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传播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形成,是在中国封建道德已经解体,资本主义道德无力解救中国近代以来所发生深刻道德危机,而中国人民又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反帝又能反封建伦理思想武器历史文化条件下开始.在20世纪近一百年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德实践相结合,出现了三次大理论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伦理思想、邓小平伦理思想江泽民伦理思想.这三大伦理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实现了中国化伟大转化中国伦理文化马克思主义化.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生发展,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新阶段,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更开创了中国伦理文化发展崭新阶段,将中国伦理文化发展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阶段.

  • 标签: 20世纪 中国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理论成果 历史地位
  • 简介:生物学哲学角度看,人胚胎具有重要生命价值一定的人格性,同时人胚胎也具有工具性一定物性,人胚胎伦理地位具备"人""物"两重性,二者是互补。人胚胎是世代交替一个过渡环节,是人类存在特殊形态,具有发育为人潜能。胚胎相对于一个物种整体生存而言,它只是人类种族整体生存一个环节部分,只是实现世代交替一个工具,因此人胚胎具有工具性。可以利用人胚胎开展医疗科研工作,但应当进行严格限制监管。

  • 标签: 人胚胎 生物学哲学 生命价值 伦理地位
  • 简介:底线伦理与终极价值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底线伦理到终极价值转换实现是道德建设中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为破解这一难题开拓了一条有效途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底线伦理与终极价值实现了辩证统一。道德发展层次来看,道德价值培育是二者转换与实现中介与桥梁。因此,加强核心价值认知教育是二者转换与实现思想前提;努力实践核心价值是二者转换与实现基本途径;营造认同核心价值伦理生态环境是二者转换与实现重要条件。

  • 标签: 底线伦理 终极价值 转换 实现 核心价值认同
  • 简介:孟子不认同墨子杨朱学派学说,是因为他认为杨墨学说是建立在算计利害得失基础上。孟子要从心性中找到一种新关于群己关系思考方向。这一思考方向基础是人人都有"四端",发展"四端"就可以真正达成"贵己",并超越"小体"局限,从而可以在"贵己"同时达到"利天下"结果。

  • 标签: 杨朱 墨子 四端 群己
  • 简介:《希望》引发希望仲秋月新春伊始,《天津日报》于2月16日在头版头条、并用一块半版篇幅,发表了长篇报告文学《希望──一棵新芽成长》(作者王道生、贺军)。这篇报告文学对一个十三岁初中一年级女学生庞秀玉在父母、老师亲切教诲社会关怀助益下成长...

  • 标签: 《希望》 报告文学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责任感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社会生活
  • 简介:文化建设现实任务要求我们对其理论境遇进行澄清。文化与文明是两个不同层次概念,文化说明是人类精神内在价值,它表达着人们对自身存在意义自觉;文明指涉是文化精神外在表现,词源上看,文明又是一个彻底现代性概念。人类文化生命展开是一个充满矛盾历史进程,文化时常被运用于针对文明进程批判。现代西方文明悖论性质与其理性主义文化传统历史性展开之间存在着深刻关联,技术理性与实证主义弥漫使人们感性幸福、灵魂激情受到了压抑,西方现代性文明不再能为其文化发展提供健康精神环境。在现代性境遇下进行文化建设,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值得我们注意:在文化精神培育方面,保持开放包容文化心态;在文化传统涵养方面,加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在文化景观设计方面,力争让文化载体提供丰富能指意义群;在文化产品提供方面,借助公共性批判来提升文化产品公共性品格。

  • 标签: 现代性 理性主义 灵魂 能指 公共性批判
  • 简介:本体论上的人是一种类存在物;价值论上的人则是一种超越存在高于存在应当之物。归依存在是人根性,归依人是“我”根性。“我”是通过看、思、做来跨越“我们”、“你”、“他”等站点而成为人。“我”面临根本问题是“作为人我应当做什么”“对于人什么是有价值”。这也是伦理学两个基本问题。

  • 标签: 伦理学 存在 “我” 接触方式 价值
  • 简介:墨子政治伦理是先秦思想界一种独特存在。他自然哲学入手,最后又回到自然哲学。这是先秦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物。其主要内容包括:以“天志”“明鬼”为自然哲学基础;以泛道德主义“兼爱”“非攻”为社会道德规范;以“尚贤”“尚同”为政治伦理制度保障原则。墨子政治伦理一直强调无差别、无等级功利主义,没有实现个体道德价值突破,也没有实现政治伦理超越,最终走向了式微衰落。

  • 标签: 墨子 政治伦理 自然意志 伦理秩序
  • 简介:环境伦理是对传统伦理新发展,拓展了传统道德人格概念内涵。这种拓展意味着对道德人格规定不能仅仅局限于人际道德领域,而应扩展到自然道德上来。生态文明时代必然通过环境伦理这种新型道德形态来塑就人,而生态文明又必须通过生态人格来反映这个时代特征内涵。

  • 标签: 环境伦理 道德人格 生态人格
  • 简介:在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中,社会核心价值发生着解构与建构双重运动。某些主要在改革开放以前形成原有核心价值解构,而新核心价值建构,这些新核心价值既包括改革开放以前形成、改革开放以后重构核心价值,也包括主要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新生核心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核心价值解构与建构具有如下特点:核心价值解构与建构以社会转型价值观变迁为基础;核心价值解构与建构是相反相成辩证过程;核心价值解构有不彻底之处;核心价值建构有不成熟之处。

  • 标签: 改革开放 核心价值 解构 建构 评析
  • 简介:在康德罗尔斯平等主义思想之间有着明显扬弃关系。罗尔斯追随康德,把人之平等基础归于人道德能力。康德对公民追求幸福手段施加正当性限制,罗尔斯将此发展为正当对善优先性原则,此一进路保障了公民权利平等。与康德拒绝给予缺乏财产臣民政治自由恰成对比,罗尔斯主张保障公民平等政治自由公平价值。康德机会平等原则否定出身阶层特权之间联系,罗尔斯主张进一步消解自然禀赋家庭环境等因素对人们生活前景影响。关于背景正义考虑使得罗尔斯比康德对经济不平等施加更多限制。

  • 标签: 康德 罗尔斯 平等
  • 简介:主体价值在经济与道德关系中地位杨一民,杜建国一有些人在对经济与道德关系审视中,总是难以走出“二律背反”两难处境,似乎经济与道德一方发展必以限制对方发展为条件。他们提出问题是:究竟是以经济为主而使道德屈从于经济发展呢还是相反?形式上看,...

  • 标签: 经济与道德 主体价值 价值主体 伦理观 市场经济体制 实践活动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迁,主要表现为从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向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向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向物质价值转变,这种转变同时反映了价值观解构与建构辩证运动。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价值演变轨迹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价值反思与博弈;20世纪90年代价值多元化、个体化、世俗化物质化深刻嬗变;新世纪以来价值观嬗变延续与新发展价值核心价值重构。

  • 标签: 改革开放 价值观 演变轨迹
  • 简介:道德情感是人所具有的高级社会性情感,是与人道德认识相伴而生,是人产生善道德行为力量源泉。本文在对道德情感进行伦理分析基础上,对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相通性进行了阐释,并针对今天人类道德生活中情感缺失问题指出,道德自由境界是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和谐统一境界,人类要走向道德自由理想王国就必须将道德情感还原于人生活世界中去,给予道德情感应有的地位

  • 标签: 道德情感 道德理性 道德自由
  • 简介:管理与伦理结合涉及管理目的、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等各个方面,是一个重大管理问题。它既不是操作层次问题,也不是管理原则问题,而恰恰是观念层次问题,是经营、管理与伦理有没有联系、要不要结合观念问题。这一观念变革将导致管理原则、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巧一系列变革。与传统管理相比,它引发变革无疑是根本性

  • 标签: 管理 伦理 管理伦理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经典研读则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效途径之一。不过,传统文化经典研读并未引起当代教育工作者及大学生足够重视。要改变此种状况,除了需要增强大学生研读传统文化经典自觉性之外,也需要大学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引导大学生多读传统文化经典,进而促进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标签: 传统文化 经典研读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仁智统一是孔子成人之道,仁且智既蕴含结合二者,又蕴含分离二者且偏重前者倾向;在孟子前后,存在着对智广泛批评;仁智分离且偏重前者最终促成由孔子仁智向孟子仁义转承,这一转承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孔子 仁智 孟子 仁义
  • 简介:本文希望认知伦理学视角出发探讨伦理学发展,以及人类对道德问题认知过程与人类一般认知逻辑之间一致性.人类认知逻辑是由概念到判断再到推论过程,伦理学史由德性伦理学到规范伦理学再到话语伦理学、元伦理学新德性伦理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在道德认知上概念伦理学到判断伦理学再到推论伦理学最后回归到概念伦理学过程.

  • 标签: 认知逻辑 伦理学发展 概念伦理学 判断伦理学 推论伦理学
  • 简介:对企业、经济伦理创新依据完整思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为什么”“如何”,而且两者应该具有内在一致性。“为什么”强调是认识理性,可以两个方面得到描述:“外在压力挑战”以及“内在正当性证明”。就前者而言,包括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化三个元素,这也可以看作是事实依据;而内在正当性证明同样可以另外三个方面得到解释:人是目的,而不仅仅是实现目的手段;经济行为与道德情操相互支撑关系;综合意义上财富创造,这些可看作是理论依据。“如何”强调是操作意义上实践理性“应该怎么做”,这涉及五个伦理原则:尊重、平衡、公正、开放、共享。

  • 标签: 企业 经济 伦理创新 金融化
  • 简介:先秦时期礼乐思想经历了周公"制礼作乐"初创期、孔子"缀礼正乐"定型期、墨子"非礼难乐"失范期、荀子"论礼释乐"再造期四个发展阶段。根据他们对礼乐思想独特诠释,可以归纳为"缘德说礼""以仁释礼""因利非礼""援法入礼"四个不同特点。周公到荀子,先秦时期礼乐思想,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逻辑演进,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礼乐观念基本框架。

  • 标签: 礼乐思想 周公 孔子 墨子 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