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5月9日,韩国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文在寅在第19届大选中胜出并于翌日宣誓就职,①结束了韩国因朴槿惠遭弹劾导致的政治空白期,也结束了李明博、朴槿惠两届长达9年的保守党执政史。文在寅作为韩国进步势力的代表,能否改变前两届政府强硬的朝政策基调,能否在日趋恶劣的半岛环境下力挽狂澜稳定半岛局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 标签: 政策构想 对朝政策 社会关注 朴槿惠 民主党 韩国
  • 简介: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因其特殊性与敏感性历来为人所关注。韩国早在建国之初就于宪法中明确了政教分离的原则,但是从韩国的政治现实来看,其宗教与政治并未完全分离,宗教因素渗透政治生活之中,甚至在总统选举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拟通过考察韩国的宗教状况、政教原则及宗教因素在选举中的具体体现,来探析宗教因素韩国总统选举产生的影响。

  • 标签: 宗教因素 总统选举 韩国 政教分离 政治现实 政治生活
  • 简介:2017年末,关于日本军事、安全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让日本的战略动向再次受到外界关注。首先是2013年制定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拟于2018年底推出新版,该战略原以10年为期。据信日本政府拟考虑加入“印太战略”、构建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等内容。与此相关,日本将在2018年初启动修改《防卫计划大纲》的全面讨论,大纲将以新安全战略为指导,其中如何反映新安保法实施之后的美日军事合作,以及如何回应美国增购美制武器的要求成为焦点。这些动向,是在10月大选后政局趋于稳定的背景下,安倍政府着手推进安全战略调整的具体举措。

  • 标签: 《防卫计划大纲》 安全保障战略 安全战略调整 中国 IT 日本军事
  • 简介:乌克兰危机是后冷战时代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一场激烈的地缘博弈,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降至“冰点”。伴随着近年来北极坚冰的融化,北极地区的战略价值日益彰显,并开始成为新的博弈地区。俄罗斯一直力争将北极打造成21世纪战略资源基地,强调俄在北极地区的利益。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的北极政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与西方关系持续紧张,俄开始加强在北极的军事存在;另一方面,因为西方俄实施制裁,俄与西方在北极地区的经济合作减少,而俄开始重视与中国在北极展开合作。

  • 标签: 乌克兰 俄罗斯 北极
  • 简介:2017年4月安倍访俄,使日俄关系继去年普京访日后继续转暖,并为今后合作打下基础。但日俄之间分歧和难题依旧不少,如两国贸易额很小;美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立场迥异(日竭力支持,俄则坚决反对);受美欧牵制,日俄关系改善将有很大局限;领土问题难以解决,等等。俄日在远东地区合作已呈积极趋势,中俄经济合作显然是一个挑战。因此,中国必须加大在远东与俄合作力度。

  • 标签: 俄罗斯 日本 中国
  • 简介:近几年,中俄关系达历史最好时期。一方面,双方在国家战略层面高度契合,在政策层面互惠互利,为吉林省俄务实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俄罗斯相对较弱的经济环境以及吉林省与俄罗斯贸易、投资的劣势,为双方务实合作带来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吉林省与俄罗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领域开展积极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吉林省应抓住“一带一路”和俄罗斯远东超前发展区建设机遇,完善合作体制机制,谋求新的合作发展路径,为吉林省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动力。

  • 标签: 吉林省 俄罗斯 务实合作
  • 简介:近年来,美越关系不断升温,尤其是在防务与安全合作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展,美越双方从战略上日益重视防务安全合作,军事高层互访频繁,实质性军事交流合作如联合军演、开放越南军港、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等持续开展,核能领域的合作得到加强,美国全面解除越武器出口禁令,美越防务安全合作日趋机制化等。美越从昔日的军事对抗走向今日的军事合作,源于亚太地缘政治与安全形势变化背景下两国安全利益的认知以及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调整,其主要动机及意图是通过相互借力削弱或制衡中国,并在南海问题上实现各自的目标诉求。美越安全防务合作对中国周边安全以及中国外交造成了挑战,它影响了中美关系与中越关系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使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化。虽然美越军事合作暂时难以走向军事同盟,但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积极推动中越关系的发展,加强中国与东盟关系,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加强中俄战略合作,加强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完善周边安全战略,提升应对周边安全危机的能力。

  • 标签: 美越防务安全合作 中美关系 中越关系 亚太地缘政治
  • 简介:在近年欧美的中国佛教史研究中,杨启圣的《汉地印度祖师的构想》是一本值得关注的作品。该书广泛征引了中古时期的僧传、注疏、密教仪式文本乃至石刻史料,细腻展现了龙树、马鸣、提婆三位印度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在汉地的接受史和形象演变,我们理解宗教史料的性质乃至文化影响的模式都有启发意义。笔者读到的几篇英文书评都对该书给予了较高评价A。鉴于国内学界尚未有书评译介,即使英文书评,也仅有对方法论的分析,缺少史料解读的检讨,因而尚有重新评介的必要。

  • 标签: 印度 祖师 佛教史研究 中古时期 形象演变 启发意义
  • 简介:在欧盟发展和壮大的历史中,"多速欧洲"理念曾多次引发整个欧洲范围内学界和政界的热议与辩论。同时,欧元区的启动、申根区的扩大等则被视作是"多速欧洲"的具体实践。近年来,为了走出一体化发展停滞的困境,欧盟发展出了包括"选择性退出""开放式协调"和"强化合作"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工具,以实现部分成员国在某些领域共有的深入一体化需求。在应对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欧盟也进一步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当前,"多速欧洲"以一种更加公开的方式被欧盟广泛提出和讨论,成为未来深入一体化的一大可选路径。以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治理改革为引领的"多速欧洲"发展模式将可能引发欧盟内部机构和对外战略的改变,也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多速欧洲 欧盟 深入一体化 经济货币联盟
  • 简介:研究尼泊尔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事件和倾向等,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尼泊尔的形象,从而指导增进两国间官方和民间友好往来,使中国掌握尼政策的主动权。本文整理尼泊尔主流报纸和涉华报道的大量数据,运用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培养分析理论和新闻学中的客观报道原则理论尼泊尔主流报纸的涉华报道进行分析,从中得到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的政策启示。

  • 标签: 尼泊尔 涉华报道 对尼政策
  • 简介:近年来,土耳其内政外交进入转型期。内政方面,通过修宪公投,变革政治体制,由议会制转为总统制,总统成为实权派。土耳其政府利用"7·15"军事未遂政变,清除了以"居伦运动"为代表的政治异己,军队力量的政治话语权弱化,国家权力集中化趋势愈发明显。与此同时,土耳其外交也进入了调适期,实行多维度外交政策,传统的亲西方政策逐渐弱化,"向东看"政策日益凸显,在地区奉行积极主义。土耳其是中东地区大国,其内政外交变化对正在转型中的中东地区具有重要影响,为正在重塑中的地区格局增加了不确定性。

  • 标签: 埃尔多安 土耳其 美土关系 俄土关系 中东局势
  • 简介: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开始真正系统研究南海问题,大致始于冷战结束,尽管当时南海问题的重要性已经日渐凸显,但是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一直比较薄弱。21世纪头十年,这一情况有所改善。但是相关研究仍未能达到与南海问题重要性相匹配的厚重程度。大致以2009年为时间节点,中国国内对于南海的研究形势显著好转,研究成果大量涌现。西方学界也在原本就较为丰富的研究基础上,扩大了研究的规模。几乎所有论及中美关系、美国东亚战略或亚太战略的著作都会提及南海,相关研究十分丰富。本文力图梳理有关研究现状,把握美国与南海关系这一相关问题的学术发展脉络。

  • 标签: 美国 南海 历史考察 研究现状
  • 简介:《晡多利经》(Potaliyasutta)是巴利藏《中部》的第54经,也是《家主品》(Gahapati-vagga)10部经典中的第4经。A该经汉译对应于《中阿含经》(T26)第203经《晡利多经》(即《晡利多品》的第2经)B。此外,德国探险队在吐鲁番出土的写卷中也有与之相应的梵文残片SHTV1332(+1476)+SHTVI1493+SHTX3917。C上述残片可以缀合,内容对应于巴利语本讨论

  • 标签: 中部晡 多利译 巴利语中部
  • 简介:网络安全审查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涵盖的层面和内容十分广泛,既涉及技术,也涉及立法和管理等问题.美国拥有较为成熟的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在国家立法层面,有完善的网络安全审查相关法律法规;在管理层面,有网络安全审查机构以及一整套的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审查手段、信息通信技术供应链审查等防线,以重点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美国之所以成为信息强国,离不开其网络安全保障、信息通信技术自主可控和管理体制的健全,其中一个重要制度便是其网络安全审查制度,既控制了产业,又影响了世界,极具借鉴意义.目前,中国是网络大国,但还不是网络强国,大量外国信息技术产品已经深度渗透至中国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网络安全保障、信息通信技术自主可控和网络安全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挑战.要想保障国家安全、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审查必然要成为国家安全审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中国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信息技术通信产品、服务、系统以及相关投资领域开展是否危及国家安全、网络安全的审查,并建立完善的适应中国国情的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 标签: 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网络安全 国家安全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 简介:对于“伊斯兰国”是否会对中亚地区安全构成威胁以及这种威胁的程度如何,国内外学术界的看法存在诸多分歧。“伊斯兰国”通过招募中亚地区的人员和各国的边界进行袭扰,并通过意识形态宣传扩大其价值观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等方式,的确该地区安全形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不过,“伊斯兰国”中亚安全形势的影响是有限的。这主要是因为,“伊斯兰国”在国际反恐联盟的打击下,地面作战部队被限制在叙利亚-伊拉克境内,无法在中亚地区开展直接的攻击。此外,由于中亚伊斯兰特殊的发展经历,使“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在当地缺乏群众基础。这些因素,决定了“伊斯兰国”中亚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该地区部分极端势力思想的进一步激进化或激励部分恐怖分子发起“独狼式”恐怖活动等。随着“伊斯兰国”的战场失利,部分“圣战”分子回流中亚,需要对“伊斯兰国”与中亚安全之间的关联性予以更多关注,并尽早研究对策。

  • 标签: "伊斯兰国" 中亚安全 三股势力 意识形态 独狼式攻击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是21世纪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正在吸引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和参与。拉美国家因不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起初并不包括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中。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日益显著的进展,拉美国家“一带一路”的关注不断上升,要求参与其中。

  • 标签: 拉丁美洲 公共产品 国际关系 国际学
  • 简介:俄罗斯是多民族国家,其民族文化自然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1996年俄联邦政府颁布了《民族文化自治法》,进一步明确了各民族文化的重要地位,提振了各民族保持、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信心。俄社会普遍认为,民族文化自治是民族自决的一种形式,是构成公民身份的核心要素,体现了各民族的政治认同,促进了多元文化区域内的文化认同,最终达成现代俄罗斯政治进程中的民族认同。

  • 标签: 俄罗斯人 民族 文化
  • 简介:马歇尔计划在二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1948—1952年间,美国通过该计划受援国进行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总计130多亿美元,相当于1947年(该年马歇尔发表演说并提出该计划)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4%左右,

  • 标签: 马歇尔计划 美国外交政策 中国 国内生产总值 二战后 受援国
  • 简介:冷战期间,美国为将南越建构成反共产主义的前沿阵地,在南越积极利用越南文化实施了大规模的心理战,其中利用越南"丧葬文化"实施的"游荡的鬼魂"计划就是他们的"杰作"之一。1961-1972年期间,为了平定南方的"叛乱",美方利用越南人"灵魂不死"观念及死后讲究体面葬礼、希望葬入祖坟并得到永久祭祀的传统开展心理攻势,不断借助宣传媒介暗示对手必然会"客死他乡",既没有坟墓,也没有葬礼,更得不到子孙的永久祭祀,他们的灵魂将会四处游荡,永远得不到安息。这种心理攻势唤起了在南越境内艰苦环境下开展斗争的越共、北越士兵的心理恐惧以及前景的担忧,极大消解了他们的斗志,导致大量士兵投降,彰显了传统文化作为心理战武器的强大功效。

  • 标签: 丧葬文化 美国 越南 心理战 越战
  • 简介: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其间虽略有反弹,但还是在低位徘徊。哈萨克斯坦是一个产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原油出口大国,油价下跌导致哈经济跌至谷底、金融危机加剧和财政状况恶化、就业压力陡增和居民收入锐减。为摆脱危机,哈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行经济结构转型、稳定金融和降低通胀率,推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国际合作力度。

  • 标签: 哈萨克斯坦 石油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