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早在1925年8月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上,人民教育先生就邀请包括回族在内的各族代表参加,共商民族教育大计。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成为推行"平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与中国伊斯兰教界真正较深入的接触,或许是在30年代初的南京。1932年,南京回族富商、慈善陈经畲将创办的和平门小学复办,扩大为南京和平门清真小学,并聘请为名誉校长。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抗战初期 少数民族教育 名誉校长 平民教育 成达师范学校
  • 简介:唯识”是法藏大师在其著作《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中,为了解释有关“三界唯心”的问题而提出的。“唯识”中,法藏大师从华严宗的角度,借助唯识法相宗相关理论,从而展开“唯识”的论述,以便阐明华严宗唯心之旨。本文将对“唯识”文本及相关的思想,进行简略地探讨与剖析。

  • 标签: 十重唯识 融事相入 全事相即 帝网无碍
  • 简介:“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汝和,切法无差。”拾得笑曰,驱牛出,乃呼其前世僧名,牛即应声而过。“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生,汝今招此咎,怨恨于何人?佛力虽大,汝辜于佛恩。”——《传灯录》

  • 标签: 宗教 佛教 活哲学 生活哲理 生活美文 个人修养
  • 简介:本文对明代高僧智旭编撰的《净土》中的净土信心论作了全面的论述,指出《净土》从天台、华严的心性论出发,建立了净土信心论的立足点。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大乘佛教菩萨道信仰、因缘果报论、以及破斥狂禅偏见等等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论证净土信心,构建了个完整的净土信心论体系。这样的体系的建立,对清以后中国佛教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 标签: 净土宗 《净土十要》 信心论
  • 简介:善业道经》是释迦牟尼佛在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大法,能断除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嗔恚、愚痴。离此种恶业,就是修行种善业。

  • 标签: 十善 道经 释迦牟尼佛 修行 基本法 语言
  • 简介:爱惜光阴(弗5:16)。今日能做的事,决不要推至明日。人生的全部学问就在于和时间打交道。二、常常祈祷(路18:1)。犹太谚语云:“不断的祈祷能行万事。”“祈祷能使你家四周围上铜墙铁壁。”三、要和气待人(西4:6)。用微笑传递基督的爱。言语要用盐调和。四、留心作美事(罗12:17)。见别人遇难处不袖

  • 标签: 日常生活 基督徒 谚语 犹太 尊长 圣经
  • 简介:"试炼来了莫发愁,莫发愁,人的尽头神起头,神起头.耶稣和我手拉手,领我绕过虎狼口,我的心哪,总是和主亲不够,亲不够."三岁的小女儿边玩边哼着从姥姥那里听来的这首歌.小家伙红扑扑的小脸蛋放着光,这是个健康聪明而活泼可爱的孩子,总是快活得像头草原上的小鹿,说话还净说些让人喷饭的大人话.

  • 标签: 《不要怕 只要信》 中国 杂文 当代 徐静
  • 简介:周末休闲之余,碰巧几位朋友到家拜访,就人生,做人,干事等谈论,探索番。饭后几位朋友走了,我回味谈论,探讨的话题很有意思。故归纳为“三”之言和“五,以飨读者。

  • 标签: “五行” 人生感悟 “三” 朋友 谈论 休闲
  • 简介:前言支那内学院是承继金陵刻经处之后,由欧阳竟无先生(1871-1943)创办的所集研究、讲学、刻经、传道于体的佛教文化教育机构,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支那内学院于民国七年(1918)发起设立筹备处,民国年(1921)筹备处迁入半边街,民国十一年(1922)呈内务部教育部备案,七月七日正式成立.自支那内学院1922年成立始,至1943年欧阳竟无先生辞世止,欧阳先生主持支那内学院二十余年.

  • 标签: 先生入蜀 入蜀行 绩考述
  • 简介:主啊,月了看哪,你的祭坛多少仆人折断过翅膀跌倒在路上求你扶持以致不再彷徨超越奢望

  • 标签: 祭坛 祈祷 仆人
  • 简介:电影《战狼2》7月27日在国内上映,目前票房已经近50亿元,顺利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本片取材于轰动全球的“利比亚撤侨”事件,影片中那些常年饱受战火煎熬的非洲百姓,每天被死亡的阴云笼罩着,让许多人心生怜悯和同情。本文仅就影片中出现在非洲大地上闪而过的字架,

  • 标签: 电影票房 团契 救主 圣公会 耶稣基督 史密
  • 简介:最近,陈国符先生的儿子天津工业大学陈启新教授在整理先生遗稿时,发现了1987年先生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曹本冶博士的封长信,其中,谈到了许多他个人对于江南道教及其音乐的看法和意见。本刊发表此信,作为对陈国符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信件发表时由陈耀庭研究员作了整理,加了标点。文中的圆括号,全部是信件草稿原有的。随文有方括号,为整理所加。

  • 标签: 先生 括号 发表 整理 教授 博士
  • 简介:1997年,姚远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在专业和信仰上,果效颇丰。她先后师从著名歌唱周小燕、徐宜教授,并获第六届亚洲声乐大赛的季军,她先后两次荣获“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唯的声乐演唱奖……1996年5月,她在上海国际礼拜堂受洗。“你们应当弹琴称谢耶和华,用弦瑟歌颂他,应当向他唱新歌,弹得巧妙,声音洪亮。”(诗33:2—3)如今,姚远在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作为大学的艺术教师,近年来,她所培养的学生谢弦考入了上海“周小燕歌剧艺术中心”,叶莺荣获全国声乐大奖,当位年轻的歌唱,使得更多的比她还年轻的学生获得声乐佳绩之时,她更为清楚,在艺术探索和教学中,追求心灵的善美境界是首位的。

  • 标签: 歌唱家 毕业 姚远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 国际艺术节
  • 简介:入佛“三”是指我们作为在家人进入佛门、学佛修行,首先应该知道的三件事情。它是我们学佛的基础。

  • 标签: 知止 学佛 修行
  • 简介:张宇初天师《道门规》第五规的是“道法传绪”。这一的是,不论是科仪道法,或者是内修道法,道法都有定的传承规矩。学道的人,定要按照传承系统才能学到正统的道法,不然就可能走上旁门左道。特别是神霄派和清微派的道法,有许多口口相传的秘诀,如果不依据传承就不能得到真传。

  • 标签: 道法 张宇初 《道门十规》 神霄派 科仪 正统
  • 简介:“斋法”,顾名思义,就是斋醮之法,也就是道教仪式之法。张宇初开始就指出,道教的斋醮仪式来自于古代祭天之仪。道教的斋醮仪式“自灵宝天尊受元始说经以来,为立教之本,其目最多,其文最浩”。意思是,道教自己的斋醮仪式起于灵宝派,而灵宝经典来自于灵宝天尊。灵宝天尊编订了道教科仪,以此作为立教之本。数量很多,文字也很多。

  • 标签: 道教文化 道教思想 宗教信仰 道教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