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临淄古墓群数量庞大,出土文物众多,是齐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颇为壮观的地下博物馆。本文从临淄古墓群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入手,依据临淄古墓群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了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 标签: 临淄古墓群 保护 开发 对策
  • 简介:高校实习生已成为各行业开展工作的新生力量,但又面临各种现实或潜在的权益侵害。对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权益进行有效保护在我国缺乏系统性的制度支持,这源于对高校实习生的“劳动者身份”的困惑。针对高校学生实习活动的具体内容,高校实习生可分类为“劳动者”和“准劳动者”,可实现其劳动权益保护的二元法律构造。前者的劳动权益纳入劳动法保护范畴,后者则借助地方政府政策性文件规章、高校实习协调平台的综合建构,通过具体完善的实习协议保护其劳动权益。

  • 标签: 高校实习生 劳动权益保护 劳动者身份 劳动法
  • 简介:惠栋在乾隆年间首次打出汉学旗号,是原始要终地认识汉宋问题从无到有发生、演化的关键。晚近学人多以汉宋之孚的眼光来认识惠栋学术,与其原意颇有距离。惠栋构筑汉学,主要落实于《易》学,实渊源于宋儒而自成一说。他在钩沉两汉专门之学后,阐发《易》理,以此统贯诸经,借汉儒古义发明微言大义,以与学术高峰程、朱之学竞争,实是暗用宋儒道统之说而又修正道统论。惠栋汉学成为一时显学,引起学人主动辨析汉学名义,区分治经的求古与求是,恰恰显现清代几乎没有多少纯宗汉学的学人。

  • 标签: 汉学 惠栋 《周易述》 求古 求是
  • 简介:在现代社会里,科层化与技术化作为社会整体合理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在制度上和结构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科层体系必然带来技术化,技术化是科层体系的组织和行为特征。技术化本身的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科层体系,而科层体系内部的自我约束也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但是,所有的政治目标和要求都只能在这个体系之外形成,并且通过自主的外在力量来监督科层体系予以实现和落实。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之一就是政治日益技术化,而这个趋势同时又与高度的科层化结合在一起。

  • 标签: 政治目标 技术化 合理性 意义 现代社会 行为特征
  • 简介:援类而推的方法是中国先秦时代特有的并广泛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于这种推类方法,古代先贤只给出了一系列的语义说明,没有而且也不可能给出一个形式语言的语形说明。如借助现象对事物的状态和功能及其所具有的规律进行描述的科学认识方法,我们今天可以尝试着给它构造一个推理模式,并通过分析它的思维进程、根据、推导原则违反原则的错误,展现它的特点、能够成立的有效性世代相传的普遍适用性,并进而了解其背后的逻辑原则、文化传统、人文精神,从逻辑与文化的角度增强我们对传统思维方法论意义、文化认同意义的感受,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在越来越广泛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中,促进对传统思维方式的辩证扬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思维方式的沟通。

  • 标签: 有效性问题 先秦时代 构造 推类 文化传统 科学认识方法
  • 简介:9月22—26日在上海大学召开,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上海大学、德国莱布尼茨汉诺大学共同主办。英国牛津大学哲学系布朗(HarveyBrown)教授、德国莱布尼茨汉诺大学科学哲学与伦理中心主任胡恩(PaulHoyningen—Huene)教授、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公司治理和经济伦理中心主任绍尔茨(MarkusScholz)、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哲学系凯瑞尔(MartinCarrier)教授和门克(CornelisMenke)教授、德国马格德堡哲学系莱尔(HolgerLyre)教授,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与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部分师生约7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议题包括量子力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科学哲学史、生态哲学、认知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以及技术哲学等。

  • 标签: 科学技术哲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哲学 科学研究所 上海大学 论坛
  • 简介:以文化范式批判为切入口所建构起来的社会批判理论,尽管因认识到只有经过文化范式中介过的客观现实才可能对现实的个人起作用,因而表现出了一定的深刻性,但由于其没有追问具体的文化范式的来源等问题,因而在学理逻辑上依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经验主义的学术思路由于只看到了经济事实的物质存在形式而没有看到其社会存在形式,因而始终无法跟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相比肩。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自觉,不仅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学术思路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建构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前提条件。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论自觉 学术意义 社会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简介:7月21—28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主题为“知识发挥作用”,具体探讨内容包括从古代到现代的科学、技术、医学史以及科技与社会、哲学与逻辑等,是迄今为止科学史学界最为盛大的一次学术会议:参会的国家有100多个,国际团体20多个;正式注册发表论文的代表近1800名;会议专题分会场多达220多个,学术报告近500场。中国多名学者与学生参会,清华大学刘钝教授作为国际科技史协会主席,在会上作主题发言。

  • 标签: 医学史 科学 国际 技术 科技与社会 曼彻斯特
  • 简介:最近40年,先秦至西汉的《老子》古本出土了四种。这四种本子分别为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甲本、乙本和北大藏汉简本,它们大抵反映了从战国中期到西汉中期《老子》一书的形成、演变,直到基本定型的过程。由此我们很容易看到,早期《老子》文本确实经历了一个章段聚集、离合、重组以及篇章调整的复杂演变过程。为何早期《老子》文本会产生如此复杂的演变过程?原因有多个方面,不过与“思想”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 标签: 《老子》 “文本” 演变 20世纪 早期 反思
  • 简介:7月4—6日在葡萄牙里斯本科技大学召开,由国际哲学与技术学会(SPT)主办,来自欧洲、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中国、日本等地的15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信息时代的技术”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中国学者陈凡、李伯聪、王国豫、王大洲、王佩琼、王楠等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国际会议 技术 学会 哲学 中国学者 科技大学
  • 简介:与传统生物学通过解剖生命体以研究其内在构造不同,合成生物学旨在将工程学的思想用于生物学研究中,以设计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生物体或对现有生物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制造材料、生产能源和食物、处理污染等,从而增进人类健康,改善生存环境,应对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由于合成生物学应用研究预示着创造人工生命的可能性,这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变化。对于这一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国际社会在憧憬其应用研究可能在医学、农业、能源和环保等领域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其可能引发的生物安全风险以及相应的伦理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

  • 标签: 技术应用 伦理问题 生物学 合成 规制 人类社会发展
  • 简介:7月18—20日在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举行,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军事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筹)与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来自近30家军队与地方高校和社会团体的7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研讨会主题为“军事技术的理论、历史与文化”。专题报告有:东北大学陈凡教授的“技术哲学研究的国际化与中国化”,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的“技术哲学作为哲学”,山西大学乔瑞金教授的“为什么说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具有永恒性意义”,国防科技大学刘戟锋教授的“技术与战争及其未来发展”,装备学院郭世贞教授的“军事技术创新实践中要大力倡导实验哲学精神”,国防大学胡思远教授的“海洋强国五大对策”。

  • 标签: 技术哲学思想 军事技术 学术研讨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军械工程学院 国防科技大学
  • 简介:12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由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主办,会议主题为“科学技术中的价值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研究方向一直有着较大的优势,本次研讨会旨在纪念该校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中心主任刘孝廷回顾了中心1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晓力教授作为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首任主任,也发表了感想。

  • 标签: 科学技术 哲学问题 学术研讨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北京师范大学 人文研究
  • 简介:无论是从近代科学革命还是从基督教神学内在蕴含的张力来看,现代性困境都是不可避免的。面对黑格尔哲学之困境,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表现为两次颠倒或翻转:一次是从黑格尔式的绝对精神那样的无限主体或绝对主体向人或现实的个人这样的有限主体的翻转;另一次则是从人出发的“人本主义”向从“自然规律”出发的“科学逻辑”的翻转。旁观者的理论哲学方式是传统形而上学的一般进路;行动者眼光的实践哲学方式则是在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哲学进路。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科学逻辑 张力 传统形而上学 黑格尔哲学 “人本主义”
  • 简介:12月12—20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与欧洲研究生院著名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CarlMitcham)教授,以“探索和思考技术:西方技术传统中的哲学、伦理和政治”为题作系列讲座,内容分别为:(1)西方哲学与技术研究的四代划分;(2)第二代:从自由的技术到威胁文化发展的技术;(3)第三代:在批判中寻求与进步技术的共处;(4)约翰·杜威:一个被忽视的第二代贡献者;(5)从伦理学到政策1:科技的应用伦理学;(6)从伦理学到政策2:科技的政治与政策;(7)理性或者启示:技术哲学的未来。

  • 标签: 技术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系 讲座 卡尔 应用伦理学
  • 简介:11月1-4日在英国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ChristChurch)召开。来自英国、美国、中国、韩国、斯洛文尼亚、加拿大等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40余人赴会。英国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哲学系约翰·布鲁姆教授代表英国道德哲学界致开幕辞。会议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本体论的道德哲学新儒学的开展。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强调,要建立一套以本体形上学为基础的新的儒学价值体系。中国四川大学麻尧宾教授指出儒家的“自我”观念与道德性之衡定的关系的重要性。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道德哲学 牛津大学 新儒学 成立大会 学会
  • 简介:(1)2013年1月5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王晓阳副教授作题为“物理世界中的心灵”的主题报告,对金在权教授的《物理世界中的心灵》中的有关观点作出回应。(2)3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外籍教师李牧(DanielLim)作题为“一个二元论者能够采取伯奈特的策略吗?”的讲座。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学术论坛 学科学 中国科学院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