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表现为极重度全血细胞减少,其以骨髓衰竭综合征为主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感染、环境毒素、遗传及获得性基因突变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与白血病的发生和正常衰老所致的血液疾病相关。目前有许多方法可将其治愈,临床病理和生理学研究对该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疗现状及进展。

  • 标签: 贫血,再生障碍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抑制法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表现为极重度全血细胞减少,其以骨髓衰竭综合征为主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感染、环境毒素、遗传及获得性基因突变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与白血病的发生和正常衰老所致的血液疾病相关。目前有许多方法可将其治愈,临床病理和生理学研究对该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疗现状及进展。

  • 标签: 贫血,再生障碍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抑制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真实世界门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诊断流程、治疗及疗效。方法评估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门诊治疗176例AA患者的诊断流程、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患者出现症状至首次就诊中位时间7(5~120)个月,就诊原因包括出血(52.3%)、贫血(51.7%)、感染(6.8%)。诊断流程中168例(95.5%)患者完成髂骨骨髓穿刺(骨穿),仅22例(17.1%)完善了多部位骨穿(胸骨分类);骨髓活检完成率85.1%(143/168);只有59.5%(100/168)和58.9%(99/168)完成了骨髓流式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86例(48.5%)完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筛查;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查完成率最低,仅45例(26.8%)。环孢素A(CsA)联合雄激素及左旋咪唑为最常见治疗方案,总计77例(43.8%),其次为CsA联合雄激素45例(25.6%),单用CsA者24例(13.6%),单用雄激素者16例(9.1%),14例(7.9%)患者确诊后选择中药或未治疗。根据门诊复诊频率将176例患者分为复诊规律组(每年≥4次)130例(73.9%)和复诊欠规律组(每年<4次)46例(26.1%)。复诊规律组6个月有效率较高(52.5%对28.0%,P=0.005),12个月高质量缓解率更好(40.7%对16.7%,P=0.027),24个月复发率更低(4.4%对36.4%,P=0.001)。结论真实世界治疗的AA患者诊断流程需重视多部位骨穿检查并完成PNH克隆筛查、流式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查;门诊规律复诊患者可获得高质量缓解,复发率低,推荐每年至少复诊4次。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真实世界 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真实世界门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诊断流程、治疗及疗效。方法评估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门诊治疗176例AA患者的诊断流程、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患者出现症状至首次就诊中位时间7(5~120)个月,就诊原因包括出血(52.3%)、贫血(51.7%)、感染(6.8%)。诊断流程中168例(95.5%)患者完成髂骨骨髓穿刺(骨穿),仅22例(17.1%)完善了多部位骨穿(胸骨分类);骨髓活检完成率85.1%(143/168);只有59.5%(100/168)和58.9%(99/168)完成了骨髓流式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86例(48.5%)完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筛查;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查完成率最低,仅45例(26.8%)。环孢素A(CsA)联合雄激素及左旋咪唑为最常见治疗方案,总计77例(43.8%),其次为CsA联合雄激素45例(25.6%),单用CsA者24例(13.6%),单用雄激素者16例(9.1%),14例(7.9%)患者确诊后选择中药或未治疗。根据门诊复诊频率将176例患者分为复诊规律组(每年≥4次)130例(73.9%)和复诊欠规律组(每年<4次)46例(26.1%)。复诊规律组6个月有效率较高(52.5%对28.0%,P=0.005),12个月高质量缓解率更好(40.7%对16.7%,P=0.027),24个月复发率更低(4.4%对36.4%,P=0.001)。结论真实世界治疗的AA患者诊断流程需重视多部位骨穿检查并完成PNH克隆筛查、流式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查;门诊规律复诊患者可获得高质量缓解,复发率低,推荐每年至少复诊4次。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真实世界 门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骨髓衰竭综合征,以免疫介导的造血干细胞破坏为特征,常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妊娠合并AA在我国孕妇中发病率为(0.3~0.8)/10万,妊娠合并极重型AA(VSAA)极为罕见,对产科医师来说是重大的挑战。本文报道了一例妊娠合并VSAA患者,于妊娠21周+首次发病,进行以支持治疗为主的孕期管理,于妊娠29周+3行剖宫产术分娩,随访至今,母儿预后良好。通过对本例诊治经过的介绍及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产科医师对妊娠合并VSAA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健康指导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感染的预防作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A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级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和生活质量得分。结果干预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健康指导对AA患者感染有一定预防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贫血,再生障碍性 分级健康指导 感染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危及生命的骨髓衰竭疾病,其病理生理学目前尚不明确。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参与基因转录后的表达调控。最近国内外研究表明,miRNA在AA患者中表达异常,可能参与AA的发生、发展。现就miRNA在AA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微小RNA 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病机制 生物标志物 靶点治疗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以骨髓中造血前体细胞减少或缺如为特征的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雄激素可以刺激骨髓造血,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基础药物。肝细胞腺瘤是少见的肝脏良性上皮性肿瘤,与应用雄激素有关。本文报告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伴肝细胞腺瘤,探讨与肝内髓外造血的关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雄激素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及肝功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联合环孢素(CsA)的免疫抑制治疗(IST)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及疗效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89例获得性AA并应用IST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2年,对患儿初诊时的临床特征、疗效及疗效预测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获得性AA患儿中极重型AA(vSAA) 27例、重型AA(SAA)48例、输血依赖性非重型AA(NSAA) 14例。中位年龄7岁。vSAA、SAA和输血依赖性NSAA患儿在不同随访时间节点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性AA患儿的复发率为4.49%(4/89例),复发中位时间为18个月。获得性AA患儿的克隆演变率为2.24%(2/89例)。在多因素分析中,使用IST 6个月时,初诊患儿CD4+/CD8+比值越高、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早期治疗有反应,均提示患儿对IST治疗反应好。结论rATG联合CsA的IST对儿童获得性A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CD4+/CD8+比值高和G-CSF早期治疗有反应均是IST 6个月治疗反应良好的预测因子。

  • 标签: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 环孢素 随访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syn-HSC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对11例接受syn-HSCT的A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11例AA患者中男4例,女7例,中位年龄为22(7~44)岁。全部11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中位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0(8~23)d,中位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1(8~28)d。8例患者获得长期稳定植入,3例患者植入失败,其中2例行二次移植(1例获得到长期稳定植入,另1例造血重建后再次发生植入失败)。中位随访时间为53(5~135)个月,全部11例患者均存活,其中9例患者外周血象长期正常。结论syn-HSCT治疗AA可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植入失败仍是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 标签: 同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 再生障碍性贫血 植入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syn-HSC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对11例接受syn-HSCT的A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11例AA患者中男4例,女7例,中位年龄为22(7~44)岁。全部11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中位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0(8~23)d,中位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1(8~28)d。8例患者获得长期稳定植入,3例患者植入失败,其中2例行二次移植(1例获得到长期稳定植入,另1例造血重建后再次发生植入失败)。中位随访时间为53(5~135)个月,全部11例患者均存活,其中9例患者外周血象长期正常。结论syn-HSCT治疗AA可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植入失败仍是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 标签: 同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 再生障碍性贫血 植入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影响环孢素A(CsA)联合雄激素方案治疗输血依赖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D-NSAA)获得血液学反应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连续收治的77例TD-NSAA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CsA联合雄激素治疗方案获得血液学反应患者的基线临床和血液学特征。结果77例TD-NSAA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获得血液学反应分别为43例(55.8%)和53例(68.8%),单因素分析基线血小板计数[19(6~61)×109/L对13.5(5~45)×109/L,P=0.001]是影响6个月获得血液学反应的唯一因素;基线血小板计数[18(6~61)×109/L对10.5(5~45)×109/L,P<0.001]、网织红细胞绝对值[0.03(0.01~0.06)×1012/L对0.03(0.02~0.06)×1012/L,P=0.043]、血小板输注依赖(P=0.007)和红细胞及血小板输注依赖(P=0.012)为治疗后12个月能否获得血液学反应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血小板水平为获得血液学反应独立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10和0.00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方法显示基线PLT界值为15.5×109/L。结论TD-NSAA患者初诊时较高的血小板基线水平、网织红细胞基线水平和不伴血小板输注依赖均提示预后较好,血小板水平≥15.5×109/L时可以考虑采用CsA联合雄激素治疗

  • 标签: 环孢素A 雄激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 预后因素
  • 作者: 刘真真 苏松 张玉洁 薛鲜敏 时艳婷 杜伟 蒋明佐 许冰 储屹 吴楠 吴开春 梁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五科 消化系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五科 消化系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南院区消化内科,北京 100071,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学员六大队,西安 710032,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710004,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西安 710069
  • 简介:摘要检索并分析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消化病医院IBD数据库2006年至2019年1月的数据,共检索到CD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死亡病例4例,其中1例因小肠穿孔死亡,1例因病情进展自杀死亡,2例因疾病消耗和进展死亡。CD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但十分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经典治疗方案效果欠佳,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有效。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病机制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对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指征、供者选择、预处理方案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措施等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规范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1年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艾曲泊帕联合环孢素A(CsA)的13例初治输血依赖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ransfusion-dependent 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TD-NSAA)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艾曲泊帕联合CsA治疗TD-NSAA的疗效、不良反应等。13例TD-NSAA患者治疗3个月总体血液学反应(OR)12/13。至随访截点,12例患者获得治疗反应,其中2例达完全血液学反应(CR),9例达部分血液学反应(PR),1例达血液学反应(HR)。1例患者在艾曲泊帕治疗6个月时转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5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未对治疗造成影响。对比既往单一CsA方案疗效,对于TD-NSAA,艾曲泊帕联合CsA应用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艾曲泊帕 输血依赖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环孢素A 治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