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作者: 陈海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产科 , 湖北恩施 445000
  • 简介:目的:探析促宫颈成熟中应用宫颈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年到2022年12月我院收取的30例初产妇,均符合引产指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观察组采用缩宫素+宫颈囊,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宫颈成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诱发临产时间、缩宫素使用次数、第一产程、阴道分娩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宫颈裂伤、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促宫颈成熟中应用宫颈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颈球囊;母婴结局;促宫颈成熟;分娩;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囊型棘蚴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本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9年4月22日至2022年3月5日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5例肝囊型棘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腹部影像学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15例肝囊型棘蚴病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9~78岁,中位年龄为51岁。15例患者中,农民12例,自由职业者2例,不明职业者1例。11例患者因腹部胀痛、乏力就诊,1例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3例患者未诉明显不适,为体格检查中发现。8例患者的棘蚴囊肿位于肝右叶,5例位于肝左叶,2例为肝左、右叶多发。2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接受手术治疗的1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未出现胆瘘、膈下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腹痛、乏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1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4~23 d,所有患者均服用阿苯达唑(400 mg/次,每日1次)。结论肝囊型棘蚴病以肝右叶多见,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手术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需规律服用阿苯达唑。

  • 标签: 肝囊型棘球蚴病 疾病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肝囊型棘蚴病(HCE)是全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棘蚴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影像学和治疗方案等方面,而忽视其自然衰亡病程的系统研究。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普及使研究者能够获得HCE病程不同时期、不同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学状态的临床资料。笔者基于CT检查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实践,探讨HCE的自然衰亡病程,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囊型包虫病 自然病程 死亡 胆瘘 感染 破裂
  • 作者: 刘晓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12期
  • 机构:北京石景山医院,北京100043
  • 简介:目的:探讨分娩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医治的6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0名,组间基础资料无差异,在此期间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采取分娩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干预,随即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结果上的各类差异。结果:对比得知,观察组产中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且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初产妇分娩期间实施分娩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可使产妇自然分娩率得到提升,且不会产生过多并发症现象,可有效确保母婴围产期生命安全,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分娩球;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初产妇
  • 作者: 卜玉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市江宁中医院,江苏南京211100
  • 简介:目的:分析在助产护理中应用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70例初产妇,以硬币法随机将其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为对照组开展常规助产护理,为研究组加行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比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控制感评分、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程时间、分娩控制感评分而言、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助产护理中应用自由体位+分娩可以缩短初产妇的产程时间,提高其分娩控制感,改善分娩结局。

  • 标签: 分娩球;自由体位;初产妇;助产护理;应用价值
  • 作者: 姜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2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妇幼保健院,重庆401420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干预产妇产后出血过程中,予以宫腔囊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究。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产科共计纳入产后出血产妇50例,参与本次研究,并分析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等。结果:治疗有效率为(100.00%);死亡率为(0.00%);子宫切除率(4.00%);输血率(4.00%);二次出血率(8.00%)。治疗时间(50.78±6.84)min、出血量(482.43±30.52)mL、下床活动时间(34.51±4.25)h、填充物留滞时间(12.68±2.41)min、住院时间(6.87±2.24)d。结论:临床治疗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予以宫腔囊压迫止血效果更显著,能够减少不良情况发生,稳定产妇症状,使其尽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出血;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验证拘禁囊技术对分支开口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分别于手术前后完成OCT检查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根据所采用的分支保护策略将患者分为拘禁囊组和未保护组。通过OCT图像计算患者的分支开口面积差(分支开口面积差=术后分支开口面积-术前分支开口面积)。比较两组的分支开口面积差,并在真性分叉病变和非真性分叉病变亚组中再次比较。在拘禁囊组中,分别比较使用主动拘禁囊技术和传统拘禁囊技术者、使用直径>2.0 mm拘禁囊和≤2.0 mm拘禁囊者、给予较大球囊压力(>4 atm,1 atm=101.325 kPa)和较小的囊压力(≤4 atm)者的分支开口面积。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索拘禁囊技术参数与分支保护作用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176例患者,共含有236个分叉病变,年龄(60.7±9.3)岁,其中男性128例(72.7%)。拘禁囊组67例患者包含71例分叉病变,未保护组123患者包含165例分叉病变(14例患者存在2~3处分叉病变,分别采用不同处理方式,故同时出现在了未保护组和拘禁囊组)。拘禁囊组分支开口面积差大于未保护组[0.07(-0.43,1.05)mm2比-0.33(-0.83,0.26)mm2,P<0.001],在真性分叉病变亚组中结果与之一致[0.29(-0.35,0.96)mm2比-0.26(-0.64,0.29)mm2,P=0.004],而非真性分叉病变亚组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在拘禁囊组中,使用主动拘禁囊技术患者的分支开口面积差大于使用传统拘禁囊技术者[(0.43±1.36)mm2比(-0.22±0.52)mm2,P=0.013]。使用直径>2.0 mm拘禁囊者的分支开口面积差大于使用直径≤2.0 mm拘禁囊者[0.25(-0.51,1.31)mm2比-0.01(-0.45,0.63)mm2,P=0.020],而给予较大球囊压力和较小球囊压力者比较,分支开口面积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拘禁囊直径与分支开口面积差正相关(r=0.344,P=0.019)。结论拘禁囊技术对分支开口具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对真性分叉病变。主动拘禁囊技术和较大直径的囊对分支的保护作用可能更明显。

  • 标签: 冠心病 分叉病变 拘禁球囊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三维 分支
  • 简介:摘要血管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发生于手部多见,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局部压痛以及冷敏感,临床上最有效的方法多采用手术切除肿瘤。传统手术入路多会引起甲板畸形,而且对于甲下中央区血管瘤完整切除较困难,导致复发率较高。自2021年2月至2021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收治甲下中央区血管瘤患者3例,采用改良侧方骨膜下入路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血管球瘤 手指 甲下 指侧方骨膜下入路
  • 作者: 刘爱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恩施市中心医院产科,湖北 恩施 445000
  • 简介:目的:探析双囊扩张、欣普贝生及缩宫素促分娩宫颈成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取的36例分娩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A组采用双囊扩张,B组采用欣普贝生,C组采用缩宫素,比较三组的分娩结局、引产情况、新生儿情况、宫颈成熟度。结果:A组和B组的阴道分娩率、临产时间、产后出血量、产程、宫颈成熟总有效率均优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A组和B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的体重、5min 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缩宫素相比,双囊扩张和欣普贝生的生促宫颈成熟度更高,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颈成熟;双球囊扩张;缩宫素;欣普贝生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和无名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后,再次经颈部置入长期透析导管常存在困难。我们利用囊辅助经皮穿刺术(REcanalisation and balloon-oriented puncture for Re-insertion of dialysis catheter in nonpatent central veins,REBORN)对7例中心静脉病变严重的患者成功置入颈部长期透析导管,术中无气胸、血胸、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个月导管功能良好。REBORN为建立困难透析通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标签: 肾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穿刺术 球囊辅助 透析导管
  • 作者: 郭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6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5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护理在脑梗塞合并假性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效果。方法:2021年5月-2022年7月,随机抽取我院60例脑梗死合并假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施行营养支持护理,对病人进行口腔卫生、针对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面对患者的不同特点及时调整饮食方案,并对病人进行营养教育。对照组常规给予常规饮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支持护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营养支持护理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护理对脑梗塞合并假性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中能缓解吞咽困难、促进患者的康复,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营养支持护理;脑梗塞;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药物涂层囊(DCB)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DCB治疗的4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5例、大脑中动脉21例、椎动脉颅内段11例、基底动脉12例。先行普通囊预扩张病变后再行DCB成形术,术后30、90、180、360 d进行临床随访,术后180 d行影像学随访。分析技术成功率(定义为囊扩张治疗后残余狭窄<50%患者所占比例)、围手术期安全性(1个月内所有的卒中、TIA和死亡)、随访卒中复发及再狭窄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狭窄程度由术前80%(75%,85%)改善为术后即刻20%(15%,30%),技术成功率91.8%(45/49),11例(22.4%,11/49)因严重限流性血管夹层或非限流性夹层,术者担心夹层随后进展给予支架植入。3例(6.1%,3/49)因明显的血管弹性回缩植入支架。围手术期1例(2.0%,1/49)患者发生症状性脑梗死,经治疗后症状好转。无致死致残性卒中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2例(4.1%,2/49)患者发生责任血管区域卒中事件,1例(2.0%,1/49)患者发生非责任血管区域卒中事件。38例(77.6%,38/49)患者获得影像随访,中位影像随访时间6个月,发生2例再狭窄(1例症状性再狭窄),再狭窄发生率5.3%(2/38)。结论DCB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技术成功率高,围手术期安全性良好,短期随访卒中复发率低,提示可能具有较好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

  • 标签: 放射学,介入性 颅内动脉硬化 药物涂层球囊
  • 作者: 向静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产科,湖北 恩施445000
  • 简介:目的:探析宫腔囊压迫止血法与子宫背带式(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患者中选取30例,随机将30例患者分为均衡的两组,治疗时,对照组选择B-Lynch缝合术,观察组选择宫腔囊压迫止血法,组间止血效果分析。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止血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较对照组少,产后恢复情况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相较于B-Lynch缝合术,剖宫产产后出血者接受宫腔囊压迫止血法疗效更佳,止血成功率较高,出血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恢复进程加快。

  • 标签: 剖宫产;并发症;B-Lynch缝合术;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99Tcm-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MAA)肺灌注断层显像评价肺动脉囊扩张成形术(BPA)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BPA治疗的25例CTEPH患者[男4例、女21例,年龄(56.5±12.3)岁],分析BPA干预对肺叶/肺段灌注改善的疗效,分别计算BPA干预肺叶/肺段灌注改善与未改善的比例。对BPA术前、4~6次BPA后的肺灌注断层显像的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PDs%)进行对比分析(配对t检验)。分别分析BPA术前及术后PPDs%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间的相关性,以及BPA后PPDs%下降百分比与mPAP下降百分比间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对于25例患者的150个肺叶,BPA术前有96.00%(144/150)的肺叶存在灌注异常并行BPA干预,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和未改善的肺叶分别占11.11%(16/144)、57.64%(83/144)和31.25%(45/144)。对于25例患者的450个肺段,BPA术前有62.44%(281/450)的肺段存在灌注异常并行BPA干预,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和未改善的肺段分别占30.60%(86/281)、37.37%(105/281)和32.03%(90/281)。BPA术后PPDs%较术前明显降低[(39.08±10.88)%与(57.88±10.46)%;t=10.40,P<0.001];BPA术后mPAP较术前亦明显减低[(32.36±10.57)与(49.08±10.23) mmHg;1 mmHg=0.133 kPa; t=10.25,P<0.001]。BPA术前和术后PPDs%与同期mPAP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值:0.01和0.27,P值:0.953和0.199),但BPA前后PPDs%下降百分比与mPAP下降百分比呈正相关(r=0.40,P=0.045)。结论BPA可显著改善CTEPH患者的肺血流灌注,降低肺动脉压;肺灌注断层显像可用于评价CTEPH患者BPA的疗效。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血栓栓塞 血管成形术,气囊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99m锝聚集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血管内超声辅助的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囊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病变特点、手术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治疗前后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共10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72.0±5.9)岁(范围:61~81岁)。共11处病变,股浅动脉8处,腘动脉3处,病变长度(7.0±2.4)cm(范围:3.2~9.8 cm)。慢性闭塞病变4处,重度狭窄7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11,1处病变发生限流性夹层,行补救性支架植入。4处病变钙化分级为3~4级,9处病变钙化弧度≥180°。5处病变在血管内超声测量后选择更大直径的药物涂层囊。随访(6.0±1.9)个月(范围:3~9个月),患者术后即刻踝肱指数(0.97±0.13比0.48±0.18,t=-7.60,P<0.01)与术后3个月踝肱指数(0.95±0.12比0.48±0.18,t=-7.17,P<0.01)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3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11/11,无靶病变再干预,溃疡愈合率为3/4。结论血管内超声辅助下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早期结果良好,手术安全。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性 血管成形术,激光 血管内超声 药物涂层球囊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中应用囊扩张式瓣膜(BEV)与自膨式瓣膜(SEV)的临床长期预后及瓣膜耐久性进行系统评价及对比。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中有关使用BEV及SEV进行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试验,日期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两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资料提取并应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7项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对其长期(随访时间3年或以上)全因死亡率及瓣膜结构性恶化(SVD)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7项研究中5项为高质量,2项为中等质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TAVR术后BEV组及SEV组的长期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0.95~1.62,P=0.11),术后BEV组的SVD发生率更高(OR=2.46,95%CI:1.41~4.29,P=0.002)。结论在TAVR术中,相对SEV,应用BEV的患者长期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瓣膜耐久性可能较低。

  • 标签: 主动脉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长期预后 瓣膜耐久性 Meta分析
  • 作者: 张启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武汉市新洲区精神病医院,湖北武汉431400
  • 简介:目的:分析罹患精神分裂症患者,行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注射用利培酮微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内,接收的精神分裂症病人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操作原则,分入患者进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实施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对照组实施注射用利培酮微。结果:通过PANSS量表评定,治疗前后组内形成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的应用均可良好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症状的改善中起到有效意义。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脂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对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缺氧诱导生长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Notch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移植组、MFG-E8组、MFG-E8+HIF-1α抑制剂组,改良袖套法建立大鼠左肺移植模型,MFG-E8组受体大鼠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rhMFG-E8 20 μg/kg,MFG-E8+HIF-1α抑制剂组在MFG-E8组基础上,术前经腹腔注射4 mg/kg HIF-1α抑制剂YC-1。移植组受体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移植肺再灌注2 h后阻断右肺门5 min,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量移植肺组织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组织湿/干重量比率(W/D);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移植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移植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VEGF/Notch通路蛋白及细胞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结果移植肺再灌注2 h后,MFG-E8组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较移植组明显提升[(307.23±29.17) mmHg比(215.48±20.92) mmHg,t=8.08,P<0.05]。与移植组比较,MFG-E8组肺组织MPO活性和W/D均明显降低[(1.76±0.21) U/g tissue比(2.51±0.46) U/g tissue,(6.03±1.07) mg/dl比(8.41±1.36) mg/dl,t=4.69、4.35,P<0.05]。移植组病理检测可见肺泡壁水肿、肺泡结构破坏、肺泡腔内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与移植组比较,MFG-E8组肺泡结构保持完整、肺泡腔和间质内浸润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炎性反应显著减轻。与移植组比较,MFG-E8组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bax、TNF-α、IL-6蛋白表达显著降低[(11.47±1.23)%比(27.09±2.57)%、(1.34±0.12)比(1.92±0.13)、(250.1±11.76) pg/ml比(392.7±28.14) pg/ml、(134.6±11.25) pg/ml比(251.3±14.33) pg/ml,t=17.34、10.37、14.79、20.26,P<0.05],bcl-2 、HIF-1α、VEGF、Notch1、HES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1.75±0.16比1.36±0.12、0.87±0.14比0.36±0.09、0.79±0.08比0.39±0.03、0.58±0.05比0.24±0.03、0.59±0.05比0.28±0.03,t=6.17、9.69、14.80、18.44、16.81,P<0.05)。与MFG-E8组比较,MFG-E8+HIF-1α抑制剂组PaO2/FiO2、bcl-2、HIF-1α、VEGF 、Notch1、HES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237.25±21.34) mmHg比(307.23±29.17) mmHg、1.40±0.13比1.75±0.16、0.41±0.08比0.87±0.14、0.41±0.04比0.79±0.08、0.26±0.03比0.58±0.05、0.27±0.03比0.59±0.05,t=6.12、5.37、9.02、13.43、17.35、17.34,P<0.05],肺组织MPO活性、W/D、细胞凋亡指数、bax、TNF-α、IL-6蛋白表达显著升高[(2.47±0.37)) U/g tissue比(1.76±0.21) U/g tissue、(7.85±1.32) mg/dl比(6.03±1.07) mg/dl、(25.76±2.63)%比(11.47±1.23)%、1.87±0.14比1.34±0.12、(385.4±27.93) pg/ml比(250.1±11.76) pg/ml、(247.5±14.21) pg/ml比(134.6±11.25) pg/ml,t=5.28、3.39、15.56、9.09、14.12、19.70,P<0.05]。结论MFG-E8能减轻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HIF-1α/VEGF/Notch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细胞凋亡,降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 标签: 肺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氧诱导生长因子-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Notch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细胞因子
  • 作者: 冯茂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4期
  • 机构:思南县人民医院,贵州思南565100
  • 简介: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基层医院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学生各30名,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组学生进行PBL教学法进行教学,观察并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情况及培训效果,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病例分析及病历书写。结果:研究组学生培训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PBL教学法在基层医院实践教学中效果较为显著且能够很大程度地程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BL;基层医院;实践教学
  • 作者: 孙博,刘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院区,河北沧州 061000
  • 简介:目的:探究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22 年 3月—2022 年6月 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 56 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2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实验组采用PBL 教学模式,对同样内容进行教学。采用调查问卷和技能考核方式进行考核,评价教学质量。结果:实验组基础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例分析成绩、临床诊疗技能成绩、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腹腔穿刺、胸腔穿刺等急救技能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教学模式满意度、激发学习兴趣、建立临床思维、强化急救技能、提高医患沟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 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激发主动学习的能力。

  • 标签: PBL;急诊;护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