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将“三权分置”政策传达为“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其中土地经营权在性质上属于债权,民法典权编应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用益权种类,无须改称为土地承包权,也无须增设土地经营权。现行法上“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已被界定为土地经营权,如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仅限于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构成的承包农户。不同的流转方式产生的法律效果也不同,仅有出租(转包)、入股以及类似方式才能产生土地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权实现之时,只得采取强制管理的方法,以土地经营权的收益清偿债务。

  • 标签: “三权分置” 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承包权 土地经营权
  • 简介: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对居住权并没有作出规定,司法实践中直接以居住权为名裁判案件存在不妥之处。中共中央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住房制度新政,为民法典权编专章增设居住权提供了指引。居居住权是为满足居住权人生活居住需要而设立在他人房屋上的一项权利,具有用益权属性。国内外对居住权是否写入民法,以及居住权学理认识仍有不同,我国民法典分编草案将其纳入权体系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居住权涵义及适用范围已突破传统内容。解决传统与现代居住权衔接与发展问题,在我国民法典体系框架内构建一个与现行《物权法》制度相协调,内容完备,具有中国特色的居住权法律制度有其必要性。

  • 标签: 居住权 租赁关系 用益物权 立法构造
  • 简介:“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上升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旨在实现传统业态和网络新兴业态的融合发展和共赢发展。随着网络媒介的多元化发展,自媒体成为互联网的一支生力军,而微信又是这支生力军中的主力军。在微商改变着社会生活范式和消费模式的同时,微商欺诈行为也使得微商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危害社会经济秩序的“危商”。厘清微商欺诈犯罪的现状,研判微商欺诈犯罪的侦查难点及法律难点,进而提出侦防对策,是规范微商行为、净化互联网商业环境的迫切需要。

  • 标签: 微信 微商 移动支付 欺诈犯罪
  • 简介:民法典有其内在与外在体系,“意思自治”属于民法典的内在体系之一。我国民法典编纂的使命之一应该是按照体系化的方法,将现有的单行民事立法进行整理,去除逻辑上的矛盾,消除规范之间的冲突,修改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规范。但从现在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看,逻辑体系上的问题仍然存在,表现在:(1)“合同”的规则没有作为“公因式”规定在民法典的“总则编”以适用于所有的协议,而是保持了现行合同法的局部完整性,架空了“总则”,使其失去了应有的作用;(2)承认并区分“权”与“债权”,但却模糊“债权合意”与“权合意”。有时“债权合意”仅仅产生债权效果,但有的时候却直接产生“权效果”,但这些“权”又不能对抗第三人,使中国物权法上产生了许多“二权”。如果说,单行民事立法有某些“凑合”的因素,那么,在编纂民法典的过程中,就应该消除这些不协调因素,让法典成为规范统一、逻辑一致的杰作。

  • 标签: 法律行为 合同 债权合意 物权合意 登记对抗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简称《海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船舶权的变动采用登记对抗主义模式,而法律权与事实物权的区分诠释了挂靠船舶的挂靠人与被挂靠人对船舶的权属。作为事实物权人的挂靠人,其权利应得到法律的保护。通过分析挂靠人提起的合同之诉与侵权之诉,从两方面论述挂靠人得到权利保障的法律途径。在船舶法律权与事实物权不一致时,在《海商法》下应当对第三人给予保护,基于此提出对《海商法》船舶权部分的修改建议并提出法律修改建议稿。

  • 标签: 法律物权 事实物权 挂靠 善意取得 《海商法》修改
  • 简介:实现担保权案件中,适格的申请主体是人民法院立案受理的关键。《民事诉讼法》及《民诉法司法解释》未明确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权人是否属于实现担保权案件适格申请主体,加之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权缺少了登记制度所具有的公信力,使得学界对此存在不同的观点。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权人属于实现担保权案件的适格申请主体,这是因为《物权法》关于抵押权实现的规则并未区分动产抵押与不动产抵押、非讼程序的适用中允许有实体争议的存在、能够获得比较法上的支持。

  • 标签: 担保物权 动产抵押权 登记 申请主体 适格
  • 简介:《刑事技术》是由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法庭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技术、新观点等。栏目主要设有论著、综述、专题研究、论坛、技术与应用、国内外动态等。1基本要求来稿内容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及引用资料可靠,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数据准确。

  • 标签: 刑事技术 投稿须知 综合性学术期刊 物证鉴定中心 公开发行 研究成果
  • 简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检察职能调整后新的工作亮点和着力点。在新的形势和发展机遇下,积极做好检察公益诉讼技术支持保障工作是当前各级检察院技术部门用实际行动支持改革、切实履行以服务办案为中心职责的重要任务,也是检察技术适应改革需要、顺势而为、实现转型发展的重大契机。对此,通过加强公益诉讼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应用,加强公益诉讼办案前期技术性调查取证以及加强公益诉讼案件中专门性问题的鉴定审查等工作,切实把推进现代科技应用作为提升公益诉讼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和方法d

  • 标签: 检察技术 公益诉讼 路径
  • 简介:我国现行立法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审查义务的规定存在"悖论式并行"现象,即私法上免除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审查义务,公法上却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审查义务。网络服务提供者公法审查义务的履行在实践中面临负担过重、违法判定和义务履行两难的困境。欲突破此困境,应对公法审查义务作技术性定位,即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限定于以合理的技术性措施审查用户内容。技术性审查应从审查范围、审查措施、审查标准、公私合作、审查错误的救济和民事赔偿责任的限制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

  • 标签: 网络服务提供者 避风港规则 审查义务 技术性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