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年龄认同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646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我国老年人年龄认同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老年人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的人数比例为55.7%,平均年轻4.07年。实际年龄和自评健康对老年人年龄认同有显著影响。(2)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控制了性别、受教育水平、自评健康等变量后,年龄认同仍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表现在对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其生活满意度水平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综上,我国老年人年龄认同存在年轻化偏向。而且这种年轻化偏向程度越强.老年人焦虑和抑郁情绪越少,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这意味着可以采取适当干预措施促使老年人保持年轻化年龄认同.这可能将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老年人 年龄认同 心理健康
  • 简介:随机选取414名护士进行调查,考察领导一成员交换对职业使命感影响机制,揭示责任感中介作用和工作不安全感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责任感领导-成员交换与职业使命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工作不安全感负向调节领导-成员交换与责任感、职业使命感关系,即工作不安全感下,领导-成员交换对责任感、职业使命感不具有正向作用;(3)工作不安全感对领导-成员交换与职业使命感调节作用可以通过中介变量责任感来实现。

  • 标签: 外部召唤 领导-成员交换 责任感 工作不安全感 职业使命感
  • 简介:超扫描技术主要依托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近红外光谱成像等设备对处于社会互动中两人或多人大脑神经机制进行同时扫描、记录并分析,具有较高生态效度。近年来关于超扫描技术研究应用已涉及社会神经科学多个方面,包括信任与公平、合作与竞争、模仿与动作协调以及表情手势及言语交流等。但这些研究结果尚未得到总结,一些结果还存在分歧与矛盾,加之超扫描自身复杂性都需要研究者未来对此进行更深入探究与讨论。

  • 标签: 超扫描 信任与公平 合作与竞争 模仿与动作协调 表情手势及言语交流
  • 简介: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隐喻治疗大学生常见种类型问题心理咨询案例中应用分析,介绍了隐喻治疗思路,具体操作过程、方法、技巧。探索隐喻治疗中国高校心理咨询中适用性,以期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对隐喻治疗有所了解和关注,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心理咨询疗效

  • 标签: 隐喻治疗 大学生 常见心理问题 应用
  • 简介:对概念扩展神经机制探讨日益成为创造性认知“过程式”研究视角下热点。但以往研究未能排除评估效应对实验影响.亦未考察过人格因素与任务态下神经活动关系。实验向被试随机呈现高低扩展两类报纸用途.要求被试认真思考“合理操作方式”.使报纸能够实现呈现用途。同时对其进行fNIRS兴趣区扫描,并在事后要求被试完成大五人格量表。结果发现.与低扩展条件相比.高扩展条件会引起颞叶区域(BA21/22)更大激活。而额极(BAl0)和背外侧前额皮层(BA9)激活会显著降低;人格元特质可塑性与额极和眶额皮层活动正相关。提示概念扩展过程中.可能需要颞叶脑区激活与前额脑区去激活协同作用.且该过程与人格因素存在相关关系。

  • 标签: 创造性加工 概念扩展 前额 去激活 元特质
  • 简介:在世界性宗教(如基督教和佛教)传入中国少数民族群体以前,几乎中国所有少数民族都拥有形态各异原生性传统与灵性观念。彝族约占我国总人口0.6%,大多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原生性宗教可称为毕摩宗教,它由祭司毕摩创建与传承、通过经文和仪式传播,以祖先崇拜和仪式实践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彝族独有的哲学观念和疾病治疗方式。本研究基于四川省凉山州关姑县预调查田野数据,共访谈了2名毕摩祭司和5名信徒。根据苦难认知、情感表达和求助行为等类别,我们对根据被访者访谈稿进行了编码和分类。我们发现,彝族毕摩信众苦难经历大多集中财务困境和家庭压力上,他们更多地寻求外在参照点(externalreference)来表达苦难相关情感,更倾向于将苦难归因于超自然(supernatural)力量,并更多地寻求强关系(strong-ties)帮助。未来研究应检验本土化苦难理论彝族民众中有效性。

  • 标签: 少数民族 中国 民间宗教 苦难
  • 简介:采用《游戏观察量表》和《社会信息加工访谈一幼儿版》(中文版)对316名3-6城市幼儿进行测查,以探究不同亚型社会退缩幼儿(抑制行为组、安静退缩组、活跃退缩组)和对照组幼儿社会信息加工各个阶段(编码、解释、反应生成、反应评价和行为表现)上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1)社会退缩幼儿编码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不同亚型退缩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且这一特点具有跨情境一致性:(2)社会退缩幼儿反应数量生成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不同亚型退缩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一特点体现在敌意拒绝故事和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3)非敌意拒绝故事和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社会退缩幼儿反应类型生成能力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依反应类型不同而呈现不同特征。

  • 标签: 社会退缩 幼儿 社会信息加工 编码 反应生成.
  • 简介:佛教认为:“信”是一种善心理作用,论典中称为“信心所”。“信”基本特性是一种澄净、清净心理状态。本文分析“信”基本内涵基础上,提出了信三要素——信忍(认可)、信乐(爱乐)、信欲(愿欲)。本文认为,“信”三要素分别对应于心理活动三个层面:认知、情感、意志,“信”是与心理活动中知、情、意密切相关。“信”这三个要素是互相影响、缺一不可。准确理解“信”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佛教“信心所”关键所在,而且对于佛法修学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信忍 信乐 信欲
  • 简介:文化心理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已有30余年,但其研究成果对理解信仰改变体验贡献却非常有限。本文中我们提出“宗教文化心理学模型”,并以这一全新理论框架对LewisRambo和CharlesFarhadian著作《牛津宗教皈依手册》进行分析。该手册所汇集论文以个体或/及其社群重大信仰转变为主题,并对之做了广泛、多视角讨论。本文对《手册》中与文化心理学理论相符或相悖案例加以分析,并着重探讨了自我、社群和宗教本土化理解,以及如何应用本土化视角去解读宗教信仰改变。宗教文化心理学视角下,文化、心理和宗教现象是相互交织、彼此影响关系结构。因而无论微妙细致或极端激进,从一种文化/心理世界向另一种文化/心理世界转化都是一次重大转变。我们将引用《手册》中三个灵性信仰改变事例(分别来自穆斯林、基督新教和传统犹太教)以及其他一些宗教文化心理学领域研究对前述观点加以剖析。

  • 标签: 文化心理学 宗教 皈依 灵性信仰转变 改变
  • 简介:为考察反刍和希望对创伤后成长(PTG)作用,检验一个有中介调节模型,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希望问卷、反刍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地震2.5年后41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侵人性反刍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通过主动反刍来间接地促进PTG;希望侵人性反刍与主动反刍之间关系中不发挥显著调节作用.但是可以显著地调节侵入性反刍对PTG影响.即侵入性反刍对PTG正向NN作用随着希望水平增加而提高。

  • 标签: 青少年 反刍 希望 PTG
  • 简介:对64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大学生羞怯量表、SCL-90、同伴侵害量表施测,以考察偏执、同伴侵害羞怯与敌对关系中作用。结果发现:(1)个体羞怯程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敌对倾向;(2)偏执、同伴侵害羞怯与敌对关系中起多重中介作用;(3)羞怯也可以通过同伴侵害对偏执思维影响预测敌对倾向。

  • 标签: 羞怯 同伴侵害 偏执 敌对.
  • 简介: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武汉市403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家庭功能在文化适应与心理适应关系中作用。结果表明,流动儿童文化适应中处于中等水平,城市文化适应较农村文化适应好。城市文化适应对自尊和生活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农村文化适应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城市文化适应对自尊、生活满意度正向预测关系中,家庭功能起部分中介作用,农村文化适应对生活满意度正向预测关系中,家庭功能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流动儿童 家庭功能 文化适应 心理适应
  • 简介:以547名4-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行为调查问卷、家庭富裕量表和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探讨儿童网络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以及自我控制二者之间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JLN网络信息获取行为能够正向预测语文成绩;(2)自我控制调节网络信息获取行为与语文成绩之间关系,同时也儿童网络社交行为与语文成绩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自我控制中延迟满足能力能够增强网络信息获取对语文成绩促进作用.并且减缓网络社交行为对儿童语文成绩消极影响。

  • 标签: 人格 自我控制 网络行为 学业成绩
  • 简介:基于需要—满足理论视角,分析了员工大五人格特质、工作特征及其交互效应对工作疏离感影响。以12家企业442名员工为样本,结果发现:员工大五人格对工作疏离感有显著影响,其中开放性对工作疏离感有积极影响,尽责性对工作疏离感则有消极影响;工作特征越积极,员工工作疏离感越低;大五人格中开放性、神经质与工作特征有显著交互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对工作疏离感干预应兼顾员工人格特质和工作特征,进行权变管理。

  • 标签: 工作疏离感 大五人格 工作特征.
  • 简介:旨在探讨大学生内控自杀动机认知资源与内隐自杀态度关系中是否存在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控自杀动机低自我决定大学生内隐层面对自杀赞同程度在有认知资源时要显著低于无认知资源时.而高自我决定大学生在有或无认知资源时内隐层面对自杀赞同程度无差异显著。说明内控自杀动机认知资源与内隐自杀态度关系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 标签: 认知资源 内隐自杀态度 内控自杀动机
  • 简介:本研究以306名父外留守、147名双留守和288名非留守青少年为被试,以亲子依恋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儿童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考察了亲子依恋与留守青少年焦虑关系以及教师支持保护作用。结果发现:(1)双留守青少年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安全性显著低于,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父外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后两组青少年之间差异不显著;(2)安全性母子依恋能降低父外留守青少年焦虑水平,安全性父子依恋能降低非留守和双留守青少年焦虑水平;(3)安全性母子依恋能补偿不安全父子依恋对父外留守青少年焦虑影响;(4)教师支持既能降低非留守和双留守青少年焦虑水平,也能增强安全性父子依恋对父外留守青少年焦虑保护作用。

  • 标签: 焦虑 母子依恋 父子依恋 教师支持 留守青少年
  • 简介:探讨冲动性、自我调节与手机依赖间关系,并检验手机使用在三者关系间中介作用。采用BIS-11冲动性问卷、BIS/BAS自我调节测量问卷、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问卷和手机使用情况问卷对90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变量间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高冲动性正向影响手机依赖,自我调节负向影响手机依赖;(2)冲动性人格特质、提升调节通过手机使用中介作用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结论:高冲动性大学生易出现手机依赖行为,自我调节尤其是防御调节有利于降低手机依赖行为。

  • 标签: 冲动性 提升调节 防御调节 手机使用 手机依赖
  • 简介:中国,患者针对医务人员暴力事件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医疗生态,已成为转型时期公共危机问题。国内外对医患问题信任研究较多,但机制研究较少;医方干预研究较多,但患方干预研究较少。我们研究发现,患者及其家属有时会出现寻找"替罪羊"心理:通过将自己不幸遭遇归咎于医生,来解释为何患者遭受病痛折磨,从而提高掌控感。本文采用存在主义心理学理论和科学实验方法,从宏观医疗市场、中观媒体报道文本以及微观疾病本身特质等不同层面进行实证研究,来为这一机制寻找科学证据。在此基础上依据文化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进行讨论,为转型时期紧张医患关系提供心理学解释,并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文化心理学 医患关系 不确定感 转型期
  • 简介:本文旨在揭示儿童对人类心理与对超自然实体心理理解之间联系,探讨儿童究竞是如何理解各种超自然实体心理属性,以及儿童对超自然实体心理理解是什么时候发展。本研究采用两个经过改进心理理论实验任务。实验一是对观点采择任务和表面一真实任务改进,称为“暗盒子任务”。实验二为“密封盒子”任务。首先对儿童进行语言测试和真主认识测试,通过测验儿童进行正式实验。两个实验任务中都要求儿童对三类代表(女孩、超人、真主)能否正确完成实验任务进行判断,并且要求儿童解释为什么代表能或不能正确回答原因。结果显示,儿童对人类心理理解能力随年龄增长不断地提高,4是儿童理解人类感知觉局限转折点;3儿童认为人类能看见暗盒子和密封盒子里东西,4~5儿童认为人类看不见;儿童区别人类和超自然者关键年龄是4。3儿童认为人类、神、超人都能正确回答,不会犯错。4—5儿童认为人类更有可能犯错,而仍然认为超人和真主具有正确信念;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将超凡能力归于超自然者能力不断增强。4以前,大部分儿童对超自然者能正确回答归因主要是基于事实或无法提供理由。4—5大部分儿童能够将超自然者正确回答归因于他们超凡心理特性;5儿童已经能够正确归因,认为超人是因为拥有超常视觉而能正确回答;神具有超常心理能力因而能正确回答。

  • 标签: 穆斯林 儿童 真主认知 心理理论 宗教认知发展 宗教认知科学
  • 简介:对1708名八年级青少年(平均年龄14.30±0.48,男生852名)及其母亲(平均年龄39.17±2.47抑郁症状、母子关系和青少年消极情绪性进行测量,考察了母亲抑郁对青少年抑郁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2)母子关系母亲抑郁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母亲抑郁既能增加母子冲突强度,也能降低母子亲合水平,进而导致青少年抑郁;(3)青少年消极情绪性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中介机制中起调节作用,仅在高消极情绪性青少年中,母子冲突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抑郁;但消极情绪性不能调节母子亲合对青少年抑郁影响;(4)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有调节中介模型不存在性别差异。

  • 标签: 母亲抑郁 青少年抑郁 母子关系 消极情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