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网络有害信息传播行为,应根据法治精神进行规制。对于不同类型的传播行为,应根据针对对象及其利益的不同加以区分对待。运用刑罚权来惩罚传播网络有害信息的行为人,应充分考虑刑罚权出现的正当性问题。只有给客观的、受法律确认或者为公序良俗所认可的利益造成损害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刑罚权出现才可能具有正当性。遏制网络有害信息传播,应特别注意与保障言论自由的平衡。

  • 标签: 网络有害信息 刑罚权出现 正当性 言论自由
  • 简介:为进一步破解"执行难",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执行程序作了修改和完善,通过强化执行措施、制裁逃避执行行为、加大对拒不执行的惩处力度,努力解决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这对于解决"老赖"问题、保证案件执结具有重大意义。立即执行不留时间差让执行程序迅速进入实质层面不久前,在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中,当事人王某被重复偿还借款,王某对此刻意隐瞒,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王某的行为构成不当得利,要求其返还相关款项,但王某拒不履行还款义务。

  • 标签: “执行难” 完善程序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 执行程序 不当得利 执行行为
  • 简介:法律监督机关这一概念的理论渊源可追溯至列宁,列宁为苏联检察制度实行垂直领导制和一般监督奠定了基础。中国检察制度创建时在全面继受苏联检察制度的基础上,产生了法律监督机关概念。但是,在中国检察制度放弃垂直领导制和一般监督之后,法律监督机关概念却经历了异化与重构的复杂过程。该概念在产生之初指实行垂直领导制和一般监督的苏式检察机关,但在其法定化之后却在否定垂直领导制和一般监督的基础上指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机关。法律监督机关上述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检察制度摆脱苏联影响、走上独立发展之路的同时,也为此后中国的立法与法学进一步丰富法律监督机关概念的意义预留了空间。

  • 标签: 法律监督机关 列宁信件 垂直领导制 一般监督 “彭真说明”
  • 简介:现行的刑事立法忽略了财产刑的委托执行与民事委托执行的不同点,因此未能建立独立的财产刑委托执行制度。面对财产刑委托执行所面临的制度困境和实践困境,需要我们参照民事法律规范中关于民事委托执行的具体规定,建立满足司法实践需要的财产刑委托执行制度,并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配套制度建设。

  • 标签: 财产刑 委托执行 民事委托执行
  • 简介:2011年以来,两起颇受社会各方关注的故意杀人案件(药家鑫案、李昌奎案)将原来主要由法律专业人士研究的死刑问题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也使“死缓”这一我国“特有的死刑适用方式”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笔者认为,死缓制度主要源于革命战争时代和建国初期临时运用的一种刑事政策,曾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政权巩固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建国6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司法实践证明.死缓制度存在着较大的弊端,不能适应当前国家法治建设的需要。实践中,判处死缓与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两者之间的界限模糊,不但使司法裁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也给司法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并导致大量的申诉上访,由此付出了昂贵的司法成本,且死缓虽无死刑之实、却具死刑之名,在国际舆论上也给我国造成很大的被动。因此.笔者认为.对死缓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建议取消这项制度,同时进一步控制和减少死刑的适用,严格无期徒刑的减刑条件.相应提高有期徒刑的上限.使我国的刑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 标签: 死缓 无期徒刑 有期徒刑 刑罚结构 改革 刑事政策
  • 简介:量刑建议制度是当前我国量刑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量刑建议权也是公诉权不可或缺的一项权能。量刑建议对于实现量刑公正、提高效率、加强人权保障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考察量刑建议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推进历程,分析量刑建议的定位,从量刑建议的适用范围、类型、提出、审批、结果监督等方面,系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量刑建议运行机制,并对相关配套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进行阐释,力求实现制度合理高效的研究目标。

  • 标签: 量刑建议 配套机制 法律援助
  • 简介:死刑执行程序作为死刑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必须对其进行严格规范。设置立法严谨、运行高效的执行程序,严守刑事司法活动的最后一道关口,确保死刑罪犯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地维护,使死刑的执行更加规范化和人道化,以实现程序公平、正义。基于此,文章从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死刑执行程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的法律完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 标签: 死刑执行 程序 问题 执行监督 法律完善
  • 简介:权力设置应当遵循受制约与受保障之原则,失去监督之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缺乏保障之权力必然遭遇架空。权力运行过程中总会受到一定的干扰,因此权力设置应当配备一定的保障机制,使得权力享有者有足够的能力排除不当之干预。我国宪法规定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运行保障机制,使得检察权独立运行受制于众多因素,导致检察监督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当前司法公信力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之际,有必要正确认识检察权运行保障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检察权运作的保障机制,强化检察监督的实效。

  • 标签: 检察权 法律监督 保障机制
  • 简介:民事执行程序作为实现当事人权益的重要环节,也是申请执行人利益在司法环境保护最后一道程序,但目前法院在民事执行程序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法院错误或不合理的裁定得不到纠正,严重损害相关当事人的财产等权益,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部门,有必要有义务对法院在民事执行程序中行使监督权。在民事执行程序中,对法院违法、错误裁定,赋予检察院抗诉权,有助于保障当事人的相关权益,有助于解决现实中执行难的问题。

  • 标签: 执行程序 法院执行裁定 检察院抗诉权
  • 简介: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的监督者,其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但根据权力的监督与制衡理论,"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必须强化检察权的内部监督,以减少或杜绝检察机关内部的执法腐败现象。文章欲通过对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实践问题的深入分析,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求完善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合理样态,以进一步树立检察机关公正、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加强人员队伍廉政建设,从根本上惩治和预防内部腐败。

  • 标签: 检察机关 内部监督 制约机制
  • 简介: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都是现代民主政治架构中重要的国家权力监督方式。本文就人大视角下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法定职责进行了梳理论证,将近年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就人大视角下如何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进行了进一步探索。

  • 标签: 人大监督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 简介:案件质量是司法公正的生命线,如何健全案件质量监管体系,实现对案件的动态监督、过程控制和质量监控。以达到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的目的,是检察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从案件质量监督管理的内涵与设计原则定位出发,对现行制度及实现模式进行审视评析,寻求影响案件质量的制度症结,并以公诉环节的质量管理为视角,提出建构包括建构案件质量监督统筹主体、强化案件质量的预先控制和过程管理等内容的质量监督机制的整体框架。

  • 标签: 案件质量 监督 制度现状 实现模式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自2007年1月1日起颁布施行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这部法律的出台对于我国预防洗钱活动的发生;维护金融秩序稳定;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文章将对基层金融机构在贯彻落实这部法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进行剖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基层金融机构 反洗钱法 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