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受某种意识形态影响,通行文学概念抽象地看待"具体",忽略写作过程复杂性,因此有必要考察这一概念由来。文学一词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含义多次变化,其过程显示了社会一文化关系历史变迁。18世纪以来文学概念演化出现过三种趋势:(1)判别文学标准由"学识"转向"趣味"和"感受力";(2)由泛指"出版物"逐渐转向专指"创造性"、"想象性"作品;(3)"民族"、"传统"概念发展引发了"民族文学"观念。通过考察可以确证:文学概念是一定阶级对普遍社会实践进行特指和控制形式。以往"马克思主义批评"作出过意义非凡贡献,但由于没有彻底摆脱旧文学概念影响,所以未能在文学领域贯彻马克思"实践意识"。但决定性理论突破是人们已认识到文学是社会—历史范畴。与语言相关新技术出现改变了语言这一社会物质实践"生产方式",进而改变着社会关系和文化关系。因此,文学不应受束于某种既定概念,它是一种既恒定持久又不断超越自身旧形式实践。本文选译自已故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文化学者雷蒙德·威廉斯晚期代表作《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7年),是该书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一章。威氏创建阐发著名"文化唯物论"时尤擅作"关键词历史分析"。本文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 标签: 文学价值 概念 民族文学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文化关系
  • 简介:理想不是空想、幻想,它是心灵思维向上运动。能为人们描绘一幅美好精神图景,能唤起人们强烈奋斗动机与拼搏潜能,把尚未实现东西转化为现实。文学理想是人类理想之一翼,体现了人类普遍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设立理想维度,将其作为文学价值系统居于最高位置和核心地位构成,是因为理想乃是统帅一切元素,聚合所有奋斗目标的核心价值。文章提出,理想能照亮黑暗角落和前进路程;理想是一种聚合向上之力,推动人类和文学前行;理想教人追求更高生命境界、艺术境界。理想为人们提供"道路感"、"方向感"和向上目标。永恒之理想,引导我们飞升。

  • 标签: 理想 理想维度 引领文学 美好
  • 简介:唐君毅文学文化观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一个重要斩获,在中国当下及未来文学理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启迪和指导价值。他不仅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和宗教学等各学科方向造诣很高,而且对文学也有专精研究。唐君毅文学文化观较之一般文学理论,在遵循中国文化提出独特文学文化逻辑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迄今为止,对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文章着重梳理并发掘唐君毅文学思想,揭示其隐含在文学文化观里面的系统文学意识和文学理论创设。同时,就唐君毅独具个性学术探讨,阐释其文学文化观价值和意义,在于从中西比较视野融摄古今文学理论精髓,将文学文化逻辑模型应用于对文学本性、文学创作过程、文学结构与机制等问题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切合于中国文学实际理论创说。

  • 标签: 唐君毅 文学 文化 生命情志 价值境界
  • 简介:文学艺术在今天时代巨变下所遭到冷遇,应该说是由它自身特点及其在人类文化位置所决定.文学艺术是最为精致文化形态,它与欣赏人关系超越了感官层面而直达抽象精神呼应,文学语言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是现代城市精神建设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更高层次精神审美现象.城市文化建设标志性文学品牌,并不是作家创作本身,而是帮助作家创作在城市文化建构中广泛流布,真正沟通文学创作与城市文化之间中介性平台,具体地说,是文学期刊和文学批评.

  • 标签: 文学功能 城市精神建设 城市文化建设 文学艺术 人类文化 自身特点
  • 简介:文学能做什么?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杜威和福柯关于经验理论对这一问题加以回答。杜威认为,文学提供是"一个经验",即一种统一整体经验,这一个经验对读者经验产生作用,使得读者经验发生转变。福柯则认为文学提供是一种不寻常、独特经验,它能够介入个人或者群体日常经验,使他们主体性形式发生转变。结合杜威和福柯观点,我们可以说文学引起了作者和读者经验改变,从而改变人们存在方式,因为"存在如经验一样是历史建构起来"。

  • 标签: 杜威 福柯 经验 一个经验 不寻常的经验
  • 简介:审美是文学重要特性,但不应把文学本质只理解为审美本质,文学本质是系统本质。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性,但不能把文学意识形态性理解为哲学意义上理性和思想体系,也不能把文学意识形态性只归结为审美意识形态。鉴于文学本质系统性,理应对文学开展多维、宏观、辩证综合研究。

  • 标签: 文学 审美 意识形态
  • 简介:<正>法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皮埃尔·马舍雷(PierreMacherey)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哲学家阿尔都塞学生,在他1996年出版文学生产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独特"文学沉默观",创造性地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来解释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

  • 标签: 马舍雷 文学本体论 话语生成 文学生产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学理论家
  • 简介:很长时间里,文学理论上一直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即Ideologie。实际上,在汉语,"意识形态"(Ideologie)与"意识"(Bewusstseins)、"社会意识形式"(gesellschaftlicheBewusstseinsformen)长期以来是混同。人们把Ideologie译为"意识形态",但在一些影响很大文学理论教材和论著,"意识形态"一词又多指"意识形式"(Bewusstseinsformen)。不同译法和用法,导致了"意识形态"这一汉语词在当代文学理论复义性。如果依据已广为流通中文版《马恩全集》和《马恩选集》,则只能说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ideologischerNatur)"社会意识形式",而不能说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

  • 标签: 意识 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文学本质
  • 简介:自红军长征以来70多年中,以长征精神为抒写对象长征文学不时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随着主客观条件变化,长征文学长征精神在不同时代作者笔下抒写出不同形态。然而,对长征精神具体概括虽时有变化,但长征精神核心内容却具有永恒性。

  • 标签: 长征文学 长征精神 变迁
  • 简介:《导论》是建立文学理论学学科初步研究成果。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发展自觉追求科学建设具有标志性专著之一。它从性质、定位、对象、要素、形态、范畴、理论生成和转化、理论及理论体系等方面对文学理论进行了整体综合创新研究。体现了新思路,实现了新突破,达到了新高度。学科建设是个艰巨系统工程。由于偏重于规律法则逻辑探讨,对历史方法有所忽略,因此《异论》有些论述显得粗略,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文学理论科学建设 自觉探索 综合创新
  • 简介:革命文学论争时期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文艺暴动"期。该时期,"文艺暴动"参与者、卷入者普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缺乏感以及紧迫革命文学形势,触发了中国现代文学界第一次大规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翻译运动,无产阶级文学论、唯物史观文学论等马克思主义文论观念都纷纷被翻译到中国,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文论观念迅速成为了中国文学核心话语,取代了"五四"以来西方各种资产阶级文论思想在中国文学主导位置。但是,由于国内国际政治、学术等因素影响,该时期中国文学界所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论文献,总体上理论成色相对不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 标签: 革命文学论争 文艺暴动 马克思主义文论 无产阶级文学论 唯物史观文学论
  • 简介:<正>文学作为人生活活动之一,是人主体力量的确认和见证。这种活动通过表现人生活、思想、情感、审美需求和关怀人历史命运来体现自己价值。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学这种表现活动从来就不是价值中立,而是有鲜明价值倾向性,即文学首先和根本要解决问题是:为什么人问题。对此,马克思主义解决办法是确立文学的人民性范畴。文学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核心范畴,对这一范畴进行专题化研究具有极为重要意义。一

  • 标签: 历史命运 阶级对抗 专题化 果戈理 李衍柱 观念上层建筑
  • 简介:<正>21世纪即将到来。在世纪末最后时光,回顾与展望成为热点话题。回顾是为了展望。中国文学在21世纪将面临怎样命运?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主观愿望问题,也不是瞎猜可以解决。我们不能凭一己之爱好去

  • 标签: 中国文学 中国文化 文学评论 下个世纪 中国作家 回顾与展望
  • 简介:文艺与政治之间在事业及工作方面可结成外部关系,在社会意识及社会生活内容方面可结成内部关系。审美性是文艺作品整体功能性属性,既表现在作品艺术形式方面,又表现在作品内容方面。当政治内涵作为社会功利价值表现为作品内容时,其存在形态就由生活原型转换为经过艺术加工形象体系,可以合理地成为艺术内容及文艺审美性组成因素。在文艺审美性中排斥特定政治功利性看法没有学理根据。

  • 标签: 文学与政治 审美性 功利性 文学本性
  • 简介:中西文论思想既有成果表明,文学具有审美和文化双重属性。从文化研究角度着手,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和审美话语,审美文化与文学研究各自为对方提供了新沟通和对话思路。文学研究应该把审美话语组织形式及其文化意义作为研究核心,进行多学科批评性探讨。

  • 标签: 审美文化 文学研究 沟通 对话
  • 简介:<正>一、人历史活动与文学历史活动是基本、多方面的,也可以说是涵盖一切。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历史存在和历史范畴。历史科学包容性被马克思、恩格斯概括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科学"。历史领域和范围一切都这样那样地基于、源于和从不同方式和层面表现历史存在和历史过程。这种似乎近于极端理论表述实际上是并不过分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历史活动 审美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观点
  • 简介:<正>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艺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历史阶段,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风貌。这种局面的形成,既有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现实发生根本转变社会历史因素,也有由于引进西方当代哲学文化和文艺思潮而使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因素。对此,学术界已发表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这为该问题研究深化奠定了必不可少基础。但是,从已有成果所涉及研究对象看,研究者大多忽略或回避了一个根本性问题,这就是作为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发展主流社会主义文

  • 标签: 当代文学 自然客体 社会历史因素 审美主客体 本体论哲学 当代哲学
  • 简介:20世纪文学留下最重要遗产也许就是先锋派文学和关于先锋派文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先锋派文学文化动因事实上与社会主义理念有着十分复杂而直接联系。这种联系是全面而复杂,既包括大量与社会主义理念相联系文学表征,同时又大量存在着质疑、挑战、修改和重新探讨文学形式与社会主义目标的可能性文学表达。在理论上,我们也许可以把当代中国先锋派文学与社会主义理念关系表述为中国先锋派文学与乌托邦及其实现关系。这样理解问题的话,我们看到一个庞大而十分复杂中国当代文学谱系。无论是为了当代文学研究和评论而言,还是为了我们能够达到'平静'生活状态而言有必要重提当代文学艺术先锋性。

  • 标签: 中国先锋文学 先锋性 社会主义 语境
  • 简介:<正>20世纪文论史上,文学政治性一直是聚讼纷纭问题,而这个话题焦点之一,就是文学形式有否政治性。在形式一结构主义将文学形式当成文学本体所在观点具有极大权威性和影响时代,要证明文学政治性,最重要问题是要证明文学形式具有政治性,克服了它,其他方面就比较容易解决。正因为这个问题难度和重要性,所以,它也成为文学非政治论者抵制政治论诗学最有力武器和最重要堡垒。如果弗·杰姆逊关于一切历史、社会"归根到底都是政治"判断是合适,那么,从根本上讲,从人类社会历史视角切入对文学问题阐释马克思主义文

  • 标签: 政治论 文学批评理论 文论史 历史视角 俄国形式主义 杰姆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