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从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哈尔滨道路泊车收费事件受到了省内外多家媒体的关注,民怨极大,虽然现在哈市的多条街道已经取消了道路泊车收费,但是,此事件所反映出的黑龙江省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只有深入地挖掘阻碍黑龙江省依法行政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形成对策,正视并痛改与依法行政不适应、不相符的问题,黑龙江省的法治建设才能走得更远。

  • 标签: 黑龙江省 依法行政 泊车收费 十八大四中全会
  • 简介:依法行政原则可以保护信赖利益,但与信赖保护原则的保护存在差异。在益民公司诉河南省周口市政府等行政行为违法案中,最高人民法院首次确认行政上的信赖利益,并确认私人的信赖利益可转化为公共利益,突破了情势判决原本仅适用于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的局限。但在信赖利益的赔偿上,法院将信赖利益等同于既得权的损失,也在无形中使信赖利益的规范价值丧失殆尽。法院在做出情势判决时,一方面应当遵守“重大损失”的适用要件,另一方面也应把握信赖利益的特殊性,给予充分的保护。

  • 标签: 信赖利益 依法行政原则 情势判决 利益衡量 既得权的损失
  • 简介:在审判实践中,行政机关提交的证据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人民法院不得不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从而自发形成了一项非正式制度。它在运行中呈现四个特点,即证据存在问题的案件比率高、适用补救的案件数量多、问题补救以法院动仪居多、以补救程序性问题为主。这一非正式制度之所以在实践中大行其道,主要是这一机制符合社会的需求、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符合比例原则、符合一般法律精神。但是在实际运作中,这一非正式制度存在认定标准混乱、补救依据缺失、补救程序不一、补救效果模糊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为此,我国应当在坚持社会接受、诉讼经济、程序底线、明确统一四个原则的基础上,从立法层面明确问题证据的认定标准、问题证据的外延、问题补救时间、问题补救动仪主体、补救方式以及补救效果,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

  • 标签: 行政诉讼 瑕疵证据 补救规则
  • 简介:欲实现依法治国,须先行依法行政。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语境下,以行政审批权的取消、保留和下放为主要措施的行政审批权配置改革无疑是重中之重,而其效果究竟如何,以何种程序、由谁来评价其效果是改革的重点,也是依法行政的保障。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政审批权配置效果的现行检验机制,指出长期以来政府内部"自我检验"的无效是造成行政审批权配置改革难以深化的主要原因,须建立起以《行政许可法》和《行政诉讼法》为基础,以市场评价为中心,以负面清单为模式,重在司法程序保护的行政审批权配置效果的法律检验机制。如此,方能摆脱"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两难困局,实现大政府向大市场的转变。

  • 标签: 依法治国 行政审批权 配置 检验
  • 简介:2015年1月16日,中共奉节县委副书记、县长朱茂一行五人来到县检察院调研指导检察工作。朱茂一行实地查看了该院办案工作区、侦查指挥中心、阅览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走访慰问了一线办案干警,并听取了检察工作情况汇报。在认真听取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阳彬关于该院201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检察工作亮点、队伍建设开展情况以及2015年检察工作部署安排等方面的汇报后,朱茂指出,县检察院在全面履行检察职能的同时,积极服务全县工作大局,在维护社会稳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眼下适值岁末年初,各项检察工作任务繁重,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勇创佳绩。

  • 标签: 依法治县 检察工作 侦查指挥中心 基础设施建设 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管理创新
  • 简介:日前,全国检察机关法律政策研究室工作座谈会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姜建初在会上强调,法律政策研究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室实际上承担着检察机关的“智库”功能,是检察机关实现科学决策和公正司法的重要支撑,也是探索检察工作规律、实现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各级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工作,有效推进新时期研究室各项工作发展,本刊推出全国检察机关法律政策研究室工作座谈会专题,敬请读者关注。

  • 标签: 政策研究室 依法治国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机关 法律政策 检察工作
  • 简介:6月4日至5日,全国检察机关第五次公诉工作会议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重要论述,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公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力提升公诉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公诉职能作用,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在此,本刊特组织“全国检察机关第五次公诉工作会议专题”,敬请关注。

  • 标签: 公诉工作 依法治国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机关 社会公平正义 秦皇岛市
  • 简介:以权力和责任主体判断为归属的传统行政委托制度,缺乏有关行政任务何种条件下可委托完成的内容。行政法总论,尤其是行政组织法应当包含有关于行政任务委托行使的一般性配置规则。行政委托作为一种行政任务的履行手段,是达成行政目标"人的手段"向外的延伸。行政任务的属性对于其能否委托完成具有决定意义。对能否委托进行判断,首先需要从事务性质上确定任务系权力性还是服务性。如果是权力性任务,需进一步判断该"权力性"是形式还是实质上的;对于实质权力性行政任务,则需从纵向上观察分析,不包含权力性要素的准备和执行阶段事务也有委托的可能。

  • 标签: 行政委托 行政任务 属性 界限
  • 简介:此次《行政诉讼法》修改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在第二条中将可诉行为由“具体行政行为”修改为“行政行为”。两字之差,体现的是我国《行政诉讼法》在受案范围上的突破,彰显了司法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也是更好地保护公民权利、监督和限制公权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诉讼法》 受案范围 司法改革 公民权利 依法治国
  • 简介:行政行为效力理论已经舶来多年,面对现实中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却始终回应乏力,如行政行为对民事审判的拘束问题、妨害公务的认定问题、公定力与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以及执行力与诉讼期间是否停止执行问题等,既有的理论很难给出融贯的解释。行政行为效力理论的重要使命是作为沟通行政行为与法治系统的桥梁,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方能为相关实践提供可能的指导。

  • 标签: 行政行为效力 行政法治 行政自我确信 行政自我负担
  • 简介:8月23日上午,辛先生驾驶的货车在焦桐高速河南泌阳段发生倾翻,散落在地的20吨苹果遭附近村民哄抢。除现场控制的3名哄抢苹果村民已被处以治安拘留5日的处罚外,泌阳警方将根据执法记录仪和记者及货主拍摄的画面,逐一追查参与哄抢的村民。(8月24日央广网)

  • 标签: 治安拘留 现场控制 村民 苹果 处罚 执法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法律体系将不断完备、市场经济规则更加规范、司法改革更加深化,对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即依法治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全面推进企业依法治理,进一步推动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 标签: 法律顾问 国家法律体系 法治国家 领导干部 法治观念 律师执业
  • 简介: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是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依法行政的重要方面。行政程序发达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和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10多年来,我国行政程序制度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先后颁布了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立法法和行政许可法等多部重要的程序性法律。

  • 标签: 主体实施 国家赔偿法 立法法 说明理由 违法行政行为 法规授权
  • 简介:新《行政诉讼法》修订颁布之后,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正式成为一项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司法运作机制。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地方政策试验到中央立法吸纳的过程。从各地关于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政策文本出发,不难发现社会稳定压力与地方法制竞争的外部因素影响,而且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实践运作,也主要依赖于数字考核的指标控制而非行政法治的自我拘束。从中国行政诉讼模式变迁的大背景下观察,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与行政诉讼协调和解、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根源自相同的法理,均旨在实现纠纷的实质性化解,而不再将合法性判断视为行政诉讼的核心议题。

  • 标签: 行政诉讼 行政首长出庭应诉 政策试验
  • 简介:自2013年许昌市民政局与许昌市俭察院建立预防监督联席会议制度以来,紧紧围绕“天下之事人为先,民政之事民为先”的工作理念,严格按照《在民政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加强联合配合的意见》要求,积极发挥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的监督责任,全力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既保征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失,又确保了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安全向上,呈现出前所未有良好的发展态势。

  • 标签: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民政工作 预防监督 健康 体系 联席会议制度
  • 简介:群体性事件是在经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碰撞集中爆发的外在形式,其主要分为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诉求难以满足和经济利益冲突转化为政治诉求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三种类型。国际社会有着成熟的处置群体性纠纷的方法和经验,在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应当通过建立社会调解机制、新型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和信访运行机制,探索构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纠纷解决机制。

  • 标签: 依法治国 群体性事件 解决机制
  • 简介:内部审计是寿险公司防范风险的“一堵墙”,是独立客观地监督和评价公司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是为公司改进经营管理和实现经营目标服务的,因而也是公司监督评价机制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寿险公司内部审计也存在着工作范围狭窄、独立性及客观性受限等问题。

  • 标签: 寿险公司 内部审计 依法合规经营 监督评价机制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防范风险
  • 简介:行政违法性认识不是违法性认识的对象,也并非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但要想成立行政违反加重犯,则必须具备行政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就认识错误而言,行为人对符合行政管理规范规定的禁止事项的认识错误,属于事实的认识错误,可以阻却犯罪故意的成立;但对禁止事项的评价错误则属于法律的认识错误,只有根据具体情况,行为人确实不具有回避行政违法性认识错误之可能时,才不构成相应犯罪。

  • 标签: 违法性认识 犯罪故意 行政违法性认识 认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