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行为选择受组织内外的合法性压力影响。在组织分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具有组织内部合法性和外部合法性,监管者的趋同行为在机构内部形成内部合法性;法律法规和公众媒体等形成外部规制与文化-认知合法性。由于监管机构合法性评估主体的不同,产生内外合法性和行为选择的冲突,此时,监管机构会综合内外压力,选择不同的策略予以应对,由此形成组织层面的行动优先序列和最终行为逻辑。本文对理解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现实冲突与困境具有参考价值,且为理解政府其他部门的行为逻辑提供理论借鉴意义。

  • 标签: 内部合法性 外部合法性 组织行为 食品安全监管
  • 简介:从北京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实践情形看,当前各地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存在政府职能界定不清、购买服务缺乏统筹协调、权力寻租潜在风险较大、尚未形成科学的绩效评估办法等问题。今后应从理念、政策与操作等层面采取相应的政策,以实现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规范化。

  • 标签: 政府治理 政府购买服务 社会服务 社会组织 政社关系
  • 简介:“积极政府”指政府作为积极的行动者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中国自大禹治水传说开始,就表现出积极政府的特色。这是中国发展的优势。只是这一优势曾经为近代西方主流价值,也为历史上伴随积极政府产生的负效应所遮蔽,甚至被扭曲,未能得到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理解。基于中国事实场景,可以充分理解“积极政府”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和相伴随的消极效应。从中国历史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看,一个积极有为的政府是必要的。只是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对积极政府以合理的角色定位,建设一个有合理边界、高效廉洁、能激发和调动全体民众积极性的“积极政府”。

  • 标签: 积极政府 国家治理 政府角色 中国话语 比较政治
  • 简介: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体制机制变革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面对新形势,开发区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利用好市场之手:首要任务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到位不缺位、补位不越位的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坚持法治化改革方向;前提条件是充分发挥科学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政策、规划的制定要充分论证、切实可行,执行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关键着力点在于大力做好引进投资、促进发展的文章,加大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招商引资专业化水平,积极鼓励以商招商;重要经验在于切实提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能力和水平,探索聚焦当地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规划实施PPP项目,加强对PPP项目的全面规范管理;最大吸引力在于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开发区要素资源保障,加快完善创新创业、金融资本、人文居住等环境支撑。

  • 标签: 开发区 政府职能转变 体制机制创新 营商环境
  • 简介: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对营商环境的优化有着重要作用。结合广西实际,要"放"出活力、"管"出水平、"服"出效率,加强政务公开,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数字政府,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营商环境,助推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

  • 标签: 广西营商环境 政府职能转变 放管服
  • 简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独创的新型政党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而制度自信是巩固、发展和完善这一政治制度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制度自信与制度自觉的关系、历史的眼光和世界的视野、政治制度判断标准以及辩证唯物史观等五个方面来讨论制度自信和制度自觉,阐述制度自信的含义、重要性及其理由和依据。

  • 标签: 制度自信 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 政治制度
  • 简介:当前作为国家用以判断、衡量、监测和监督精准扶贫目标是否实现的精准扶贫信息制度,面临着难以制约帮扶政府主体虚构帮扶相对人作为“贫困户”身份的信息、难以用较低成本“精准”获得帮扶相对人收支信息、难以约束帮扶政府主体虚构帮扶信息、难以用较低成本“精准”获取帮扶全过程信息等困境。精准扶贫实践中关于“好人”与“坏人”论断的两种流行观点对此并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产生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精准扶贫多层级委托方与代理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和偏好不一致。精准扶贫信息法律制度应当以经济人假设作为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通过为精准扶贫各方行动者设计可实施的制约和激励机制,理性规范精准扶贫信息的调查、收集、制作、复核和备案等环节的行政关系,以实现该制度的预期目的。

  • 标签: 精准扶贫 信息制度 困境 精准扶贫法律制度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00—2015年间获得'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178个案例的大型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力图揭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制度环境、可持续性、动力源泉、扩散机制、客观效果和未来前景。本文认为,越是成功的政府创新,其可持续性便越高;政府创新的可持续,关键在于其要素的延续与扩散,而不在其形式的存续;政府创新是因变量,其成功与持续首先取决于宏观政治环境;上级领导对政府创新的支持,是政府创新得以持续的关键;政府创新的绩效和民众的支持,是政府创新的合法性基础;政府创新的长久持续,需要法律和制度的保障;良好的舆论氛围,是优秀的政府创新项目得以持续和扩散的温床;政府创新有规律可循,深入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政府创新的可持续;良好的微观环境,对于政府创新的成功十分重要;创新者的乐观态度,是政府创新得以持续的重要助推剂。

  • 标签: 中国政治 政府创新 可持续性 地方治理 政治改革
  • 简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提出,开启了政商关系发展的新进程。政府与商会的关系是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内容,因此,理解政府与商会关系的政策演变及其内在逻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政府与商会的关系实质是国家治理方式的缩影,是政治经济关系,是国家社会关系的中国叙事。通过目前关于政府和商会关系的研究的总结,发现政府与商会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会发展合法性研究、政府与商会边界问题研究、政府与商会互动形态研究三个层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出台的有关商会发展的政策文件的梳理,认为我国政府与商会关系发展和政策演化经历了以"限制管控-规范管理-指导监管-互动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四个阶段。

  • 标签: 政府与商会关系 理论进路 政策演化
  • 简介:明朝监察制度在借鉴前朝监察制度的基础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也存在着一系列的自相矛盾之处:监察机构不断完善与机构臃肿之间的矛盾;监察职权不断扩展与履职低效之间的矛盾;以澄清吏治为己任与自身腐败之间的矛盾;监察法律不断完善与带头违法之间的矛盾;禁止"风闻奏事"与捕风捉影泛滥之间的矛盾;备受皇权倚重与遭受残酷打击之间的矛盾。到了明朝中后期,监察制度的发展更是陷入了自我矛盾的怪圈之中,严重影响了监察效果。

  • 标签: 明朝 监察制度 发展 矛盾
  • 简介:有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现有2.8亿人,但他们五险一金的参保率不足20%.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社会保险有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劳动力再生产,实现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参保人员面又寸很多的社会风险,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农民工的工作不稳定,收入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从事的多是脏、累、险、差的工种。农民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意外情况时,更需要社会保险的救济和帮助,因此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农民工 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保险 权益 社保 制度
  • 简介:近年来,劳资纠纷一直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诱因。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从发展进程来看,经历了基于道义经济的国企工人群体性事件、基于权利争议的群体性事件和基于利益诉求的工人群体性事件三个阶段。当前劳资群体性事件体现了几个方面特征:从“权利”到“利益”的复合多元,从“散沙”到“组织”的集体利益诉求,从“激进”诉求到“理性”的司法动员。对化解劳资群体性事件,国家应强化源头治理。同时,还要实行动态监管,建立健全预警系统。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置机制,及时高效化解冲突,以便维持社会秩序。

  • 标签: 劳资群体性事件 演进过程 特征 治理对策
  • 简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绩效改革的着力点。基于上海、南京、成都和太原4个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的个案研究,发现:国家社会力量的不同匹配,使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合约特征呈现市场型竞争购买、市场型关系购买、科层型服务延伸以及科层型专项参与等形态。依据依附性、专业性、持续性、规范性四个指标对其进行组织绩效评估,能较好厘清组织治理的不同面向。

  • 标签: 政府治理 政府购买 社会组织 组织治理 合约理论 法团主义
  • 简介:政府通过实施相关公共政策,以实现政策绩效,并经由公共政策的绩效充分体现出来。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有利于健全政策制度、提升政策水平,切实提升公共政策的绩效。如今国内现行政府公共政策评估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要分析与剖析政策评估的障碍与困难,以稳步提升政府的公共政策的绩效评估,循序渐进地获得可观的绩效评估结果。

  • 标签: 公共政策 绩效评估 应对措施
  • 简介:当前我国基层政府的公共性仍然是传统“集权公共性”的延续,而所要构建的现代公共性一定是一种“分权公共性”。政府“集权公共性”的弊端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显露无遗。以苏州市X区政府为例“,大政府”大包大揽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造成了公共服务低层次的均等化;财政经费短缺及人力不足;购买公共服务力度较低;以及即使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民众获得感仍然很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将政府传统“集权公共性”转变为现代“分权公共性”。构建基层政府现代“分权公共性”的具体路径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强政府,大社会”;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促进其承接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提供;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政策制定,提升民众的获得感。

  • 标签: “集权公共性” “分权公共性” 基层政府 公共服务 社会组织
  • 简介:为贯彻落实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工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提高基层党建质量,近日,我省建立全省基层党建一线联系员制度,从出席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基层代表中聘任一批同志担任全省基层党建一线联系员。日前有100名基层党代表受聘为首批联系员。

  • 标签: 基层党建 制度 党代表大会 工作部署 基层代表 任期制
  • 简介:我国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个别人滥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世界源头的美国成熟经验,能够为我国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益思路。美联邦《信息自由法》在申请处理期限、处理程序、收费制度等法定程序方面赋予了行政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确立起了程序弹性规制模式,从而减少了滥用申请权的潜在风险。这对我国宏观、微观层面的政府信息法律制度重构具有重要的参鉴意义。

  • 标签: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权 滥用 信息自由法 程序弹性规制模式
  • 简介:在浙江A小镇建设过程中,县级政府扮演着多元角色,在角色实践中出现了领导角色失当、服务角色薄弱、治理角色固着、监管角色缺位等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角色定位不清、角色领会不足、角色规范不全、角色条件欠缺等。特色小镇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县级政府角色,合理定位角色、健全角色规范、创造角色条件、完善角色考评。

  • 标签: 县级政府 政府角色 角色偏差 特色小镇
  • 简介:供需失衡问题是造成当前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困境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徐州市实地调研,发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供需数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衡、供需方式偏差、供需延续性差等问题。应当构建PPP融资模式,提升政府购买能力;改善人才培养与输送机制,增加专业队伍人员储备;服务方式多样化,提升供给灵活性;建立市场培育机制,激发持续性供给动力;从而平衡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关系。

  • 标签: 政府购买 居家养老服务 供需关系
  • 简介:以党内法规形式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作出规定,牵住地方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这个食品安全责任的“牛鼻子”,通过实行党政同责实现法治中国建设的难点突破,是建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长效机制的新探索,也是把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效能的新实践。

  • 标签: 安全责任制 党内法规 制度价值 食品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 领导班子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