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正常胎盘位于子宫前壁、后壁或宫底、侧壁,前置胎盘的位置则距离宫颈内口较近,甚至已经覆盖宫颈内口;产妇存在剖宫产史的情况下,胎盘覆盖于切口的瘢痕上,胎盘组织距离宫颈口较近,会进一步加重其危险性,造成出血的状况,形成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型前置胎盘治疗较为困难,大多数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甚至需要进行子宫切除。血管介入技术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大出血的风险,认真开展护理工作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

  • 标签: 动脉球囊阻断 凶险性前置胎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临时性颈动脉阻断实验(temporaryballoonocclusion,TBO)监测的护理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分析和总结22例接受单侧临时性颈动脉阻断实验病人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22例单侧TBO病人中阴性16例,阳性6例。在阻断实验中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术前心理疏导护理,术中默契配合,并严密观察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经体征,术后宣教与监护,对TBO顺利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颈动脉 临时性球囊阻断实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临时性颈动脉阻断实验(temporaryballoonocclusion,TBO)监测的护理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分析和总结22例接受单侧临时性颈动脉阻断实验病人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22例单侧TBO病人中阴性16例,阳性6例。在阻断实验中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术前心理疏导护理,术中默契配合,并严密观察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经体征,术后宣教与监护,对TBO顺利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颈动脉 临时性球囊阻断实验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阻断在胎盘植入应用的护理体会。 方法: 回顾分析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收治的 16例子腹主动脉阻断治疗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6例患者经腹主动脉阻断治疗,( 1) 16例患者子宫均得到保留,减少了术中及产后出血量;( 2)患者经治疗,仅有 2例术后出现产后出血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得到缓解。 结论: 经过观察,有胎盘植入的患者,在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阻断,加上术后的科学护理与观察, 可有效减少术中及产后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提高了广大女性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腹主动脉阻断;胎盘植入;护理 随着 2016年国内二胎政策开放,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病例不断增多,此次妊娠时胎盘附着于原子宫切口部位,容易并发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胎盘植入的患者,极易导致剖宫产术中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大大增加了子宫切除率,甚至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便会导致产妇大出血、休克、子宫穿孔及继发感染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需要面对切除子宫等情况发生,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为积极有效预防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大出血,我院对胎盘植入患者在剖宫产前行腹主动脉阻断,预防术中及产后大出血的发生,避免子了宫切除的伤害。下文就我院在临床上收集到的 16例胎盘植入剖宫产产妇,使用腹主动脉阻断预防术中及产后出血情况探讨分析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阻断在胎盘植入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6例子腹主动脉阻断治疗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经腹主动脉阻断治疗,(1)16例患者子宫均得到保留,减少了术中及产后出血量;(2)患者经治疗,仅有2例术后出现产后出血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得到缓解。结论经过观察,有胎盘植入的患者,在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阻断,加上术后的科学护理与观察,可有效减少术中及产后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提高了广大女性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 胎盘植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腔内阻断辅助主动脉手术15例经验。方法15例主动脉术后需再次手术患者,在复合手术室DSA引导进行腔内阻断辅助下主动脉手术。入选条件为血管无法直接阻断者。以术前最后一次CTA图像为标准,测量需要阻断的靶血管直径,选择合适及对比剂用量、血管入路;术中以充盈、固定贴壁良好,远端有创血压波形显示为平流,压力接近静水压作为完全阻断标准。结果15例腔内阻断辅助主动脉手术患者,均阻断完全,手术顺利。术后14例阻断靶血管和血管入路均无并发症发生。1例三分支支架术后再次行胸腹主动脉替换患者,阻断术后支架内皮组织脱落,栓塞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再次手术。结论腔内阻断技术扩大了主动脉手术适应证,简化了手术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阻断方法;术前应判断靶血管是否适合阻断,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

  • 标签: 介入球囊 主动脉夹层 孙氏手术 主动脉替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探讨主动脉阻断(ABO)相关的影像学特点,为提高体表标志法的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7例接受全长主动脉CTA且主动脉结构正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17例;年龄18~70岁[(60.0±9.4)岁]。借助CT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曲率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等技术进行主动脉三维重建,测量降主动脉及主动脉Ⅰ、Ⅱ、Ⅲ区的长度及各分界处动脉直径、左右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左锁骨下动脉、腹腔干、肾动脉最低处和腹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体表解剖标志的距离。比较左右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胸骨上切迹的距离与至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剑突的距离与至腹腔干的距离、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剑突的距离与至肾动脉最低处的距离、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脐的距离与至腹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结果(1)降主动脉的长度为(37.6±2.8)cm,主动脉Ⅰ、Ⅱ、Ⅲ区的长度分别为(24.7±2.2)cm、(3.4±0.8)cm、(9.4±1.0)cm。左侧锁骨下动脉处的主动脉直径为20.0 ~ 36.0 mm[(27.0±3.9)mm],腹腔干直径为3.0~14.0 mm[(8.0±2.2)mm],肾动脉最低处的主动脉直径为10.0~23.0 mm[(16.0±2.4)mm],腹主动脉分叉处直径为10.0~25.0 mm[(15.0±2.4)mm],两侧股动脉直径均为4.0~11.0 mm[(8.0±1.5)mm]。(2)左右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左锁骨下动脉、腹腔干、肾动脉最低处及腹主动脉分叉处的长度分别为50.3~68.2 cm[(56.6±3.9)cm]及50.1~69.5 cm[(57.1±4.0)cm]、26.6~38.2 cm[(31.9±2.4)cm]及27.7~39.6 cm[(32.4±2.4)cm]、22.1~33.1 cm[(28.5±2.2)cm]及23.3~34.2 cm[(29.0±2.2)cm]、13.9~23.8 cm[(19.2±2.0)cm]及15.4~24.1 cm[(19.7±2.1)cm]。(3)左右侧股动脉穿刺点至胸骨上切迹、剑突和脐的直线距离分别为39.7~56.5 cm[(51.0±3.2)cm]及39.8~56.5 cm[(50.8±3.1)cm]、23.0~37.9 cm[(33.2±2.7)cm]及23.2~37.7 cm[(33.0±2.8)cm]、12.2~19.1 cm[(15.9±1.5)cm]及11.6~18.2 cm[(15.5±1.5)cm]。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大于至胸骨上切迹的距离(P<0.05),左侧股动脉穿刺点至腹腔干的长度小于至剑突的距离(P<0.05),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剑突的距离大于至肾动脉最低处的距离,两侧股动脉穿刺点至脐的距离小于股动脉穿刺点至腹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P<0.05)。结论主动脉Ⅰ区阻断时ABO的置管深度应尽可能小于股动脉穿刺点至胸骨上切迹的距离,大于穿刺点至剑突的距离;Ⅲ区阻断时尽可能小于穿刺点至剑突的距离,大于穿刺点至脐的距离。体表标志法可在紧急情况下指导ABO快速有效的应用。

  • 标签: 出血 主动脉 血管造影术 气囊阻塞 解剖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时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产科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采取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n=4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1组采取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术,试验2组采取双侧髂内动脉临时阻断术。对比试验1、2组剖宫产手术患者辐射剂量、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1组患者辐射剂量低于试验2组,P<0.05。2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主动脉以及双侧髂内动脉临时阻断术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均安全、有效,而前者辐射剂量相对较低。

  • 标签: 球囊临时阻断技术 凶险性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时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产科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10月 -2018年 11月期间收治采取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 n=4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 1组采取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术,试验 2组采取双侧髂内动脉临时阻断术。对比试验 1、 2组剖宫产手术患者辐射剂量、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 1组患者辐射剂量低于试验 2组, P<0.05。 2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腹主动脉以及双侧髂内动脉临时阻断术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均安全、有效,而前者辐射剂量相对较低。

  • 标签: 球囊临时阻断技术 凶险性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采用可视阻断技术对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6例大型或巨大型床突旁动脉瘤进行显微手术夹闭。26例动脉瘤均在术中成功阻断动脉瘤颈,在充分降低动脉瘤内张力后,成功塑形夹闭动脉瘤;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26个动脉瘤完全闭塞,无瘤颈残留、无载瘤动脉狭窄、无大血管栓塞事件发生。17例术前视力下降患者,术后视力改善13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良好率为96.1%(25/26)。采用可视阻断技术对复杂床突旁动脉瘤进行显微手术夹闭可降低手术难度,简化操作流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复合手术方法。

  • 标签: 动脉瘤 可视球囊阻断技术 显微外科手术 复合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对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预置阻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剖宫产术前接受腹主动脉预置阻断术的患者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3例平均术中出血1300ml,平均术后24h阴道流血80ml。18例患者成功保留子宫;4例穿透性胎盘植入出现难治性出血接受子宫切除术,1例因胎盘穿透至膀胱接受子宫切除、膀胱修补、输尿管再植术。23例产后均未发生感染、晚期产后出血、下肢血栓等并发症。1胎为无生机儿,余22胎顺利出生。1例新生儿因严重缺氧、脑出血死亡。21名存活新生儿出生后42天门诊随访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腹主动脉预置阻断术出血量少,有助于保留子宫,是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腹主动脉球囊预置阻断术 胎盘植入 剖宫产 并发症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PP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2)。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剥离胎盘,观察组采用腹主动脉阻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孕妇感染、膀胱损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新生儿窒息、死亡)及子宫切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孕妇并发症总发生及子宫切除率分别为3.13%、3.13%,低于对照组的20.00%、23.33%(P<0.05)。结论对PPP患者施行腹主动脉阻断术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率及子宫切除发生率。

  • 标签: 凶险性前置胎盘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髂内动脉阻断术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治疗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选取50例已确诊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不使用髂内动脉阻断术,观察组采用髂内动脉阻断术治疗,以两组产妇在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满意程度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两种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观察组,使用髂内动脉阻断术后,各项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髂内动脉阻断术在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时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 凶险型前置胎盘 临床价值 研究
  • 简介:摘要为探讨采用动脉临时阻断联合经皮穿刺硬化方式治疗颌面部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介入科门诊的20例颌面部AVM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26.8±3.0)岁(18~36岁),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为AVM,并按照外周AVM的Yakes分类进行分型,介入术中采用临时阻断责任动脉主干,使高流量AVM变为低流量静脉畸形,再经皮穿刺畸形血管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及影像学变化,参照Achauer标准评价疗效。其中Ⅱa型AVM占60%(12/20),且治疗均有效;Ⅲb型和Ⅳ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20例患者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85%(17/20),临床治愈率为50%(10/20),无皮肤坏死、器官功能受损等严重并发症。存在主要责任供血动脉的颌面部AVM病例适合用临时阻断对应责任动脉主干,再用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处理,此种方法安全有效。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静脉畸形 颌面部 球囊临时阻断 硬化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技术对骶骨巨大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效果。方法对6例骶骨肿瘤患者切除过程中应用腹主动脉阻断技术(腹主动脉阻断组),复习既往11例骶骨肿瘤应用传统的术前血管栓塞技术切除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腹主动脉阻断组手术时间为(326±93.8)min,术中出血量为(3750.7±644.1)ml,有1例骶神经损伤。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70±69.3)min,出血量为(7388±706.99)ml,有1例骶神经损伤,3例出现局部皮肤缺血性疼痛,1例出现性功能障碍。结论在骶骨肿瘤过程中,采用腹主动脉阻断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可有效控制骶骨巨大肿瘤切除术中的出血。

  • 标签: 低位腹主动脉球囊 骶骨巨大肿瘤 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阻断和凝血酶注射联合治疗四肢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方法8例四肢假性动脉瘤患者在血管造影基础上,在阻断载瘤动脉并封闭假性动脉瘤漏口的同时,采用头皮针经皮直接穿刺动脉瘤,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结果8例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术中及术后造影,漏口闭塞,瘤腔内未见血流;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未见载瘤动脉远端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术后3~6个月随访假性动脉瘤均完全闭塞,无复发。结论血管内阻断和凝血酶注射治疗假性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作为假性动脉瘤外科修补术的替代治疗方法。

  • 标签: 血管球囊 阻断 凝血酶 假性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中应用腹主动脉预置阻断术的价值。方法:纳选对象为2021.01至2023.09在院治疗的7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按随机法均分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采取腹主动脉预置阻断术,比对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腹主动脉预置阻断术予以治疗,可减少手术用时与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子宫切除率,建议推广。

  • 标签: 凶险性前置胎盘 腹主动脉预置球囊阻断术 出血量 子宫切除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