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如何在新的视阈中重新理解马克哲学?这是当今马克哲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十多年来,俞吾金教授在“重新理解马克”的口号下,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马克哲学做出了不同的诠释。要言之,他试图超越马克哲学的传统阐释路线,沿着“物、价值、时间和自由”的经济哲学路径,重新诠释马克哲学,对马克哲学体系提出了新的构想。那么,“重新理解马克”意味着什么?“重新理解马克”的目的是什么?“重新理解马克”的关键问题何在?经过“重新理解”的“马克”以何种新形象示人?被“重新理解”的“马克”是否符合马克的原意?是否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本文试图围绕着上述问题对俞吾金教授在重新理解马克哲学方面的学术观点进行批判性反思,并阐发个人的看法。

  • 标签: 重新理解马克思 俞吾金视阈 马克思哲学
  • 简介:古希腊哲学不仅是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论辩活动或逻辑分析,更是追求智慧的生活方式,哲学话语与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本身是不同的。古代哲学哲学家的具体生活不可分,哲学家总是不满于流俗的生活,他们竭力追求一种真正值得过的生活,从而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极高明的生活智慧与哲学家的生活是不可分的,换言之,古代哲学家是知行合一的。古代汉语中没有“哲学”一词,但古代中国一直不乏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的哲学。孔子、老子、庄子、王阳明等都是知行合一的哲人(哲学家)。但现代学院派哲学已沦为话语体系、论辩活动或逻辑分析,已不再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这是哲学的堕落和悲哀。哲学须回归生活,重新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才能对世道人心有所裨益。

  • 标签: 哲学 生活方式 智慧
  • 简介:陈嘉映《说理》(2011)一书的出版,使我们可以隐约一窥其念兹在兹的“theBook”的大致轮廓。此书与其《哲学科学常识》(2007)一起,摊开了一种哲学观。陈氏哲学观的要义可概括如下:消极地说,哲学不是实证科学(广义的物理学),也不是语言学;积极地说。哲学致力于经验反省和概念考察,是一门通过穷理而达乎道的学问。这种哲学观的形成,得力于他对西方思想史上两个重大关节的深入研究,它们是: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20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为了推进思想、促进对话.我们在该哲学观所展开的义理脉络中,对整体性概念和形而上学的地位问题作了生发性的讨论。

  • 标签: 哲学观 科学革命 语言转向
  • 简介: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问题的基础性、学科的自觉性和方法的独特性。反思平衡、概念分析和先验论证是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凭借这些方法,针对“科学是什么?”的问题,方可分析三种典型科学模式的基本构成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揭示这些科学模式得以可能成立的先在的解释性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哲学科学常识》一书中涉及的哲学与科学之间关系的论述提出了若干评论性的、商榷性的见解。

  • 标签: 反思平衡 概念分析 先验论证 科学模式
  • 简介:俞吾金教授的新著《实践与自由》和他的整个实践哲学研究体现了实践哲学的根本旨趣——爱智慧与爱自由。“文革”后,中国学界对实践的理解经过了四个演进环节,分别由四位学者所代表:艾奇——把实践规定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把自由规定为对必然性的自觉服从;李泽厚——提出了实践哲学的主—客体框架;高清海——用实践观点超越“唯物—唯心”的哲学范式:俞吾金——以揭示实践的自由本质为己任。俞教授把康德看作通向马克的桥梁.通过阐发康德对“遵循自然概念的实践”与“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的区分.把马克的实践概念与本体意义的自由关联起来,为中国社会未竞的启蒙事业和政治自由揭示了一种最具合法性的理论根据。在相关实践课题和思想资源长期被各种意识形态教条和学术行话所层层遮蔽的情况下,俞教授坚持不懈地为实践自由而思想,显示了一位哲人的睿智、良知和勇气。

  • 标签: 俞吾金 实践哲学 《实践与自由》 实践 自由
  • 简介:自奥义书时期之后,吠檀多哲学到了乔荼波陀和商羯罗那里发展至高峰。但真正把吠檀多哲学传播到西方世界的,当首推19世纪的圣人维韦卡南达。吠檀多哲学与一切伟大的哲学一样,都需要追问存在,需要回答宇宙与自然的本源以及意义问题。考察维韦卡南达哲学中的宇宙论,可以构成诠释吠檀多哲学中的“摩耶”理论的一条途径。

  • 标签: 吠檀多 宇宙 摩耶 瑜伽
  • 简介:安东尼·朗(AnthonyA.Long),1937年8月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典学教授,埃尔文·斯通(IrvingStone)文学讲席教授,哲学系和古典学系的兼职教授。朗是目前国际上最知名的古典哲学专家之一,曾在新西兰、英国、美国的多所大学任教,他已经活跃在古典哲学和文学研究领域五十余载,积累了极其丰硕的研究成果,

  • 标签: 古典哲学 安东尼 百科全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专访 兼职教授
  • 简介:科学活动本身既包括“表征”(representing),也包括“介入”(interven—ing),介入活动是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最为重要和主要的部分,而介入性活动及其成果在科学哲学研究上很少得到体现。以往的科学哲学太过注重表征的研究,而忽略了介入的研究。这被科学实践哲学准确地称为“理论优位”(theory—dominance)的倾向。表征是科学知识传承和交流系统的重要属性,表征及其结果——表象(representation)也是科学知识呈现形态的基本特征和方式,介入是科学实践的重要特性,两者对于科学活动都是重要的特征,是科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科学哲学不应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我们反对表征主义(representationalism),主要是反对“理论优位”的倾向,希望纠正这种扭曲了科学形象,忽视科学实践的科学哲学研究趋向。

  • 标签: 表征 介入 科学实践 科学哲学
  • 简介:陈嘉映《说理》一书的主题是“说说理之理”,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说理”。“说理之理”有什么内涵,“说理之理”为什么值得论说,可以通过对西方哲学从reason(理性)经过rationalit、,(合理)到reasonableness(讲理)的思想演化过程的考察得到理解。把理性(reason)不仅理解为合理(rationality),而且理解为讲理(reasonableness).有助于克服当代哲学中理性独断主义和理性虚无主义的非此即彼。当代西方哲学家从不同角度论述的讲理(reasonableness),与梁漱溟先生进行中西比较时所说的中国文化的“理性”,很值得做一深入比较。

  • 标签: 理性 合理 讲理 梁漱溟 哈贝马斯 罗尔斯
  • 简介:哈佛大学档案馆收藏有哈佛哲学系教授霍金(williamErnestHock—ing)与陆定一、潘梓年、金岳霖的几则通信。这些通信揭示出,在“双百”方针出台后,中国哲学界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唯心主义的宣传自由、唯心主义课程的设置和唯心主义含义的界定等问题,不仅在国内哲学界得到讨论,而且引起了一些国外哲学家的注意。从这些通信中可以看出,即使在意识形态对峙的国际环境下,哲学家之间的跨国交流还是可以取得一些共识的——例如,霍金对于陆定一所说的“百家争鸣”原则持认可的态度。霍金和潘梓年、金岳霖就不同哲学立场之间达成互相理解的可能性保持开放的态度。当然,双方在书信交流中存在一些隔阂.对于一些哲学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虽然有这些不足,但他们的通信开启了20世纪50年代中关哲学家之间的一个民间交流渠道,这对于促进世界范围内哲学的发展和世界和平是有贡献的。

  • 标签: “双百”方针 唯心主义 哲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