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案件侦查是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此类案件关系到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针对案件发现难、鉴定难、取证难以及金额统计难等侦查难题,提出以完善协作机制、提高办案人员素质、全面统计金额,以及依据现有线索深挖余的解决对策,以期能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的侦破提供思路。

  • 标签: 经济案件 侦查对策 分析研究
  • 简介:以刑释,是在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框架下,运用罪刑均衡原则解释罪刑规范的思维方法。结合我国刑法的法定刑配置不合理的现实,其具有相对合理性。在这一思维指导下,学者们提出了"为了量刑公正可变换罪名","重法条优先","刑法实质解释论","正犯理论的实质客观化"等各种主张。不过,承认以刑释思维的合理性,不等于无视以刑释思维泛化后的隐患,也不等于全面肯定学者们依据该思维提出的具体主张。

  • 标签: 刑罚 法定刑 罪刑法定 罪刑均衡 以刑释罪
  • 简介:出于抑制受贿犯罪发生及打击行贿犯罪本身的需要,刑法修正案(九)通过增设罚金刑、缩减从宽处罚的幅度等规定加大了对行贿的处罚力度。受贿犯罪本身的证明特点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决定了受贿犯罪的成功追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贿人的自愿配合,刑法修正案(九)对行贿量刑的修改势必对受贿犯罪的追诉造成消极影响。通过对刑法修正案(九)有关行贿量刑规定的"主动交待"、"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重大立功表现"采取一些有利于被告人的刑法解释,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行贿量刑变化给受贿犯罪追诉带来的消极影响。

  • 标签: 受贿罪追诉 行贿罪量刑 刑法修正案(九)
  • 简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型支付方式已对诈骗、抢夺等犯罪的相关理论构成了挑战。利用手机扫码支付“骗取”或“抢夺”财物是近年来新型犯罪手段之一。该类型犯罪与“借打手机”案例存在区别,对该行为的定性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分歧。有观点认为是抢夺、诈骗,甚至是盗窃。对于此种新型犯罪手段,应当视情况认定为抢夺或诈骗,但不能认定为盗窃

  • 标签: 手机支付 抢夺罪 诈骗罪 盗窃罪 区分
  • 简介:轻罪刑事政策在国内国外的发展趋势不容忽视。在轻罪刑事政策指导下,应当对收买被拐卖妇女依据不同的情形进行非犯罪化、非刑罚化和非监禁化的处理。收买被拐卖妇女属于轻罪,对该的修改应该在轻罪刑事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对该的具体情形进行细化区分,通过增加罚金刑、缓刑和法院禁止令等手段,完善收买被拐卖妇女

  • 标签: 轻罪刑事政策 非犯罪化 非刑罚化 收买被拐卖妇女罪
  • 简介:诈骗与金融诈骗如何适用法条存在争议。有观点主张有限度地坚持重法优先,有观点则主张特别法优于一般法,与理论上的学说争鸣不同,审判实践中特别法优于一般的做法得到了较好地坚持。以诈骗与集资诈骗竞合关系入手,通过对2014-2015年内审结的案例进行研究,在对集资诈骗罪案例进行类型化分析后,发现集资诈骗主要有三类,其中两类没有适用重罪(诈骗),第三类应属于诈骗范畴(该类行为虽具有集资外观,但其欺骗性与对侵占财产的故意都与诈骗一致),但法院对此类具有"集资"外观的行为,大体上仍适用轻罪(集资诈骗),因此司法实务还是坚持特别法优于普通法,重法优于轻法没有得到审判实践认同。

  • 标签: 法条竞合 集资诈骗罪 诈骗罪 案例类型化
  • 简介:从行贿立法沿革来看,我国刑法对行贿处罚力度不断加大,当前行贿立法遵从“行贿与受贿并重处罚”,但是从司法实践来看,仍然存在“重受贿、轻行贿”的倾向,形成了行贿立法趋严与司法趋宥的悖论,并导致行贿与受贿追诉失衡。片面从立法上加大对行贿的处罚力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改变这种困境,一方面是找准腐败犯罪的治理重心,将打击重点回归到受贿犯罪;另一方面是进一步严密行贿罪刑事法网,提高行贿处罚几率,适度调整和完善行贿的刑罚配置。

  • 标签: 行贿罪 立法沿革 司法困境 立法建议
  • 简介:m污染环境的主观罪过形式一直是刑法理论与实务界争议的焦点,通说赞同过失说,而司法实践在处理相关案件偏向故意说,故意说有助于解决犯罪既遂形态问题、共同犯罪问题并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过失说的观点值得商榷。污染环境的既遂形态采用情节犯的观点更为适宜,具有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两个方面的根据。在污染环境共同犯罪问题上,应当承认共同犯罪的成立,并严格限定其处罚范围。

  • 标签: 污染环境罪 主观方面 既遂形态 共同犯罪
  • 简介:醉驾型危险驾驶发生的场所是特定的,即公共交通“道路”。换言之,如果行为人醉酒驾驶机动车不是在道路上,就不涉嫌危险驾驶。司法实践中,判断“道路“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法》)的规定,但是在“小区道路”“施工道路”“校园道路”和“单位道路”等特定路段的判断上,存在较大争议,亟待统一认识,避免同罪异罚。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驾驶 司法认定 危险 公共交通 司法实践
  • 简介:近日,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未完,全部55集的“送审样片”被提前泄露上网,疑似遭遇盗版侵权.该片总监制、总发行人李学政表示,“送审样片”遭遇泄露,背后的内幕一定比《人民的名义》还要精彩.对于此举有学者分析认为,剧集泄露行为或给权利人带来重大影响和损失,侵犯了权利人的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

  • 标签: 电视剧 热播 著作人身权 权利人 总监制 发行人
  • 简介:在认定诈骗的财产损失时,有整体财产说、个别财产说、二分说三种不同主张。对于非经济交易类的诈骗案件,基于目的失败论,财产损失为被害人所交付的财产价值;对于行为人提供了部分对价的经济交易类诈骗案件,行为人给付的财产不是犯罪成本,财产损失应为被害人交付的财产价值与行为人给付的财产价值之差;对于行为人提供了相当对价的经济交易类诈骗案件,财产处分自由或交易诚信都不是诈骗所保护的法益,与被骗人交易动机或目的背离均不是刑法上的财产损失。实质的个别财产说不恰当地扩大了诈骗的保护法益,整体财产说更为合理。

  • 标签: 财产损失 实质的个别财产说 整体财产说
  • 简介:2016年年底,天津摆射击摊的老太赵春华被以非法持有枪支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经媒体曝光后,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2017年1月26日,也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天津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改判其三年有期徒刑缓刑三年,赵春华终于走出看守所,回家过年。

  • 标签: 情理法 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非法持有枪支罪 危机 入罪 仿真
  • 简介:无论是主观说、客观说还是立法者意思说都无法对为何要单独设立介绍贿赂作出圆满的解释。介绍贿赂具有严重的法益侵害性,具有独立成之必要,介绍贿赂不是贿赂类犯罪的共犯,而是实行从属性之例外,成立此不要求贿赂类犯罪达到了着手阶段,只需行为人实施了介绍贿赂行为,即成立此的既遂。如果没有介绍贿赂就无法处理正犯未着手的行贿行为,而介绍贿赂可以堵截处罚漏洞。对介绍贿赂行为加以打击,符合加强对腐败打击力度的刑事政策,且能够做到罪刑相适应。

  • 标签: 介绍贿赂罪 抽象危险犯 实行从属性 共犯
  • 简介:目前国内外对于婚内强奸行为是否应予以入仍然持有不同意见,我国现有的法律体制之下,婚内强奸行为的惩戒、婚内强奸受害人的保护措施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此种语境之下,国内针对婚内强奸案件的判决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这给整个司法体系的稳定性、严肃性提出了挑战。从保障人权、维护公民人身自由的角度分析,妇女的婚内性自主选择权同样受到社会道德伦理的尊重,尤其是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予以法律保护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对侵犯此权利的行为给予明确的法律制裁。即将婚内强奸行为入化。

  • 标签: 性自主 性权利 婚内强奸 入罪
  • 简介:在票据诈骗中,行为人主观明知的程度并不要求确知,对票据真实性有所怀疑也属于明知。盗窃他人空白票据伪造后予以使用的行为同时构成伪造金融票证、票据诈骗和盗窃,属于牵连犯,应从一重处罚。诱骗客户至银行存款,偷换客户预留印鉴卡,以客户名义开具票据至银行柜面划走客户存款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票据诈骗

  • 标签: 票据诈骗罪 客观行为 主观明知
  • 简介:财产性利益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很多案件无法通过传统的财产犯罪框架加以解决。传统理论中的盗窃以"秘密"作为核心要件,盗窃成立范围小,导致了对抢夺、诈骗、抢劫需要做宽泛解释。以"占有"为核心的财产犯罪体系以盗窃作为基础,延伸出抢夺、诈骗、抢劫的构成要件。财产性利益的时代背景下,"占有"已经无法周延财产犯罪对象。因此,应当以"行为人造成他人利益受损,自己取得利益"作为盗窃的结构,以此为基础展开延伸出抢夺、诈骗、抢劫

  • 标签: 财产性利益 盗窃罪 诈骗罪 占有
  • 简介:刑罚轻缓化现已成为世界刑罚发展的趋势,限制死刑甚至废除死刑也成为了普遍的共识。许多国家都已废除死刑这一残酷、不人道的刑罚,我国也通过两次刑法修正案不断限制死刑的适用。但是根据犯罪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现阶段在我国若贸然废除死刑会使得死刑至无期徒刑的区段内缺乏弹性,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只有通过在实践中严格限制绑架死刑的适用,以及设立终身监禁和严格限制减刑的适用等措施改善刑罚结构,才能够增大弹性,为未来废除死刑提供可能。针对绑架探索未来废除死刑的可能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下铺垫:在实践中进一步限制死刑的适用;对绑架设立终身监禁;贯彻落实新出台的减刑制度并加强监督。

  • 标签: 犯罪经济学 弹性理论 绑架罪 死刑存废
  • 简介:为了严惩恐怖主义犯罪,《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煽动实施恐怖活动,但对于该罪名的立法表述较为概括,尤其在对作为本关键构成要件的煽动行为应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在煽动行为概念的认定上,煽动应指以劝说、鼓动、鼓励、敦促、诱惑、请求、命令、强迫、威胁等形式要求他人实施犯罪的行为;作为煽动目的的"恐怖活动"可适用《反恐法》中对该概念的界定。在对本中煽动行为成立犯罪认定的标准上,不仅要求行为人实施了煽动的行为,同时应综合考虑一定的情节。在对煽动行为方式的认定上,在明确界定间接煽动的前提下应将间接煽动纳入到本中;此外,以言论为媒介的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犯罪要求以公开方式实施,而以出版物为媒介实施的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犯罪无须区分"公然"或"私人",一律构成犯罪。

  • 标签: 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 煽动行为认定 恐怖主义 刑法修正案(九)
  • 简介:挪用资金的犯罪对象是"单位资金",文章从词义和法益两个层面对单位债权能否成为挪用资金的犯罪对象问题进行了探讨,最终认为:金钱之债是可以成为挪用资金的犯罪对象的。

  • 标签: 债权 挪用资金罪 犯罪对象
  • 简介:知识产权刑事立法的被动谦抑,加之国家经济管理秩序公权和知识产权权利人财产权私权的价值冲突,侵犯知识产权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陷入维权困境。厘清其权益救济的主客观制约因素,明确主体资格,规范取证行为,有利于扭转长期以来对侵犯知识产权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在思维、行为、结果方面形成的惯性偏差。

  • 标签: 知识产权 被害人 诉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