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论准备程序□王福华陈秀英一、准备程序概述在现代民事诉讼中,赋予当事人以充分的辩论权,是排除法院恣意裁决,实现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第12条虽然明确了辩论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辩论流于形式的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对于当事人在开庭审...

  • 标签: 准备程序 双方当事人 民事诉讼法 大陆法系国家 英美法系 民事诉讼程序
  • 简介:<正>一、督促程序的概念和特点所谓督促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于以金钱或有价证券为给付内容的债务,根据债权人的申请,经审查符合法定条件,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如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义务,该支付令即发生法律效力的一种程序。支付令是人民法院给债务人下达的向债权人支付金钱、有价证券的命令。新民事诉讼法规定:债务人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或按支付令的要求履行债务、或提出书面异议。如果债务人在十五日内按

  • 标签: 督促程序 支付令 基层人民法院 民事诉讼法 提出异议 法律效力
  • 简介:鉴于不遵守办案程序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到侦查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对侦查程序的强调即为当务之急。而警察教育培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民警都牢固树立程序意识。

  • 标签: 程序 程序意识 教育培训 受案 侦查 侦查终结
  • 简介:公正、合理的程序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石,它一方面限制权力的恣意和专断,维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自我完整性;另一方面又给市民社会中的个人一个恰当的自由选择空间。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民事诉讼法是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规定了一系列诉讼程序。从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程序试行通则》到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正式施行,在解决平等主体间民事权益纠纷的诉讼程序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其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保障等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该看到,无论是立法还是具体实践中,总存在着对程序缺乏应有关注之现象。在提倡依法治国的今天,对现存民事诉讼立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 标签: 程序公正 |
  • 简介:契约程序是契约行为的形式、外壳,契约过程中时间、空间、物质手段的组合。契约程序的目标是平等、自由、安全、便捷、效益,契约程序目标实现的途径是意志介入。契约属私法范畴,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时,国家便以契约利益主体的身份出现,允许国家意志对契约程序的介入。

  • 标签: 契约 程序 国家意志 介入
  • 简介:程序公正并不仅仅是追求实体公正的工具和手段,它和实体公正都是司法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并且现代法治社会应以程序公正为本。程序公正的理念渊源于西方自然正义论,被认为具有独立和优先于实体公正的法律价值,它与我国法文化传统和现实存在着差异和冲突。

  • 标签: 程序公正 实体公正 司法活动 现代法治 法文化 法律价值
  • 简介:本文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把督促程序与通常程序截然分开的规定是立法上的一个重大失误,不符合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法理,应修改为一旦债务人提出异议就转入通常诉讼程序,即督促程序必须与通常诉讼程序相衔接。只有如此才可以使督促程序充分发挥其特有的诉讼机制,简便、迅速地解决司法实践中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的案件。本文提出的问题,不仅涉及民诉法理论界关于督促程序的性质及支付令效力等问题的各种争论,而且直接触及我国民事审判制度的改革和诉讼观念的转变等一系列深层次的法理问题。

  • 标签: 督促程序 支付命令 债务人 债权人 民事诉讼法 提出异议
  • 简介:审判方式改革的一个主要价值目标就是要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目前我国审判实践中存在低效率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诉讼程序中并没有审前程序。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引进审前程序实乃势在必行,大势所趋。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一、审前程序的概述所谓审前程序是指为审理程序进行事前准备的

  • 标签: 中国 审前程序 审判方式改革 期间制度 证据失效
  • 简介:<正>一、票据丧失的救济及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要求流通领域更加广泛,流通的内容更加多样化,流通的手段也更加灵活。这样,票据制度就在我国飞速发展起来。票据在我国经济建设中适用范围日益广泛,发挥着支付、信用、结算、融资等重要作用。但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票据丧失的情况。所谓票据丧失,是指票据持有人丧失对票据的占有,包括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前者指票据的毁灭、被焚、毁损等;后者指票据的遗失、盗窃等,即票据非依占有人的意志而失去占有。票据一旦丧失,权利人就无法行使票据权利,而且票款有被人冒领的可能,危及权利人的权利。所以,各国票据法都规定了票据丧失的救

  • 标签: 公示催告程序 基层人民法院 适用范围 民事诉讼法 法律效力 申请人
  • 简介:“侦查程序”是刑事侦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刑事侦查学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策略轻程序的倾向,这对强化侦查行为的规范化,加强公安刑侦工作的法制建设,培养合格的公安刑侦人才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充分认识侦查程序教学的重要性,重新调整刑事侦查学内容结构,建立侦查程序教学模拟训练系统很有必要。

  • 标签: 刑事侦查学 侦查程序 模拟训练系统 教学 人才培养
  • 简介:<正>原告:南京室内装饰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装饰公司)。被告:高新农,男,1957年12月生,装饰公司五分公司员工。被告于1991年12月起在原告第五分公司工作。1994年5月被告以身体不好,不能胜任工作为由,提出辞职。五分公司及原告均同意其辞职申请,但要求被告将为其配备的寻呼机退

  • 标签: 装饰公司 室内装饰工程 直接送达 劳动关系 被告 奖惩条例
  • 简介:<正>国家通常设立行政机关来处理当前的危机或设法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纵观最近一个世纪以来的行政管理,政府部门对公众行动要求的反应是设立新的机构,或授权于已有的机构以新的职权。接近本世纪初,为了控制垄断集团或强大企业违反竞争的行为,设立了许多象州际商业委员会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这样的机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萧条,导致了罗斯福新政期间的机构膨胀。实行新政的目的是稳定经济、调节市场供应,以及对个人提供一定

  • 标签: 行政机关 美国行政程序法 行政管理 机构膨胀 政府部门 行政机构
  • 简介:为防止检察机关滥用不起诉权,必须通过设置一定的程序对不起诉权加以制约。不起诉制约程序的性质,是对检察机关起诉量权、侦查监督权和终止诉讼程度权的制约。我们要在对国内外相关立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的不起诉制约程序

  • 标签: 检察机关 不起诉 制约程序 比较研究 法律思考 刑事诉讼
  • 简介:本文运用结构主义原理,对侦查目的与侦查程序结构的关系、侦查程序的纵横向结构及其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纵横结构模式上,我国的选择是偶然亦非偶然。

  • 标签: 侦查目的 侦查程序 结构模式
  • 简介:仲裁程序开始后,仲裁庭(仲裁院)才能取得仲裁管辖权,亦即当事人之间的民商事纠纷的解决方式排除了诉讼,当事人的仲裁协议得以真正履行,仲裁权得以产生,其他仲裁程序得以顺利进行。

  • 标签: 仲裁程序 仲裁开始 中国 仲裁庭
  • 简介:福建省永春县人民法院蔡鸿铭认为: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审查核准的一种特殊程序。其适用的范围包括判处死刑事立即执行的案件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

  • 标签: 死刑复核程序 人民法院 特殊程序 案件 判处 永春县
  • 简介:程序是法学(法律)的一个独立范畴。由于语境不同,中西方对“程序”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异,国内学者对法律程序进行解释时存在误读现象。完整地认识程序,需要完整的观察视角。只有从人权、法治、民主和经济等多元视角来诠释法律程序的价值和功能,才可能较完整地认识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相互关系。

  • 标签: 程序 人权 法治 民主 经济成本 法学
  • 简介:行政程序法论要吴德星一、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行政程序法是规定行政权运行的方式、方法、步骤、空间、时限的法律规范①。其功能不外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控制不法行政,规范行政权的正当行使,并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救济等方面。因而,从行政程序法的概念出发,行...

  • 标签: 行政程序法 行政程序立法 基本原则 行政公开原则 行政行为 民主政治
  • 简介:<正>依据现代行政法和行政程序的理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般行政行为,无论其宏微巨细,均非纯系行政机关自身及其工作人员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的行为、政府的行为,仅仅是通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代表国家和政府履行而已。在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既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产生基于公民的选择或同意,其职责权力来自公民的委托赋予,其运作的基本宗旨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那么,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行政行

  • 标签: 工作人员 行政机关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程序法 行政执法 行政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