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法学方法业已成为我们时代的"显学",为进一步突显其学术研究对象的鲜明性、自主性与创新性,本文立足于既有论述,又进而试图在新的视野和高度上,对法学方法研究的对象进行多维阐释,提出了:法学方法是研究法律实践和法律适用的学科,是法律思维之学、法律逻辑之学和法律解释之学,也是法律类型思维之学与法律价值思考之学。

  • 标签: 法律实践 法律适用 法律思维 法律解释 类型化思维 价值思考导向
  • 简介: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呈现国际法方法的基本架构。国际法方法的范畴包含下列数个议题:(一)成文条约的解释与续造;(二)不成文国际法法源内涵的认定;(三)事实认定。国际法方法的建构,可以从下列三个方向为之:(一)从学说、判例及实践中归纳出一些原则;(二)把国内法方法的原则移植入国际法方法领域;(三)把(一)及(二)的原则予以系统化及给予理论的基础。

  • 标签: 国际法方法 条约解释与续造 习惯法 一般法律原则
  • 简介:刑法类型化思维并非局限于规范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它包含着刑法立法类型化思维和刑法司法类型化思维.在刑法立法和刑法司法中有着广阔的运用空间。刑法类型化思维有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运用:在宏观方面,刑法类型化思维关联着刑法典的章节结构和刑法渊源,并提升着刑法的结构合理性与和谐性;在微观方面,刑法类型化思维关联着犯罪构成的主客观要件、罪状设置与具体的刑法解释,并在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两个层面提升着刑法的实质正义性。刑法类型化思维是一种基本的刑法方法

  • 标签: 刑法类型化思维 构成要件要素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刑法解释
  • 简介:实证主义伏根久远,孔德创建了实证哲学,这种哲学有别于神学和形而上学,它具有真实、有用、可靠、精确、肯定以及相对六项特质。孔德以实证哲学为基础,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实证社会学理论,其中也包括社会学方法。通过对社会学方法的借鉴,法社会学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诸如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二次分析法等。法社会学中的实证方法对法学进路的拓展居功至伟,它架构了规范与事实之间的桥梁,缩短了法律与社会之间的裂痕。

  • 标签: 孔德 实证主义 实证方法 法社会学
  • 简介:入户抢劫的加重法定刑,决定了对入户抢劫的成立条件必须进行限制解释;成立入户抢劫,要求行为人认识自己所侵入的是“户”;入户的目的仅限于为了抢劫;入户方式应限定为携带凶器入户或者使用暴力、胁迫方式入户;户内成员教唆、帮助他人进入户内抢劫的,虽然他人可能成立入户抢劫,但户内成员仅承担普通抢劫罪的刑事责任。

  • 标签: 入户抢劫 入户认识 入户目的 入户方式 入户主体
  • 简介:对言语行为的规制涉及社会规范和技术规范两个层面。语言立法所涉及言语行为则主要是对语言本体规范的遵守,语言立法所涉及内容主要是技术规范。对术语使用的管理属于对言语行为的规制。对术语使用的规制主要涉及对术语本体规范的遵守,属于技术法规范畴。术语立法不仅要对术语的“使用”行为进行规制,更要对术语的“审定”及其相关行为作出具体规定。术语立法要以术语为本,在对术语生存状态和发展规律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规定。

  • 标签: 术语立法 技术规范 以术语为本 引导性
  • 简介:侨民是一个国家拓展海外利益的重要资源和力量,强有力的侨民保护是既关系到国家形象更是国家主权意识和国家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在分析侨民保护的法理基础及客观需要的基础上提出作者的见解,并明确保护侨民权益与人身安全,是国家权利更是国家固有的责任与义务。

  • 标签: 侨民保护 法理基础 国家管辖权 权利与义务 特殊情势管辖权
  • 简介:近年来,公众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参与活动成为公共生活民主化的典型符号。环境立法与环境执法中的公众参与已经相当普遍,但环境司法中的公众参与尚待拾遗补缺。本文试图从法理和制度分析的框架对环境司法中的公众参与进行探讨,认为我国有必要通过社会权利的可司法化,赋予公民救济其环境权的司法途径,旨在为我国环境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可资参酌的共识。

  • 标签: 环境权 环境执法 公共精神的培育 环境公共财产 公民社会的塑造
  • 简介:行政承诺是行政权行使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实践中存在行政执法中的承诺和行政管理中的承诺。相比之下,后者多于前者,即我国绝大多数行政承诺发生在行政管理领域。由于没有严格的法律依据和具体的法律规范,导致该范畴的承诺极易发生变化而形成承诺反悔,影响行政公信力的树立,损害行政立法权威和行政相对人权益。因此,从法律上保障行政承诺不反悔成为一种必然。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承诺时应当谨慎,行政承诺应当制度化、契约化和可诉化。在我国行政法治中应当构建系统的政府行政诚信体系。

  • 标签: 行政承诺 不反悔 执法手段 诚信体系
  • 简介:探索法学理论和法律现实之间的确定性联系,使法学理论能真正地概括和反映法律现实,必须进行法学实验。本文首先解释和分析法学实验的概念和要素,然后分析为什么需要法学实验以及如何进行法学实验。法律的实证分析不能包涵和替代法学实验,法学实验恰恰能弥补实证分析的局限。在缺乏原创性法学理论的中国,法学实验是打破西方法学理论统治、改造现有法学研究范式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法学实验 法学理论 法律现实 研究方法
  • 简介:我国学界普遍认为推定建基于基础事实和推定事实之间的高概率联系,故所有推定均可被反驳。该论断仅适用于事实推定。法律推定的创设基础除概率外还存在诸如避免诉讼僵局和追求程序便利等与概率无涉的因素,这决定了不可反驳的推定存在于法律推定领域。不可反驳的推定与法律拟制在外显状态上都具有事实的不可反驳性,但两者所含的不可反驳的事实却存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不可反驳的推定在我国民事领域主要适用于对主体内心意思和标的物客观属性的推定。在语言表达上,应当尽可能通过“推定”语词表达法律推定,并以有无“除非受推定不利影响的一方当事人能够证明推定事实不存在”这一语言范式区分可以反驳的法律推定和不可反驳的法律推定。

  • 标签: 推定 事实推定 法律推定 不可反驳的推定 法律拟制
  • 简介:刑法体系的构建应当有逻辑本位。刑法的历史是刑罚的历史,刑法的产生基于刑罚权.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本质区别就是刑罚。所以,刑法的本位应当是刑罚。在刑法的体系构建中抛弃刑罚要素会导致刑法边界的模糊和混乱。刑法体系的构建应当以刑罚观为价值指引,以刑罚概念为逻辑起点,用刑罚来约束和解释犯罪内涵,反对有罪无刑。刑法的扩张必须基于刑罚的必要扩张。只有坚持刑罚本位,才能塑造刑法的独特品格。

  • 标签: 刑罚本位 刑法 犯罪
  • 简介:科技异化现象的滋生与蔓延,既使传统法律受到挑战,也给传统法律变革带来机遇。在应对科技异化的挑战中,科技立法不断发展,其突出表现是确立了科技增进人的幸福的立法宗旨、科技无害于人的立法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立法目标。我国的科技立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的推进而发展,但与科技异化治理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完善我国科技立法,要求在立法原则上突出以人为本和生态安全,在立法内容上促进科技进步与防治科技异化并重,在立法结果上构建全面协调统一的科技法律规范体系。

  • 标签: 科技异化 科技异化治理 科技立法完善
  • 简介:公司自治的法律边界是规范公司治理行为的重要内容。公司自治的法律边界可以从其实体法、公司章程和法律救济等三个方面进行划定。实体法介入的主要改革思路是减少实体性规定,增加程序性强制规范的适用范围。公司章程约束的主要完善对策除了要增加章程的类型,提高章程的灵活性外,更重要的是要合理分配股东会与董事会的职权范围,固化股东权利。法律救济的完善则应着眼于商事审判理念的确立、经营判断规则的引入和专任商事陪审员制度的建立等几个方面。

  • 标签: 公司自治 行为边界 实体法 公司章程 法律救济
  • 简介:传统监测地点车速的执法方式容易被机动车驾驶人躲避,并且覆盖范围有限,因而在制止超速行驶方面效果有限。区间测速以道路的某一段区间为测速的对象,有效地克服了定点测速的弊端。区间测速的实施应在"以人为本,具有一定容错率"的原则指导下,注意分段进行测速,认定违法时应以区间平均速度而不能以区间平均行驶时间为依据,同时应完善相应的执法程序,保障相对人的知情权,违反法定执法程序尤其是违反处理时限的执法无效。

  • 标签: 区间测速 定点测速 法定执法程序
  • 简介:目前,中国经济法学界取得了以下共识:经济法是市场经济之法、经济法是调整市场监管(规制)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体系由市场监管(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构成、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经济法是确认和规范国家干预之法、经济法是现代性之法、经济法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法律部门。这些共识是经济法发展和完善的基础。

  • 标签: 经济法 市场监管 宏观调控 国家干预
  • 简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未经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从事资金信贷业务,以将资金贷出营利为目的,擅自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或者合法设立的金融机构,违反《商业银行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提高或降低利率吸收存款,破坏存贷款秩序的行为。本罪的保护法益是商业银行设立的准入制度,主体既包括普通主体也包括合法设立的金融机构。本罪以将所吸收的存款用于贷出营利目的为要件,实施直接融资行为不构成本罪。

  • 标签: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
  • 简介:中国证据排除规则宜称为“可补救的排除规则”,补救与排除的对象包括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证据的补救方式包括补正、证据重作(重新取证)、补强或印证、合理解释等.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都具有补救可能性,但两者在补救与排除的顺序、补救的侧重点以及难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于非法证据,应当贯彻先排除后补救的原则;对于有补救条件的,应当通过证据重作的方式补救其内容.对于瑕疵证据,则应当贯彻先补救后排除的原则,主要是采用补正、补强或印证、合理解释等方式,使其具有形式上的完整性和合法性;对于不能补救的,也应当予以排除.

  • 标签: 非法证据 瑕疵证据 证据的补正 证据的补救
  • 简介:刑事政策和刑法教义学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刑法教义学是国家对刑事政策目的的反应,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刑事政策和刑法教义学,德国刑法教义学以Roxin为代表的功能因提出将刑事政策纳入刑法教义学体系中而备受推崇,与之相对应的Welzel目的行为并非忽略了刑事政策,其论证过程所基于的本体更具限制国家刑罚权的功能,故应在本体基础上发现能更好地保障人权的理性的刑事政策和刑法教义学。

  • 标签: 刑事政策 刑法教义学 本体论 规范论
  • 简介:没有行为就无所谓犯罪,行为要件在刑法学犯罪体系的构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行为的认定则是刑法学研究中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加以澄清。在美国刑法中,行为要件的构造与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的行为理论有相通之处,也有所区别,本文以美国刑法中行为要件为切入点,通过对美国刑法中的行为要件进行剖析,来反观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的行为构造问题。另外,对行为要件中比较特殊的不作为问题也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行为 作为 不作为 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