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鲍曼不动杆菌(AB)的耐药状况及耐药基因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患儿临床分离的311株菌株耐药性,根据耐药检测结果分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组和非CRAB组;选取与CRAB密切相关基因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进行组间对照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11株菌株对应166例患儿(男101例、女65例),年龄范围为1月龄至14岁。重症支气管肺炎[66例(39.8%)]、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8例(16.9%)]、外伤 [17例(10.2%)]是常见的原发病。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提示,AB对替加环素敏感度最高(280/311,90.0%),阿米卡星(250/311,80.4%)及头孢哌酮舒巴坦(193/311,62.1%)随后。但多数AB对环丙沙星(247/311,79.4%)、氨苄西林(244/311,78.5%)和头孢他啶(245/311,78.8%)具有耐药性。311株菌株中有82.6%(257/311)为CRAB,65.9%(205/311)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CRAB组培养AB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率、三代头孢使用≥7 d、其他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率及介入性操作概率均高于非CRAB组[26.2%(34/130) 比8.3%(3/36)、43.8%(57/130)比22.2%(8/36)、47.7%(62/130)比13.9%(5/36)、46.9%(61/130)比 22.2%(8/36)、75.4%(98/130)比50.0%(18/36),χ²=5.169、5.533、13.383、7.082、8.631,P=0.023、0.019、<0.01、0.008、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培养AB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OR=3.179,95%CI 1.247~8.107,P=0.015)和介入性操作(OR=5.107,95%CI 1.446~18.042,P=0.011)为CRAB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IPM、OXA-24基因在CRAB和非CRAB 中均有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9.2%(116/130)和86.1%(31/36)、77.7%(101/130)和72.2%(26/36),均P>0.05];而VIM及OXA-58基因在两组中未检测到。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OXA-23、OXA-51及外排泵相关基因AdeA、B、C、F、G、H在CRAB中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非CRAB(均P<0.01)。结论在PICU临床总检出AB中,CRAB和MDRAB所占比例高;仅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度较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及介入性操作是CRAB菌株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CRAB相比CRAB存在高表达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OXA-23和OXA-51及外排泵相关基因AdeA、B、C、F、G、H。

  • 标签: 儿童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 外排泵相关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的干预效果,为提升PICU护理质量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收集2019年1~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PICU收治的80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抢救成功率、护理依从性、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经观察与统计,观察组患儿在抢救成功率、护理依从性、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U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儿抢救成功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护理依从性,并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尚不清楚PICU住院期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儿出院后是否进行肾功能监测。目的:(1)描述PICU-AKI患儿出院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监测情况;(2)确定出院后Scr监测相关因素。设计纵向队列研究数据二次分析。场所蒙特利尔和埃德蒙顿的两个PICU。对象2005至2011年PICU入院且存活≥2d的0~18岁儿童。排除标准:心脏术后和既往肾脏疾病患儿。暴露因素:肾脏疾病导致的AKI:改善全球预后Scr定义。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主要预后指标:出院后90 d、1年和5~7年血肌酐。次要结果:医疗事件和肾病随访。分析:预后比例;Logistic回归法评估主要预后相关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时间与Scr和医疗事件的关系。主要结果在277例患儿中,69例(25%)发生AKI。出院后90 d、1年和5~7年时分别有29/69(42%)、34/69(49%)和51/69(74%)例患儿化验Scr。在所有时间点,发生过AKI的存活患儿较未发生者更有可能化验Scr(P≤0.01)。与90 d血肌酐化验相关因素包括住院期间肾脏病会诊(未校正OR,95%CI:14.9,1.7~127.0),2~3期AKI(校正OR:3.4,1.1~10.2)和入院诊断为肿瘤(校正OR:10.0,1.1~93.5)。AKI存活者与非AKI存活者相比,90 d(25例,36%比44例,21%;P=0.01)和1年(33例,38%比70例,34%;P=0.04)再入院率更高。24例在5~7年随访时诊断为慢性肾脏疾病或高血压的AKI存活者中,16例(67%)出院后行血肌酐化验,3例(13%)在出院后接受肾病随访。结论一半的PICU-AKI存活者在出院后1年内化验Scr;对于出现长期肾脏后遗症的患儿,随访是次优选择。知识转化策略应强调儿童AKI后Scr监测的重要性。

  • 标签: 儿童急性肾损伤 儿童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血肌酐 随访 慢性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尚不清楚PICU住院期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儿出院后是否进行肾功能监测。目的:(1)描述PICU-AKI患儿出院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监测情况;(2)确定出院后Scr监测相关因素。设计纵向队列研究数据二次分析。场所蒙特利尔和埃德蒙顿的两个PICU。对象2005至2011年PICU入院且存活≥2d的0~18岁儿童。排除标准:心脏术后和既往肾脏疾病患儿。暴露因素:肾脏疾病导致的AKI:改善全球预后Scr定义。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主要预后指标:出院后90 d、1年和5~7年血肌酐。次要结果:医疗事件和肾病随访。分析:预后比例;Logistic回归法评估主要预后相关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时间与Scr和医疗事件的关系。主要结果在277例患儿中,69例(25%)发生AKI。出院后90 d、1年和5~7年时分别有29/69(42%)、34/69(49%)和51/69(74%)例患儿化验Scr。在所有时间点,发生过AKI的存活患儿较未发生者更有可能化验Scr(P≤0.01)。与90 d血肌酐化验相关因素包括住院期间肾脏病会诊(未校正OR,95%CI:14.9,1.7~127.0),2~3期AKI(校正OR:3.4,1.1~10.2)和入院诊断为肿瘤(校正OR:10.0,1.1~93.5)。AKI存活者与非AKI存活者相比,90 d(25例,36%比44例,21%;P=0.01)和1年(33例,38%比70例,34%;P=0.04)再入院率更高。24例在5~7年随访时诊断为慢性肾脏疾病或高血压的AKI存活者中,16例(67%)出院后行血肌酐化验,3例(13%)在出院后接受肾病随访。结论一半的PICU-AKI存活者在出院后1年内化验Scr;对于出现长期肾脏后遗症的患儿,随访是次优选择。知识转化策略应强调儿童AKI后Scr监测的重要性。

  • 标签: 儿童急性肾损伤 儿童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血肌酐 随访 慢性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撤离呼吸机的方法对PICU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分两个阶段进行,前阶段为非程序化阶段(非程序化组,n=59),后阶段为程序化阶段(程序化组,n=59)。程序化撤离呼吸机的患儿先接受每日筛查,如评估通过,即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 。SBT是在压力支持呼吸方式下进行,支持压力≤7 cmH2O(1 cmH2O=0.098 kPa),时间为30~120 min。如患儿能耐受SBT,予撤离呼吸机。结果程序化组和非程序化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撤机当日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通气时间分别为(76.02±55.70)h和(101.29±57.63)h(P=0.017),48 h气管导管复插率分别为3.34%和18.64%(P=0.01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47%和22.03%(P=0.041),住PICU时间分别为(8.73±4.57)d和(10.95±5.76)d(P=0.022),程序化组均低于非程序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运用程序化方法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明显缩短通气时间,且未增加气管插管的复插率,并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PICU滞留时间。

  • 标签: 机械通气 撤机 程序化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国三级甲等儿童综合医院PICU早期康复护理现状及护理人员对早期康复的认知及态度,分析评价开展早期康复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为探索危重患儿早期康复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全国22家儿童综合医院P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PICU调查问卷对早期康复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研。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683份(97.4%)。30岁以下、工龄小于5年及N1层级护士对危重患儿开展早期康复的认知、态度水平较高。加强对危重患儿早期康复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及开展康复相关培训可促进危重患儿早期康复。国内PICU患儿早期康复现状:28.84%已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在已开展早期康复的科室实施率超过80%的有体位排痰、吞咽功能训练、膀胱功能锻炼、早期活动;使用康复器械占33.81%;24.87%使用康复评定测量工具评估康复效果。PICU患儿营养状态及认知、早期康复护理培训不足、早期治疗的安全性及早期康复治疗专业人员限制等是目前PICU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结论危重患儿康复日益受到关注,但危重患儿早期康复尚处于起步阶段。合理配置医护人力资源,加强危重患儿早期康复理念,培训医护人员早期康复技术,组建PICU康复多学科团队,能促进危重患儿早期康复工作的开展。

  • 标签: 早期康复 护理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患儿
  • 简介:摘要严重感染和脓毒性休克仍然是全球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抗菌药物挽救生命同时也会引起损伤。制定抗感染策略需要考虑病原,抗菌药物的选择、时机、治疗药物监测等。起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正确使用对提高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抗感染成功率十分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监测治疗仪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普及以及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重症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关注到早期活动对患者后续康复的重要性。在安全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一项有效策略。目前,国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重症患者的早期活动并没有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早期活动的安全性、早期活动患者的获益、影响因素及应对方法等方面,总结重症患者早期活动的护理研究进展,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早期活动的正确认识,推进患者早期个体化活动的开展。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病人医疗 护理研究 早期 运动活动 干预 康复 预后
  • 简介:摘要膈肌无力是膈肌功能障碍和萎缩的结果,并伴有严重临床后果,在重症监护病房很常见。通过磁刺激膈神经监测跨膈压,评估膈肌功能,无需受试者配合便能够提供标准化的测量,尤其适于重症监护病房配合不佳的患者;超声评估膈肌结构(厚度、增厚)和位移似乎是可行、可重复的,但尚无大规模研究证据支持;膈肌电活动与膈肌功能虽然相关,但这些测量的重复性在受试者内部表现出很高的异质性。脱机过程、人-机不协调和膈肌功能的评估可能是这些技术在临床上最相关的适应证。本综述介绍危重患者膈肌功能的临床问题,以及床旁膈肌功能监测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膈肌功能障碍 跨膈压 膈肌超声 膈肌电活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血流感染(BS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危重BSI患者的早预警、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入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内所有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比例、确诊BSI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BSI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BSI后侵袭性操作和血液制品输注情况、BSI后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BSI后连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72 h比例、中心静脉置管部位、诊断为BSI后72 h内实验室指标最差值以及病原微生物资料,分析病原体分布情况,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BS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54例BSI阳性患者,检出菌株156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75株,革兰阴性(G-)菌70株,真菌11株,其中排列前5位的病原微生物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35.9%)、肺炎克雷伯杆菌(占12.8%)、鲍曼不动杆菌(占9.0%)、肠球菌(占9.0%)、大肠埃希菌(占8.3%)。此外,G+菌中共出现45株多重耐药菌株(占60.0%),G-菌出现40株多重耐药菌株(占57.1%),真菌出现1株多重耐药株(占9.1%)。根据28 d临床结局分组后,存活组81例,死亡组73例。存活组和死亡组间年龄、ICU住院时间、BSI后机械通气时间、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基础疾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男性比例明显低于存活组〔58.9%(43/73)比75.3%(61/81),P<0.05〕,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分:27.1±7.0比19.5±6.7,P<0.05);死亡组患者BSI后前3 d平均动脉压(MAP)较存活组明显降低〔mmHg(1 mmHg=0.133 kPa):72.8±13.6比79.7±12.9,P<0.05〕,死亡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比例〔28.8%(21/73)比12.3%(10/81),19.2%(14/73)比7.4%(6/81)〕、BSI后CRRT以及输血比例〔39.7%(29/73)比16.0%(13/81),64.4%(47/73)比46.9%(38/81)〕、连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72 h比例〔37.0%(27/73)比12.3%(10/81)〕均较存活组明显升高(均P<0.05)。死亡组血小板计数(PLT)较存活组明显降低(×109/L:124.93±98.21比181.15±116.39,P<0.05),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U/L:75.40(38.50,140.95)比56.20(29.20,85.70),P<0.05〕,其余实验室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优势比(OR)=1.279,95%可信区间(95%CI)为1.158~1.412,P<0.001〕及BSI后行CRRT(OR=3.522,95%CI为1.013~12.245,P=0.048)是影响BS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AP(OR=0.961,95%CI为0.927~0.996,P=0.031)是影响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本院ICU内BSI病原体以G+菌为主,G-菌次之;此外,APACHEⅡ评分及BSI后使用CRRT是影响BS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流感染 预后 危险因素 病死率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衡水市二级以上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院感染患者入住ICU 24 h内的高危因素,建立ICU医院感染早期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查阅衡水市二级以上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ICU医院感染患者相关病原学数据和原始病历资料。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转入原因,入住ICU 24 h内血生化、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液净化情况。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建立早期预测量表,并利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的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2 453例患者资料纳入分析,445例患者ICU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18%,其中肺炎(包括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35例(30%),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245例(5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65例(1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2岁(OR=2.15,95%CI:1.23~3.47,P=0.03)、新发脑卒中(OR=1.59,95%CI:1.22~3.31,P<0.01)、入住ICU 24 h内APACHE Ⅱ评分≥18(OR=3.64,95%CI:2.79~5.32,P=0.02)和SOFA评分≥8(OR=3.17,95% CI:1.93~5.66,P<0.01)是医院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量表,医院感染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4分;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4分;肺炎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5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6分。利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的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显示该量表预测效果良好。结论年龄≥72岁、新发脑卒中、入住ICU 24 h内APACHE Ⅱ评分≥18分和SOFA评分≥8分能够早期预测ICU医院感染风险,早期发现高危人群。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交叉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危重病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s)作者的性别分布。数据资源2019年前发布的415项儿科重症监护RCTs。研究选择本文包含纳入PICU患儿的所有RCTs。本文使用PICUtrials.net,其使用多个数据库的综合检索策略来识别已发表的RCTs。数据提取本文作者手动提取每篇发表研究中每一位署名作者的姓名和职业,并根据其姓名区分男性或女性。结果本文纳入2146名作者,其中1888名(88%)可区分男/女性。总体而言38%作者为女性,该比例随作者排序位置变化:37%第一作者,38%排序中间,25%排序最后(P<0.001)。最常见的三个职业是医生(63%)、非临床医生(11%)和护士(6%),其中女性分别占30%、45%和97%。总体女性作者比例从1985至1989年的28%升至2015至2018年的39%(趋势P=0.004)。以女性为第一作者或最后作者发表的RCTs与以男性为第一作者和最后作者的RCTs在以下研究特点上并无显著差异,包括随机化儿童中位数(60 vs.50,P=0.41),多中心试验比例(17% vs.24%,P=0.12),低偏倚风险试验比例(50% vs.66%,P=0.26),报告任何资助比例(55% vs.51%,P=0.66)或年均被引中位数(1.5 vs.2.4,P=0.09)。结论尽管随时间增加,发表儿科危重监护RCTs的研究人员中女性比例仍然落后于女性临床医生比例。女性研究人员发表文章的试验特点和影响与男性研究者相似。下一步研究应确定影响儿科重症监护研究中性别多样性的障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 标签: 作者 文献计量学 多样性 随机对照试验 医生性别差异 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危重病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s)作者的性别分布。数据资源2019年前发布的415项儿科重症监护RCTs。研究选择本文包含纳入PICU患儿的所有RCTs。本文使用PICUtrials.net,其使用多个数据库的综合检索策略来识别已发表的RCTs。数据提取本文作者手动提取每篇发表研究中每一位署名作者的姓名和职业,并根据其姓名区分男性或女性。结果本文纳入2146名作者,其中1888名(88%)可区分男/女性。总体而言38%作者为女性,该比例随作者排序位置变化:37%第一作者,38%排序中间,25%排序最后(P<0.001)。最常见的三个职业是医生(63%)、非临床医生(11%)和护士(6%),其中女性分别占30%、45%和97%。总体女性作者比例从1985至1989年的28%升至2015至2018年的39%(趋势P=0.004)。以女性为第一作者或最后作者发表的RCTs与以男性为第一作者和最后作者的RCTs在以下研究特点上并无显著差异,包括随机化儿童中位数(60 vs.50,P=0.41),多中心试验比例(17% vs.24%,P=0.12),低偏倚风险试验比例(50% vs.66%,P=0.26),报告任何资助比例(55% vs.51%,P=0.66)或年均被引中位数(1.5 vs.2.4,P=0.09)。结论尽管随时间增加,发表儿科危重监护RCTs的研究人员中女性比例仍然落后于女性临床医生比例。女性研究人员发表文章的试验特点和影响与男性研究者相似。下一步研究应确定影响儿科重症监护研究中性别多样性的障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 标签: 作者 文献计量学 多样性 随机对照试验 医生性别差异 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1日至8月31日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产妇。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产妇的分娩信息及收住ICU的原因;产后第3~7天进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Scale,BSES)、情绪调节量表(Emotion Regulation Scale,ER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产后半年通过问卷星获取产妇的基本情况、母乳喂养知识来源和母乳喂养信息。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概率法)及趋势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138例产妇纳入分析,包括母乳喂养组117例(母乳喂养≥6个月67例,母乳喂养<6个月50例)和人工喂养组21例。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比较,产后食欲好[2组“一般”“较好”和“非常好”分别为21.4%(25/117)、59.8%(70/117)和18.8%(22/117)与85.7%(18/21)、14.3%(3/21)和0.0%(0/21),χ2=27.29]、每天睡眠时间充足[指睡眠≥6 h,87.2%(102/117)与57.2%(12/21),χ2=10.99]、BSES 评分高[107.00分(92.00~122.00分)与55.00分(50.00~68.50分),Z=6.41]、ERS评分高[52.00分(45.50~59.00分)与38.00分(27.05~42.50分),Z=5.05]、产妇通过医院知识宣教[59.0%(69/117)与4.8%(1/21),χ2=18.82]和自学途径[62.4%(73/117)与33.3%(7/21),χ2=6.17]获取母乳喂养知识者的比例更高,产后出血[18.8%(22/117)与42.9%(9/21),χ2=5.91]、妊娠合并心脏病[5.1%(6/117)与23.8%(5/21),χ2=8.47]及EPDS评分≥13分[13.7%(16/117)与61.9%(13/21),χ2=24.95]的比例更低(P值均<0.05)。与母乳喂养<6个月组比较,母乳喂养≥6个月组产后食欲好[2组“一般”“较好”和“非常好”分别为7.5%(5/67)、68.7%(46/67)和23.9%(16/67)与40.0%(20/50)、48.0%(24/50)和12.0%(6/50),χ2=13.96]、每天睡眠时间充足[94.0%(63/67)与78%(39/50),χ2=6.57]、BSES评分高[115.00分(106.00~131.00分)与92.50分(68.00~104.00分),Z=6.29]、ERS评分高[57.00分(54.00~60.00分)与45.50分(38.00~50.00分),Z=7.80]者占比更高,自身乳汁分泌不足[41.8%(28/67)与76.0%(38/50),χ2=13.63]、产后出血[9.0%(6/67)与32.0%(16/50),χ2=9.96]及EPDS评分≥13分[7.5%(5/67)与22.0%(11/50),χ2=5.13]的占比均更低(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产后食欲好(OR=8.016,95%CI:1.908~33.679)、获得更多医院母乳喂养知识宣教(OR=30.013,95%CI:3.022~298.047)为母乳喂养的促进因素,而EPDS≥13 分(OR=0.179,95%CI:0.044~0.720)为母乳喂养的阻碍因素;产后食欲好(OR=2.227,95%CI:1.059~4.682)、获得更多医院母乳喂养知识宣教(OR=2.596,95%CI:1.035~6.512)是母乳喂养≥6个月的促进因素,而自身乳汁分泌不足(OR=0.230,95%CI:0.091~0.582)和产后出血(OR=0.288,95%CI:0.087~0.947)是母乳喂养≥6个月的阻碍因素(P值均<0.05)。结论收住ICU产妇的饮食、睡眠、情绪、是否获得专业的母乳喂养知识、相关合并症或并发症、家庭支持及情绪状态均会对母乳喂养率及喂养时间造成影响。医务人员早期评估产妇饮食等基本情况,积极治疗妊娠相关疾病,给予专业的母乳喂养宣教及指导,以及家庭和社会给予更多支持,有助于这些产妇的母乳喂养。

  • 标签: 母乳喂养 自我效能 情绪调节 抑郁症,产后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除了各种高成本的救治措施以外,新生儿的基本保健工作从未间断,近年来NICU内的基本保健工作为提高NICU新生儿生存率、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进一步强化NICU新生儿的基本保健观念,落实NICU的系列保健内容,从而保障和促进新生儿的健康与发展。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保健 健康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谵妄是一种急性的脑功能障碍,是ICU患者普遍存在且难以消除的问题,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和认知长期障碍的重要因素。尽管如此,跟呼吸衰竭及其原发病相比,针对谵妄的防治措施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且其防治策略仍有争议。目前循证医学不支持药物防治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谵妄,而是基于规范评估和监测,在医生主导下,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采用联合多种非药物方法预防和管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谵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30年间儿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利用我国1993、2001、2009和2014年4次儿科ICU现状横断面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就2014年结果与前3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主要内容包括参与调查的省份和医院数量、人员配备、设备配置、开展的技术项目。并将2014年调查仪器设备配置率、技术项目开展率和2016年"中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的建议"(简称"2016年建议")进行比较。结果4次调查的内容基本一致但略有差异,其中少部分项目在某次或多次调查未统计具体数据。(1)1993、2001、2009和2014年参与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医院数分别为14省20家、17省27家、25省33家和25省108家。(2)1993、2001、2009、2014年医师/床位比分别为0.7∶1、0.8∶1、(0.4~0.5)∶1和0.5∶1;护士/床位比为1.1∶1、1.4∶1、(1.1~1.7)∶1和1.3∶1。(3)1993、2001、2009和2014年多功能监护仪配备情况分别为0.4台/床、0.5台/床、1.1~1.4台/床和1.0台/床;有创呼吸机分别为0.5台/ICU、0.5台/床、0.6台/床和0.4台/床。2001、2009和2014年血气分析仪配备率分别为60.0%、100.0%(33/33)和88.0%(95/108),床旁X线摄片机分别为70.0%、93.9%(31/33)和90.7%(98/108)。2009和2014年调查无创呼吸机配备率分别为69.7%(23/33)和92.6%(100/108)。2014年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床旁持续血液净化装置配备率分别为10.2%(11/108)和45.4%(49/108)。1993、2001、2014年输液泵配备情况分别为0.5台/ICU、1.1台/床和1.7台/床。(4)2014年有创通气开展率为100.0%(108/108)。2009、2014年调查高频通气开展率为78.8%(26/33)和38.0%(41/108)。2014年调查无创通气开展率为89.8%(97/108)。2001、2009和2014年调查血液净化开展率分别为22.0%、69.7%(23/33)和47.2%(51/108)。2001、2009和2014年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开展率分别为48.0%、97.0%(32/33)和24.1%(26/108)。2001和2014年一氧化氮吸入开展率为24.0%和9.3%(10/108)。2009和2014年分别有6家和7家医院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技术。(5)与"2016年建议"比较,2014年除多功能监护仪外其他仪器配备均未达标,开展技术除常规机械通气外也均未达标。2001年原始数据无绝对值,故未呈现。结论与前3次调查相比,2014年调查PICU区域普及率明显升高,床位数成倍增长,设备配置及开展技术有显著提升,与"2016年建议"相比仍有差距,专业人员相对匮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儿科 横断面研究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sive care unit,PICU)护士镇痛镇静护理行为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构建规范化培训方案及研发标准化镇痛镇静护理流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PICU护士镇痛镇静护理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对东北及内蒙古地区18家医院的435名P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东北及内蒙古地区PICU护士镇痛镇静护理行为问卷平均得分为(70.54±13.63)分。不同年龄、护龄、PICU护龄、学历、职称,以及是否是重症专科护士、是否接受过镇痛镇静培训、有无护理镇痛镇静患儿经历,各组间护士的行为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是否接受过镇痛镇静相关培训、有无护理镇痛镇静患儿经历及对镇痛镇静的态度是影响PICU护士镇痛镇静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东北及内蒙古地区PICU护士镇痛镇静护理行为尚有很大提升空间,PICU护士参加镇痛镇静相关培训次数越多、护理镇痛镇静患儿经历越丰富、镇痛镇静态度越积极,其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越强。

  • 标签: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镇痛镇静 护理行为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