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哲学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核心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思想基石、动力源泉核心成果。以问题为中心,坚持实践第一返本开新,是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建构自身哲学思想体系基本立场动因。研习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立场、观点方法,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简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化观继承发展,它指导促进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坚持培育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民族精神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 文化观
  • 简介: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至十三册)收录了毛泽东自1949年9月至1976年7月这26年间4068篇文献,总计字数502.1万。这些文献包括三大类别:手稿,经毛泽东审定过讲话和谈话记录稿,经毛泽东审定用毛泽东名义所发文稿。它们少量曾公开发表,较多在党内不同范围内印发过,亦有一部分未曾印发过。尽管还有不少未经毛泽东审定讲话和谈话记录稿未曾收编入,但这部卷帙浩繁文稿像是一本流年簿,以文字形式记录了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政治活动史迹,他亲力亲为、所思所虑,他大量国务活动及党务活动,他个人交往及应酬。文稿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清晰脉络。

  • 标签: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至十三册) 导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简介: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至十三册)收录了毛泽东自1949年9月至1976年7月这26年间4068篇文献,总计字数502.1万。本篇是对《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至十册进行导读。文稿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曲折历程。

  • 标签: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八至十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简介: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至十三册)收录了毛泽东自1949年9月至1976年7月这26年间4068篇文献,总计字数502.1万。本篇是对《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一至十三册进行导读。从这些文稿,可以看出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懈努力。

  • 标签: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毛泽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简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改革开放行进到今天合乎历史与逻辑结果,为我们认识邓小平历史打开了新视角。小康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战略性调整,邓小平小康理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两步走”战略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经济发展速度问题;二是先富与后富关系问题。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与逻辑起点,只要中国改革事业继续推进,就依然前进在邓小平所开辟道路上。邓小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一法治化之路开启者,尽管当时法制建设还属于“粗放型”,其表征作用或象征意义大于法律意义。就从严治党而言,邓小平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前提或基础性,主要表现为推动全党完成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其次是具体要求和措施性,主要表现为对作风建设、反腐败组织纪律方面的严要求。

  • 标签: “四个全面” 小康 改革开放 依法治国 从严治党
  • 简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以来,如何根据西部地区自然人文条件,寻找切实可行发展方式,不仅是学术界探索热点,也是举国上下关注问题.历史角度看,在西北地区实行城市化既有其便利条件,也有利于自然环境保护.短期内,我们无法使西北的人口数量减少,也不可能迁往外地.但同样数量的人口,实行不同生产生活方式,耗用其他资源是不同.因此,调节人口生产生活方式,减轻对已经十分脆弱环境压力,是改善西部自然环境关键,而西部地区走城市化发展道路是保护改善西部自然与人文环境必由之路.

  • 标签: 历史地理 城市化发展道路 西部地区 自然环境 生活方式 开发计划
  • 简介:为纪念李达《社会学大纲》问世五十周年,本刊特发表王炯华同志《论李达〈社会学大纲〉历史》一文。该文通过三十年代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特别是苏联哲学关系考察,论述了《大纲》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历史,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同中外近现代哲学历史渊源。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地位 辫证法 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
  • 简介:自2004年5月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CooperRamo)一篇长文《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中提出了与华盛顿共识相对意义上“北京共识”即“中国模式”这一全新概念以来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北京共识” 历史 《时代》周刊 华盛顿共识 外交政策
  • 简介:申文杰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毛泽东作为伟大政治家和理论家,无论在革命建设中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政治功能,毛泽东关于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占有突出地位毛泽东对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做了多方面阐述,

  • 标签: 意识形态理论 毛泽东 政治家 功能理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简介:国外学者对邓小平历史评价一直很重视。早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邓小平还在世时,已有“研究中国问题知名学者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东亚与非洲研究所和美国洛杉矶举行‘邓小平业绩研讨会”,来探讨、评价邓小平及其历史等。前不久,美国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傅高义新作《邓小平时代》相继在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大陆三地出版发行,更是把邓小平研究推向一个新高点。引起了包括学术界在内广泛关注。

  • 标签: 《邓小平时代》 评价 历史 20世纪90年代 中国问题研究 邓小平研究
  • 简介: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新境界: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始终面临不断探索解决一个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论述相当丰富,但在执政党建设方面,虽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总的来说还需要继续探索实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党学说运用于俄国实际,在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执政党建设思想。但是,由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特殊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复杂原因,列宁没有更多时间精力探讨这个问题。

  • 标签: 执政党建设 十三届四中全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俄国十月革命 历史 无产阶级政党
  • 简介:毛泽东诗词中可以看到毛泽东思想历史脉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映了遵义会议前毛泽东思想孕育,以《沁园春·长沙》为标志,分为早期发蒙、立志与而立之年后思索、探路两个阶段。"而今迈步从头越",反映了遵义会议至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思想成长,分为抗战准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阶段。"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反映了建国毛泽东思想发展期历史,分为1949年至1966年经济技术建设制度建设"只争朝夕"阶段、1966年至1976年文化思想革命"只争朝夕"阶段。

  • 标签: 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思想 历史脉络
  • 简介:邓小平作为“总设计师”历史定位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历史独特性以及邓小平在这一伟大历史事业中独特作用。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是党内公认“辩证法大师”,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作过长期思考探索,对一些重要问题有独到见解。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上,他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三步走”发展步骤;作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到科教兴国战略现代化发展战略重点设计;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设计,主张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对外开放基本目标、途径及步骤设计;等等。这些基本且基础性设计,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发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总设计师 基本设计 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
  • 简介: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是区别其它一切政党根本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夺取新民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在经历多年沧桑剧变后,仍然保持旺盛生命力,根本原因就是注重保持自身纯洁性。建国以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把保持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永恒主题,虽然有曲折,甚至有严重倒退现象,但是无数共产党人能持之以恒、接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纯洁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 史考 新民主义革命 党的本质
  • 简介:共产党人道德品质党性修养是其能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基础。抗战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所写《纪念白求恩》论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品质,《为人民服务》论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愚公移山》论述了在困难面前“去争取胜利”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实践证明,“老三篇”影响、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背景下,重温“老三篇”丰富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现实

  • 标签: 毛泽东 “老三篇” 思想内涵 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