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舒茨现象学始于对社会世界探索,现象学运动中以社会现象学为其标识。舒茨那里,社会世界具有首要理论关联性,分析研究它对社会科学具有根本理论意义。社会世界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处常识世界,其内涵与胡塞尔生活世界基本上相同。

  • 标签: 社会现象学 社会世界 科学基础 舒茨 现象学运动 日常生活
  • 简介:柏拉图主要在三个文本中讨论“知识”“信念”关系,这就是《美诺》、《泰阿泰德》《理想国》。《美诺》《泰阿泰德》讨论比较接近,《理想国》中讨论似乎与前两个文本形成明显冲突。《美诺》《泰阿泰德》似乎认为信念与知识是可兼容,知识概念蕴含了信念概念,这种主张称为“兼容论”。

  • 标签: 知识概念 柏拉图 信念 《理想国》 兼容论 阿泰
  • 简介:文献记载一般认为,汉石经《论语》属于《鲁论》系统。通过对《隶释》残字梳理以及石经与今本《论语》文字对勘,可进一步证明汉石经《论语》确为《鲁论》。汉石经《论语》用字并非全为正字,虚字增减与今本差别较大。

  • 标签: 汉石经 《论语》 《鲁论》
  • 简介:如果说肇始自一个世纪以前那场声势浩大现象学运动”已经风光不再的话,那么这与其说是一个时代或原理之终结标志,不如说是作为一种“方法”或让·瓦尔所说现象学风格”哲学遗产的确立。作为一种追求纯粹原初性确定性基础思想努力,它早已悄悄地以各种不同、乃至矛盾要素方式构成或激发了20世纪哲学主要内涵(无论是现象,还是“反”现象)。

  • 标签: 现象学运动 马克思主义 激进化 对话 20世纪 确定性
  • 简介:目前中国学术界礼学研究既处在一个非常难得恢复期,又处在不知何去何从摸索期混乱期。近年来,经学研究逐渐得到各领域学者重视,而礼学研究越来越成为其中一个焦点,其主要原因是:第一,现代中国学术界,虽然经学一直处在相当边缘位置,但相关古典文献研究从来没有彻底中断,这一条活学脉构成了今天激活礼学研究直接源头。

  • 标签: 礼学研究 中国学术界 古典文献研究 经学研究 恢复期
  • 简介:12月13~14日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召开,由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省社会科学基地生活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主题是“意向性多重面向”。福建省社会科学基地生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学科带头人、华侨大学社科处处长杨楹教授,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常务副院长周世兴教授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

  • 标签: 青年论坛 意向性 现象学 华侨大学 华东 大学哲学
  • 简介:法国现象学家米歇尔·亨利认为,真理有许多种。比如,“天空越来越黑,天要下雨了”同一个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是两个不同真理,它们区别在于:第一个是偶然真理,因为天空可以是蓝色;它同时也是一个后天真理,因为是经验告诉我们天空正在变黑。

  • 标签: 生命现象学 真理观 亨利 偶然真理 后天
  • 简介:10月17日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中央有关部委同志,全国各地党校、高校研究机构论文作者代表,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学者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围绕如何提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创新能力,如何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如何增强中国在世界上国际话语权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 标签: 哲学社会科学 话语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 论文作者 研究机构
  • 简介:胡瑗《周易口义》相对于孔颖达《周易注疏》释卦体例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的创新:1、重视对卦序与时义阐释;2、成卦之义多“以二体言之”;3、主张“诸卦四德亦天地四德”。这些体例创新均是北宋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觉醒时代背景下借易学解释“阐明儒理”思想意图体现。

  • 标签: 北宋易学 《周易口义》 解易体例
  • 简介:本文对拉美、东南亚东亚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绩效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些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向高收入经济体收敛速度有着显著差异,从增长核算角度看,这是由于人均资本增长技术进步速度差异,而这又取决于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差异。宏观经济稳定性人口年龄结构等内外部环境对增长产生重要影响,而制度质量差异是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绩效差异根本原因。这些分析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启示。

  • 标签: 中等收入陷阱 增长绩效 制度质量
  • 简介:管子指出人性结构是一个二维结构,包括"心性""情性",二者存在辩证互动关系。为促进人性之心性与情性良性互动,《管子》提出了解决之道。管子关于人性认识可以有效地指导现代组织管理者全面、立体地认识员工并建立正确管理体系,以实现组织良性发展

  • 标签: 《管子》 人性 心性 情性
  • 简介:6月14—15日四川成都举行,由中国逻辑学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承办,重庆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逻辑学会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湖北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就逻辑教育与逻辑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

  • 标签: 逻辑教育 逻辑应用 四川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术 西南财经大学
  • 简介:明嘉靖六年(1527)丁亥夏,王阳明出征前往广西思恩、田州两地,平定当地少数民族暴乱。在出征前夕,阳明应两位弟子钱德洪与王龙溪之请,在家乡天泉桥上阐发了对自己晚年所提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理解,并对两位弟子疑难进行了相应解答,史称“天泉证道”。“天泉证道”记载上,《传习录》下、《年谱三》《天泉证道纪》是三条最为基本文献。

  • 标签: 四句教 “四有” 考辨 《传习录》 少数民族 王阳明
  • 简介:在出土汉代文物中,存在着一批表现儒家“亲亲相隐”观念画像铭文(习称汉画),为考察早期儒家亲亲相隐这一学术公案消除当前相关研究中诸多疑问提供了弥足珍贵资料。亲亲相隐是对血缘亲情维护,亲属之间相互保护是率真的表现,是对人性尊重,“隐而任之”兼顾了亲情公义,是亲亲相隐中责任担当。亲亲相隐与血亲复仇是孝悌思想两个重要侧面,同’根相生,儒家对血亲复仇重视与播扬,是亲亲相隐流播线路上安装预防滥隐闸门,体现了儒家对亲亲相隐利与弊深入鉴察,对可能出现徇私枉法行为提供了有效制约。司法腐败无论是品格还是意趣,都跟儒家亲亲相隐别同霄壤,亲亲相隐本身并不具备生发司法腐败基因。亲亲相隐题材汉画是早期伦理思想史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深入地考察早期儒家孝道伦理学术价值现实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出土汉画 亲亲相隐 隐而任之 血亲复仇
  • 简介:12月13—14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由国际形而上学学会、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波兰、韩国、伊朗、土耳其、罗马尼亚、乌干达等国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形而上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 文化比较研究 中国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