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犯罪的生成机理和发展态势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秩序性质。风险社会秩序中风险生产与财富生产相伴而行,财富生产逻辑的普遍化和极限化、社会控制机制相对于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的局限性、"脱域"机制对行为方式和后果的影响力、现代制度的日益自我还原、技术发展的规制缺失等,对风险社会中犯罪的发生、演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风险社会阶段,犯罪演化呈现出实害性向风险性转型、犯罪危险性日益加剧、犯罪隐蔽化和匿名化、风险行为的欠规制状态以及犯罪全球化等主要态势和趋向。

  • 标签: 犯罪激发机理 犯罪趋向 风险社会
  • 简介:在水污染事件频发的今天,刑法保护水资源采用结果犯的方法有待改变。危险犯的设置,是克服水污染犯罪刑法保护失灵的重要方法,合乎环境犯罪类型化的发展趋向。同时,引入危险犯与现行刑法的基本理念契合,但可能会限制经济发展的自由。经济发展的自由与刑法规制之间的张力可借鉴德国“偶然性说”的方法,并通过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来界定水污染犯罪危险犯的“危险状态”加以弥合。

  • 标签: 水污染犯罪 危险犯 合理性 危险状态 类型化
  • 简介:【裁判要旨】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仅限于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这七类犯罪,行为人将他人盗窃所得误认为是贪污贿赂所得并进行清洗不构成洗钱罪,但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区分主从犯应当综合考虑行为人在犯意形成和犯罪实行两个阶段的作用。

  • 标签: 上游犯罪 洗钱罪 贪污贿赂犯罪 犯罪所得收益罪 恐怖活动犯罪 金融管理秩序
  • 简介:【案情】戴某系A市B建筑工程公司负责人,朱某1998年至2001年间任A市所辖县级市副市长。1998年,因朱某打算在A市购买B公司所有房屋而经人介绍与戴某相识。戴某出于与朱某搞好关系,便于以后请朱某为其公司承接工程项目帮忙的目的,分别于1998年、2000年决定由B公司两次为朱某支付房款25万余元、37万余元。2001年,朱某调任至A市某区任常务副区长,后又任区长、区委书记。

  • 标签: 追诉期限 行贿犯罪 公司负责人 1998年 2001年 单位
  • 简介:打击毒品犯罪的过程中对关系到罪与非罪、刑罚轻重的关键问题要慎之又慎,如毒品数量和明知认定问题。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数量不以纯度折算的不合理规定需引起反思,毒品累计应区分同种和异种毒品计算,有吸毒情节的贩卖、持有毒品中应不同对待吸毒行为来确定毒品数量。在毒品犯罪中只要行为人达到认识到犯罪的对象是“毒品”即可认定为明知.需注意的是对推定明知应谨慎使用,排除合理怀疑。居间介绍买卖毒品的行为应该分情况予以界定此行为性质和居间人地位。提供机会型和犯意引诱型的诱惑侦查不可一概作为合法辩护的理由。毒品犯罪罪数问题应予以区分认定。

  • 标签: 毒品数量 明知 居间介绍买卖 诱惑侦查 罪数认定
  • 简介: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犯罪人的心理活动,为其犯罪心理的形成、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研究遗传对犯罪的影响会对相关犯罪的防治产生积极的作用。研究同卵孪生子犯罪是证实遗传因素在犯罪中所起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卵孪生子有着较高的犯罪一致率。“冲动基因”是引发犯罪的高风险因素,但它仍需要许多其他诱因共同作用才足以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性染色体为XYY型染色体异常的男性自控能力差,容易实施攻击性行为,构成暴力犯罪。面对遗传与犯罪研究尚无突破性进展的现状,可以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和科技手段,针对相关犯罪做一些预防性工作,并在研究遗传因素对犯罪影响的同时,将其同各种环境因素结合起来。

  • 标签: 遗传 犯罪 同卵孪生子 冲动基因 性染色体异常 环境因素
  • 简介:在世界各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越发严重。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为此,世界上各国均进行了关于危害环境行为的刑事立法。文章通过分析域外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现状,发现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的不足,提出域外环境犯罪立法的可借鉴之处。

  • 标签: 域外 环境犯罪 刑事立法 现状 借鉴
  • 简介:行政违法性认识不是违法性认识的对象,也并非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但要想成立行政违反加重犯,则必须具备行政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就认识错误而言,行为人对符合行政管理规范规定的禁止事项的认识错误,属于事实的认识错误,可以阻却犯罪故意的成立;但对禁止事项的评价错误则属于法律的认识错误,只有根据具体情况,行为人确实不具有回避行政违法性认识错误之可能时,才不构成相应犯罪

  • 标签: 违法性认识 犯罪故意 行政违法性认识 认识错误
  • 简介:他们,怀揣梦想,从乡村走向城市。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建筑工地、餐馆的后厨、写字楼的清扫间、快递的电动车上……默默劳作,希望融入城市。现实却往往很残酷。城市里有高楼大厦,他们却落脚于脏乱的隐秘角落,饱受艰辛与贫穷,误解与拒绝。于是一些人变了,盗窃、抢劫、诈骗、强奸……有的仅仅为了生存下去,有的自甘堕落,成为城市犯罪的主力军,增加着城市里的不安全感。

  • 标签: 外来务工人员 犯罪调查 城市犯罪 建筑工地 写字楼 电动车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当今中国犯罪治理面临两方面的现实:一是犯罪率高攀不下。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虽然政府公共安全支出不断加大〔1〕,但与此同时,犯罪率也在不断上升,犯罪形势日趋严峻。从全国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数看,2009年之前,刑事立案数都在500万起以下(2006年约474万起、2007年约481万起、2008年约488万起),但2009年刑事立案数突破500万起,约558万起,较往年增加三至四成,之后便一路上升,2010

  • 标签: 市场化均等化 治理市场化 犯罪治理
  • 简介:在侦查一般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假冒伪劣犯罪的特点和趋势,首次探讨和总结了假冒伪劣犯罪侦查特有的三个原则:长期作战、强力遏制原则;精确打击、全程打击原则;控方双轨侦查原则。并对三个原则的产生背景、含义和要求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假冒伪劣 侦查 原则
  • 简介:金融犯罪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建立而逐渐形成的一类新型犯罪。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金融领域内的犯罪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刑法并未将金融犯罪单列章节加以规定,金融犯罪是包含在经济犯罪中的一类犯罪的总称。

  • 标签: 金融犯罪 破解对策 经济犯罪 新型犯罪 金融市场 金融领域
  • 简介:讯问犯罪嫌疑人是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重要内容,讯问语言是讯问工作的载体。随着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司法实践中对讯问语言的要求有所提高,讯问工作面临挑战。一线侦查员在工作中也深感讯问语言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难。讯问语言应针对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在"合法、文明、把握界限、繁简得当"的总体原则下,根据侦查讯问工作不同阶段的任务和侧重点而采用不同的讯问语言,从而更加规范、高效地进行讯问。

  • 标签: 职务犯罪 讯问语言 困境 对策
  • 简介:替考行为的犯罪化既是立法上的犯罪化,也是司法上的犯罪化,对于该犯罪化的方案应当进行罪质与行为模式的评析。替考犯罪所侵犯的法益是国家考试制度的公共信用,其行为方式属于伪造行为。《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32条将“替代他人参加国家规定的考试”与“让他人替代自己参加国家规定的考试”规定为替考犯罪的实行行为,并设置了现行刑法中最轻的法定刑。但这种将替考双方“同罪同罚”的立法模式不符合必要共犯的法理,可能导致司法认定上的困难,也难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按照刑事立法的科学性要求,替考行为的犯罪化方案应当仅将替代他人考试者一方规定为犯罪主体,并重点制裁职业替考者。对职业替考者宜规定为集合犯,设置较重的法定刑。

  • 标签: 替考 犯罪化 必要的共犯 集合犯
  • 简介:实地调研发现:孤寡老人再次故意犯罪的原因是监狱的物质保障比在社会上得到的福利更多。权宜之计是应当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对孤寡老人罪犯实行“个性化”的分层管理,监狱应当让罪犯体验到惩罚的痛苦。

  • 标签: 孤寡老人 再犯罪 犯罪预防 监狱 分层管理
  • 简介:司法实践中,部分地区在办理个别职务犯罪案件中存在着先传唤犯罪嫌疑人,在传唤即将结束时立即转为拘传,拘传时间临近结束时决定拘留后,继续在检察机关办案区讯问犯罪嫌疑人一段时间(24小时内)才将其送看守所羁押的做法。有的先以证人身份询问或协调纪检监察机关通知或要求被调查对象到检察机关接受调查,询问结束后立即立案并传唤或拘传。笔者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化建议。

  • 标签: 职务犯罪侦查 时限问题 讯问 犯罪嫌疑人 职务犯罪案件 纪检监察机关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犯罪学教材是在1981年初刊印的,这就是华东政法学院陆伦章老师所著的《犯罪学》。而几年授课结果,'复积有不少论点与资料,容后添补'〔1〕,到1985年,这部犯罪学教科书的新版本再次出版了。这部专著形式的理论犯罪学(或者称普通犯罪学)无论从其知识结构体系,还是对于犯罪学思想的系统叙述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更为重要的是这本犯罪学教科书所形成的概念框架、结构体系、学术思想等知识内容不同程度上以其具有特色的知识个性与魔力对当代中国犯罪学知识的发展与转型产生潜在影响。正是这样,认真阅读这部教材的知识谱系,全面而

  • 标签: 我国首部 教材知识 犯罪学教材
  • 简介:当前,毒品犯罪审判中存在的法律适用问题较多。本文结合日前出台的《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有关内容,对司法实践中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吸毒人员运输毒品行为的定性、从贩毒人员住所等处查获毒品的性质认定及吸毒人员的贩毒数量认定等疑难问题加以探讨。

  • 标签: 事实推定 运输毒品 毒品数量认定 死刑适用
  • 简介:企业不法行为往往因企业管理人员的贪婪以及法律保护的不足所致。对于企业犯罪规制体系进行的直言不讳的批评,亦佐证了以上的论点。但是,很少有人对于不同类型或者不同构造的犯罪控制策略的优缺点进行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关于更具惩罚性的命令一控制策略与自我规制方法之间的比较研究更是匮乏。本文中,我们在可能增加环境领域不法行为可能性的个人和情境的风险因素的背景下,对于这些犯罪预防

  • 标签: 环境犯罪 控制策略 不法行为 规制方法 犯罪预防 环境保护署
  • 简介:吸毒在我国内地不构成犯罪,故对吸毒者实施的毒品犯罪要准确认定,防止变相对吸毒行为本身追究刑事责任。吸毒者自行运输毒品、委托他人代购毒品的定性,以贩养吸的认定,吸毒者贩毒数量的认定,吸毒者非法持有大量毒品行为的认定,都是当前司法实践中较为重要的问题,需要厘清。

  • 标签: 运输毒品 代购毒品 贩毒数量认定 非法持有大量毒品 多数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