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主原则提出可以说是临床生命伦理学中最具重大意义突破。从理论层面上来说,临床生命伦理学中“自主”既然不同于康德自主,也不必然是“个人原子主义”体现。从实践层面上来看,由于医疗服务特殊,病人在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及医学知识上与医生存在差别,医生不仅应该在消极意义上,也应该在积极意义上尊重病人自主,因此通过有限干预使病人获得较高程度自我决定能力是可以得到辩护

  • 标签: 自主 最佳利益 有限干预
  • 简介:礼仪价值存在于个体品德培育之中,个体品德培育效果往往通过礼仪具体地反映和表现出来.礼仪是社会普遍价值观由一般到具体,由抽象概念到个体行为,由文本向个体品德转化一种桥梁和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是礼仪本体性功能延伸与践履.本文试图将礼仪本体性功能与个体品德培育联系起来,以揭示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

  • 标签: 礼仪 个体品德培育
  • 简介:自然界是一个资源宝库,但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资源宝库,因此,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公正分配是一个不容忽视分配正义问题。在环境危机愈演愈烈时代背景下,当代人类借助于"环境正义"这一伦理概念将其追求分配正义道德价值观念进一步延伸自然环境领域,并在追求代内环境正义和代际环境正义名义下表达他们分配正义诉求。

  • 标签: 分配正义 自然资源 代内环境正义 代际环境正义
  • 简介:人工酵母染色体诞生表明正如科学家所预想那样,合成生物学有利于增进人类福祉:提供清洁能源、便宜药物和新型材料等等。但与此同时,一些环保组织者认为合成生物学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意想不到风险,要求暂停甚至终止其发展。为了解决这一争议,本文将从伦理学视角评估合成生物学风险和利益,讨论过程中还涉及相关技术挑战。

  • 标签: 伦理学 合成生物学 风险 利益 评价
  • 简介:“仁之方”实施原则是孔子所倡导恕道,“恕”通常表现为“椎己及人”。而“推”是内在仁心表现于外方式之一,它能够成立是基于孔子行仁特点,即孔子重视内在仁心对事物直接反应。因此,“仁之方”生发不是基于孔子对外在事物分析,而是源于他内心对事物“肯定”态度。

  • 标签: 仁之方 发生
  • 简介:<正>什么是公德,国内伦理学界意见不一,关于公德内涵和外延也有不同看法。文章认为,过去人们常把公德同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并列起来,看作是特殊领域道德,这种传统看法把公德规定得过于狭窄,因而不那么科学。公德不应归结为特殊领域道德,而是一般社会生活共同准则。

  • 标签: 公德 婚姻家庭 伦理学 职业道德 社会生活 外延
  • 简介:现代西方法治精神源头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提倡以理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科学反对神学,奠定了现代西方法治精神理性根基;文艺复兴提倡自由、平等、民主、公正等价值观决定了现代西方法治精神价值取向,为法治社会形成提供了深厚文化底蕴;文艺复兴彻底打破了神权诫命统治,树立了现代西方社会法律笃信思想。文艺复兴对于现代西方法治精神形成具有奠基性作用,时至如今,对于当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启示与借鉴意义。

  • 标签: 文艺复兴 现代西方 法治精神
  • 简介:气候问题伦理困境越来越突出,这一伦理困境呼唤普遍伦理重建。道德金律在普遍伦理重建中被寄予了厚望。在全球气候问题领域内道德金律面临着从理解转向接受,从接受导向行动以及从“人所不欲,勿施于人”迈向“国所不欲,勿施于国”困境。但是道德金律体现出德性练习与正义原则有助-t-~t解这一困境,并逐步促使人们采取新行动。

  • 标签: 普遍伦理 道德金律 气候问题 共识
  • 简介:道德作为行为规范有非制度化、非强制性特点,道德准则必须经人内化才能发挥作用.良心是高层次道德表现,是道德自律性体现.没有良心,道德行为规范功能很难发挥,良心作用表现为对行为评判、督察、反省和自律.人与社会交互作用形成良心.社会应设法形成有利于人们形成和发挥良心作用环境条件.

  • 标签: 道德 行为规范 良心
  • 简介:<正>一、谈及医学伦理思想中医医籍我国传统医学非常重视医生道德修养,历史上有很多医籍中都谈及医生道德问题。最早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有《疏五过论》和《征四失论》篇,通过讲述医生临床治疗中容易犯过失,指出医生应该具备道德修养。

  • 标签: 中医学伦理 医生 古代医家 吴瑭 太医 孙思邈
  • 简介:共享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党中央对我国当前国情现实和人类社会发展总体趋势进行深刻认识和把握结果。从我国国情现实来看,3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进步,但因此而形成丰硕社会发展成果并没有在国民中间得到很好地共享,贫富悬殊、机会欠均

  • 标签: 伦理基础 道德价值 人类社会 社会资源 社会民众 医学伦理
  • 简介:出版理念是指出版主体关于出版价值根本性判断,“以善为本”就是以促进社会公益和精神文明发展为核心,它不仅为出版活动提供道德理想,而且为出版活动提供良好秩序。

  • 标签: 出版活动 出版理念 道德价值
  • 简介:'中和',是中国哲学和中国伦理文化所推崇价值理念和处事方法,也是贯通价值哲学之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共有原则。'中',有'中国'之意,也有'中心''主体'之意,相当于一个事物向周围扩散中心点,以及控制全局主体责任者。'和',有'和谐''聚合'之意,是处于非中心或边缘状态事物一种存在状态。中与和组成'中和'一词,是指事物存在一种正常状态。'中'与'和'关系,还可以抽象为体与用、道与器关系,即中为体、为道,和为用、为器。'中和'与'和合',虽有区别,但也有很大重合。二者都是哲学理念,并且都强调'和'理念和价值。'中和'理念本质是要求人们按唯物辩证法办事,特别是要按对立统一规律办事。'中和'理念核心是正确处理矛盾关系。'中和'理念要义是增加干事创业凝聚力。大至治国理政,小至修身齐家,'中和'理念智慧光芒无处不在。中和之道可调节信仰与理性关系;也有助于平衡人情感、理性和意志;对防范思想路线左右偏颇,树立'和而不同'包容理念,推动社会长治久安,实现'和平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中和 源流 内涵 本质 核心 要义
  • 简介:在支配道德行为诸多道德意识要素中,道德意志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到道德行为中介环节,是道德意识最终体现,是道德意识向道德行为转化最后阶段,是实施道德行为直接动力因素。道德意志内在实践本性体现了道德行为主体特有的“实践-精神”特征,细致地呈现出个体道德意识求善意向、自我决断以及克己精神,对于公民个人品德形成和恒久持存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个人品德 道德意志 实践本性
  • 简介:综合古今中外休闲伦理研究成果,吸收当代社会人们休闲生活成功经验,着眼于幸福人生和高品质生活价值目标,我们认为,现代休闲伦理应当以健康与舒适、愉悦与幸福、低碳与环保、优美与高雅四大基本理念为支撑来建构自己精神大厦,形成扎根传统、适应现实、面向未来休闲伦理学理论体系。

  • 标签: 休闲伦理 基本理念
  • 简介:大学承载着知识、智慧与德性弘扬独特使命。朝向卓越是大学必须而且应该有的教学伦理理念。朝向卓越教学伦理要求具有面向学生生命及其健康成长教学理念,要求树立立足学生自我生命生长进而关爱生命、发展生命、充实和完善生命伦理价值观念,要求大学特别是大学教师在不断追求崇高境界中引领学生走向卓越心智生活,引导学生体认创造性存在内在价值,在理解生命、领悟生命同时促进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合一。

  • 标签: 卓越 崇高性 创造性 生成性 理智德性 伦理德性
  • 简介:李猛《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形成》自2015年出版以来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和评论。该书具有强烈问题意识,就具体论题而言,该书讨论是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之形成关系,但在一个更广泛意义上,则涉及古今中西之辩。该书还集中讨论了现代人生活本质特征,以及人们是如何走向这种生活问题。同时,该书对于是否"回归古典"等当下热点话题做出了清晰回答,认为回归古典是需要慎重和商榷

  • 标签: 自然社会 孤独生活 回归古典
  • 简介:中国先哲为推进道德文化理念践行积累了丰富经验:“人道与天道相感”理念在社会各阶层人士心中激起践行道德敬畏之心与自我纠错动机;“劝喻与垂范并行”措施通过价值导向与行为示范引导臣民弃恶向善;“赏善与罚恶互补”机制则基于人性趋利避害心理以得失利害激励民众自觉地检束身心;“动情与晓理相促”方法借助情感和理性力量促进人们接受并践行道德要求;“修德与养生紧联”道理则顺应人类向往身心健康这一基本需求,为道德践行提供内在心理支撑。总结这些经验,探讨其动力机制,将有助于激活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和道德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传统道德理念 践行 经验
  • 简介:协调是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协调"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同时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报告指出城市未来发展需提高各项工作协调性。这既对我们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是城市未来发展所必须遵循理念。面对当下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缺失、城乡差距较大、城市间缺乏协作等问题,必须把协调发展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必须遵循核心理念坚定不移贯彻落实。

  • 标签: 文明城市 协调发展 城乡差距
  • 简介:"人间佛教",是星云法师所倡导、佛教现代化运动一个崭新走向;"全球伦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旨在积极应对全球化发展态势一种理论构想。二者共同指归,在于通过普世性生活化、伦理化文化思想创新应对人类所共同面临全球性问题,以保证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全面发展。但是,如果没有源始深层结构理论基石支撑,这种努力可能只是表达了一种良好愿望或祈使,而不能深入人心、达成共识。对此,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代表和体现其元典精神和思想特质"性学",有可能做出自己独特贡献。本文通过关于"性学"致思指归和理论要义发明和诠释,揭明"人间佛教"和"全球伦理"进一步发展内在要求,以建构和揭示"性学"与"人间佛教"和"全球伦理"本质联系,并为后两者提供思想理论支持和背景文化支撑。

  • 标签: 性学 人间佛教 全球伦理 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