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犹太人问题是俄国突出的民族问题。为了解决犹太人问题,俄国不同时期实行的民族政策略有不同,其中对待犹太人最为常见的手段就是驱逐、排斥与迫害,同时还对犹太人实行同化政策,同化政策贯穿俄国犹政策的始终。俄国犹太人同化政策以1795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从最终效果来看,俄国的同化政策并不是很成功,但它为解决俄国犹太人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也为国家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 标签: 俄国 犹太人 同化政策
  • 简介:印度政府实施"数字印度"战略后,陆续推出数字化身份认证(Aadhaar项目)、普惠金融计划、"废钞运动"等多项改革举措,刺激了印度金融科技的发展。2015-2017年印度金融科技呈现迅猛增长,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越来越高,金融科技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质量提升。印度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融资事件和规模在全球名列前茅,国内民众金融科技接受度在全球也位居前列,逐步形成了以数字支付、网络借贷(P2P)、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为主要业态的金融科技发展格局。

  • 标签: 金融科技 数字支付 网络借贷 人工智能 大数据
  • 简介:作为一个海洋强国,美国积极维护“基于法理的海洋体系”,这是其领导世界、主导国际体系意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立国开始,美国就努力影响海洋秩序制度化,伴随着国家力量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局势的持续演进,美国的角色逐渐发展为引领海洋秩序制度化,与此同时,出于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美国又游离于全球海洋秩序的法理安排之外。这一行为事实上存在着内在矛盾,也给全球海洋秩序的穗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主要采取以下路後来持续推进其充满矛盾的维护“基于法理的海洋体系”的理念:一是通过国内立法国际规则产生示范效应;二是积极推动并试图主导国际海洋法会议;三是以海上力量为基础构建己有利的海洋体系;四是实施“航行自由”极化应对海洋挑战;五是介入东亚海洋争端,对地区强国的崛起施加国际法理压力。系统性梳理美国维护“基于法理的海洋体系”的历史行为,有助于为中国参与构建更加合理、规范的海洋秩序提供经验和教训。

  • 标签: 海洋秩序 海洋法 美国历史
  • 简介:当前中国南亚的投资在中国和南亚双边所占比重都很低,与双边贸易形成鲜明对比。从投资壁垒的角度来看,南亚国家存在九种具体投资壁垒,尽管近年来有所降低,但隐蔽性有所增强,同时具有国家针对性。南亚国家投资壁垒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成本、国际化程度等均带来影响。中国应该从完善与南亚国家投资自由化的促进制度和机制、提高各类投资壁垒的应对能力和建立完善的海外投资保险体系等方面来应对南亚国家的投资壁垒。

  • 标签: 南亚 投资壁垒 影响 应对
  • 简介:俄罗斯在南海复杂局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应对南海问题的再度激化需要充分考虑俄罗斯发挥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俄罗斯长期以来在南海地区的活动,以及俄罗斯在南海争端及南海仲裁案问题上的立场。俄罗斯作为一个有世界性影响的海洋大国,其南海的政策主要是由其本国利益决定的,也有借中国抗衡美国的因素。因此,其南海政策中国的影响也是双重的:一方面,俄罗斯向越南等国出售大量武器,并不利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另一方面,俄罗斯支持中国解决南海争端问题的立场,与中国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有利于缓解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的国际压力。俄罗斯是南海地区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需要关注其政策动向。

  • 标签: 南海争端 俄罗斯 中国 军事合作 资源开发
  • 简介:2014年日澳宣布建立"特殊关系"以来,两国的安全合作由非传统安全领域向传统安全领域迅速扩展,并在东海、南海等地区海洋争端问题上展开了密切协作。日澳安全关系的这种发展,受到美国亚太政策调整、日本寻求实现"正常国家"的目标、澳大利亚追求地区影响力等多重因素的推动,并中国海洋利益的维护和地区安全环境的稳定造成了复杂影响。虽然受到日澳安全利益错位、澳国内反对声音、中澳关系发展等因素的制约,日澳关系难以走向结盟,但中国仍需密切关注日澳安全关系的发展走向并采取恰当措施,以减小其不利影响。

  • 标签: 日本 澳大利亚 安全关系 东海 南海
  • 简介:青藏高原不仅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和地球第三极,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更是资源政治与地缘政治的结合之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第三大淡水资源“储存库”,气候变化会加速高原地区的冰川消融,改变跨国界河流径流量的年度和季节性变化,增加水资源分配模式的不稳定性,从而加剧地区性水资源稀缺性危机,使地区性洪涝灾害增多,水治理难度提升.气候变化青藏高原水资源安全的影响会产生连锁性的政治、经济与安全效应,不仅影响高原地区国家的水力开发计划与基础设施安全,加剧地缘政治博弈的复杂性,而且影响中国的海外水电投资,使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水利“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实施面临更多的国际压力与挑战.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青藏高原水资源安全涉及十几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涉及亚洲的稳定与和平.对此,中国应积极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青藏高原水资源安全的维护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上加强青藏高原水资源安全动态的深度调查与持续性跟踪研究,另一方面在政治层面上推动高原地区国家的气候治理合作与区域合作框架构建.

  • 标签: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冰川消融 水资源安全
  • 简介:近年来,美国学术界南海问题高度关注,推出了诸多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行为和政策的分析研判及美国应对策略的思考上,如认为中国正在采取"海上胁迫"战略,破坏"基于规则的秩序",美国应当采取"强加代价"战略加以应对等。这些研究不仅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也反映在美国的实际举措中。本文对上述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试图找到影响美国南海政策和行为的深层次观念和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评估分析。

  • 标签: 美国 南海问题 研究 评估
  • 简介:《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究竟是政治文件还是法律协议,及其所确立的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途径是否可以排除《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成为分歧极大的法律争议。菲律宾和仲裁庭均主张《宣言》仅仅是一份政治文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即便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也不能排除《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中国主张《宣言》关于通过谈判途径解决争端的规定构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家间协议,且其所确立的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途径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因此菲律宾不可以依据《公约》提供的争端解决机制就相关争端提起仲裁。本文认为,《宣言》在争端解决问题上构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家间条约;其是否可以排除《公约》争端解决机制本质上是个法律适用问题,从海洋法角度讲,根据《公约》第281条的规定,《宣言》无法直接排除《公约》争端解决机制,仅对《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形成制约;从条约法角度讲,《宣言》与《公约》构成了《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三十条“关于同一事项先后所订条约之适用”问题,相关争端应适用《宣言》提出的谈判和协商途径,据此方可直接排除《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文章首先从中菲南海仲裁案提出两个核心法律争议,并杭理菲律宾、中国各自主张以及仲裁庭对此争议的结论。其次论证《宣言》的条约属性。第三,分别从海洋法和条约法两个视角分析《宣言》《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排除。

  • 标签: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条约属性 争端解决机制 排除
  • 简介:特朗普总统于2016年1月23日按既定承诺宣布美国退出己经完成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谈判.期间,和他在当选前的举措-样,其强调对于双边贸易协议的偏好.他所签署的行政命令具有高度象征意义.总统只需要回避向国会提交协议.但他的签字标志其决定的坚定性.这个信息,不仅表明美国将退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也表明美国无意“固定”协议.同样,特朗普强调双边谈判是一个决定性的标志,表明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不会以别的名义复兴.

  • 标签: 特朗普 贸易政策 双边贸易协议 东南亚 政府 伙伴关系
  • 简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资本、技术在全球的迅速扩散,国家间的利益诉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交融,各国外交战略的利益重合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从本国现实利益出发,以合作共赢为特征的务实外交方兴未艾。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执政后,在坚持自苏西洛总统以来印尼“全方位外交”的基础上,推行务实外交,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务实外交以经济外交为中心,夯实以东盟为中心的中等强国多边外交舞台,着力推行人文外交和海洋外交,努力将印尼打造成为地区领袖国家,有效提高印尼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深化印尼同域内、域外各国的外交关系,推动了印尼外交的转型升级。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佐科 全方位外交 务实外交
  • 简介:在普京总统的授意下,经过俄罗斯官方和学界主流认可的统一历史教科书在2015年出版。统一历史教科书认为1917年俄国革命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紧密相关的,并全景式1917年俄国革命进程进行了详细的叙事。教科书俄国革命的评价和术语的变化,反映了普京政府旨在消除对于俄国革命“彼此冲突的内部矛盾和多种解释”,向受教育的主体建构统一的历史观念。

  • 标签: 1917年俄国革命 历史教科书 普京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2013年由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之后已经经历了四个年头。期间,“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不少国家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在刚刚闭幕不久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一带一路”成为和“四个自信”一样在大会上被频繁提起的时政热词,足见中国政府该倡议的重视以及推行力度。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概念推广、制度建设以及帮助沿线各国进行金融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虽然成果颇丰,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尝试借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曼瑟尔?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作为分析框架,重点选出“公共产品”以及“选择性激励”两个关键概念进行再解读,并借助这些概念中国今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过程中相应地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一带一路” 曼瑟尔.奥尔森公共产品选择性激励
  • 简介:2018年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第14届大选中,反对派政党联盟“希望联盟”击败了执政政党联盟“国民阵线”,实现了马来西亚自独立以来首次政党轮替。希盟政府执政后的中国政策将如何调整和变化,马来西亚面临怎样的经济挑战,而大选后中国在马投资将会面对怎样风险,值得关注。中资在内政问题上的映射,成为马来西亚选民的最大关切和本次大选的主要课题之一。希盟执政后,权力版图的变动会引发新一轮的政商利益重构,短时期内会对中国在马投资安全造成一些不确定性。但中马经贸合作的基本面从长期来看总体向好。随着希盟政府各项改革日程的逐步开展,国阵政府主导下陈旧僵化的利益分配格局将日渐瓦解,这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马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也为中马未来合作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 标签: 希盟政府 第14届大选 马来西亚 中国在马投资
  • 简介: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澳大利亚作为地区大国和中等强国,其认知及态度值得关注.在澳大利亚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兼具经济考量和地缘政治内涵,不过,澳大利亚也意味着机遇与平台.目前,澳大利亚国内已有相关讨论和评估:第一种观点认为,澳大利亚应抓紧时机尽快加入;第二种观点则建议,澳大利亚不应操之过急而要审慎.经分析,澳大利亚政府立场摇摆不定,国内社会各界也存在分歧,澳大利亚处于政策两难困境,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鉴于此,中国应继续争取澳大利亚的理解与积极响应,加快“一带一路”与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和“基础设施规划”的对接步伐,搭建相关的合作制度框架并继续增强彼此间的战略互信.

  • 标签: “一带一路”倡议 战略认知 中国的政策选择 中澳关系
  • 简介:冷战开始后,美国印度尼西亚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从“拉拢”到“隐蔽行动”并适度“容忍”,再到试图“迎合”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浪潮,以期利用民族主义来防范共产主义。但是,随着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高涨,苏加诺采取激进的路线,使得印度尼西亚与美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增多。美国也逐渐改变原有的政策,采取“遏制”政策。最终在“九三零事件”中,长期受到美国秘密支持的印度尼西亚军方迫使苏加诺下台。至此,美国防止印度尼西亚倒向共产主义阵营的目标基本实现。在影响美国印度尼西亚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中,美国其自身的战略利益认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成为美国政策变化的主导因素。

  • 标签: 冷战 美国对印尼政策 苏加诺 民族主义 战略利益的认知
  • 简介:自2011年以来,中东局势的剧变特别是“伊斯兰国”的兴起,吸引了数万名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奔赴伊拉克和叙利亚参与战事.随着“伊斯兰国”日渐溃败,此波规模空前的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转移和回流,将对国际安全造成深远的影响.仅从这些人员个体性的角度,难以全面评估此类安全威胁.应在“伊斯兰国”全球战略布局、本土恐怖组织结合当地议题的发展与重组以及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活动网络的联结等三个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在这三个层面的表现中,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安全风险.一是两地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规模庞大,而且大多成为“伊斯兰国”及其部分分支的主力,并在世界各地多次发动恐怖袭击;二是组织性较强,“伊斯兰国”的效忠组织及分支将成为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回流及恐怖活动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三是他们的转移和回流,不仅推动“圣战”萨拉菲主义等暴力极端主义的渗透,而且将提升俄罗斯及中亚恐怖主义的国际化水平.所以,如何增强上海合作组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的反恐能力及合作水平,施行针对回流的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改造政策,对于维护地区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 人员转移 人员回流 安全威胁 俄罗斯安全 中亚安全
  • 简介:2017年9月加纳/科特迪瓦划界案公布了最终裁决。特别分庭认为两国不存在默示的海洋划界协议,遵循了海洋划界的国际判例在认定存在默示协议上的高标准。通过采用“等距离/相关情况”的方法实施单一划界,特别分庭维持了国际海洋划界规则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对于加纳在争议水域内实施的单方面油气开发活动,特别分庭认定加纳没有侵犯科特迪瓦的主权权利,也没有违反善意协商和不危害或阻碍最后协议的达成的义务,但这一裁决有可能会鼓励其他国家在划界前的争议水域增加单方面的油气开发行为。我国东海和南海的争端解决而言,加纳/科特迪瓦划界案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我国应加强最新的国际海洋划界判例的研究,为谈判和协商解决海洋争议做好充分准备。

  • 标签: 加纳/科特迪瓦划界案 默示协议等距离/相关情况规则 国际 责任
  • 简介:英国于1713年7月13日与西班牙签订《英西和约》,迫使对方将直布罗陀割让给自己,进而得以在直布罗陀设立军事基地,并沿用至今。和约直布罗陀割让的期限、直布罗陀与西班牙其他领土的关系、当地居民的权利、条约的生效、纠纷的解决等诸事宜作出了明确约定。通过《英西和约》这一典型案例的梳理、分析,有助于较好了解和约中有关英国驻直布罗陀军事基地设立的背景、驻军的法律地位、基地功能的发挥、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当地居民的权利、其他国家的约束、条约的有效期、基地的转让、纠纷的解决等方面情况,由此可对国际条约在海外军事基地部署上的相关约定进行管窥。而研究了解国际上这些通行做法,我稳妥、顺利地进行海外军事基地部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英西和约 国际条约 海外军事基地主要约定事项
  • 简介:印太战略是在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长、印度快速发展且潜力巨大的背景下,由美国主导推动,日本大力推介,澳大利亚和印度积极跟进的战略,主要目标是维护美国主导下的区域既有秩序,防范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增长所造成的冲击。印太战略具有的意识形态与对抗色彩印度尼西亚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印度尼西亚作为东盟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主动应对区域形势变动,提出了自己的“印太政策”,积极参与塑造地区格局。印度尼西亚“印太政策”与印太战略有相似之处,也有诸多不同,中国应关注“印太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

  • 标签: 印太战略 美国 “印太政策” 印度尼西亚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