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中指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他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他要求我们:"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 标签: 《周易》 民族精神 民族道德 创新精神 改革精神 与时俱进
  • 简介:7月23—24日在山东青岛召开,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与会学者围绕“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学科建设与方法论研究”、“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宗教”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针对“少数民族到底有没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哲学”这一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赵智奎研究员认为,中国少数民族关于宇宙和人类起源的哲学思想非常丰富,并不逊色于古希腊哲学。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宝贵贞教授认为,宗教文化对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影响很大,使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宗教哲学。

  • 标签: 中华民族复兴 哲学发展 学术研讨会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少数民族
  • 简介:王阳明的民族观是在强调大一统的王权统治下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顺其情不违其俗,循其故不异其宜”的民族差异性;“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的民族平等性;“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的民族团结性。王阳明的民族观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

  • 标签: 王阳明 民族观 差异 平等 团结
  • 简介: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而这种创新精神又与易学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二者形成了广泛的互动关系。易学中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精神、包容态度、科学思想及和谐理念等等,都对中华民族创新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成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历史资鉴。

  • 标签: 易学 中华民族 创新精神
  • 简介:《庄子》哲学,其实质是一种气论哲学.“气”在《庄子》中具有五种内涵,气论思想贯穿《庄子》始终并有其内在逻辑.《庄子》气论哲学为自然美奠定了哲学基础,但也有其理论盲点和理论困境.《庄子》气论哲学的理论盲点集中体现在未对“心”“气”二者关系进行自觉、恰当的阐发,这也就造成了其理论困境,即“听之以气”缺乏切实可行的学理通路.

  • 标签: 庄子 气论哲学 听之以气 困境
  • 简介:易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征。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莫基人,被誉为“民族魂”。尽管鲁迅精神的构成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源于《周易》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无疑对鲁迅的精神世界和文学创作翻译活动产生了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本文就鲁迅思想源于“易道”的民族精神、鲁迅与《周易》精神的一脉相承进行分析论述。

  • 标签: 周易 民族魂 鲁迅精神
  • 简介:儒家伦理的民族特色与现代意义李春秋儒家伦理,是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土地上,在先秦时期形成、发展起来,以汉民族为主要载体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它既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伦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产生了伟大作用,对东方乃至人类文明...

  • 标签: 儒家伦理 民族特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传统道德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伦理
  • 简介:儒教是教说的理论意义,归结到一点,就是它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貌,还历史以真实。而正确认识历史文化,是我们建设新文化的前提。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教研 历史文化 新文化
  • 简介:《周易》人格理论之剖析翁银陶《周易》是一部古老的筮书,然而它更是一部系统的人格理论著作,因为该书在向问卦者历示吉凶祸福的同时,还告诫他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解决问题等方面应取何种人枯,应遵循何种行为方式,《周易》的这个性质,《周易大传·系辞下》曾以...

  • 标签: 《周易》 人格理论 卦爻辞 道德型 努力奋斗 行为方式
  • 简介:庄子、荀子分别是道家、儒家杰出的哲学家。庄子生活于战国中后期,处于社会最黑暗时期,当时百家争呜,处士横议,面对百家争呜的局面,庄子从道家立场出发,主张超越是非、彼此,对各家异说持消极认可态度;荀子生活于战国末期,处于国家统一的前夜,有条件对百家争呜进行理论总结...

  • 标签: 庄子 荀子 整体思维 思维境界 认识活动 思维活动
  • 简介:20世纪后期以来,人类的组织和社会都经历了一个从虚拟化到网络化的发展过程,也使虚拟政府作为一种生成中的政府形式而呈现了出来。当前,虚拟政府在组织方面表现出了较为清晰的特征。就组织构图而言,在虚拟政府中,传统科层机构仍然存在,但其横向结构的重要性将超过纵向结构,从而更多地表现为一个分工—协作体系,而不是命令—控制体系。同时,任务型组织与行动者网络将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使虚拟政府在整体上更具灵活性与开放性。就规则分布而言,促进性规则的比重和重要性都将大大增加,控制性规则则退而承担起一种保障性的角色,从而使虚拟政府的规则体系也表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和有机性。

  • 标签: 虚拟政府 行动者网络 任务型组织 控制性规则 促进性规则
  • 简介:“智能动力观”是黄明理在《现代科学的大历史观———唯物史观的现代形态》(南京出版社1993年出版,以下简称《大历史观》)一书中所提出的重要观点。几年来,黄明理通过理论讨论、讲学等多种形式反复提及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了“科技动力观”,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 标签: 动力观 唯物史观 大历史观 智能 黄楠森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真纳由民族主义者向教派主义者的转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904-1928年真纳是一个热情的民族主义者,他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将南亚次大陆建成一个统一的国家;1929-1937年真纳的民族主义立场发生了动摇,他更多地关注印度穆斯林的利益,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印穆团结的理想;在国大党赢得1937年省立法会议选举、拒绝与穆斯林政党合作之后,真纳彻底放弃了与国大党合作的幻想,将大多数穆斯林政党合并到穆斯林联盟,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印穆斯林政党。在促使真纳转变的诸因素中,国大党拒绝与穆斯林政党合作是最重要的。真纳由民族主义者转变为教派主义者使南亚次大陆的分裂成为可能。

  • 标签: 真纳 印度 民族主义者 教派主义者 穆斯林联盟
  • 简介:双时间参数理论由贝尔纳普于2001年提出,该理论使用不同的语义解释参数构建以言行事行为的语境,以确定以言行事行为是否成功或者是否被满足。但是贝尔纳普在构建语境时忽略了地点这一重要的语境参数,这也导致了双时间参数理论对以言行事行为的成功以及满足条件的不完善刻画。由此我们尝试提出一个对双时间参数理论的改进方案。首先,我们在简要介绍双时间参数理论以及其中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修正方案的大体思路,即将双时间参数理论的基础由分支时间逻辑变为分支时空逻辑。其次,我们将介绍分支时空逻辑中的主要内容。再次,我们说明如何在分支时空逻辑上使用PSTIT算子刻画群体行动的问题。最后,我们将具体介绍对双时间参数理论的修正方案。

  • 标签: 时间参数 时间逻辑 行事行为 2001年 语义解释 群体行动
  • 简介:摘要:八卦的排序构成了易卦结构所体征的阴阳变化的基本图式。就卦象所体征的阴阳性状和变化来说,不同的卦序各有侧重,在图书中则通过数字的数性来体现。先天八卦配洛书卦一数模式昭示了静态“父母六子”关系,后天八卦与河图的卦一数配合模式则彰显了阴阳交感、消息的动态生生变易之道。

  • 标签: 河图 洛书 先天八卦 后天八卦 卦序 阴阳
  • 简介:<正>当晚明衰世,刘宗周一生在政治上并无大的作为,但在学术上却有相当高的造诣。他的全部学说,以“诚意”为根基而以“慎独”为宗旨。本文论述其心学体系的理论构成及各理论间之内在的逻辑关系。一、意念内涵的界说在总体上,宗周之学是当阳明末学流于种种弊端之后而在学理上对其提出的某种匡救。他评论当时学界说:“今天下争言良知矣,及其弊也,猖狂者参之以情识,而一是皆良;超洁者荡之以玄虚,而夷良于贼,亦用智者之过也。夫阳明之良知,本以救晚近之支离,姑借

  • 标签: 刘宗周 心体 体用关系 慎独 本体 经验世界
  • 简介:江苏近代民族工业是在西方列强武力侵略刺激下,在一些有识之士的积极倡导下兴起的.它们的启动与江苏传统工场手工业虽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但从价值观念角度来考察,明清江苏商品经济的发达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近代工业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是与商品经济的价值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近代工业开始兴起的时候,无论是人们的理念或是外在的环境,都容易接受这一全新的生产方式.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江苏近代民族工业形成了轻纺工业占主导地位、南北发展不平衡、开放性、波动发展等特点.

  • 标签: 江苏 近代 民族工业 发展特点 轻纺工业 启动模式
  • 简介:近代民族航运企业与外国在华航运企业的关系李宝民中国近代的民族航运企业是在航权丧失、传统帆航业衰落、外国在华航运企业垄断航运市场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因此,注定了其发展道路的艰难曲折。为了更进一步地理解这种艰难、曲折的发展,从而正确地反映其发展的历程,本...

  • 标签: 航运企业 招商局 航运市场 中国近代 轮船公司 《申报》
  • 简介:7月27—30日在山东青岛召开,由中国伦理学会和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共同主办,中共青岛市黄岛区委党校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和党校系统的1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万俊人指出,对于当代世界和中国所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我们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清晰、完备、长远、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在观念上实现变革;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将生态文明的基本制度安排切实转化为政府的政治责任和整个社会的基本义务;三是要全社会成员自觉行动起来,参与到“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去。

  • 标签: 中国伦理 生态伦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 精神文明建设 清华大学 党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