瘤两组间的参数差异,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镜面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结果29对镜面动脉瘤中,分布在双侧后交通动脉16对(55%)、双侧大脑中动脉9对(31%)、双侧颈内动脉4对(14%)。与未破裂镜面动脉瘤组相比,破裂镜面动脉瘤组最大径、颈宽及尺寸比[M(Q1,Q3)]更大[4.98(3.18,6.79)mm比3.20(2.10,4.31)mm,4.19(3.46,5.95)mm比4.05(3.23,5.02)mm,1.69(0.81,2.28)比0.96(0.67,1.49)](均P<0.05)。在镜面动脉瘤亚组血流动力分析中,破裂侧镜面动脉瘤WSSCV和WSSGCV均较对侧未破裂镜面动脉瘤大[1.00(0.87,1.21)比0.65(0.57,0.87),1.09(0.56,1.90)比0.57(0.50,1.13),1.52(1.34,1.80)比1.21(1.07,1.38),1.52±0.46比1.21±0.23](均P<0.05),而PCV均小于对侧未破裂镜面动脉瘤[0.004(0.002,0.008)比0.010(0.006,0.013),0.003(0.002,0.011)比0.009(0.002,0.066)](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WSSGCV为镜面动脉瘤破裂的独立相关因素[OR=279.20(95%CI:1.10~71 028.28)]。结论动脉瘤最大径、颈宽和尺寸比是区分镜面动脉瘤破裂状态的可靠形态学参数,动脉瘤囊内高WSSGCV与镜面动脉瘤破裂状态相关。

  • 标签: 放射学 镜面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破裂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联合动态尿动力检查(AUM)的方法评估原发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PMNE)患儿的膀胱功能及睡眠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MNE患儿43例,按是否每周尿床夜晚数>4,分为严重PMNE组(>4次/周,23例)和非严重PMNE组(≤4次/周,20例)。记录排尿日记,行常规尿动力(CUD)、AUM和PSG检查。选取经检查无下尿路症状且PSG结果正常的儿童23名为对照组。结果严重PMNE组年龄(12.1±3.2)岁,其中男9例、女14例,每周遗尿频率为(6.7±1.7)次;非严重PMNE组年龄(12.0±3.4)岁,其中男9例、女11例,每周遗尿频率为(2.3±1.0)次。PMNE组夜间多尿发生率为34.9%(15/43),夜间最大膀胱容量降低发生率为11.6%(5/43)。严重PMNE组在AUM中的逼尿肌过度活动(DO)阳性率、DO频率[78.3%比45.0%,(5.5±1.8)次/h比(3.4±1.0)次/h]均显著高于非严重PMNE组(均P<0.05)。PSG结果示,严重PMNE组N1+N2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皮质觉醒指数以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8.6±9.8)%比(49.3±9.5)%,(9.4±4.4)次/h比(3.1±1.5)次/h,(2.7±0.9)次/h比(0.9±0.7)次/h](均P<0.05);同时,严重PMNE组皮质觉醒指数和AHI显著高于非严重PMNE组[(9.4±4.4)次/h 比(5.7±3.2)次/h,(2.7±0.9)次/h 比(1.9±0.7)次/h],而睡眠效率显著低于非严重PMNE组[(86.4±4.3)% 比(91.0±3.9)%](均P<0.05)。PMNE组的夜间DO发生频率、AHI与皮质觉醒指数呈正相关性(r=0.705,0.765,均P<0.001)。结论PMNE患儿存在夜间膀胱功能障碍与睡眠结构紊乱,并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PSG和AUM可为PMNE评估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儿童 夜间遗尿症 多导睡眠监测 动态尿动力学 夜间逼尿肌过度活动 皮质觉醒指数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病例对照研究
  • 作者: 焦禹豪 刘岩 乐偲 苏龙翔 赵丽丹 郭伏平 冯俊 柏小寅 杨景元 沈东超 袁灵 赵森 秦岩 陈丽萌 李雪梅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34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以皮疹、关节痛及发热起病,初始诊断为成人Still病的青年女性患者,在短期内迅速出现肾功能的急剧恶化,伴有意识障碍及视力下降。诊断考虑血栓性微血管病,进一步完善病因筛查考虑不典型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可能性大。对于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诊断和病因筛查,以及不典型溶血尿毒症综合征的治疗如何推进,本文将详细分析。

  • 标签: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血栓性微血管病 血浆置换 依库珠单抗 成人Still病
  • 简介:摘要:在一些精密的机械产品和各种测量分析仪器生产中,广泛大量地广泛使用到了上述各种各样形式的材料。这些新型材料要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促进推动了技术科学方法的快速进步,同时大大增强了仪器使用方面的综合性能。首先简要介绍阐述了各种关于固体力学性质研究的常用精密数值测量和技术,并着重深入系统地讨论研究了这些测量工具的多种实际技术应用,以更好方便实际测量仪器工作项目的开展。

  • 标签: 机械材料 力学 性能测量
  • 简介: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网络建设的进程也加快了速度。为更好地设计沥青路面结构,探究其力学响应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从沥青道路的层间接触状态、荷载条件以及温度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其力学响应的影响,以便今后在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中改善路面结构的性能、减轻沥青路面的危害、提升沥青路面的寿命,为后续研究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沥青路面结构 力学响应 层间接触状态 荷载 温度
  • 简介:摘要:能量桩技术作为国内一项新型的桩基埋管技术,结合了传统的桩基结构并利用地基换热装置来实现地基冷热循环。通过查找大量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针对能量桩承载性能大部分是在短期温度循环的条件下进行的,而长期的冷热交替会使得桩顶产生累积沉降,降低桩的承载性能,因此提出在长期温度循环作用下,对能量桩的承载性能进行研究,为能量桩的实际运用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能量桩技术 热-力学特性 传热效率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断裂力学相关理论的分析和探究,应用相应的断裂力学的方法,对断裂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见解。并列举了断裂力学在钢筋疲劳中应用的实例,找到了钢筋截面断口示意图和相应的力学分析理论。

  • 标签: 断裂力学 裂损类型 钢筋疲劳.
  • 简介:摘要:地质技术试验是地质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获得的数据可为地质技术研究的设计提供有用的基线。由于建筑场地有限,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不同,使用的测试仪器也不同,因此需要对测试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无法保证准确性,测试结果不科学,精确度不够高,数据报告也不充分因此,有必要研究国内地质技术试验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准确地确定试验数据是否准确。基于此,对土工试验中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土工试验 物理力学指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力学计量仪器的精准程度,决定了仪器的整体性能,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为了能够提升仪器性能,应当避免人为误差,因此需要加强力学计量仪器的检定工作,才能全面提升仪器的精准性。

  • 标签: 力学计量仪器 检定 相关问题 研究
  • 简介:摘要:防火检查作为防火工作当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我国火灾事故的频繁发生,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防火检查工作的缺失,导致诸多火灾隐患没有被检查出现,为火灾事故的频繁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基于此,应该大力将防火检查工作贯彻落实到实际应用当中,最大限度呈现防火检查的作用与价值,为大力提升防火检查质量发挥积极作用,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显著增强我国防火工作的安全指数。本文针对怎样提高防火检查质量而展开深入探讨。

  • 标签: 提高 防火检查 质量
  • 简介:【摘要】:地铁车站交通具有运量较大、速度较快,且安全、节能、环保等特点,因此,近几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系统的设计工作是地铁车站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铁车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地铁车站 动力及照明 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地铁车站交通具有运量较大、速度较快,且安全、节能、环保等特点,因此,近几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系统的设计工作是地铁车站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铁车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的优化设计。

  • 标签: 智能低压控制系统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照明控制 消防电源监控系统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加剧了能源的短缺,不利于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热能动力工程在电力企业应用后,有效缓解了我国能源紧缺的现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企业电力生产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人民的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技术的使用将在电力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本文介绍了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含义和应用,并对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技术创新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启发。

  • 标签: 热能 动力工程 应用 科技 创新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增长,老旧建筑的改造和重建,产生的废旧混凝土越来越多。文中以再生混凝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再生粗骨料掺量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增加,其力学性能先增大后减小;抗冻性能降低,但在代替率不超过50%时可满足抗冻性能的要求;抗碳化性能降低,所以在使用再生混凝土时要根据使用环境综合考虑。

  • 标签: 再生混凝土 抗压强度 抗冻性能 抗碳化性能
  • 简介:摘要: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是评价路面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为了在不进行昂贵的实验室试验和使用校准的经验模型的情况下获得这些特性,以开发基于微观力学的模型开展了研究。基于连续介质的微观力学模型(CBMM)是在连续介质力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越来越多地用于基于单个组分的基本性能来估计沥青材料的力学性能。对CBMM进行了全面的综述。详细介绍了常用的CBMM,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对其在沥青材料力学性能预测中的应用现状和局限性进行了综合总结和批判性讨论,做进一步修改和新的发展。最后,指出了研究面临的挑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未来的建议。

  • 标签: 微观力学模型 力学性能 沥青混合料
  • 简介:摘要:钢管混凝土拱桥是钢管和混凝土组合形成的一种结构桥梁,其主要是将混凝土灌注入钢管中,一方面充分利用混凝土灌注入钢管,提高薄壁钢管在受压荷载作用下钢管的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钢管对混凝土的围箍作用,使混凝土形成三向应力作用,提升混凝土受压承载能力,充分发挥了混凝土和钢材的抗压和延性性能。

  • 标签: 桥梁工程 劲性骨架拱桥 数值分析 外包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