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性是从中世纪末萌芽的,在其发展中取得了普世意义的理性形式: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法治精神和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现代的出生比现代性稍晚,它由三个层面组成: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现代性与现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导精神和各民族皆追求的事业。现代性与现代不是同一事物,但它们在历史背景上、精神源泉上和构建现代国家上存在着同一又有差别的关系。

  • 标签: 现代化 现代性 理性 现代国家
  • 简介:<正>一、传统儒学与东南亚的经济腾飞近年来许多地区的经济正处于不景气的困境,而地处太平洋西岸的东南亚却显现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有人说,东南亚的经济腾飞是与传统儒学的复兴有关,正是由于传统儒学的复兴导致了该地区的经济腾飞。也有人说,东南亚的经济腾飞完全是由于改变了原有的那种保守僵化的社会模式,积极参与现代商品经济的竞争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与传统儒学根本毫无关联。两种观点截然相反,但恐怕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

  • 标签: 传统儒学 发展商品经济 东南亚 经济腾飞 宗教 儒学的复兴
  • 简介:现代的关键是人的现代,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的那样,“我国现代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①在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一般较注意智力开发,而忽视人才资源中另一个重要方面,即人格资源的开发问题。...

  • 标签: 人的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 现代人格 人格类型 自由人格 社会现代化
  • 简介:本文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我国经济先发达地区也应该成为三个文明率先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并就区域文化现代的时代背景和战略目标作出了较深入的理论探析;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区域现代的四个战略重点和深化文化体制、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等七项战略举措.

  • 标签: 文化现代化 文化产业 文化经济一体化 区域文化 文化体制 江苏
  • 简介:<正>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一股“热”.人们当然不是为文化而文化,而是为了国家的现代.在实现现代的进程中借助儒家文化,在国内外一部分学者中颇有赞成者,而且这些赞成者还举出亚洲(东亚)某些国家和地区作为成功的例证.所谓“亚洲价值”便是这些国家成功地运用儒家思想于现代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对儒家文化能够解决现代的问题持怀疑态度.本文作者不支持后一种看法.但也不认为,儒家文化能够解决现代的一切问题.究竟儒家文化在那些方面能够为现代所利用,这要做具体分析,包括分析已经在现代进程中获得了较大成绩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因此,本文把观察的视野从中国转向东亚国家的亚洲价值、儒家文化与现代.

  • 标签: 亚洲价值观 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启蒙在中国现代中的命运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个问题又可以分为应然和实然两个问题:从应然的角度来讲,就是启蒙在中国的现代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实然的角度来讲,就是启蒙在中国的现代过程中实际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 标签: 中国现代化 现代化过程 命运问题 应然 实然
  • 简介:郭店竹简最早从心性论上探讨道德生活何以可能的问题,《中庸》和孟子循此路向,将人的道德需求上推到超越的形上之天,为道德生活确立了最高的理据,解决了道德的终极根源问题,建立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郭店竹简最早把刑法与礼乐并列为教化民众的手段和内容,开始了对传统儒家政治主张的重大变革,并在道德评价的层面上肯定了人的自然本性的合理性,这些都被荀子所承袭,并最终形成了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的礼法互补的治国模式理论。

  • 标签: 郭店竹简 心性论 道德形上学 自然人性论 礼法互补
  • 简介:4月12~1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由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共同主办,论坛主题为“现代:文化传承与伦理重建”。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以及韩国等国家的著名学者,如当代著名新儒家代表成中英教授、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以及英国科学院双院士玛丽安·霍布森(MarianHobson)教授、巴黎第一大学哲学系主任贾弗洛教授、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伊夫·扎卡(YvesZarka)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伟力教授等出席会议。

  • 标签: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学术论坛 现代化 上海交通大学 中共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由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人文学院哲学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世界哲学与美学研究中心及英文《中国哲学季刊》联合主办。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的20余位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学者参与,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任大会主席。会议重点讨论儒学与现代伦理学的关系及其在全球化时代展开跨文化对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相关论题进行诠释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了论述。

  • 标签: 现代伦理学 国际研讨会 全球化语境 儒学 现代化 上海交通大学
  • 简介:<正>孔子是一位千古难得的品德崇高、学问渊博的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在中国称他为圣人。就思想教化传播久远而论,世界上还没有一位能同他比美的,但是他自己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孔学不是宗教,孔子的成就,不是来自上帝而是他承袭前代文化,加以整理吸收,删诗、书、订,礼、乐,作易传,写春秋,再加上自己对社会的灵敏的体验,刻苦努力总结提高的结果。由于历史的局限,孔子的思想当然也不是句句是真理,有许多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了,但是在孔子思想中还有许多对今天现代生活、精神文明有吸收价值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光大。事实上,近十年来,孔子的学术已

  • 标签: 孔子思想 近十年 精神文明 致词 教育家 现代社会
  • 简介:梁漱溟从文化比较的角度,以不同于启蒙理性的新思路,分析了现代性中的传统、现代的多元倾向和从民族传统中挖掘现代性资源的重要性。他以传统儒学为基础,用佛学和西方哲学对儒学经典进行了现代诠释,讨论了儒家传统资源在现代国家和社会建设中可能有的意义。他的乡村建设实验试图重建农村的礼俗机制并导入科学技术,以造成儒学复兴的社会基础,把寻求传统文化价值的空间,从书斋引向社会,把传统儒学的道德实践转化为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社会整体实践,从而扩大了儒学的实践性。

  • 标签: 梁漱溟 文化比较 转化 乡村建设
  • 简介:对欧洲共同共同农业政策的系统回顾与总结──《欧洲共同共同农业政策》评介施学光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程极明研究员的新著《欧洲共同共同农业政策》,新近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1991年秋至1992年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欧洲大学...

  • 标签: 共同农业政策 回顾与总结 欧共体 世界农产品贸易 共同市场 农业结构
  • 简介:哲学发展的最终动源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物质实践活动,但不是这种物质实践活动本身,而是对这种活动经验的反思与体验.哲学发展过程往往表现为后人的生活体验与前人的生活体验交融、冲撞、整合、再造的过程,表现为后人与前人的心灵对话.在对话中后人总是以批判和诠释两种方式来对待前人的哲学遗产,建立自己时代的哲学.批判的重建和诠释的重建作为哲学发展的两种方式各自又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诠释有两种:一种是还原性阐释,一种是创造性阐释;批判也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批判,一种是消极的批判.中国哲学在其发展中侧重诠释,西方哲学在其发展中则侧重批判.

  • 标签: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批判 诠释 人道主义 儒学
  • 简介:<正>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发表了许多见仁见智的评论,从而深化了孔子思想的研究。但是如何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去把握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特点,这个问题的研究尚显得比较薄弱。我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个互补的体系,无论是他所确定的诸教育内容之间还是他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之间,以及他的诸教育内容与其采取的教学方法之间,都存在着一种互补的关系。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对孔子所确定的诸教育内容之间的互补关系作些探讨,力求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揭示其内在的联系,期望得到学术界同行的教正。

  • 标签: 教育内容 孔子思想 互补关系 孔子教育思想 德育 教育哲学
  • 简介:现代英国宗教多元局面的形成,经历了信仰划一、有限宽容和宗教多元加速实现的三个阶段,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期。其间,英国宗教信仰自由的实现,经历了从信教自由、政治平等到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平等的渐进过程,获得宗教信仰自由的对象依次为非国教徒、天主教徒、唯一神派、非基督教徒和无神论者。同时,现代英国的宗教多元存在明显的保守性。

  • 标签: 英国 宗教多元化 宗教信仰自由 特点
  • 简介:<正>我治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本不敢置一言;承胡孚琛先生不弃,常来谈道家和道教的学问,获益匪浅。盖中西学术分殊,究其深层思理,也常有可以贯通的地方。此次孚琛又以陈撄宁先生遗著《参同契讲义》见示,并辅以有关书籍,着我阅读,嘱为陈先生遗著作序,踌蹰再三,作序不敢,遂以一篇学习心得求教。

  • 标签: 参同契 内丹学 道教 道家学说 陈撄宁 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