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问卷法对59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同一状态的人数分布中,延缓状态占67.5%,其余三种同一状态各占10%左右;大学生在四种同一状态的人数分布上不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与其他同一状态相比,获得状态大学生在信息风格上得分最高,早闭状态大学生在规范风格上得分最高,扩散状态大学生在扩散风格上得分最高;亲子沟通中开放和问题既对同一状态有直接预测作用,又以三种同一风格为中介间接影响同一状态。

  • 标签: 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状态 同一性风格 亲子沟通
  • 简介:当错误发生后,人们往往会放慢错误后反应速度,以避免错误再次发生,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自上而下认知控制对错误后反应影响。为了探讨刺激属性是否也在错误后反应中起作用,本研究从刺激同一角度出发,探讨错误反应刺激与错误后刺激同一以及反应-刺激间隔时间(RSI)对错误后反应影响。结果发现,当错误后刺激与错误反应刺激致时,可减小错误后反应时延长程度,同时,RSI越大,PES越小。本研究得出结论,刺激同一和RSI作为自下而上刺激驱动在PES产生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 标签: 错误后反应时延长(PES) 刺激同一性 认知控制
  • 简介:目的:为了发现当代初中生自我同一与心理健康关系,为了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16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5份,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初中生自我同一水平在“过去危机”、“现在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愿望”这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年级差异。在“现在自我投入”这因子得分差异不显著,在“过去危机”这因子上得分七年级与九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在“将来自我投入愿望”这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2)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3)初中生自我同一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相关。

  • 标签: 初中生 自我同一性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同一与人际适应两者之间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测试量表》及《大学生人际适应量表》对280名高师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同一地位主要分布在同一扩散积极延缓中间地位(D—M地位)(2)人际适应量表总平均分为3.52,人际适应总体上呈正向趋势;(3)大学生人际适应与自我同一显著正相关。结论自我同一形成越好,人际适应也就越好,同时人际适应能力增强对自我同一的确立也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自我同一性 人际适应
  • 简介:采用父亲忽视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和自我同一量表,对52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以情绪调节为中介,研究父亲忽视对青少年自我同一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情感距离和认知重评对高中生同一有较强预测力,认知重评在情感距离与同一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认知重评在父亲参与与同一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父亲忽视 自我同一性 情绪调节 中介.
  • 简介:全球化给当代青少年带来了巨大心理冲击和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追寻同一步伐受到阻碍。青少年同一困惑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帮助青少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适应全球化发展。

  • 标签: 青少年 全球化 同一性困惑 心理健康
  • 简介:文章探讨了大学生自我同一状态与人格变量之间关系.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不同自我同一状态与不同的人格特征相联系,呈现不同的人格特征,四种自我同一状态在每人格维度上存在差异,尤其是在成熟、高级自我同一和低级自我同一之间人格特征差异更大.研究进步证明自我同一形成是大学生发展追求核心主题,它标志着人格完善.

  • 标签: 大学生 自我同一性状态 人格特征 人际关系
  • 简介:未来时间洞察力是指向未来的人格特点,是时间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交点。本研究探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人格之间关系问题。从人格心理学中选择了自我同一和归因取向作为研究内容。采用问卷法对11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大学生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自我同一测试量表”、“归因风格调查问卷”。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我同一状态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相关显著,并且自我同一整合程度越高,未来时间洞察力越高;(2)归因取向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相关不显著;(3)性别、年级、专业和未来时间洞察力、自我同一状态以及归因取向相关不显著。根据结果得出结论为自我同一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归因取向对未来时间洞察力影响甚微。

  • 标签: 未来时间洞察力 自我同一性 归因取向 关系研究
  • 简介:本文根据埃里克森生命周期理论,在安娜·弗洛伊德自我防御机制、哈特曼自我适应和皮亚杰平衡概念基础上,构建了自我同一理论山模型,并据此模型分析了个体生命周期中“自我与本我、超我”和“自我与环境”两组关系内,个体生命阶段与宗教之间呈现关系。在儿童期,自我逐渐从本我中剥离,并强化了超我形成。儿童自我概念逐渐形成,儿童宗教意识“泛灵论、目的论、拟人论”由强渐弱。青春期中,自我与环境危机呈现,自我同一成为最大需求。中年期,自我成熟并形成稳定的人格,对道德渴望加剧。老年期内在心理系统不平衡成为主要方面,老年人希望通过宗教实现自我超越。本文还对个体生命周期中人类宗教心理呈现不同特征进行理论总结,期望对起步中宗教心理学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个体宗教心理发展的山模型 生命周期 自我同一性
  • 简介:通过对576名大学生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对大学生自我同一状态影响中自我不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依恋除对同一获得状态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外,主要通过自我不中介作用对同一获得状态和早闭状态产生正向影响,对扩散状态产生负向影响;(2)自我不致在分离-个体化对同一状态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分离-个体化负向预测自我不致,消极分离-个体化正向预测自我不致,进而以自我不致为中介对同一状态产生影响;(3)亲子依恋依次通过分离-个体化、自我不中介作用对同一获得状态、早闭状态和扩散状态产生较强影响。

  • 标签: 自我同一性状态 亲子依恋 分离-个体化 自我不一致 中介作用.
  • 简介:我有很多想法,比如有天可以去国外旅游,也比如拍些属于自己东西,非常希望有天我梦想都能成为现实。常常回想起大学日子,那个时候快乐很单纯。

  • 标签: 医学心理学 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师
  • 简介:<正>本刊是中国心理学会种刊物,是由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杭州大学心理学系在浙江省科协领导下承办。我们对浙江省有关领导部门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杭州大学心理学系克服困难、积极承担任务精神表示钦佩。我国心理学发展主要靠自力更生,但也要积极学习外国。我国心理学向外国学习

  • 标签: 中国心理学会 浙江省 外国 克服困难 外文资料 自力更生
  • 简介:思维压制指的是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某目标思维从意识中移除心理过程。压制某目标思维会产生矛盾效应,即试图压制反而会激活被压制目标。本研究采用思维压制即刻测量(onlinemeasure)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对压制是否会产生即刻激活效应(immediateenhancementeffect)以及目标效价如何影响该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压制负时出现了即刻激活效应,而压制正时并未出现上述效应。由此推论,被压制目标威胁,可能是影响即刻激活效应是否出现个因素。

  • 标签: 思维压制 即刻激活效应
  • 简介:采用眼动记录方法,考察在偏向句子语境中,不同类型词汇歧义消解不同。结果发现,歧义不同意义相对频率影响了不同类型歧义加工。当语境支持歧义主要意义时,被试加工同形同音歧义要快于同形异音歧义;当语境支持歧义次要意义时,被试加工同形同音歧义要慢于同形异音歧义。无论语境支持歧义主要意义还是次要意义,被试都要为同形同音歧义从语境中寻找更多信息来通达词义。实验证明,在偏向语境中,同形同音歧义与同形异音歧义歧义消解过程不同。

  • 标签: 歧义消解 眼动 同形同音歧义词 同形异音歧义词
  • 简介:采用经典双任务实验范式,探讨前瞻记忆情绪效应及其理论模型。情绪电影片段诱发被试高兴或悲伤情绪后,观察被试在高兴、悲伤和自然情绪状态下前瞻记忆任务和当前任务成绩。结果发现,情绪前瞻记忆出现反转效应,即在高兴背景下前瞻记忆负比正成绩好,在悲伤背景下前瞻记忆正比负成绩好。实验结果支持前瞻记忆注意—搜索模型,不支持自动激活模型。

  • 标签: 前瞻记忆 情绪一致性记忆 反转效应
  • 简介:采用即时记忆和延迟记忆任务,考察了双语信息加工对偶呈现空间位置对词义记忆影响,结果表明:(1)对偶呈现空间位置对词义记忆存在影响,且这种影响只出现在延迟记忆中;(2)在延迟记忆任务中.变换对呈现空间位置,对对偶记忆效果要显著地优于固定空间位置条件;(3)对偶呈现背景不同对词对记忆没有影响。

  • 标签: 双语信息加工 即时记忆 延迟记忆 空间位置 对偶词
  • 简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语义启动范式,考察身体清洁刺激启动后对道德纯洁加工影响及其内在神经机制,探讨身体清洁信息与道德纯洁信息认知加工特征。研究通过启动词(清洁VS非清洁)与目标(道德纯洁VS非)四类刺激类型在N400波幅和潜伏期上有无差异来进行判断。结果发现,启动词(清洁VS非清洁)与目标(道德纯洁VS非)四类刺激类型所诱发N400成分差异显著,与非清洁-道德纯洁相比,清洁-道德纯洁所诱发了更小N400波幅。结果表明:身体清洁与道德纯洁之间存在紧密语义联结。身体清洁启动后,个体更关注道德纯洁信息。

  • 标签: 身体清洁 道德纯洁 N400
  • 简介:人格致性问题是人格心理学中最活跃、也是最有争议研究课题之。对待人格与可变性,西方传统的人格理论持两种观点,即致论与可变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在跨时间及跨情境上具有。本文在综述这些研究基础上,对人格致性问题争论进行了详细评价。作者同时指出,要想走出人格是致还是可变两难境地,必须首先解决人格研究领域中些关键性问题。

  • 标签: 人格一致性问题 人格心理学 西方国家 一致论 可变论 人格特质
  • 简介:采用重复启动范式和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汉英双语者英语复合词汇通达机制。结果表明,在语义透明英语复合词汇通达中词素和整均有促进作用,首、尾词素促进作用相同但弱于整促进作用;在语义不透明英语复合词汇通达中词素和整均有影响,首、尾词素起相同抑制作用,整产生促进作用;词素在英语复合词汇通达中起作用并与整作用于词汇通达同一阶段。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英语复合中词素义与整词义相关程度(语义透明度)是影响其词汇通达重要因素,语义透明复合中词素与整连接是兴奋.语义不透明复合中词素与整连接是抑制。本研究结果支持词汇通达IIC模型和心理词典混合存储观。

  • 标签: 重复启动 英语复合词 词汇通达 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