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9 个结果
  • 简介:共产宣言》在台湾地区传播和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整体图景中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引起学界重视。从传播和研究进程来看,《共产宣言》在台湾地区经历了日据时期“解放学说”、戒严时期“妖魔理论”和解严之后“一种理论学说”形象改变。思想是时代精神镜像,台湾地区对《共产宣言》认知形象改变背后实际上折射是时代变迁。对《共产宣言》在台湾地区传播和研究史进行系统化地梳理,既有助于丰富我们对《共产宣言》在中国传播和研究史认识,也有助于拓展和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理解,还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阶级斗争 革命 台湾马克思主义
  • 简介:<正>一个人能力发挥离不开群众支持和帮助,一个单位发展与广大员工凝聚力、向心力息息相关。当前,不少单位常有干群关系恶化现象出现。追根溯源,主要原因有:公仆意识淡化,个人主义膨胀,官僚主义滋长,地方主义泛滥,裙带关系盛行。因此,要在各单位建立一种互动式协作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要求我们领导干部:与人为善,宽容大度,兼收并蓄,言纳百川,至精至诚。以此,把我们员工思想集中到我们共同事业上来。具体说要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要有“三心”修养,即爱心、宽容心、开拓心。

  • 标签: 领导干部 “三心” 领导者 创造性思维 宽容心 个人主义
  • 简介:据说,毛泽东经常与知识分子同志产生分歧。在他一生中,与许多著名革命家在思想体系形成和政策制定上有诸多争论。他反知识分子(anti-intellectual)立场对受过教育革命家造成了无法弥补伤害。通过考察毛意识形态发展,这种发展最终形成传统“毛泽东思想”,我认为,毛尽管与许多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有冲突,但却与他们有着相同关切与理想。

  • 标签: “毛泽东思想” 知识分子 共产主义 思想体系 意识形态 革命家
  • 简介:<正>信仰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反映人们对某一特定目标的肯定关系,体现为信念、理想、思想和理论等等。如列宁所说:“理想只能是现实某种反映”,(《列宁全集》第1卷第393页)从不同角度看,信仰有不同层次和类型。从主体看,有个体信仰和群体信仰。在个体信仰和群体信仰之间并没有绝对分明界限。个体信仰在社会实践中一旦为某一群体接受之后,就转化为群体信仰;而群体信仰则又给个体信仰形成和发展提供一个客观外在环境,二者相互为用,相得益彰。从构成看,有朴素信仰和理论

  • 标签: 共产主义信仰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实践 社会意识 列宁
  • 简介:斯宾诺莎是西方哲学史上典型理性主义者,但是他对理性本身看法却并不能为人们通常具有的理性观念所涵盖,而是具有相当独特内涵。其中,最为关键地方在于斯宾诺莎抛弃了以理性为一种自在思维官能传统看法,转而认为理性是一种特定知识和观念,而且他特别从一种动态视角揭示了理性自身基础及其生成过程。这种独特理性概念使斯宾诺莎与主流理性主义者理性观念相区别,同时也对他自己哲学体系构建发挥了关键作用。

  • 标签: 自在的理性 观念与知识 想象 共同概念
  • 简介:在写作时候,牟宗三存有思想已经基本成形.由于他此时仍不承认知性有其存有的意义,所以并没有将有关思想直接冠以存有名称.深入研究这部著作中有关思想,是全面理解牟宗三存有思想入门捷径.

  • 标签: 牟宗三 《心体与性体》 存有论
  • 简介:<正>“生物全息律”①和“宇宙全息律”②提出为我们解开精神之谜提供了有益启示。为什么我们能相互理解、产生共鸣?为什么考古学家根据古代一块陶片就可以发现当时文化形态、精神面貌?我们认为,这是由于精神也存在着同样全息律。简单说,精神全息律是说精神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包含着相同波段信息,故谓“全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部分已包含着整体,二者是等价;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产生共振效应,相互识认。从思维结构来看,人们都具有相同思维模式。不管那个时代、那个认识层次上的人都遵循着大致相同思维程序:简单→复杂、个别→一般、现象→本质。不管他们所认识对象有什么不同,他们所运用认识事物思维方法却是一样,即:运用概念、判判、推理所进行归纳、分析、演绎或直觉等,即人们认识事物方式是相同。简言之,一切个体包含着相同思维结构信息,这可

  • 标签: 个体精神 时代精神 思维模式 共振效应 思维方法 整体精神
  • 简介:把外延理解为"具有概念所反映特有属性客观事物(或类)",导致"虚概念没有外延"或"有外延但是空类"此类有问题结论,应该理解为由概念(思维)中对象组成;而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概念",又导致把理想模型等科学概念当成虚概念,实际上,对象有虚实,属性也有虚实.实对象、实属性,是无异议实概念;虚对象、实属性,也是实概念,如思维科学中概念;实对象、虚属性,是虚概念,如"地心说"中概念;虚对象、虚属性,是公认虚概念,如鬼魂.可见,无论对象虚实,只要所指称对象主要特征所反映属性是非客观概念就是虚概念.

  • 标签: 虚概念 词项 外延
  • 简介: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时代向网络时代迈进,作为时代精神精华哲学也面临着自身变革.网络哲学正是哲学反思网络时代产物,即用网络方式研究哲学,从哲学角度思考网络.网络哲学是对当代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人类存在方式全面变革进行哲学概括和反思新兴哲学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以网络为平台和中介的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世界网络化关系和活动.

  • 标签: 网络 网络时代 网络哲学 存在方式
  • 简介:该文通过对休谟“想象”概念含义、特征和功能等三个方面的分析,论述了他想象学说内在张力及其深刻意图——对长期以来极力贬低想象西方理性主义提出尖锐批判。

  • 标签: 休谟 想象 内在张力 怀疑主义
  • 简介:尼采很多言词都容易被误解,尤其他笔下创造、自由、上帝死了这些启蒙话语;其实,这些话语在尼采思想整体中有特殊含义。尼采对这些话语使用,是一种挪用;通过将其作为自己修辞面具,尼采一方面隐微地表达了自己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启蒙知识人特定态度。

  • 标签: 尼采 启蒙话语 修辞面具 挪用 隐微术
  • 简介:<正>哲学发展不能回避本体问题。因为不管是谈论世界观问题还是认识、历史观问题,总得有一个立论出发点和基本前提,这就是所谓“本体”问题。因此,我认为本体论争论出现和展开,正是哲学上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研讨深化、开始触及实质一个表现。(一)讨论问题首先要明确概念。本体(Ontology)这个词来自拉丁文,本义是关

  • 标签: 世界观 实践本体论 实践活动 几点思考 基本前提 物质本体论
  • 简介:目的作为一种修辞形式,可有效解释人如何突破有限性通达无限性。对于目的这种泛灵论世界观,马克思一向是极力反对。但有证据表明,马克思仍在《资本论》中不自觉地运用着目的修辞。当马克思引用黑格尔带有目的结构论断——“理性狡猾”——来支撑不假于此便无法言说观点时,他也就发出一个讯息:他是在目的解释框架中说明问题。而当马克思冒着风险把“历史”或“人类”诸如此类范畴隐喻化为超级主体时,他也就在运用着目的修辞,与此相关是无意示人目的图景显露。事实上,马克思理论自觉和理论实际并不如人们想象那样具有严格一致性。

  • 标签: 《资本论》 目的论 修辞
  • 简介:<正>什么是实现个人自由正确途径呢?黑格尔认为:自由是对必然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认识和对世界改造。黑格尔回答是基本正确。因为自由的确是在它内部机制中,在同必然相互关系中实现。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回答才更为完全、更为科学。因为自由机制运行、自由真正实现,并不只是对必然认识,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不只是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社会实践 内部机制 个人自由 正确处理 纪律
  • 简介:<正>在各种价值关系中,不仅存在着物对于人价值关系,即物对人效用关系;也存在着人与其自身价值关系,即人对其自身效用关系。在人与物价值关系中,人是价值主体,物是价值客体。而在人与其自身价值关系中,主体与客体则聚于一体,人既是价值主体,也是价值客体。人与其自身价值关系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主体、群体主

  • 标签: 人类社会 社会活动 负价值 效用 被统治阶级 价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