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阅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离开阅读,我们几乎无法获取必要的生活资讯。本文所说的读书,也是阅读的一种,却不同于获取生活资讯的阅读。说到读书,杨绛曾有一个比喻。她说,读书就像访友,甚至比访友更方便有效,完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可以拜访,随时可以中断,觉得有益就多访,无益就再见。

  • 标签: 阅读经典 扁平化 信仰 生活资讯 生活方式 现代人
  • 简介: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现在的人们,实实在在早已忘记"正心修身"这个做人的根本.当今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问题的青年,问题的学生,校园的暴力,青少年的犯罪以及由此衍生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究其根源:我们丢弃了文化教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基本精神,我们已将国家民族的根本文化忘掉,已将古圣先贤的伦理道德抛弃,由此而导致的种种恶果,自然也就成为事所必至、理有固然的程度!

  • 标签: 儿童读经教育 中国 道德教育 人文修养
  • 简介:佛教徒服务社会、济度世人的行为是有教义做理论基础的,并不只是一般宗教性的善行。佛教徒的主要修行德目是六波罗蜜(六度)与四无量心。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般若(智慧)。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四种心态的充量至极。这些德目包含两类内容:其一是促使个人解脱的智慧与修持;其二是对于众生的同情与救济。可见“舍己为人”不只是一种泛泛的宗教情操,而且是完成其宗教目标的必经途径。

  • 标签: 读经 宗教性 服务社会 人的行为 佛教徒 智慧
  • 简介:这几周的平日弥撒读经一除选自介绍过的《厄则克耳》先知书外,自二十一至二十四周,每日弥撒的读经一则选自新约中的《得撒洛尼后书》、《格林多前书》。自二十至二十一周的每日福音仍选自《玛窦福音》,自二十二周的周一开始,直到常年期结束,每日福音则选自《路加福音》。兹将《得撒洛尼后书》、《格林多前书》、和《路加福音》介绍如下:

  • 标签: 基督宗教 耶稣形象 基督徒 加福 先知书 马帝国
  • 简介:学习了唐代道士朱法满的《要修科仪戒律钞》,我认识到,要做一名合格的道士,自己还有许多路要走。

  • 标签: 道士 戒律 科仪 读经 唐代
  • 简介:"宗教经典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由广州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化与翻译研究所、全球文明研究中心与新纪元国际出版社协办,于2012年5月12-13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40余名研究者参与了此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一场小型紧凑、讨论问题比较集中、学术含量很高的会议。

  • 标签: 翻译 世界宗教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 广州大学 学术研讨会
  • 简介:夫明白于天地之德,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 标签: 圣经 教义 宗教信仰 佛教
  • 简介:巴哈伊信仰的经典异常丰富,可谓汗牛充栋。中国学人百年来将其最主要的经典已经译成中文,对部分海内外华人产生了一定影响。巴哈伊经典翻译有着自己独特的原则和术语体系,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某些稳固的传统,但在很多方面仍需继续探索,汲取其他经典翻译的术语和经验,努力追求信、达、雅,以提升其传扬圣道、灵性教育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 标签: 巴哈伊经典翻译原则 巴哈伊经典汉译概况
  • 简介: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尊敬的雷雨田教授:首先我代表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祝贺我们这一次的研讨会顺利的召开!感谢我们诸位专家,我知道有人是从非常远的地方来的,包括国外,还有我们中国港澳地区,以及国内兰州、北京等地远道而来的各位学者和朋友。过去我们讲不远万里,而大家不远千里来到广州。感谢诸位的光临。

  • 标签: 开幕词 翻译 信仰 广州大学 人文学院 港澳地区
  • 简介:佛教当中净土信仰为一大源流。这一源流与印度佛教关系如何呢?我们不妨看看。佛国净土,十方上下都有,大约地说有阿弥陀佛净土、阿闪佛净土、药师佛净土、弥勒净土、文殊净土、唯心净土等。

  • 标签: 佛教 净土思想 《无量寿绎》 净土经典 《阿弥陀经》
  • 简介:文殊菩萨是大乘佛教的首席菩萨,那么,关于他的佛教经典有多少?是什么呢?按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展开》第二十一章第一节说:“佛为文殊说的有4种;以文殊为主体或参加问答的有8种;文殊所说部分者有3种;以经文体裁长行或偈颂诵出的:以文殊为主体的有3种;文殊所说一部分的有11种、以神咒的有3种;文殊未参与论议,也被提到的有42种,共计74种。”

  • 标签: 文殊菩萨 大乘佛教 佛教经典 法师 印顺 经文
  • 简介:四月的北京,正是春暖花开、景色宜人的时节。有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山东、北京、河北、河南、山西、甘肃10个省、市的12位弟兄姐妹在此欢聚一堂,交流和分享在读经方面的感受和体验。

  • 标签: 北京 山西 经验交流会 黑龙江 河南 天津
  • 简介:新兴宗教巴哈伊信仰的经典翻译活动正在世界各地大规模地进行,因此,对此研究值得深入探讨。同时,巴哈伊权威文献中含有大量关于翻译的论述,值得挖掘梳理。有鉴于此,本文回顾了新兴宗教巴哈伊信仰的经典翻译史——特别是英译史与中译史,梳理了有关翻译标准和翻译程序的论述。

  • 标签: 巴哈伊信仰 经典翻译 翻译历史 翻译标准 翻译程序
  • 简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群体为本位,以家庭为中心,人际关系重伦理,心理风习重情谊,基于义务责任.追求身心、群己、社会、自然的和谐。在这种文化的薰陶之下形成的民族心理特征,“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政通人和”、“协和万邦”便成了中华民族行为的首选原则。作为中国本土化的道教,重修今世,通过潜修大道,致虚守静,谦下不争,清静无为的方式来处理现实的各种关系,以实现身心、群己、社会、自然的和谐境界。所以,我们可以在许多道教经典中,发现许多对美好的和谐社会的构想。

  • 标签: 道教经典 社会 和谐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心理特征 “和为贵”
  • 简介:在禅宗五家七宗中,法眼宗对佛教经典最为看重,并以熔铸经典义理而形成自己的宗风特色。法眼宗通过汲取楞严三昧、金刚般若、圆觉了义、维摩不二、楞伽妙谛、华严法界等教乘菁英,铸成其“法眼”,形成了法眼宗独特的诗禅感悟。

  • 标签: 法眼宗 佛经
  • 简介:中国伊斯兰教的学理传承和经典诠释史,除去唐、宋有限范围内的口耳相传外,明清时期特别是以回族为代表的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经典的诠释,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典诠释的汉语话语体系,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由明清汉文译著家倡导而践行的"以儒诠经"。

  • 标签: 经典诠释 中国伊斯兰教 视域 伊斯兰教经典 明清时期 话语体系
  • 简介:从宗教学和思想史的角度对苏非经典进行译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苏非经典的翻译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忠实原文,字面直译和术语注解结合,尽力把握和表达原著最本原的思想与风格。而苏非经典翻译的难度则在于它的著述风格象征性更强,以及它的术语的独特性。

  • 标签: 苏非经典 普世情怀 宗教学 思想史
  • 简介:禅宗对大乘佛学的菁华广为汲取,大量引用了佛教经典。因此研究禅宗思想,应当从它的重要源头溯起。本文从禅宗思想的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四个层面来探讨其所受大乘佛典的影响,指出强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如来藏思想影响了禅的本心论,揭示自性沉迷原因的唯识思想影响了禅的迷失论,以遣除扫荡的不二法门为特色的般若思想影响了禅的开悟论。禅的境界论,既是开悟论的升华,又是向本心论的回归,深深地烙上了如来藏思想和般若思想的印痕。

  • 标签: 大乘经典 禅宗 本心论 迷失论 开悟论 境界论
  • 简介:《死海古卷》等新史料的发掘和圣经研究的进展,连同现代汉语的变化,共同推进了对和合本进行修订的呼声。修订本集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及新加坡等华人圣经学者集体之力,历时20多年,终告完成。其修订原则有:依据原文,忠于原文,延续和合本风格,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这些原则和文中所举修订实例,对于其他宗教经典的翻译实践具有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 标签: 和合本 联合圣经公会 翻译 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