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源于马克主义的理论自信。马克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之所以正确、之所以彻底、之所以能说服人,关键就在于它自始至终关注人、关注现实人的存在,她本身就是在批判继承卢梭、黑格尔、尼采等思想家关于人的异化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正确地找到了马克主义这个科学的理论,才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也正是在马克主义的正确指导下,才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理论自信 异化 人的解放
  • 简介:马克主义终极关怀价值系统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与共产主义紧密相联,其宗旨是"每个人"和"所有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儒家终极关怀强调以感恩戴德之情来对待生命的根源,进而在根本归趣上规约人之生命的现实践履以获得生命终极的价值意义,在个体生命的安顿上以为天地尽孝、为社会尽孝、为祖先尽孝为基本途径。马克主义既在终极关怀价值系统根本的理论关节点上表现出了与中国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儒学相当的契合性,同时又具有为中国文化传统补偏救弊的现实可能性,两者间的特殊关联在深层价值取向上规约了现代中国的文化选择走向马克主义的内在必然性。进一步推进马克主义与儒家终极关怀价值系统深度融合,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重要的时代课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儒家 终极关怀 文化选择 深度融合
  • 简介:今年1月,是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193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逐步实现了三大转折,即: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转折、从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经验走向马克主义中国化的转折。

  • 标签: 俄国十月革命 走向胜利 革命道路 中央领导 井冈山斗争时期 城市武装起义
  • 简介: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的新马克主义城市学派,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析为主要入口,探讨"空间的生产"在资本主义体系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其贡献不仅在于从政治哲学视角揭露当代资本主义的空间政治经济矛盾,把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故事完整地叙述出来,从而完成了对资本"空间生产"的价值批判;更在于其坚持了解放政治的宏大目标——通过揭示人类社会变迁的空间路径,寻求重新定位"乌托邦想象"的可能性。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努力使马克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我们寻求马克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出场路径"提供了一种理论启示。

  • 标签: 新马克思主义 空间生产 空间矛盾 空间政治
  • 简介:马克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主义经典作家在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过程中撰写的文本,既包括公开发表的著作,也包括大量的手稿等。它具有独特的经典特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马克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主义理论的本源,马克主义基本原理的文本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为之提供了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也是我们观察当今世界,思考时代问题的思想武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时代
  • 简介:西方马克主义阶级理论,以马克主义为重要理论参照,以时代条件的转换为现实依据。在社会主义革命遭遇失败之时,西方马克主义者强调重视意识形态因素在社会革命中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繁荣发展和社会结构走向分化之时,他们积极探寻社会变革的新阶级主体;在资本主义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之时,他们着重从微观与多元化的视角分析阶级现象。西方马克主义阶级理论对发展马克主义和研究中国阶级阶层状况具有重要启示。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阶级理论 阶级分析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马克恩格斯曾经提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产生出来的"掘墓人"或"无产阶级"作为行动的"阶级力量",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加以实现。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今天,阶级状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由此,一些学者运用"多元主义"和"阶层"理论对马克"阶级"理论进行了消解。也因此,对当今时代的"阶级"理论和观点进行马克主义的分析,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阶级 阶层 治理结构
  • 简介:作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主义公正观是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中生成的,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现实的追问以及对社会主义公正观的思考中形成的。与其他公正观相比,马克主义公正观的深刻之处在于从社会生产关系层面对社会公正问题的深入阐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的谴责或价值层面的批判,从深层次上看,它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视角,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所导致的危害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日益增长的不适应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引发的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正确解读马克主义公正观思想内涵,对于思考当前中国社会的公正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 社会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马克主义试图祛除传统马克主义理论对马克的理解,强调上层建筑、政治维度的相对独立性,力图创造出一种与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的理论。以恩斯特·拉克劳和查特尔·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主义激进民主政治学说,对后马克主义政治批判哲学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从新的角度构造批判资本主义的主体立场与后马克主义政治学的价值本位,对后马克主义理论的根本实质及现实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这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启发意义。在全球化条件下,探索后马克主义的学理价值,辨析和再批判这一“话语”体系,对中国理论界避免造成输入性的“话语膨胀”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后马克思主义 价值理性 批判场域 建构
  • 简介:马克主义人的尊严理论有三个向度:历史向度、阶级向度和个体向度。从历史向度看,人的尊严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存在超越时空的永恒不变的尊严;从阶级向度看,阶级社会里人的尊严具有阶级性,无产阶级只有唤醒阶级意识和实现解放,才能获得尊严;从个体向度看,群体意识的觉醒依赖于个体意识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是实现人的尊严的基本条件,人的自由创造是人的尊严的根本价值。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人的尊严理论 科学内涵 基本向度
  • 简介:马克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理论向实践转化和理论实现自身的过程,马克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确立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大众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实现马克主义大众化一定意义上是指马克主义人民群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主义理论的实践转化形式,对人民群众而言,以制度自信“化大众”是实现马克主义大众化的一条有效路径。

  • 标签: 制度自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实现路径
  • 简介:马克主义国家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实质上的相对自主性、形式上的相对自主性。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政治转型时期,实现国家自主性就是要实现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中国梦的提出就是对国家自主性问题的回应,成为平衡我国国家实质上自主性与形式上的自主性的价值来源,对当代价值与行为预期重塑具有价值上的导向性。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国家自主性 中国梦 当代价值
  • 简介:综观马克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它不仅包括马克恩恩格斯本人所创立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也包括各国马克主义者对此思想体系的继承、创新和发展,还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创立、完善和发展的中国化马克主义理论。由于受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影响,需要加强用马克主义意识形态来引领其它社会思潮,在正确评价与检验实效的基础上,促进我国意识形态良性健康发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引领社会思潮 理性
  • 简介:马克主义信仰是科学信仰,是主观和客观都确信的信仰,本质上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马克主义信仰离不开与马克主义信仰相关的集体生活。中国共产党是马克主义信仰者的组织,中国共产党内部的组织生活是马克主义信仰形成的重要基础。当前党内组织生活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教条化、制度执行不力、民主氛围不强等问题,导致一些共产党员的马克主义信仰缺失。增强共产党员的马克主义信仰,需要推进党组织生活的活动形式、马克主义理论的学习方式、监督激励机制的创新,并营造发扬民主的氛围。

  • 标签: 党组织生活 马克思主义 信仰
  • 简介:要形成科学的马克主义观最关键的是要从马克主义的整体性出发,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主义,怎样对待马克主义的问题。当代大学生马克主义观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碎片化问题。大学生整体性的马克主义观教育包括引导学生从整体性上认识马克主义和从整体性上对待马克主义。从整体性上认识马克主义就是要按照马克主义自身的发展规律,认识马克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整体性上对待马克主义就是要做到坚持马克主义,发展马克主义以及推进马克主义中国化。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观 整体性 大学生 教育
  • 简介:面对马克主义信仰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逐渐式微的危机,从多维度对其进行理性审视。通过内在原因,外部困惑以及信仰教育层面的反思,探析当代大学生马克主义信仰危机的内在根源,以此奠定现实应对之基。一方面,从马克主义信仰作为科学信仰的体系整全性出发,拟对马克主义体系进行创造性转换;另一方面,由理论认同、政治认同而至情感认同,构建重塑大学生马克主义信仰的现实路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多维分析 体系建构 现实路径
  • 简介: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几种突出的错误思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格局复杂化以及全媒体时代新兴媒介的参与,为错误思潮的传播、发酵、流行提供了时代境遇。社会思潮在社会意识结构中承担的“中介”角色以及当下错误思潮在理论建构、传播载体、受众聚焦等方面的改良,很大程度上造成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信任缺失和认同危机。文章从社会思潮的功能和错误思潮消解马克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方式入手,分析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本质,对抵制和瓦解错误思潮对社会成员的思想侵蚀,牢牢把握马克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错误思潮 意识形态 社会思潮 话语权
  • 简介:国家伦理是国家身为存在实体一定要具备伦理规范的论断,即所有的现代国家并非是由于特定个体或团体取得了统治社会上其他人的强力而被称之为国家,如同一只学会了说人话的鹦鹉如何也不能称为"人"一样,缺少国家伦理的"血肉"的任何系统也不能称之为国家。马克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形式,其统治内容是履行公共职能,国家的阶级、社会二重性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国家伦理的全部内容,并保证国家发展历史的最终方向,国家伦理也在矛盾运动中回归到"客观善",这就构成了国家运动的全部过程。在国家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警察制度是和平年代国家运动中最活跃的部分,鲜明体现了矛盾运动的性质和特点。因此,研究国家伦理视域下警察制度的性质对正确理解马克主义国家学说和人民警察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国家伦理 警察 阶级统治 公共服务
  • 简介:如何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作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的教师,如何在教学、科研、决策咨询工作中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基于当前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应该坚持马克主义认识论、方法论,结合对十八大报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决策部署的学习思考,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内涵;要以马克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和理论特质;要联系广东省实际,研究“四个全面”的实践意义,并贯穿于教学、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的全过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方法论 “四个全面” 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