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就人本质而言,人同时具有个体位格性。个体从人肉体以及与肉体密切相关物质欲望方面来说,位格性从人精神以及与精神密切相关信仰、道德方面来说。当代社会错误地将个体性当作人本质,而完全忽视了同样作为人本质位格性。尽管从质料角度来说,人往往被当作追逐物欲个体,但是从形式角度来说,人更应当被当作具有神圣信仰位格。

  • 标签: 雅克·马里坦 个体性 位格性 人的本质
  • 简介:人权理论既要承认个体自主权利,也应认可集体自决权利,即集体人权,因为集体自决权无法回溯个体自主选择权。由于人权理念就其最原初本意而言个体权利,故作为集体人权一种表现形式,集体自决权运用就不得与个体人权发生冲突。在现代社会,集体自决权最重要载体国家,而以国家栽体自决权被称为主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主权自然而然就等同于集体自决权,即等同于集体人权。国家主权若要真正合乎集体自决权概念,就要像作为集体人权集体自决权那样。不与个体权利发生对立与冲突,而是反过来必须个体权利实现提供保障。

  • 标签: 人权 个体权利 集体人权 集体自决权 国家主权
  • 简介:罗尔斯契约论强调公民正常而充分合作社会成员,而且它还假定他们种种天赋才能处于正常范围。在可行能力思路看来,由于这样一种契约主义方法论,那些具有严重能力缺陷的人不能从正义原则中公平受益,他们甚至被排除在正义原则选择过程之外了,因此这种理论没能真正保障每一个人基于正义不可侵犯性。但在罗尔斯契约论中,作为正常合作成员之基础两种道德能力应当被理解每一个公民所拥有的,而正常能力假定意在排除能力差异在原则选择过程中影响,因而它反而是包容性。在组织有序社会中,有能力缺陷的人一些特殊需要确实没有被当作一个基本正义问题来对待,但这一点乃是平等政治自主性代价。

  • 标签: 契约论 可行能力思路 正常能力 能力缺陷 政治自主性
  • 简介:礼仪价值存在于个体品德培育之中,个体品德培育效果往往通过礼仪具体地反映表现出来.礼仪社会普遍价值观由一般到具体,由抽象概念到个体行为,由文本向个体品德转化一种桥梁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礼仪本体性功能延伸与践履.本文试图将礼仪本体性功能个体品德培育联系起来,以揭示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

  • 标签: 礼仪 个体品德培育
  • 简介:当前社会各个方面正在发生着急剧变化,在此基础上,人们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个体生活呈现出新特点。以道德眼光来审视个体生活,可以发现,在个体生活中出现了与社会道德要求不相适应方面而表现为一定道德困境,比如,生活功利化使生活意义受到冷落,生活物质化引起人们对消费公平质问,生活中对科技过度依赖沉溺带来道德隐忧,等等。走出这种道德困境在于提升个体对自由全面发展认识,把意义纳入自身生活内容之中,做一个有道德有追求的人。

  • 标签: 个体生活 功利化 物质化 科技化 道德困境
  • 简介:当前一些民族自治县在县域范围内展开了利用建筑载体表达民族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传统文化建筑表达实践,一方面凸显了民族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这种实践赋予建筑艺术特性,传达出了某种伦理价值观,因此一种伦理叙事。本文借助建筑伦理叙事理论对裕固族传统文化建筑表达实践活动进行解读,发现裕固族利用传统文化服饰、民间故事形象、宗教信仰、传统游牧生活场景等文化符号对公共建筑进行了民族化表达实践中,呈现了裕固族人传统英雄观、德性观、生活观、爱情观,具有伦理传达、行为导向传统伦理现代建构功能

  • 标签: 民族传统文化 建筑表达 伦理叙事 教化
  • 简介:“幸福”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人们对生活经验主观感受,当然也是一种生活价值评价。人们对幸福感受与人们对幸福追求和心理欲望相辅相成。从社会人际角度看,幸福一种可以观察、可以评价生活状态。创造幸福过程痛苦,但同时享受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体验,要学会创造幸福,学会享受幸福,这种享受不是独亭而需要分享。分享有两个好处,就个人来说,与人分享不仅更安全,也更有幸福感。就社会角度来说,幸福分享程度越广泛,说明这个社会越公平,秩序越好。国家和社会发展目标要与公民幸福目的一致。

  • 标签: 幸福 幸福广东 创造幸福 享受幸福
  • 简介:社会公共伦理作为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所应该遵循原则规范以及维持社会稳定有序运转重要保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然而,在当代中国社会公共伦理建构中,却存在一种伦理需求与道德供给之间深刻矛盾,即一种具有普遍意义公共伦理缺乏与道德日益多元化、个体化之间矛盾。面对如此困境,在实际操作层面,基于个体社会角色一种思考尝试也许能为当代中国社会公共伦理建构打开另外一扇窗户。

  • 标签: 公共伦理 个体 角色
  • 简介: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种根本制度安排人们一种基本权利,产权社会道德基础.一定利益差别产权界定,道德产生前提;社会产权制度性质变迁,规定着社会道德体系特质演变;社会产权安排结构状况,影响制约着人们道德行为选择社会道德风尚.健全产权安排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选择,安定人们生活心态,创造积极道德环境条件,从而优化人们道德行为选择,促进良好社会道德秩序形成.

  • 标签: 产权安排 社会道德 道德行为 道德秩序
  • 简介:秦文化伦理内涵包括:自强不息、开拓创新进取精神;立足现实、不尚空谈思维方式;注重功利、强调实用价值观念;大胆变法、图强振兴关键抉择;依法治国、追求公正治国方略;克制私欲、急公利国正义目标;歼灭六国、实现统一大国理想。秦文化伦理特点包括:重进取,轻协调;重功利,轻道义;重武力,轻人文;攻有余,守不足。秦文化伦理启示包括:对追求强国梦启示;对尚贤重才启示;对处理"义利""德刑"关系启示。

  • 标签: 秦文化 伦理内涵 伦理特征 伦理启示
  • 简介:乡村精英作为村庄中先进分子,在村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乡村精英在具体村庄治理实践中究竟具备怎样角色定位、产生了哪些作用,这一问题可以从乡村治理个案中寻找答案。本文以湖北省枝江市Z村例,在梳理乡村精英角色发展基础上,试图将乡村精英对村庄治理作用归纳"三位一体":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三种功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为村庄治理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 标签: 乡村精英 角色定位 村庄治理
  • 简介:道德根源于人性,道德最终基础在于人性内在矛盾,道德力量来源于道德的人性基础,人性化生活即道德生活,人类最理想生活方式。

  • 标签: 人性 内在矛盾 道德
  • 简介:公德总是相对于私德而言。根据对公德“公”之范围不同界定,原先公德就会转变为私德。公德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个体性美德与制度性美德。在个体性美德中,正义具有与其他美德极为不同特征。我们公德建设应从个体正义感培养与制度正义构建和维系入手。

  • 标签: 公德 私德 制度性美德 正义
  • 简介:文化自信逻辑起点群体自信,文化自信实践路径体现在人价值自信中。文化自信关键价值自信,价值自信更高层次具体表现为道德自信,道德自信价值自信提炼升华。但文化自信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整体性文化认知缺乏、文化自卑心理严重道德价值建构不足三重障碍,这些价值认知障碍影响文化自信建构重要因素。

  • 标签: 人的自信 文化自信 道德自信 价值自信
  • 简介:<正>“人目的,不是手段”口号,从来不是马克思主义观点。最早提出这个观点十八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康德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物一个重要区别是:人目的,而自然物只是人手段。他认为没有理性、没有意志、没有尊严因而也没有自身目的自然物,只能充当人工具,只具有手段价值。而有理性、有意志、有尊严、有自己生活目的的人,不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为别人所利用,人本身作为一

  • 标签: 劳动者 剥削者 康德 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和手段
  • 简介:<正>我国十年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机关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但也确有一些党政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考验,经不起物质利益诱惑,参与赌博活动。赌博现象尽管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却严重玷污了党和政府形象,引起了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禁赌应是惩治腐败一项重要内容。

  • 标签: 禁赌 惩治腐败 重要内容 党和国家机关 纸牌 打麻将
  • 简介:孟子道德思想走纯粹内向证求之路,从人内心亲证善端,并以推扩内在善端方式来涵养美德,而不是把规范作为前提,充分体现了以行为主体道德品质作为思考重心美德伦理学特征。孟子美德伦理思想成体系,并且理论内部自洽,对我们当代美德伦理学构建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孟子性 善论 美德 美德伦理
  • 简介:政治自由是政治哲学重要范畴。作为自由在政治生活领域现实表现,政治自由是公民在宪法法律许可范围内,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政治权利。政治自由对现实政治生活具有强烈批判功能价值引导功能,它最终目的要实现人解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自由实现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个综合性工程。

  • 标签: 政治自由 本质 功能 民主 法治
  • 简介:李猛《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形成》自2015年出版以来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评论。该书具有强烈问题意识,就具体论题而言,该书讨论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之形成关系,但在一个更广泛意义上,则涉及古今中西之辩。该书还集中讨论了现代人生活本质特征,以及人们如何走向这种生活问题。同时,该书对于是否"回归古典"等当下热点话题做出了清晰回答,认为回归古典需要慎重商榷

  • 标签: 自然社会 孤独生活 回归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