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旨在找出那些影响越南中小型企业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小型企业主要是通过短期债务来筹措营业资金。一家企业的所有权还影响了中小型企业筹措营业资金的方式。越南中小型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总资产)增长、营业风险、企业规模、企业联网及其与银行的关系呈正相关关系;而与企业的(资产)确实性(Tangibility)呈负相关关系。盈利能力似乎对越南中小型企业的资本结构没有显著的影响。诸如企业所有权、企业规模、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和企业联网等决定因素所产生的强烈影响,反映了在诸如越南等过渡性经济的资金筹措过程的不对称性。

  • 标签: 中小型企业 资本结构 杠杆作用(借贷筹资) 联网 银行关系
  • 简介:前言泰铢贬值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日渐形成深刻的经济危机,东盟各国均陷入经济负增长。在这种情况,90年代前半期取得迅速发展的东盟汽车市场以史无前例的规模缩小了(参照表1和表2)。东盟的汽车产业(包括零件)是深受金融危机及其后严重经济萧条影响的代表性行业,在东盟地区占有70%比重的日本成品车厂家面临着极其

  • 标签: 亚洲经济危机 东盟 汽车产业 市场竞争 成品车 汽车零件
  • 简介:当前缅甸政治转型对中缅关系带来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从不对称权力结构和本体性安全的视角,对中缅双边关系的历史与现实进行理论探索,分析缅甸对中国产生依赖性与离心力的结构限制。本文认为,缅甸对中国形成既依赖又偏离的两种倾向是由中缅不对称结构关系决定的,在此结构缅甸对自身本体性安全的关注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政治转型后的缅甸在对中国的依赖与偏离的博弈中孰强孰弱,主要取决于不对称权力结构中缅甸的本体性安全是否能得到充分保障。

  • 标签: 缅甸 不对称结构 本体性安全 中缅关系
  • 简介:美国电影在全球极具竞争力,在赚取美元、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带动了美国文化的出口。美国电影的海外票房也在不断地刷新着记录。美国电影出口的主体以好莱坞六大巨头为主,出口重点区域主要包括英国、法国、西班牙、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美国出口的电影产品类型众多,但主要以动作、科幻、悬疑、冒险片为主,这些类型的影片代表着美国影片的大制作、高成本,并且需要大量的特技制作。同时,随着3D技术的发展,3D影片正在成为海外市场的新宠。

  • 标签: 美国电影 出口结构 出口主体 出口区域 产品类型
  • 简介:货币危机以后,亚洲经济陷入了极度的萧条,至1999年才出现了复苏的兆头。但是,如果更具体地看近来的恢复情况,便可知道并没有达到个人消费及设备投资等民用主导的经济恢复。为了巩固目前的经济恢复成果,也有必要尽早谋求民用需求的恢复。

  • 标签: 亚洲各国 经济发展 货币危机 结构改革 不良债权问题 金融政策
  • 简介:序言菲律宾经济目前正面临着重大的转折。为了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从1994年1月开始逐步降低关税。这样,东盟区域内的关税在十五年、早则十年之内便可降低至5%以下,东盟将成为自由贸易区。六十年代,菲律宾在东盟国家中率先实行了工业化,但到了九十年代,昔日的雄姿已

  • 标签: 菲律宾经济 制造业 马科斯政权 东盟自由贸易区 利益结构 八十年代
  • 简介:新加坡和印尼的关系通常表现出强烈的波动,在紧张对立和亲密合作之间转变。两国的传统关系开始于1963年至1966年印尼与马来西亚的敌对时期,由于1963年至1965年新加坡短暂地归属于马来西亚,这一时期新加坡也成为印尼的攻击对象。1966年,苏加诺总统被苏哈托的“新秩序”政府赶下台,随着印尼政权的更替,两国外交关系有所改善。

  • 标签: 新加坡 印尼 结构 利益 政策 马来西亚
  • 简介:巴基斯坦独立后地缘安全结构随其与印度、中国、阿富汗、伊朗、苏联(俄罗斯与中亚)以及美国等关键要素之关系的演变组合而发展演化。从独立到21世纪初风风雨雨,时紧时松,其后逐渐形成了较为安定的相对有利格局。

  • 标签: 巴基斯坦 地缘政治 国家安全
  • 简介:印度经济结构是一个包括生产力范畴的经济产业结构、生产关系范畴的经济关系结构和上层建筑范畴的经济制度结构的三维结构关系组合体。而印度经济关系结构处于其经济结构组合体的中间层,它是一个由印度产权关系、收益关系和交易关系构成的三维结构模式体系。为此,本文主要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产权关系中的财产所有制结构、收益关系中的收入分配与消费结构,以及交换关系中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判研,以揭示印度经济关系结构的内在的、本质的特性,为深刻理解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内涵奠定认知条件。

  • 标签: 财产所有制结构 收入分配与消费结构 进出口商品结构
  • 简介:<正>工业部门结构是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一个国家而言,工业部门结构的状况,反映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和发展的方向;合理的工业部门结构是工业高速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就整个地区而言,工业部门结构的状况,反映该地区各工业部门之间可能的经济技术联系;合理的地区工业部门结构是发展各国之间工业合作、促进各国工业协调发展的首要前提。因此,对南亚国家和整个地区的工业部门结构作一探讨,有利于了解南亚同家工业发展的水平和方向,有利于认识南亚地区工业合作的潜力和前景。

  • 标签: 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制造业 工业部门结构 斯里兰卡 产品加工
  • 简介:就经济状况而言,印尼1971—1985年期间由两个不同阶段组成。第一阶段1971—1980年以快速的经济增长为特征,而1980—1985年则是一个经济增长相对缓慢时期。在第一阶段,农业产量特别是水稻生产按国际标准说增长快速,教育获得很大优先权。与总发展开支年增长率19%相比较,实际教育发展经费每年约增长24%。在第二阶段,实际发展开支增长率降至9%,这主要是由于世界石油价格下降,影响政府对各经济部门的投资。

  • 标签: 就业结构 经济增长 世界石油价格 劳动力比重 农业部门 国内生产总值
  • 简介:近来欧元汇率大幅回升,人们十分关注影响欧元汇率稳定的因素。本文认为欧元的稳定性存在汇率稳定和结构稳定两个方面,其中结构稳定尤为重要,决定着欧元能否长期存在。且影响汇率的稳定。本文构建动态评价体系,评估了欧元问世以来的结构稳定状况,并得出2003年之前欧元结构稳定性逐渐增强的结论。

  • 标签: 欧元 结构稳定性 评估
  • 简介:论未来世界格局的网状结构邓昌雄冷战结束后,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转型时期。所谓世界格局的转型实质上就是世界权力结构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本文试从分析世界格局的结构状态这一视角,就未来世界格局的网状结...

  • 标签: 世界格局 网状结构 国家利益 权力结构体系 国际社会 发展趋势
  • 简介:<正>去年以来,随着日本国际收支特别是贸易收支盈余的再度上升以及美国经济的持续不景气,美日两国间的经贸关系复趋紧张。布什总统今年初的亚洲之行不但没有缓解这种紧张,反而使日本的“嫌美”情绪由小心翼翼变得公开表露,高层人物屡屡失言;美国的反日情绪也高涨起来,一些地方发起了“抵制日货”的运动,对日政策成为大选年的争论焦点之一。美日经济摩擦由来已久,不断深化,成为影响两国间经济甚至政治合作关系的一大症结。本文试图对美日两国经济摩擦的结构性原因作一简要的分析。一、美日企业体制的重大差别日本的系列企业体制正日益成为非关税壁垒的象征而受到欧美国家的指责。所谓系列企业即企业集团,包括综合型(或水平型)和垂直型两种。前者指跨行业经营的企业集团,多以银行为主体,拥有较大的贸易公司,主要有六大集团:源于战前旧财阀的三井、三菱、住友集团和新兴的芙蓉、第一劝业、三和集团,也有人称之为金融系列。垂直型系列以39家重要的制造业公司为主,每一家下面都有若干从属公司,自成体系,如日本钢铁、日立、丰田等系列,也有人将这样的系列称之为生产系列。这有点类似于西方的企业集团,但家族色彩更浓。系列企业共同的特征是:交叉持股、长期联系,广泛的内部商业往来。与美国的企业集团相比,日本系列企业有三大特点:

  • 标签: 企业集团 经济摩擦 结构性原因 日本企业 国际收支 贸易收支
  • 简介:长期以来,外贸在远东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辅助作用,同国外市场的贸易联系仅仅补充了地区之间的交流,同时远东的出口额已超过了其他一些大经济区,远东的个别出口品种在国家创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80年代后期,原木出口占全苏木材出口的40%左右,鱼占26.5%,鱼罐头占22.3%,但外贸对远东的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还是有限的.直至90年代初期,远东经济的出口定向仍保持在以对本地区原材料部门的粗放性发展集中投资为基础,这有利于出口的稳定增长.

  • 标签: 俄罗斯远东 外贸易 滨海边疆区 外资企业 哈巴罗夫斯克 远东地区
  • 简介:明末清初的民间海外贸易活动,基本上沿袭了明中叶以来海澄月港请给商引贩贸东西二洋的传统,因而在海外贸易的结构上,仍可以东、西二洋来划分。尽管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海内外形势的变化,明末清初的民间海外贸易结构也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拟就明末清初这一时期民间海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与市场结构,进行初步的考察和分析,从而来探讨这一时期民间海外贸易结构的发展演变进程。

  • 标签: 海外贸易 商品结构 市场结构 英国东印度公司 商引 明中叶
  • 简介:一、亚太地区的经济结构变化近年来,日本、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东盟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这种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有从日本直接波及到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然后再由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间接转而波及到东盟与中国的,但也有直接从日本波及到东盟与中国的。这种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不仅引起了受波及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变化,同时也成为促进受波及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拟考察近十年来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与东盟的经济结构变化概貌,然后按国别探讨东盟各国的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其背景及今后的展望。

  • 标签: 经济结构变化 东盟国家 新加坡经济 经济增长 直接波 产业结构
  • 简介: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当前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发生“权力分享”乃至“权力转移”之际,亚太地区安全结构的调整尤为显著。一方面,以美国为枢轴的“同盟型”结构经历了由“轮辐体系”向“网络化”的转型,形成了新的同盟、准同盟和潜在同盟的层次化布局;另一方面,以中俄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强化原有的“协作型”安全架构的同时,又通过“一带一路”“欧亚联盟”等战略性倡议重塑亚太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态势。作为亚太地区安全结构中的“第三股力量”,东盟通过对一系列多边安全机制的建设,既为两种大国主导的安全架构提供了对话平台,也已成为实现未来亚太地区整体性安全架构的可行性路径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大国战略竞争的加剧,逐渐侵蚀了东盟聚合力、中立性乃至在整体性安全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未来亚太地区安全架构的解构和重构需要中美找到新的战略共识,并对东盟的中心地位进行“再确认”。

  • 标签: 亚太安全结构 同盟体系 协作体系 东盟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