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正>在中国古代婚姻法中,"义绝"是"七出"之外的法定离婚情形。但因为"七出"还受到"三不去"的限制,"义绝"却是无条件的必须离婚、违者甚至还要受到刑罚,因此一直受到学者的格外关注。但是,自陈鹏《中国婚姻史稿》1990年出版之后,学者几乎没有再在资料搜集和制度考证上取得重大突破,反而是在资料的解读与阐释上,续有创获,如日本学者滋贺秀三首先提出,从唐律到明清律,"义绝"制度呈现出家族重要性降低、夫妻关系重要性上升、国家干预力减弱的变化;金眉从法学角度,认为"义绝"之"义"指"夫妻基于

  • 标签: 义绝 中国古代法 夫妻关系 离婚制度 婚姻关系 感情破裂
  • 简介:<正>《罗马法》的翻译出版对国内外国法制和世界古代学习和研究者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译者对许多罗马宪法制度和官名的翻译沿用汉语约定俗成的译法。不能说不准确。问题是,罗马制度和官名的翻译在以前的一些专著、教科书和翻译作品中就有比较多的问题,是我们的法制史研究中的一个有趣现象。说它"有趣"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在接触时的火花。其

  • 标签: 元老院 罗马法 执政官 汉译问题 宪法制度 罗马共和国
  • 简介:木版水印是以雕版木刻为载体,用水溶性颜料来印刷的复制艺术。充分利用水分和纸张的融合性,恰到好处地表现不同色彩和色阶,水分的掌控是十分关键的技术。用水印方法印制的作品,其色彩的浓淡深浅、对象的阴阳向背等,都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出来,艺术效果可达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 标签: 艺术效果 水印 古代 水溶性 融合性 水分
  • 简介:古籍《棠阴比事》记载了一个名为“汉武明经”的案例:汉景帝时,廷尉上:因防年继母陈杀防年父,防年因杀陈依律以杀母大逆论.帝疑之.武帝时年十二,为太子,在帝侧,遂问之.对曰:“夫继母如母,明不及母,缘父之故,比之于母.今继母无状,手杀其父,下手之日,母恩绝矣.宜与杀人同,不宜以大逆论.”

  • 标签: 古代法律 《棠阴比事》 汉景帝 继母 武帝 太子
  • 简介:过去三十年中,企业组织形态的发展结合了传统合伙上的契约自由和传统公司上的债权人权利模式。法学者对这类新的组织形态更像合伙还是更像公司各持己见。持更类似合伙观点的人认为契约自由的程度是传统公司和合伙形式的本质区别,而持相反见解的学者则认为债权人权利模式才是区别之关键。本文作者赞同后者。我们通过检视企业实体演变的过程来揭示:公司中传统刚性规则对债权人权利保护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保护投资者的替代制度的发展,公司对刚性规则的需求日衰,而对契约自由的需求则日盛。本文中,作者首先讨论了企业实体演变的历史,侧重于讨论债权人保护在演变中的主要作用。随后,作者认为,尽管在讨论债权人保护以及公司与合伙的区别时,法学者总是将注意力放在有限责任上,但区别公司与合伙的主要特征在于"人格屏蔽"——指将公司财产分配给享有不同权利的不同类型债权人。在讨论强的人格屏蔽的重要性——公司而非合伙的特征——以及该制度如何完善有限责任之后,作者得出结论:新的企业组织形态是强的人格屏蔽扩展到受较少限制的企业实体的过程的产物,因此新的组织形态应视为公司的衍生而非合伙。

  • 标签: 公司 合伙 组织 历史 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实体
  • 简介:现如今的普法教育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效果比较好,尤其是央视的《今日说法》更是深受百姓的欢迎。那么在古代都是怎么开展普法教育的呢?其实,普法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之所以重视法制教育,一方面,由于他们认识到法律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秦汉以后,国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由于行政官吏肩负司法上的职责,需要懂得和运用更多的法律法规。所以官吏带头普法首当其冲。同时,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开展普法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

  • 标签: 普法教育 律博士 《教民榜文》 《大诰》 《大明律》 法制教�
  • 简介:对于有些犯罪分子布下的迷魂阵,不去细心断案,还真有可能被蒙混过关,古时有些经验丰富的法官,会从犯罪分子用刀的习惯上,来找出蛛丝马迹的线索。对于凶器的勘验和鉴定,是断案判案的重要一环。古代行凶作案用刀的比较多,因而从凶器刀具上问出案由,这是法官的基本功。那时人们靠着敏锐的眼光、基本的常识和经验的积累,往往会从刀上找到线索,破获凶杀案,还原事实真相,让犯罪者得到惩处。刀痕释疑巧破案对于有些犯罪分子布下的迷魂阵,不去细心断案,还真有可能被蒙混过关,那就对不起死者了。所以,古时有些经验丰

  • 标签: 《洗冤集录》
  • 简介:一、弁言法律思想的研究,在考察各个时代关于法律本质之思想上的变迁与发展。凡属科学的研究,都不能忽略历史的考察,法学当然亦不能例外。一种科学能够发展到最后的阶段,固然是得力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硕学大儒之苦心孤诣,但是温故而知新,回顾了已往的经历,对于目前情景,自然能够获得更深一层的了解。

  • 标签: 法律思想 古代希腊 法律本质 科学 法学 经历
  • 简介:作为生命法学研究对象的生命法拥有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国外生命法与中国生命法尽管显现出了不尽相同的发展进路,但却有着相同的推动力量。具体来说:生命法的发展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生命法的本质使命在于保障人类生命伦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就其发展进路来看,生命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人类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使得生命法的调整范围必然呈现出日渐扩大的趋向,其体系构成必然会逐步完善,而生命法的内容也会越来越趋向于理性。

  • 标签: 生命社会关系 生命健康 生命伦理 生命法 生命法学
  • 简介:本书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当时的记载,对宪章运动的许多领导人的身世和活动做了详尽的描述,并生动地描绘了英国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场面和群情激昂的图景,是研究

  • 标签: 宪章运动 工人阶级 领导人 斗争 作者 英国
  • 简介:本书融专著与教科书于一身,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注重法律体系论述的整体性,系统地分析了自罗马城建立至优士丁尼皇帝统治时期的罗马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全过程。

  • 标签: 罗马法 时代背景 法律体系 全过程 整体性 教科书
  • 简介:本书通过详细的史实,对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律制度的沿革、特点进行了全面描述,尤其对古代日耳曼法、罗马法、教会法以及古代法对欧陆法律特点形成的影响,进行了颇具有见地的阐发。

  • 标签: 法律制度 日耳曼法 欧洲大陆 罗马法 教会法 法律特点
  • 简介:本书是关于欧洲法律及法律文化的名著,是当前"新欧洲法史学派"的代表作。本书的观点是:强调法律发展进程的非连续性和偶然性;以及法律既反映社会现实又创造社会现实的建构性特征。

  • 标签: 法律文化 发展进程 法律史 社会现实 法史学 新欧洲
  • 简介:一、古代保辜制度何为保辜?《大清律例·刑律·斗殴上》“保辜限期”条载:“保,养也;辜,罪也。保辜,谓殴伤人未至死,当官立限以保之。保人之伤,正所以保己之罪也。”‘”通常认为,保辜制度是指在殴伤人未至死的情况下,于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加害人对被害人积极医治,待期限届满,依据被害人的伤情对加害人进行定罪量刑。保辜制度在中国存续千年,

  • 标签: 保辜制度 古代 借鉴 大清律例 法律规定 定罪量刑
  • 简介:环境污染,眼下比以往严重;环境保护,现在比古代更迫切!环保是中国古人很重视的问题,世上最早的“环保部”便诞生于中国。

  • 标签: 古代中国 环保法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 简介:严以修身,是“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在严实要求中居首位,是严以用权之魂,是严以律己之根,是谋事要实之基,是创业要实之诀,是做人要实之本。如果离开严以修身,其余五个方面的要求皆难以做到。那么,如何严以修身呢?子日:“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 标签: 修身 官吏 古代
  • 简介:"审判中心"一词是日本借鉴欧美刑事司法理念的概念发明,之后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日本从1927年正式使用该词,共历经了词语形成、概念定型、原则确立和实践深化四个阶段。韩国与台湾地区主要历经了理念引入、艰难推进、全面深化三个重要战略期。中国大陆则历经了话语引入、本土转化、回炉再造及全面推进等四个关键期。从各地的改革路径来看,基本确立了以一审为中心,以庭审实质化为目标,通过各项配套措施全力推动"审判中心"的实现。就未来发展的方向来说,需从外部破除"侦查中心"、从内部打造"庭审中心"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 标签: 审判中心 观念史 东亚地区 诉讼方式 司法改革
  • 简介:罗斯科·庞德的《法律解释》通过对19世纪之前诸学派的总结和批判,集中体现了庞德社会工程或社会控制学说建构的思想历程,体现了其别具一格的法律解释思想。庞德的这种法律解释思想,解答了法律史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困惑,包括法律与历史的关系、法律为何需要解释、法律应该如何解释等。以法律解释问题为主线,对庞德的法律史研究思想的基本观点、研究方法与理论进行解读,表明法律的研究应该就是通过综合对法律各个面向的解释,来获取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综合性的法理学。为当下的法学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

  • 标签: 法律史解释 历史哲学 社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