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前言近年来中国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力的加强在经济方面尤为显著。2001年中国与东盟同意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并于3年后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有了大幅增加。贸易额从2003年的600亿美元骤增至2008年的1970亿美元(增加228%),

  • 标签: 中国与东盟 军事合作 东南亚 权力转移 自由贸易协定 平衡
  • 简介:伊核问题破局与"亚太再平衡"战略有较为密切的间接联系。奥巴马执政后不久,推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受限于国力,为了顺利推行此战略,美国需要从中东抽身。但中东地区历来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之一,奥巴马政府在从中东抽身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尽力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于是推出了以"收缩力量、操控乱局"为特色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伊朗是地区强国,伊朗核问题如不实现破局将会使美国难以从中东抽身,也不利于其在该地区构建新的平衡,"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将更加难以顺利实施。因此,美国需要在伊核问题上实现破局。

  • 标签: “亚太再平衡” “中东离岸平衡” 伊朗核问题
  • 简介: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进程最基本的动因和最明显的表现.本文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涌动着权力扩张的暗流.与以往依靠武力等暴力手段不同,全球化中的权力扩张更为隐秘,更具欺骗性.西方某些国家以全球治理论作为理论工具,以经济一体化和文化渗透为手段来达到扩张的目的.

  • 标签: 权力扩张 武力 全球治理 全球化进程 暴力 国家
  • 简介:在2015年11月8日缅甸全国大选中,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昂山素季领导的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NLD,以下简称“民盟”)赢得了压倒性胜利,带来了缅甸第二阶段的政治转型。民盟赢得了议会491个民选议席(7个镇区被取消)中的390个(占79.4%),由军方支持的执政党--联邦巩固与发展党(USDP,以下简称“巩发党”)--在大选中惨败。

  • 标签: 权力再分配 缅甸 投票 全国民主联盟 诺贝尔和平奖 昂山素季
  • 简介:欧盟的决策机制是一种特殊的多元制度安排,涉及委员会、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其中委员会享有动议权,而理事会享有决策权。欧洲议会最初只有咨询权,经过一系列的权力演进,欧洲议会逐步获得了预算权和参与立法权。阿姆斯特丹条约引入的“共同决定”(co-decision)机制赋予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平等的立法权。欧洲党团在欧洲议会第一次普选前夕纷纷成立,经过多次调整形成了现在的几大党团。本文分析欧洲议会权力的演进与欧洲党团形成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问是相互促进的。欧洲议会权力的扩大诱发了欧洲党团的形成,而欧洲党团的形成提高了欧洲议会的决策效率,从而提高了欧洲议会在机构问决策中(inter-institutionaldecision-making)的作用。

  • 标签: 欧洲联盟 欧洲议会 欧洲党团 共同决定 咨询议会
  • 简介:依托全球化和区域-体化,权力转移的进程不断加快,多中心的国际权力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在多中心体系下,权力转移进程呈现出权力扩散、权力分解、特定议题上权力分配的不对称三种特点.这三种特点也深刻影响着权力转移进程中中等大国的行为.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彰显了印度作为中等大国在权力转移进程中的行为方式,也彰显了上海合作组织提升自身影响力的利益诉求.对于印度与上海合作组织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调整自身的行为与对方的预期达成-致,从而为推动双方的发展与进步创造条件.

  • 标签: 权力转移 中等大国 国家行为 印度 上海合作组织
  • 简介:本文是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2012年12月1日在“21世纪世界权力结构中的俄罗斯”年度国际会议暨“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成立20周年、《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创刊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俄罗斯对于国际关系体系未来发展及俄罗斯对外政策原则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拉夫罗夫认为,世界正经历深刻变化,未来世界将是多极格局,单极霸权主义没有前途。他还阐明了俄罗斯应如何应对新的形势。

  • 标签: 俄罗斯 对外政策 国际体系 多极世界
  • 简介:当代菲律宾女性权力参与程度很高,而且有自己的特色,即不仅女议员、女总统、女部长比例较高,而且政治家的妻女也拥有较大权力,其女性权力参与可分为正式权力参与和非正式权力参与,两者都有合法的渠道和机制.菲律宾女性权力参与又与家族政治密切相关,在缺乏民主的威权时期,女性更多是以非正式的方式参与权力政治,主要起辅助、补充、配合的角色.在民主转型时代,民主选举加上家族政治,大大促进了政治家族的女性参与正式权力领域.但是,家族政治本身就是与民主政治相对立的,实际上,家族政治是菲律宾政治发展的一个毒瘤,阻碍了菲律宾民主政治的成熟,也降低了普通公民,尤其是普通妇女群体参与权力政治的可能性,最终阻碍了女性政治参与的进一步提升.

  • 标签: 女性政治参与 家族政治 菲律宾
  • 简介:越南金兰湾是南海地区的重要战略港口。自2002年收回金兰湾以来,越南在金兰湾进行了一定的经济开发,同时将其打造为越南海军的主要基地。2016年3月,金兰国际港建成开港,至10月已有包括中、美、法、俄、印、日、新在内的多国军舰到访。金兰湾已经成为越南推进军事现代化,开展等距离外交的重要支点,凸显了其在南海的“平衡”战略。面对越南的南海“平衡”战略,我国要采取“再平衡”措施,通过岛礁建设与海军力量削弱金兰湾的战略价值,通过军事政治经济等综合措施抑制越南的民族主义冲动,在坚决维护南海主权的同时避免问题复杂化。

  • 标签: 金兰湾 南海 平衡战略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东盟一直在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尤其是维持中、日、美三国在东亚地区影响力的平衡。东亚峰会的召开使东盟的这种战略扩展到了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然而同时,东盟的地区主导作用又受到新的威胁和挑战,无疑这又会影响它实施这一战略。另外,美国的无暇东顾又使得东盟倍加担忧,从而迫使东盟召唤美国关注东南亚,以恢复大国的平衡

  • 标签: 东盟 大国平衡战略 地区主导角色 美国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中美两国关系从曲折、波动逐渐趋于平稳和竞争。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的定位趋于稳定、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美国会更加理性地对待中国,中美关系还将进一步趋于平稳发展。但未来的中美关系仍然存在着诸多变数。

  • 标签: 中美关系 平衡 稳定 竞争
  • 简介:2009年以来,尽管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功建成,双方的经济相互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中国与东盟仍然经历了严重的信任危机。通过对中国东盟长达20年的信任关系建构历程进行回顾,文章试图回答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国东盟信任关系的建构这一理论问题。在对现有理论要素进行折中主义整合并且补充之后,文章从权力格局失衡以及东盟国家心理调适需要的角度重新看待中国与东盟20年来信任关系建构的互动进程,并对当前中国外交应对周边小国信任危机提出政策建议。

  • 标签: 中国-东盟关系 信任 权力格局失衡 心理调适
  • 简介:前言最近20年期间,越南在东亚保持着仅次于中国的高经济增长率。越南经济的坚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因为其坚持与中国一样的政治体制、经济运营方式。越南与中国一样在共产党一党领导下实行市场经济化,利用ODA改善基础设施,引进外资企业,扩大出口等,采取了“重视增长”的经济政策。此外,越南与中国一样,不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并严厉限制外汇交易。正因为有了这种慎重的金融政策,才能从亚洲金融危机和雷曼兄弟破产冲击中保护国内经济,这一点越南与中国是相同的。

  • 标签: 越南经济 高速增长 不平衡 亚洲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率 市场经济化
  • 简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具有非传统特性的全球问题不断涌现,在现有治理秩序下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需要协调全球各行为体一致努力进行治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全球共治理念的贯彻,有助于实现全球共享安全。其中,网络、极地、外太空、公海等各个全球公域的重点问题领域,亟须全球做出协调努力进行治理。全球公域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战略增长点,为各国所重视。但是,治理中仍然存在着两类权力不均衡的情况,即参与治理的富国与穷国之间权力的不均衡,参与治理的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权力的不均衡,它们都影响了治理的效果。全球公域治理的制度安排受限于概念模糊、划界不清、权责不明的现状,大国权力政治的色彩很容易趁机充斥到全球治理的诸多安排当中,危机治理行为的合法性。

  • 标签: 非传统安全 网络安全 外太空 公海 全球公域 全球治理
  • 简介:本文系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foraNewAmericanSecurity,CNAS)2016年末出版的政策简报。该报告分析了中美在南海地区的竞争与合作,并提出了经济、军事、外交和规则四大参照系,以帮助美国政策制定者更为全面地理解南海地区事务。本文还根据竞争与合作的程度。列举了影响中美安全关系和政治关系的七大议题。本文最后提出,为了更好地维护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美国应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接触,发挥地区盟友及伙伴国的力量。以及在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加强地缘经济工具的使用。

  • 标签: 南海 权力 秩序 中美关系
  • 简介:历时一年有余的东亚金融危机,其影响早已超越了纯经济范畴,它已表明,金融资源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权力资源,金融权力成为与传统海权和陆权同样重要的,影响地缘政治的战略要素。在危机的演变过程中,中美日三国显示了各自的金融权力,并对东亚经济安全产生了不同影响。

  • 标签: 东亚金融危机 中美日三国 经济安全 日本政府 地缘战略 日元贬值
  • 简介:韩国在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和亚太战略布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必然对韩国产生直接影响。在美国“亚太再平衡”的背景下,基于对东北亚地区体系和地区秩序的判断及自身所秉持的政治理念,代表韩国保守势力的李明博和朴槿惠政府均做出了以强化韩美同盟为外交安全战略基干的选择,迎合美“亚太再平衡”战略,并将韩国纳入美亚太战略布局中,从而对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产生复杂的影响,不但激化地区内的对立格局,也使得包括朝鲜核问题在内的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的解决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 标签: “亚太再平衡” 美韩同盟 韩国外交 安全战略 东北亚安全
  • 简介: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更迭,尤其是权力转移,常常与(军事)冲突相伴.权力转移理论对此现象做出了分析,却没有提出解决之道.因此可以在大国协调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新的非正式多边安全治理机制,以缓和目前全球权力更迭出现的紧张局势.19世纪的欧洲协调机制,以共同的规范和程序为基础,通过建立合作框架,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避免了大国之间的战争.文章以现代大国协调机制为框架,探索管控未来权力更迭的可行性,并借此为权力转移理论补充了两点新内容:衰落霸权国对未来秩序的(不)满意情绪的重要性;以更广泛的大国多边合作框架,取代权力转移理论传统的双边“决斗”情势.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机制化的权力转移管控。

  • 标签: 权力转移 权力更迭 大国协调 多边主义 国际秩序 国际机制
  • 简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美国政府意识到全球经济失衡的不可持续性,并因此而力求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增长。中国政府的科学发展观事实上与美国的倡议高度契合。在中美双边战略共识的基础上,全球经济平衡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是,全球经济平衡增长会中断中美既有的经济相互依赖模式。未来的中美关系在经济、金融、贸易、汇率等领域面临着严重挑战。

  • 标签: 经济相互依赖 全球失衡 平衡增长 中美关系
  • 简介:一、引言新加坡元(下称新元)自1980年以来对所有其它主要通货都升了值。这是旨在使国内价格免受输入性通胀影响的一项深思熟虑的政策导致的结果。在1985年衰退之前,反通胀政策的负担依托在全国工资委员会规定的工资限制上。可是,由于劳力紧缺的市场形势以及国民经济中劳力较密集的服务部门比重不断增大,这一政策变得无法持续下来。尽管新加坡政府承认实际工资成本与国际竞争力之间有偶然的联系,随着经济的日趋成熟,它还是接受以其有限的影响货币工资的能力作为反通货膨胀的工具。正是根据这一背景,汇率成了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而国内价格稳定则是其最终目的。

  • 标签: 出口需求 市场支配力 工资指数化 新加坡 汇率政策 综合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