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5 min即刻剖宫产和急诊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行5 min即刻剖宫产的107例产妇为即刻剖宫产组,按照1∶2的配对比例从同时期行急诊剖宫产的6 800例产妇中选取214例为急诊剖宫产组。行5 min即刻剖宫产指征的前5位为胎儿严重窘迫26例、胎盘完全剥离22例、前置胎盘致产前大出血18例、羊水极少10例、重度子痫9例;行急诊剖宫产指征的前5位为轻、中度胎儿窘迫58例、臀位17例、轻中度子痫16例、胎头下降停滞16例、羊水过少16例。分析两组剖宫产术后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住院费、产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新生儿生后Apgar评分、死亡情况,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相关因素。结果即刻剖宫产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住院费用高于急诊剖宫产组[(363.5±126.3)比(312.2±77.4)ml,t=4.48,P<0.01;(11 160±5 990)比(9 810±5 200)元,t=2.05,P=0.04],两组产后心率[(81.8±8.2)比(81.6±7.9)次/min,t=0.23,P=0.82]、收缩压[(113.6±10.6)比(113.7±8.5)mmHg(1 mmHg=0.133 kPa),t=-0.12,P=0.90]、舒张压[(71.2±8.9)比(71.0±7.0)mmHg,t=0.34,P=0.7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刻剖宫产组新生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8.25±2.95)分、5 min Apgar评分(9.11±2.35)分,低于急诊剖宫产组的(9.72±1.35)和(9.83±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P<0.01;t=-3.61,P<0.01);即刻剖宫产组新生儿转入NICU率为30.84%(33/107),高于急诊剖宫产组的14.49%(31/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5,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周(OR=1.31,95%CI:1.06~1.62)、新生儿出生体重(OR=1.40,95%CI:1.11~2.40)、剖宫产方式(OR=2.32,95%CI:1.15~4.78)是新生儿转入NICU的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5 min即刻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多与产妇合并疾病多有关,且增加新生儿转入NICU率,对新生儿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 标签: 剖宫产术 急诊处理 预后 产后出血 重症监护,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发生胎盘植入的不同类型与前次剖宫产间的关联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 2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资料做回顾分析,其中发生胎盘植入共842例,植入类型597例为粘连型、204例为植入型、41例为穿透型。对本次妊娠发生胎盘植入的类型与前次剖宫产时是否中转手术、是否产后出血、距本次妊娠的时间等关联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前次剖宫产发生产程中转手术者再次妊娠胎盘植入的总发生率以及不同胎盘植入类型发生率均较前次剖宫产未产程中转手术者明显升高[总发生率:27.4%(419/1 528)比7.3%(423/5 758);粘连型:18.0%(275/1 528)比5.6%(322/5 758);植入型:7.9%(121/1 528)比1.4%(83/5 758);穿透型:1.5%(23/1 528)比0.3%(18/5 7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前次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者再次妊娠胎盘植入的总发生率以及不同胎盘植入类型发生率均较未发生产后出血者明显升高[总发生率:33.9%(74/218)比10.9%(768/7 068);粘连型:22.5%(49/218)比7.8%(548/7 068);植入型:9.6%(21/218)比2.6%(183/7 068);穿透型:1.8%(4/218)比0.5%(37/7 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前次剖宫产距本次妊娠间隔时间与三种胎盘植入类型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发生胎盘植入可能与前次剖宫产时中转手术以及产后出血密切相关,剖宫产再次妊娠者应加强对该类孕妇的孕期管理。

  • 标签: 剖宫产术 瘢痕 胎盘,侵入性 产后出血 分娩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二孩"政策实施,剖宫产后妊娠有阴道试产意愿的孕妇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就剖宫产后再妊娠阴道分娩评估与预测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综述,并讨论影响试产成功的因素及预测模型,为产前咨询及决定分娩方式提供参考。

  • 标签: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阴道试产 预测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血压是剖宫产麻醉期间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无论采用何种麻醉方式,均不能完全避免围手术期发生低血压,而低血压本身对于孕产妇和新生儿均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同时,体位的改变、手术操作以及缩宫素的使用,对于血压的波动也有影响。针对这些因素,文章比较分析了输液、升压药物、体位对于低血压的预防和治疗的优缺点,希望为临床防治剖宫产期间低血压提供一些思路。

  • 标签: 剖宫产 麻醉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瘢痕子宫再分娩是近年来产科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大部分瘢痕子宫患者分娩选择再次剖宫产。子宫破裂、盆腔粘连、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以及胎儿成熟度是主要关注焦点。因此,掌握适时终止妊娠的时机、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产科医生现今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时机与技巧作一阐述。

  • 标签: 剖宫产术,再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摘要剖宫产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caesarean section pain, CPCSP)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可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母婴关系,甚至可导致产妇抑郁,但临床上常被忽视。文章综述了CPCSP的特点、疼痛评估方法、危险因素及临床对策。CPCSP的发生机制复杂,主要与孕产妇自身、麻醉和手术三方面因素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术前疼痛病史、社会经济支持不足、抑郁、遗传学因素、手术操作及术后急性疼痛等,相关因素导致CPCSP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的临床策略以预防为主,重点在于识别高风险人群和做好术后急性疼痛管理。

  • 标签: 剖宫产 慢性疼痛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估子宫剖宫产瘢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剖宫产术后6个月以上的患者75例行前瞻性诊断试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超声(TVS)及CEUS检查,其中11例接受宫腔水造影检查。与TVS和宫腔水造影对比,分析CEUS对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对CEUS与TVS两种方法测量瘢痕憩室形态学参数的结果进行比较。根据检查结果将病例分为瘢痕憩室组和完整瘢痕组,对比分析2组瘢痕部位的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结果TVS检出瘢痕憩室40例,检出率为53.3%(40/75);CEUS检出瘢痕憩室51例,检出率为68%(51/75),2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36,P<0.05)。CEUS测量瘢痕憩室的深度、瘢痕残余肌层厚度平均值分别为(5.55±1.55)mm、(3.22±1.37)mm;与TVS的测量值(4.24±2.76)mm、(3.96±1.80)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63、6.480;P均<0.001)。瘢痕憩室组瘢痕部位的峰值强度及增强速率分别为(15.07±1.82)dB、(2.60±0.61)dB/s;均明显低于完整瘢痕组的(17.37±1.97)dB、(3.72±1.89)dB/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61、-3.837;P均<0.001)。结论CEUS对子宫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检出能力优于TVS,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峰值强度、增强速率)可以通过造影剂微泡的灌注情况,反映瘢痕部位的微血管密度,对瘢痕愈合情况进行评估,CEUS在子宫剖宫产瘢痕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瘢痕 憩室 超声造影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可能发生灾难性大出血,导致子宫切除等不良妊娠结局,严重者危及孕产妇生命。近20年来,介入放射学技术,特别是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应用于产科出血的救治越来越广泛,受到产科医师的青睐。现就各种介入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剖宫产 球囊阻断 子宫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再次剖宫产产妇300例设为研究组,并抽取同期初次选择剖宫产的再次妊娠产妇300例设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娩时间、不良妊娠结局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分娩时间长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盆腔或腹腔粘连、子宫破裂发生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宫缩乏力、胎盘前置、胎盘植入、胎盘粘连、胎盘组织处于瘢痕处、瘢痕处于子宫下段的发生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发症与剖宫产造成腹腔及盆腔结构影响、瘢痕子宫子宫壁解剖结构受损、胎盘亲瘢痕组织生长特性等因素相关。

  • 标签: 剖宫产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产后出血 盆腔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3.0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于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7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并诊断为CSP共38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利用扫描仪器GE 750 W获取所有病例盆腔MRI图像,分析病灶特征、生长方式、有无血管流空、孕囊与瘢痕相交长度及孕囊距子宫浆膜面的距离及收集临床相关治疗方案。结果在MR上孕囊可表现为单纯囊性及混杂包块型,混杂包块型较单纯囊性妊娠囊有更大的最大径、孕囊体积以及与子宫瘢痕相交长度,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孕囊的生长方式上可分为外生型及内生型,外生型较内生型孕囊血供更为丰富,距子宫浆膜面距离更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在1~ 3个月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恢复至正常值,预后良好。结论磁共振对CSP患者可进行全面评估,充分了解病灶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为定制个性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剖宫产瘢痕妊娠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分布特点。方法通过电子病案管理系统,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产科2011年至2016年剖宫产术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出院诊断、麻醉记录单和病程记录获取麻醉相关并发症情况。统计并分析各种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根据不同年份、年龄(≤19岁、20~29岁、30~39岁及≥40岁)、ASA分级(Ⅰ-Ⅵ级)、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及全身麻醉)和计划类型(计划内及非计划内)、合并瘢痕子宫进行分层分析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剖宫产术产妇7 595例,92例(1.21%)至少发生了1次麻醉相关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共91例,其中椎管内麻醉后头痛89例(97.81%),短暂性神经症状2例(2.19%)。非特指的系统性并发症(喉痉挛)1例。不同年份、年龄、ASA分级、麻醉方式及计划类型、是否合并瘢痕子宫的产妇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产妇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以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为主。

  • 标签: 剖宫产术 麻醉相关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分娩知识知晓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该院接收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4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产妇对分娩知识的掌握现状,比较不同特征孕妇对分娩相关知识得分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影响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分娩知识知晓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489例孕妇对分娩方式相关知识得分为(13.28±2.64)分,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仍有待提高。本组489例孕妇对分娩方式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文化程度、经济水平、是否产前检查、分娩方式建议等,经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P<0.05;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文化程度、经济水平、是否产前检查、分娩方式建议等均是影响孕妇对分娩方式相关知识知晓掌握程度的相关因素。结论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对分娩方式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因此对于此类孕妇,尤其是文化程度与经济水平较低、未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应加强宣教,以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剖宫产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知识知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产妇的妊娠结局,以及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住院分娩,既往有1次剖宫产术分娩史,并自愿选择TOLAC的19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最终分娩方式,将其分别纳入TOLAC成功组(n=122,VBAC者)与TOLAC失败组(n=71,TOLAC失败后,中转剖宫产术分娩者)。进一步将TOLAC成功组产妇,以2017年1月本院对有剖宫产术分娩史产妇开展TOLAC为时间节点,分为开展前亚组(n=25,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择VBAC产妇)与开展后亚组(n=97,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选择VBAC产妇)。回顾性分析这193例TOLAC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本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术分娩间隔时间、入院时宫颈评分、是否自然临产、新生儿出生体重等。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对VBAC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以及单因素分析结果,将可能影响产妇VBAC的9项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对TOLAC成功组与TOLAC失败组,开展前亚组与开展后亚组产妇妊娠结局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病例收集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并获得批准(审批文号:202H2019PJ039)。TOLAC成功组与TOLAC失败组产妇年龄、学历构成比、孕次及产次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孕妇TOLAC率为5.01%(193/3 851),VBAC率为63.21%(122/193);自2017年1月开展TOLAC后,VBAC率由2017年1月前的47.17%(25/53),上升至2017年1月后的69.29%(97/1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6, P=0.004)。②影响VBAC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LAC成功组产妇孕期体重增加值、分娩前产妇人体质量指数(BMI)、本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术分娩间隔时间、分娩孕龄、分娩巨大儿所占比例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显著低于或短于TOLAC失败组,入院时宫颈评分、自然临产率及早产率,均显著高于TOLAC失败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将上述可能影响产妇VBAC的9项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入院时宫颈评分>6分(OR=2.806,95%CI:1.290~6.105,P=0.009),自然临产(OR=2.650,95%CI:1.137~6.175,P=0.024)及新生儿出生体重<3 750 g(OR=2.928,95%CI:1.193~7.185,P=0.019),均为VBAC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余各项,则均非VBAC的独立影响因素。④TOLAC成功组产妇产后出血(PPH)量及发生率,均显著高于TOLAC失败组,产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均显著短于或低于TOLAC失败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91、P<0.001,χ2=4.555、P=0.033,t=-11.487、P<0.001,t=-14.774、P<0.001)。193例TOLAC产妇及其新生儿均未发生死亡。⑤TOLAC成功组产妇中,开展前亚组产妇孕期体重增加值、分娩前BMI、分娩孕龄、新生儿出生体重,产程中使用缩宫素、分娩镇痛、阴道助产率,以及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及产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小于或短于开展后亚组,而入院时宫颈评分、自然临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比例,则均显著高于开展后亚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制定规范化管理措施,可以提高TOLAC安全性及VBAC率。宫颈成熟、自然临产、新生儿出生体重<3 750 g,均为VBAC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剖宫产术,再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 妊娠结局 宫颈成熟 影响因素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剖宫产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3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剖宫产术后感染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及肺部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与肺部感染的关系。结果360例剖宫产术产妇中,共有56例(15.56%)出现术后肺部感染,304例(84.44%)未发生感染。未感染组产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术前给药率均显著大于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产妇术后1 d、2 d、3 d的体温均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产妇剖宫次数、辅助呼吸、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次数、辅助呼吸、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均为剖宫产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涉及多方面,其中剖宫次数、住院时间、辅助呼吸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均为产妇术后肺部感染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剖宫产术 肺部感染 抗菌药物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助产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56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成功阴道分娩者纳入顺产组475例,将阴道分娩过程中接受助产手术者纳入助产组92例(产钳助产59例、胎头吸引助产33例),比较两组母婴结局和并发症情况,以及不同助产方式母婴结局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助产组高龄产妇29例(31.52%),顺产组89例(18.7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P<0.001);助产组住院时间(2.80±0.73)d,顺产组(2.04±0.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3,P<0.001)。(2)助产组产后出血量(316.16±483.67)ml,产后出血率5.43%,顺产组产后出血量(201.38±144.43)ml,产后出血率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01; χ2=7.05,P=0.008);两组其他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种助产方式之间相比,产钳组出胎时间(10.36±1.75)min,胎吸引产组出胎时间(12.12±2.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P<0.001)。产钳组住院时间为(2.95±0.71)d,胎吸引产组为(2.55±0.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10);两种助产方式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助产可能会增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但未增加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产程中应根据母胎情况选择恰当的助产方式。

  • 标签: 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 阴道助产术 子宫破裂 产钳助产术 胎头吸引术
  • 简介:摘要目的遴选并提取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决策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检索中国指南网、国际指南图书馆、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美国指南网、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UpToDat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护理文献累积索引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关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管理及决策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推荐实践、最佳临床实践信息册以及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5月1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证据13篇,包括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6篇,共总结15条最佳证据,包括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选择性再次剖宫产人群、选择性再次剖宫产人群/子宫破裂影响因素、分娩方式管理、分娩决策工具4个方面。结论建议临床应用证据时,应根据所在医疗机构的资源、医务人员应用证据的促进和阻碍因素、临床医生的合理判断、产妇提供的临床数据、产妇及家属意愿等进行证据选择。且由于最佳证据随时间推移不断更新,应用者还需持续更新证据,最终以科学的方法解决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决策的问题,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剖宫产术 产妇 再次妊娠 决策 分娩方式 循证护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寒战与羊水入血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剖宫产术中寒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病例对照研究。ASA分级Ⅰ、Ⅱ级产妇57例,全部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麻醉医师观察产妇术中寒战程度并分级。记录产妇的一般情况(姓名、年龄、身高、体重)、出血量、液体入量、孕龄、新生儿体重、手术时长、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和寒战分级等,测量并记录产妇麻醉前、麻醉后30 min、术终3个时点的肛温。按照Dewitte寒战分级法将产妇分为4组:0级为非寒战组(0组),寒战1~3级分别为1组、2组、3组,其中1、2、3组合称寒战组。所有产妇均于手术结束前抽取静脉血2 ml检测唾液酸Tn(sialyl Tn, sTn)抗原浓度。分别对寒战程度与sTn抗原浓度、孕龄、出血量、液体入量、手术时长、新生儿体重、3个时间点肛温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产妇年龄、身高、体重、出血量、液体入量、孕龄、新生儿体重、手术时长、3个时间点肛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和3组sTn抗原浓度明显高于0组和1组(P<0.05),1组sTn抗原浓度明显高于0组(P<0.05)。寒战组sTn抗原浓度明显高于非寒战组(P<0.05)。寒战程度和sTn抗原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895(P<0.01),而孕龄、出血量、液体入量、手术时长、新生儿体重、3个时点肛温与寒战程度并无相关性。结论剖宫产术中产妇寒战与羊水入血相关。

  • 标签: 剖宫产 寒战 羊水 唾液酸Tn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