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在这个语境中,科学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并将哲学从自然界和历史中驱逐出去,因而科学与哲学是对立的;“科学”意谓一种各门学科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标准,恩格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唯物史观是“科学”;拥有“范式”是科学最根本的特征,唯物史观尚没有成为历史观领域中的“范式”。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理论理想和理论使命就是使唯物史观真正成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 标签: 科学 哲学 标准 范式
  • 简介:自2004年5月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CooperRamo)的一篇长文《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中提出了与华盛顿共识相对意义上的“北京共识”即“中国模式”这一全新概念以来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北京共识” 历史 《时代》周刊 华盛顿共识 外交政策
  • 简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论述表明,“道德原则的历史性”意指道德原则的特殊性和相对性中蕴含着普遍性和绝对性,道德原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承认道德原则的普遍性和绝对性,是克服相对主义道德观唯一有效的路径。强调道德原则的历史性,其要旨不在于否定道德原则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而在于反对空谈道德的道德主义。运用历史性的道德原则“改变社会”,要求在物质生产领域探究社会现象的道德属性,揭示并消除非道德的根源。

  • 标签: 道德原则 历史性 历史主义
  • 简介:自然与历史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以往有一些看法或多或少将自然与历史看作不相干的事物,"历史的自然"与"自然的历史"将自然与历史的关系置于人的感性活动之中,真正实现了自然与历史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人类通过感性活动对自然进行改造和变革,使自然不断扬弃自身自在性,打上人类烙印,形成了"历史的自然";另一方面,人类通过感性活动形成人类历史的过程中,又无法离开自然基础和条件,历史就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这是"自然的历史"。因此,自然与历史是密切相干的事物,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两个维度,而非两个过程。"历史的自然"与"自然的历史"这一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突出了实践的生存论、本体论意蕴;实现了抽象自然观向感性自然观的转变;实现了唯心主义历史观向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转变;实现了主客对立向主客同一的转变。

  • 标签: 自然 历史 感性活动 劳动
  • 简介: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什么是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又该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呢?

  • 标签: 国家治理 现代化 社会主义制度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三中全会
  • 简介:《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继19世纪40年代对哲学、经济学进行初步探索后,其哲学和经济学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高峰。长期以来,学界对这部手稿中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梳理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脉络,阐述了三大社会形态的基本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界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几种理解进行了反思。

  • 标签: 唯物史观 社会形态理论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 简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但社会主义经济决定资源配置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需要将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要用市场调节的优良功能去抑制“国家调节失灵”,又要用国家调节的优良功能来纠正“市场调节失灵”,从而形成高效市场即强市场和高效政府.也即强政府的“双高”或“双强”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本身就是经济和政治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不容割裂。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宏观调控,只是力度大小和方式不完全相同。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不是两种平行的事情,某些意识形态与经济工作有着密切的交叉关系。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本身就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模式,是国际大垄断资产阶级的一种经济意识形态。“经右政左”说法从理论上讲是一对矛盾的概念。应当在政治上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经济上既要市场经济,又要社会主义。政治上经济上两边都要摆正。

  • 标签: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 宏观调控 “经右政左”
  • 简介:学习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要把握好三个问题: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待《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和《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这三部党纲的不同态度和启示;二是领会《哥达纲领批判》要把握重点和亮点,重点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重要特征、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按劳分配,亮点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体现出来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三是阐释《哥达纲领批判》还要联系学习其他经典著作,主要有恩格斯的两份文献、《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国家与革命》。此外,学习《哥达纲领批判》还要把握好围绕这一经典著作展开讨论的三个问题:共产主义社会到底有几个阶段、过渡时期问题上的三种观点和国家消亡问题上的两种观点。

  • 标签: 共产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 按劳分配
  • 简介:马克思认为资本的涵义包含三个方面的本质属性:资本的"生活本能"是增殖自身;资本是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的"普照的光";资本作为生产关系是资本的社会属性。

  • 标签: 马克思 资本 本质属性
  • 简介: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概念框架,而且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同时也为马克思哲学变革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维向度。本文以对库恩范式理论的考察和理解为前提和基础,选取和借鉴范式理解维度对马克思哲学变革及其理论实质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作者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及其理论实质,从范式生成维度来看,它是通过多环节变革而展开的新哲学范式的历史生成过程;从范式构成维度来说,它是以多领域变革为基础的马克思哲学范式的理论建构过程;就范式变革的内涵和意义而言,它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范式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传统的开创和形成过程。

  • 标签: 马克思哲学变革 库恩范式理论 范式理解维度 实践哲学范式
  • 简介: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和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是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两部重要文献,其中的一些精辟见解不仅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对现今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决议》)相比较,《历史决议》不仅继承了前者的宝贵精神,同时由于受不同的时代背景、历史任务等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历史决议》 中共历史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 六中全会
  • 简介:"历史画"这个西方美术史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地用来考察中国的近现代绘画创作,难免遭遇界定相关作品属性的学理性问题。若不能厘清"历史画"这一概念,很可能导致人们对素材的选取,及至后续的深化研究等陷入混乱状况。从"历史画"的概念辨析出发,以傅抱石的绘画创作为例,对"历史画"中所包含的"大"的(重大的、官方的)历史、"小"的(民间的)历史,以及"没有历史"的(看似没有历史叙事)历史这三个层次进行梳理,尝试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画"研究路径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历史画 傅抱石 红色经典 学者型画家
  • 简介: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演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前者是自为的,而后者则是自在的。但是,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忽略的,那就是社会发展的自为性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这就是说,社会发展的自为性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量”的差别性。

  • 标签: 自为性 自在 差别性 事实 自然界 本质
  • 简介:历史唯物主义对西方政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西方政治学的主流学派历史制度主义就暗合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很多要素。本文从方法论属性、结构性关系、历史观、个人作用、制度变迁动力以及方式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研究范式上具有可比性并具有命题的可转换性。本研究既阐释了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渊源,也明确了历史唯物主义在西方社会科学中的生命力。

  • 标签: 研究范式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制度主义
  • 简介:马克思的历史主义原则历来是理论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国内几次关于历史主义问题的争论最终都因政治的等方面原因没有深入下去,人们在历史主义的实质与内容等方面也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在西方,历史主义从维科、赫德尔到黑格尔形成了一个历史主义的方法论传统.马克思的历史主义原则正是在批判地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创立的独特方法论,它实质上是一种实践辩证法,即从实践出发,辩证地理解和解决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这一原则在今天依然是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论原则。

  • 标签: 马克思 历史主义 实践 辩证法
  • 简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学术界有一种看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解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体系,即认为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部分、核心成分。换句话说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一整体中的核心部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从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来看,都是难以成立的。

  • 标签: 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 学术界 核心
  • 简介:党的十九大正式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对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作出高度概括,进而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紧密结合等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和不同向度揭示了新时代的基本特征,为我们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提供了正确方向和根本遵循。我认为,对新时代内涵的理解和掌握既可以是多维度的,也可以是多向度的。因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年第2期发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的多维思考》一文已经从民族复兴之维、社会主义之维、现代化之维三个基本维度,对新时代的内涵进行了较为集中的解读,因此,今天主要从新时代的基本向度来对其内涵进行解读。

  • 标签: 向度 代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 历史与现实 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