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正>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吃饭时总是叽叽喳喳,有着说不完的话。可是孩子越长大,跟自己说的话越来越少了。而许多中学生也有“爸妈问话不耐烦,只愿独居小房间”的感觉。

  • 标签: 班干部 可取之处 许波 河阴 五如 心理压力
  • 简介:父母发现孩子早恋,或者怀疑孩子早恋,通常会慌了手脚:既担心孩子早恋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考大学、影响前途,又担心孩子越轨造成身体终生伤害。此时,家长很难冷静处理,通常会在极端焦虑中采取不理智的做法:比如跟踪、偷看孩子手机、翻看孩子的日记等举动,造成孩子更严重的“逆反”心理。

  • 标签: 孩子 早恋 家长 学习成绩 大学 日记
  • 简介:高考结束,随之而来的志愿填报让家长备感煎熬:孩子任性,固执己见,面对再次升级的亲子矛盾,家长气得“死去活来”。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多年来父母无休止且近乎束缚的关爱让自己窒息,如今一心只想逃离。心理专家分析,孩子的冷漠与固执正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抵抗”,特别提醒家长,面对这种抵抗需要反思,家长对孩子一味单方面付出和过度关注是导致此种“抵抗”的终极原因。

  • 标签: 高考志愿 家长 固执己见 志愿填报 专家分析 孩子
  • 简介:紧盯孩子学习,除了孩子的成绩别的都不关心,这种状态已经成为当今家长的“通病”。不断地追问孩子有关上课、考试的细节,而对孩子涉及情绪、周边关系的倾诉反应淡漠,这种“冷热不均”的亲子交流极大地影响了孩子健康成长和成熟。事实上,孩子的心情及同学、师生关系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必须学会倾听孩子的“心事”,否则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就再不想跟父母沟诵了。

  • 标签: 亲子交流 孩子 家长 学习成绩 周边关系 师生关系
  • 简介:每年一月是分流高峰每年到了一月份这段时间,有些毕业班学生容易出现“内心分流”,即小病小灾就在家休养个三五天,不去上学了。笔者了解到,很多初三或高三学生,经过两三次月考后,如果成绩没有起色,觉得升人理想的学校无望,内心就开始放弃了。这个时候的家长其实很清楚,孩子还不至于病到这个份上,但就是不想去上学校了。

  • 标签: 毕业班学生 分流 内心 孩子 家长 专家
  • 简介:为了探讨家长式领导影响员工建言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在三个时间节点上对176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技术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1)家长式领导对员工的建言行为有显著地影响;(2)德行领导通过领导-成员交换的部分中介效应影响员工的抑制性建言行为;(3)德行领导通过领导一成员交换的完全中介效应影响员工的促进性建言行为。

  • 标签: 家长式领导 领导-成员交换 建言行为
  • 简介:作为孩子成长的关键人物之一,父亲对儿童早期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184名学前中班儿童及其父母为被试,考察父亲参与教养的量(参与教养的时间)和质(积极教养行为)对儿童早期社会技能的作用。结果发现:(1)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以后,父亲参与教养时间仍显著预测儿童的社会技能,父亲积极教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再显著。(2)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后,父亲参与教养时间显著预测女孩的合作性、责任感、自我控制及总体社会技能,边缘显著预测男孩的主张性;父亲积极教养行为边缘显著预测男孩的主张性,对女孩各项社会技能的预测均不显著。(3)父亲参与教养时间显著预测母亲积极教养水平低组儿童的合作性、主张性、责任感、自我控制及总体社会技能,父亲积极教养行为边缘显著预测母亲积极教养低组儿童的合作性和总体社会技能。表明父亲参与教养对母亲消极教养具有缓冲作用,其中父亲参与教养时间的缓冲效应更明显。

  • 标签: 父亲参与教养时间 父亲积极教养行为 早期社会技能 学前儿童
  • 简介:采用家长式领导行为问卷、运动价值观问卷、运动动机问卷和运动员精神问卷,对495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进行调查,以探讨教练家长式领导行为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员精神的影响,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家长式领导行为对运动员精神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运动动机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2)运动价值观在家长式领导行为与运动动机之间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即运动价值观得分越高,这种正向关系也越强;(3)运动价值观对家长式领导行为与运动员精神关系的调节作用,是部分地通过运动动机为中介而产生。

  • 标签: 家长式领导行为 运动价值观 运动动机 运动员精神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为消除纳粹德国对民族人格的影响,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从小对他们进行充分的“善良教育”。德国人根据小孩模仿能力强、注重形象思维的特点,把爱护小动物作为对他们进行“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几年前,记者参观了柏林的一所幼儿园,里面设有一个“小动物园”,饲养了绵羊、鸡鸭及各种鱼类等。

  • 标签: “善良教育” 纳粹德国 小动物 爱护 孩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简介:本研究通过亲子互动游戏观察来考查亲子游戏参与方式、情感交流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实验结果如下:第一,控制了年龄因素后,儿童的亲子游戏参与方式中的主动参与和建议游戏两种方式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而对于母亲来说,指导游戏的参与方式和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存在显著相关。第二,控制了年龄因素之后,儿童情感交流方面的分享积极情感和心理理论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而母亲这方面的指标和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没有显著相关。文章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 标签: 心理理论 游戏 参与 情感交流
  • 简介:采用"人肉搜索结果期待问卷"对225位"人肉搜索"参与者进行在线问卷调查,运用Ulehla&Adams构建的信号检测模式进行数据分析,以期探讨参与者的社会认知辨别力(SocialCognitiveDiscriminability,SCD)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参与者群体具有一定的SCD(d′=0.61±0.44),即对公权信息和私权信息具有一定的区分能力,且反应偏向β适中(1.24±0.39);(2)性别、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和上网时长对SCD及各分测量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而不同居住地参与者的SCD差异边缘性显著,且在"自我体验"分测量指标上差异显著;(3)在"搜集信息"和"社会参与"上具有不同活动倾向的参与者,其SCD具有显著差异,且在"自我体验"和"同伴认同"分测量指标上也有显著差异。可见,SCD主要受参与者上网活动倾向的影响。

  • 标签: 人肉搜索 信号检测模式 SCD 上网活动倾向
  • 简介:以331名初中生为被试,收集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和父母参与,及学生成绩,以验证父母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业成绩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教师支持对父母参与这一中介作用的调节。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学业成绩;(2)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预测中,父母参与发挥了中介作用;(3)教师情感支持调节了父母参与中介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初中生学业成绩之间的美系.

  • 标签: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父母参与 教师支持 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