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唐太宗时由孔颖达主持编纂的《五经正义》,以及明成祖时由胡广主持编纂的《五经大全》,是中国经学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对经学文本的统一,《五经正义》的编纂是为了解决“文字多讹缪”,和“儒学多门,章句繁杂”的问题,为科举考试提供一个统一的文本,因此他们首先对注家和义疏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比较,并以“疏不驳注”的原则处理者的关系。《五经正义》则是为了用程朱理学纲纪人心,因此在对文本的选择上存在着严重的错误,在内容上墨守程朱,在编纂上疏于考证,舛误向仍。

  • 标签: 唐朝 明朝 儒学 《五经正义》 《五经大全》
  • 简介:<正>据《恽英文集》和《恽英日记》所载,恽英已刊、未刊的关于孔子研究的文章有《我心日中的孔子》、《耶稣、孔子与革命青年》以及他在日记中记录的研究心得。这些材料虽不是研究孔子的鸿篇巨制,其对孔子的评价也未必人人赞同,但其研究态度之公允,方法之科学,不仅在当时(“五四”前后)高出时论一筹,即至今日也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概括言之,有以下几点:(一)评价孔子不要各执一词,既不能要求孔子的言论“没有一句错的”,也不能认为“没有一句不错的”。恽英说,孔子的学说,自然不尽可信,但他确是“苟有所见之大学者”,对

  • 标签: 孔子研究 孔子观 研究态度 恽代英 文集 言论
  • 简介:唐宋之际的五时期是儒学相对衰废的时期,然而在吴越国,儒学的影响却很大。儒学不仅对吴越国的统治思想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吴越国的政治实践同样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吴越国儒风独盛的原因,一是要依靠中原王朝的支持,就必须恪守儒学规范;是儒学有助于吴越国的统治;三是钱氏先辈和亲人的影响。

  • 标签: 儒学 吴越国 钱谬 影响
  • 简介:承继前篇,本文以逐章解读的形式,对帛书《厽子》下半部分中的疑难词句和其中所涉及的易学问题进行了发掘和疏通,试图解决先秦及汉初易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 标签: 帛书 《易传》 《二厽子》
  • 简介:贤相万古流芳──齐相晏婴评传景以恩春秋时代,齐国值得大书特书的政治家莫过于管仲、晏婴。从建勋立业讲,晏子不如管子,从节操人品讲,晏子似又胜过管子。太史公曰:"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可见其人格力量感人之深。研究晏子一生处世为人,对...

  • 标签: 晏子 晏婴 《晏子春秋》 《史记》 齐国 忿然作色
  • 简介:十国时期尽管社会动荡不已,但仍延续了唐代以来儒道佛三教并存的多元信仰格局。儒道佛信仰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地域中分布、影响不一,总体来说,儒家思想居于五社会信仰格局的主导地位,道、佛信仰仅作为儒家信仰的补充而存在。本文以历年出土的五十国墓志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文献,对墓志中所反映的五时期社会信仰状况作了探讨。

  • 标签: 五代十国 墓志 信仰 儒道佛
  • 简介:严滩问答是王阳明生前最后一次重要的论学,但学界对于严滩在何处这一基本问题却莫衷一是,或以为在富阳,或以为即桐庐七里濑,本文考证出严滩即严陵濑,在桐庐县西三十五里,前人之说皆误。王阳明《次谦之韵》一诗是对邹守益《赠阳明先生》的唱和之作,《王文成公全书》将此诗排在嘉靖年浮峰诸作之前,很容易让读者以为,它们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受其影响,后来论者将《赠阳明先生》与《次谦之韵》诗均系于嘉靖年。本文考证出《次谦之韵》实际写于嘉靖三年八月间。

  • 标签: 阳明 严滩 《次谦之韵》
  • 简介:近几年来,我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与几位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一起搜集佛学家吕澂先生(1896~1989)的未刊文稿。2008年初,我得友人李林先生介绍,结识了专门研究唯识学的隆藏法师。在隆藏法师的热心帮助下,我来到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查阅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藏书目录。我在目录中意外发现有两份吕澂先生的油印讲稿,一份是《印度佛学史》,另一份是《金刚般若经讲义》,

  • 标签: 佛学家 佛学讲义 藏书目录 中国佛学院 中国佛教 先生
  • 简介:模、楷树作为周公、孔子墓树,成为与周公、孔子形象密切相关的政治文化符号。以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草木谱》的记载为开端,模、楷树并列且各具人格形象特征。模树以树叶的色正为特征,代表了顺应四时的理想王者品格;楷树以枝干的质直为特征,代表了直道而行的理想士人品格。之后,诸多文献中关于模、楷树的记载出现了迥然不同的差异:模树形象并没有得到新的塑造,楷树形象则从多角度得以发掘,出现了丰富且奇异化的记载。在理解与周公、孔子相关联的政治文化的同时,模树与楷树形象的差异及变迁也应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 标签: 模树 楷树 周公 孔子
  • 简介:《论语·先进》第章,是对孔子“厄于陈蔡”记述最早、最具权威性的珍贵文献。释文本、朱注本的分章“从郑氏”并不为错,清及近现代学者对朱注的质疑有误;此章传述弟子,可能是有若或曾子。孔门四科十哲的成才与成名,与他们跟随孔子经历陈、蔡之厄有直接的关系。

  • 标签: 《论语·先进》 分章 厄于陈蔡 考论
  • 简介:<正>现《程氏经说》中第八卷《中庸解》,未题何人所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目录”载:“明道《中庸解》一卷。”而《伊川大全集》亦载有《中庸解》。但是,《经说》宋刻,原止七卷。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河南经说》凡《系辞》一,《书》一,

  • 标签: 中庸 程颐 系辞 朱熹 孟子 杨时
  • 简介:周易符号和进制算术符号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代码及其规则.它们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最深层的文化构造原则和最高的集体智能。本文试运用符号学的观点.通过对这两种符号的比较。概括出有标记和无标记、约定性和选择性两种文化代码规则范畴,并进一步揭示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 标签: 周易 阴阳符号 二进制 符号学
  • 简介:<正>秦汉以后,儒学沿个方向发展:一是与阴阳五行之术结合,其典型是董仲舒;是向训诂考据之学发展,其代表有郑玄等。以后,训诂考据之学占了主导地位。魏晋隋唐时期,佛老思想盛行。儒家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批判佛老,而要批判佛老,必须从枝叶细节的研究中摆脱出来,针对佛道的理气心性之说,提出自己的本体论。只有这样,才能与佛道抗衡。

  • 标签: 道家 儒家 主导地位 新儒学 董仲舒 生存发展
  • 简介:本文考察了《周易》古经的成书及流变过程,提出了解释《周易》古经应该遵循的五个基本原则。据此,笔者对《周易》古经中的《离》卦、《兑》卦作出了新的解释。作者认为,《离》卦以狼群袭击人类喻异族入侵。其中的“离”就是狼。狼很可能是异族入侵者的图腾,也是对该族人的称呼。笔者认为,《兑》卦反映了先秦比较常见的巫术之一——“说”。“说”是向神灵祈祷的一种巫术。从出土的占卜材料来看,占卜时若遇到有“忧”或有“祟”,贞人往往建议人们进行“说”以除之。

  • 标签: 《周易》古经 解释原则 《离》卦 《兑》卦 “说”
  • 简介:王弼《易》《老》注成书先后及年代考辨裴传永王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生于魏文帝黄初七年(226),病故于魏废帝曹芳嘉平元年(249),在人世上只度过了二十四个春秋。王弼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其人生的脚步却异常坚实;他尽管英年早逝,可在学术上...

  • 标签: 《易》 《老子》 王弼 《周易注》 《老子注》 何晏
  • 简介:"滏水扬波喜庆盛会,丛台展臂笑迎嘉宾",2005年4月23日至24日,11个省、市的60多位专家学者齐集河北邯郸,参加全国第届赵文化研讨会.与会学者提交论文60余篇,内容涉及赵文化研究的诸多方面,经归纳、分类,可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文化研讨会 第二届 专家学者 赵文化研究
  • 简介:责己与责人是儒家用以处理己他关系或人我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儒家阐释了作为道德活动的责任伦理主体指向——责己和责人,从特定维度丰富了儒家的责任伦理学和角色伦理学。历代儒家既讲责人又讲责己,但更重视责己;同时,儒家并不否定责人,而是主张敢于责君、敢于劝谏,提出了以责成人之道的思想范式。儒家凸显责己,彰显了重责己轻责人的价值导向。

  • 标签: 儒家 责任 自己 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