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养老机构护理照顾痴呆老人过程中的照顾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0年9月,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3家不同养老机构13名养老护理,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整理访谈资料。结果共提炼出7个主题:自身成长、团队归属感、成就感、被信任与被需要感、亲友不认同、社会地位低、负性情绪。其中前4个主题是正向因素,后3个主题是负向因素,二者共同影响痴呆老人护理的照顾体验。结论养老机构护理同时存在着正向和负向的痴呆老人照顾体验,政府和机构管理者应该给予护理更多的政策及社会支持,逐渐改善其社会地位、工作待遇和社会支持系统,拓宽其职业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养老机构护理的职业获益感和照顾质量。

  • 标签: 痴呆 老年人 护理员 养老机构 照顾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养老护理的核心胜任力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于2019年12月—2020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乌鲁木齐市15所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300名养老护理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养老护理核心胜任力调查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两者关系。结果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有效回收率为97.3%。292名养老护理核心胜任力总分为(106.44±15.35)分,各条目均分为(3.94±0.57)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6.95±6.30)分,处于中等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养老护理核心胜任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GSES总分均呈正相关(r=0.232~0.432;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养老护理核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64,P<0.01)。结论自我效能感是养老护理核心胜任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提高养老护理自我效能感可优化其核心胜任力,助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

  • 标签: 横断面研究 医养结合 养老护理员 核心胜任力 一般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养老护理的一般自我效能和心理韧性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方法本文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4—10月在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南通市和淮安市10所养老机构的287名养老护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离职倾向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87份,回收有效问卷275份,有效回收率95.82%。275名养老护理一般自我效能总分为(26.66±5.17)分,心理韧性总分为(94.19±8.59)分,离职倾向总分为(7.27±3.06)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和是否经历暴力事件的养老护理离职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P<0.01),离职倾向与一般自我效能、心理韧性呈负相关(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是否经历暴力事件、坚韧和自强是养老护理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一般自我效能通过心理韧性中的坚韧、自强和乐观对离职倾向产生间接效应,效应值为-0.341(95%置信区间:-0.431~-0.249,P<0.01)。结论养老护理的一般自我效能通过心理韧性对离职倾向产生影响。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应增强养老护理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心理韧性水平,以降低养老护理的离职倾向,稳定养老照护队伍,从而满足国内养老照护服务需求。

  • 标签: 老年人 养老护理员 自我效能 心理韧性 离职倾向 路径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医院-政府-市场"三元联动探索促进养老护理规范化培训和质量监管的路径。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对四川省绵阳地区24家养老护理机构护理分批次进行规范化培训及追踪管理。通过"医院-政府-市场"三元联动,建立和实施"养老护理规范化培训、培训后为期3月的'一对多’跟踪服务、养老护理机构服务质量督导"全程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培训前后养老护理的理论及操作成绩、项目实施前后养老护理院服务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019—2020年共计举办养老护理培训5期224人。培训前后养老护理的理论及操作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2.494、-26.150;P<0.01)。抽取2019年参与培训的13家养老机构进行项目实施前后服务质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75,P<0.01),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χ2=7.913,P<0.01)。结论"医院-政府-市场"三元联动的养老护理培训及质量监管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和医院的专业职能,可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区域内养老护理服务质量提升。

  • 标签: 养老护理员 规范化培训 质量管理 医院 政府 市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养老护理领导授权赋能行为与疏于照顾间的中介效应。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9月选择济宁市、焦作市和石家庄市共50所养老机构中的423名养老护理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领导授权赋能行为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养老护理疏于照顾评估量表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各变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本研究发放问卷423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386名养老护理的领导授权赋能行为总分为(47.93±7.51)分,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8.65±5.92)分,疏于照顾总分为(73.04±8.80)分。养老护理领导授权赋能行为和自我效能感、疏于照顾间两两呈正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在领导授权赋能行为与疏于照顾间的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19.73%。结论养老护理疏于照顾处于较低水平,自我效能感在领导授权赋能行为与疏于照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养老机构领导者应注重提高自身授权赋能行为的水平,加强对养老护理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以降低养老护理疏于照顾水平。

  • 标签: 老年人 养老护理员 领导授权赋能行为 自我效能感 疏于照顾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为样本,了解其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培训需求、供给意愿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为城市的中医药特色服务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7月,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医医院Y为中心,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周边9家养老机构的134名养老护理为研究对象,了解养老护理的基本情况及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程度、培训需求程度及供给意愿,分析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研134名养老护理,37.3%(50/134)不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71.6%(96/134)需要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χ2检验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对养老护理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512~28.057,均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养老护理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425、10.569、13.088,均P<0.05)。在培训需求上,随日节律调整起居(3.82 ± 0.67)分,食物的分类、特性、功效(3.38 ± 0.73)分,常用防治疾病的中药、中成药等(3.23 ± 0.84)分,情志与健康的关系(3.32 ± 0.65)分,运动保健法(3.47 ± 0.58)分,穴位按摩(3.50 ± 0.72)得分较高;而在供给意愿上,中医适宜技术中的拔罐(3.31 ± 0.79)分得分最高,其他项目得分较高的情况与培训需求相似。结论养老护理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应加强重点项目如起居养生、饮食调护、穴位按摩、运动保健等在养老机构的培训和推广运用,加大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提高其中医医养结合服务的参与率。

  • 标签: 养老护理员 中医药特色服务 培训需求 供给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为样本,了解其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培训需求、供给意愿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为城市的中医药特色服务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7月,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医医院Y为中心,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周边9家养老机构的134名养老护理为研究对象,了解养老护理的基本情况及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程度、培训需求程度及供给意愿,分析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研134名养老护理,37.3%(50/134)不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71.6%(96/134)需要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χ2检验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对养老护理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512~28.057,均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养老护理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425、10.569、13.088,均P<0.05)。在培训需求上,随日节律调整起居(3.82 ± 0.67)分,食物的分类、特性、功效(3.38 ± 0.73)分,常用防治疾病的中药、中成药等(3.23 ± 0.84)分,情志与健康的关系(3.32 ± 0.65)分,运动保健法(3.47 ± 0.58)分,穴位按摩(3.50 ± 0.72)得分较高;而在供给意愿上,中医适宜技术中的拔罐(3.31 ± 0.79)分得分最高,其他项目得分较高的情况与培训需求相似。结论养老护理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应加强重点项目如起居养生、饮食调护、穴位按摩、运动保健等在养老机构的培训和推广运用,加大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提高其中医医养结合服务的参与率。

  • 标签: 养老护理员 中医药特色服务 培训需求 供给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初始动机,为养老志愿服务策略和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定期参加长沙市第一福利院养老志愿服务的25名护理专业志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使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初始动机的4个主题:利己动机、利他动机、亲和动机和成就动机。其中利己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充实大学生活、丰富人生经历,提升自身能力、获得与专业相关的经验;利他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陪伴和帮助老人,消除老人孤独感;亲和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建立情感寄托,弥补缺失情感;成就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勇敢面对挑战、获取成就感,服务社会和他人、实现自身价值。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较为明确的初始动机,学校在护理人才培养中可加强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相关教育,志愿服务管理者可基于初始动机制订相关激励措施和服务策略,从而促进养老志愿团队的扩充和稳定,推动养老志愿服务的发展和完善。

  • 标签: 学生,护理 养老护理 志愿服务 初始动机 定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初始动机,为养老志愿服务策略和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定期参加长沙市第一福利院养老志愿服务的25名护理专业志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使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初始动机的4个主题:利己动机、利他动机、亲和动机和成就动机。其中利己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充实大学生活、丰富人生经历,提升自身能力、获得与专业相关的经验;利他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陪伴和帮助老人,消除老人孤独感;亲和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建立情感寄托,弥补缺失情感;成就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勇敢面对挑战、获取成就感,服务社会和他人、实现自身价值。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较为明确的初始动机,学校在护理人才培养中可加强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相关教育,志愿服务管理者可基于初始动机制订相关激励措施和服务策略,从而促进养老志愿团队的扩充和稳定,推动养老志愿服务的发展和完善。

  • 标签: 学生,护理 养老护理 志愿服务 初始动机 定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京市孤残儿童护理职业应激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缓解职业紧张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于2017年2~ 5月,以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护理257人作为调查对象,采集孤残儿童护理的一般人口学信息,采用职业紧张指数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tor, OSI)调查职业应激反应及职业应激因素,共发放问卷257份,收回有效问卷236份,回收率为91.83%。采用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职业应激反应中工作满意感得分为(43.99±6.83)分,心理健康得分为(36.09±4.59)分,抑郁症状得分为(17.31±2.44)分;在工作满意感方面,工作单调性、逻辑性与负荷变化为贡献因素(P<0.05),任务策略、任务控制为负面因素(P<0.05);在心理健康方面,提升机会、参与决策、自尊感、技术利用度、环境控制、时间管理、任务策略与同事支持为正相关(P<0.05),抱负与角色冲突为负相关(P<0.05);在抑郁方面,工作投入、参与决策、提升机会与行为特征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孤残儿童护理职业应激状况不容忽视,职业应激反应较严重,应针对性减少职业应激因素,增强个体紧张应对能力。

  • 标签: 职业应激 影响因素 孤残儿童护理员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养老机构护理对身体约束使用的态度和体验,为规范和减少身体约束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EBSCO、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6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与诠释。结果最终纳入了7篇文献,提炼出了58个结果,总结为11个类别,整合为4个结果。即影响身体约束实施的因素(老年人自身因素、护理人员方面因素、其他人员的影响、养老机构因素)、对身体约束的态度(支持态度、反对态度和中立态度)、情感体验与释放方式(情感体验和释放方式)、约束使用现存的不足与建议(现存的不足、相关建议)。结论养老机构身体约束使用是多方因素作用下的结果,护理人员在实施身体约束中会存在积极、消极和中立的态度及情感体验,且其基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能发现约束使用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定身体约束规范和约束缩减策略时需全面考虑各方利益,并从根源入手切实解决身体约束滥用这一问题。

  • 标签: 老年人 养老机构 护理人员 身体约束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养老机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Orem自护理论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医养结合部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设为传统组,另一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Orem自护理论进行的护理设为自护组,各45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绞痛稳定状态(AS)、治疗满意度(TS)、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疾病的认知程度(DP)以及心绞痛的发作频率(A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AS、TS、PL、DP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A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养老机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Orem自护理论,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冠心病 Orem自护理论 生活质量 传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京市孤残儿童护理职业枯竭状况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孤残儿童护理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2至5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整群抽样选择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在职孤残儿童护理236人作为研究对象,用《职业应激指数量表》(OSI量表)和《职业枯竭问卷》(MBI)调查孤残儿童护理的职业应激和职业枯竭状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应激因素对孤残儿童护理职业枯竭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南京市孤残儿童护理职业枯竭发生率为67.37%(159/236);职业枯竭发生率与行为特征、家庭支持呈负向关联(P<0.05);在职业枯竭3个维度中,情感耗竭发生率与任务控制、工作单调性呈正向关联(P<0.05),与角色模糊和工作满意感呈负向关联(P<0.05);人格解体发生率与工作单调性、同事支持呈负向关联(P<0.05)。结论孤残儿童护理职业枯竭较为严重,职业应激因素、个性特征、缓解因素对职业枯竭的发生有影响。

  • 标签: 护理 孤残儿童 职业应激 枯竭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社区老年人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中不同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设问卷通过分层变比抽样法抽取广州市某社区500例老年人进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养老方式选择意愿调查,应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涉及服务中,家庭、社区居家和社区机构养老选择意愿分别为57.6%、31.2%、1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及以上学历(OR=2.514)、由家属照料(OR=3.345)或无人照料(OR=4.229)、每月经济收入为3 000~5 000元(OR=1.891)、每月为养老支付1 000~3 000元(OR=2.572)、健康状况一般(OR=3.716)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P<0.05);退休前有较好职业(OR=9.813)、每月经济收入3 000~5 000元(OR=3.222)、养老支付能力在3 000元以上(OR=6.902)、健康状况较差(OR=1.000)、无人照料(OR=4.386)的老年人更倾向选择社区机构养老(均P<0.05)。结论老年人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是利用社会化养老的意愿更加主动和积极,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有无照料者和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人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中不同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社区 老年人 养老服务 养老综合体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已经在当代引起了许多社会问题,现有的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我们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养老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本文从以人口老龄化为背景,结合我国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分析了发展构建依托社区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并且指出了目前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社区服务 养老模式
  • 简介:摘要由于农村社保面大量广,任务十分繁重,档案工作的规范与完善管理,在农村社保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档案管理大多被动承担着档案管理职能和档案利用服务职能,要想适应农村社保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来优化自身的职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档案工作强化职能,创新改革,建章立制,依法治档,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有效利用

  • 标签: 农村养老保险,档案工作,规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区域联动机制下护理岗位胜任力的现状及影响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因素。方法于2019年12月在上海市宝山区老年区域联动中心,使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区内8所医疗机构的159名护理使用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沟通调节3个维度评价护理的岗位胜任力情况。结果参与调查的护理共157名,年龄(50.9 ± 5.4)岁。岗位胜任力(73.21 ± 14.26)分,属于一般中等水平。3个维度中工作能力维度得分最高,为(28.92 ± 7.40)分,沟通调节维度得分最低,为(21.08 ± 6.41)分。各个条目中"品行"条目得分最高,"解决矛盾"条目得分最低。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工龄长短、有无工作经验3个因素对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229、0.068,t值为1.147,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护理员工作经验(B值为0.435,P<0.05)、工龄(B值为-1.792,P<0.05)是影响护理岗位胜任力的主要因素。结论在老年区域联动机制下护理的工作态度、基础知识、工作积极性、基础照护技能都得到有效的保障,但在解决矛盾、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倾听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应加强老年区域联动机制的作用,提升各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岗位胜任力,进而提升护理对老年人的服务水平,提高老年护理质量。

  • 标签: 老年区域联动 护理员 岗位胜任力 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区域联动机制下护理岗位胜任力的现状及影响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因素。方法于2019年12月在上海市宝山区老年区域联动中心,使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区内8所医疗机构的159名护理使用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沟通调节3个维度评价护理的岗位胜任力情况。结果参与调查的护理共157名,年龄(50.9 ± 5.4)岁。岗位胜任力(73.21 ± 14.26)分,属于一般中等水平。3个维度中工作能力维度得分最高,为(28.92 ± 7.40)分,沟通调节维度得分最低,为(21.08 ± 6.41)分。各个条目中"品行"条目得分最高,"解决矛盾"条目得分最低。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工龄长短、有无工作经验3个因素对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229、0.068,t值为1.147,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护理员工作经验(B值为0.435,P<0.05)、工龄(B值为-1.792,P<0.05)是影响护理岗位胜任力的主要因素。结论在老年区域联动机制下护理的工作态度、基础知识、工作积极性、基础照护技能都得到有效的保障,但在解决矛盾、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倾听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应加强老年区域联动机制的作用,提升各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岗位胜任力,进而提升护理对老年人的服务水平,提高老年护理质量。

  • 标签: 老年区域联动 护理员 岗位胜任力 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2019年9—12月,笔者参与了苏州大学与德国柏林Pflgewerk养老机构针对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课程研发与智慧化养老的交流项目,在学习与交流期间,德国完善的居家照护体系,先进适老辅具的研发与运用,系统规范的照护培训课程,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氛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安宁疗护中心令笔者印象深刻。本文结合学习交流活动的亲身经历,思考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足,希冀为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长期照护体系,从而实现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提供参考。

  • 标签: 国际教育交流 德国柏林 养老机构 见闻分享
  • 简介:摘要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担负着防止航空器相撞,保障空中交通顺畅的使命。管制在工作中由于轮班、工作负荷、睡眠等因素的影响会引起疲劳,管制疲劳对空中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威胁。本文是在学习大量国内外空管疲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管制疲劳的含义,分析了引起管制疲劳的诸多因素,提出了对应措施,有效地管理疲劳风险,从而避免因管制疲劳问题所导致的安全隐患,不断完善空中交通安全系统,以提高效率,保障飞行安全,从而为我国民航事业更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 标签: 空中交通管制 管制员 疲劳 轮班 预防措施 空中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