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成形(PVP)与后凸成形(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本院确诊的50例OVCF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PVP治疗,乙组采用PK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分、体形态恢复情况、功能障碍及骨水泥渗透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乙组的VAS评分(2.85±0.86)分显著低于甲组的(4.18±0.96)分(P<0.05)。术后1周及3个月乙组患者的ODI评分(27.35±3.59)、(28.38±3.68)分均比甲组的(40.46±4.71)、(42.36±4.36)分低(均P<0.05)。术后乙组患者体高度(23.94±2.56)mm高于甲组的(20.75±2.14)mm,后凸Cobb角(7.61±2.68)°小于甲组的(13.26±2.35)°(均P<0.05)。乙组骨水泥渗透率4.00%,甲组骨水泥渗透率3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PVP都能显著减轻OVCF患者疼痛感,PKP较PVP的预后好。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经皮后凸成形(PKP)与传统PK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7例节段行PKP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改良PKP组(36例)和传统PKP组(21例)。改良PKP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73.9±9.4)岁;病程(2.2±1.5)个月;损伤部位:胸椎20例,腰椎16例。传统PKP组:男15例,女6例;年龄(72.6±11.9)岁;病程(1.8±1.1)个月;损伤部位:胸椎10例,腰椎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前缘、中线高度、伤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与术后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伤口感染、肺栓塞、骨水泥中毒反应、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PK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33.3%(9/27)]低于PKP组[52.4%(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两组间VAS评分、ODI评分、伤前缘、中线高度、伤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较术前好转;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PKP组各项指标优于传统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PKP,改良PKP治疗Kümmell病更安全、有效。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椎 腰椎 Kümmell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钉棒固定融合在经皮成形(PVP)和经皮后凸成形(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OVFs)后翻修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7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9例OVFs行PVP/PKP术后翻修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58~81岁[(70.7±6.0)岁]。损伤节段:T9 1例,T11 3例,T12 5例,L1 5例,L2 2例,L3 2例,L4 1例。翻修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5例感染行感染病灶清除钉棒固定融合,9例进行性后凸畸形行截骨矫形钉棒固定融合,5例神经功能障碍行椎管减压钉棒固定融合。记录翻修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围期并发症。感染患者术前、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通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评估感染控制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通过Cobb角变化评估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价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植骨融合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6个月[(32.7±8.3)个月]。翻修手术时间为135~320 min[(226.3±75.6)min];中出血量为350~1 500 ml [(825.5±230.6)ml]。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肺部感染,2例螺钉松动。患者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WBC[(7.3±0.9)×109/L、(6.6±0.7)×109/L]、ESR[(42.5±13.7)mm/h、(26.8±9.5)mm/h]、CRP[(37.3±16.3)mg/L、(17.8±8.6)mg/L]均较术前[(9.2±1.7)×109/L、(88.7±19.2)mm/h、(58.7±22.9)mg/L]下降(P<0.01)。后凸畸形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Cobb角[(4.8±1.2)°、(7.3±1.6)°]较术前[(29.3±5.2)°]均明显改善(P<0.05)。2例术前ASIA分级C级和1例ASIA分级D级患者至末次随访均恢复至E级,2例术前ASIA分级C级患者至末次随访恢复至D级。19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提示植骨融合良好。末次随访时,腰背部VAS由术前(7.5±0.8)分降至(2.1±0.5)分(P<0.05),ODI由术前(60.7±15.2)%降至(19.9±5.9)%(P<0.05)。结论对于OVFs行PVP/PKP术后翻修患者,钉棒固定融合结合感染病灶清除、后凸畸形矫正及椎管减压等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率,矫正后凸畸形,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再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成形治疗隐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两种骨水泥分布特点和两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采用成形治疗隐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例资料。根据体内骨水泥的形状分为海绵状分布组和团块状分布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中状态、术后1天Macnab疗效评价、以及术前和术后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成形治疗隐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共计130例,其中海绵状分布组62例,团块状分布组6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①海绵状分布组的骨水泥注射量少于团块状分布组(P<0.01)。②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VAS评分与ODI评分均降低(P<0.01),并且海绵状分布组的VAS评分与ODI评分低于团块状分布组(P<0.01)。③在Macnab疗效评价方面,海绵状分布组的优秀率95.16%,团块状分布组的优秀率83.82%,海绵状分布组优于团块状分布组(P<0.05)。结论在成形治疗隐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中,与团块状的骨水泥推注方式相比,海绵状的骨水泥推注方式能够减少骨水泥的用量,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隐性椎体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固定结合成形治疗老年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于周口协和骨科医院诊治的老年脊柱骨折患者11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内固定组45例与研究组65例,内固定组给予单纯内固定,研究组给予内固定结合成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Cobb’s角、前缘及后缘高度压缩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临床优良率(95.38%,62/65)高于内固定组(77.78%,35/45),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内固定组,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内固定组(P均<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伤高度高于内固定组,Cobb’s角及前、后缘高度压缩率均低于内固定组(P均<0.05)。术后1、6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术前(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均优于术后1个月(P均<0.05);术后1、6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内固定组(P均<0.05)。结论内固定结合成形治疗可提高老年脊柱骨折患者疗效,有效减小患者Cobb’s角,改善手术相关指标。

  • 标签: 脊柱骨折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Cobb’s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皱襞成形矫正指甲融合型多拇畸形及重建皱襞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2月至2015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医院收治16例指甲融合型多拇畸形患者,男女各8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9岁。行副指指甲、指骨切除,保留副指指腹皮瓣,并将指腹皮瓣与甲床对合的部分采用单面内翻缝合的方法形成甲沟及甲皱襞的形态。采用改良Wang-Gao评分(满分12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6例获得10~45个月随访,所有病例指甲平整,宽度为健的86%~100%,甲半月形态光整。4例甲上皮与皱襞的移行处呈直角,2例为锐角,与健不对称,其中1例皱襞肥厚。改良Wang-Gao评分:10分2例,11分4例,12分10例,均为优。结论对于指甲融合型多拇的单个指甲单元的宽度能达到健宽度80%以上的病例,采用皱襞成形能够重建出逼真的皱襞与甲沟形态,并能避免Bihaut-Cloquet可能出现的指甲畸形。

  • 标签: 先天畸形 拇指多指 外科皮瓣 指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ümmell病经皮成形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行经皮成形治疗的309例(351节)Kümmell病患者资料,男80例,女229例;年龄(75.1±7.5)岁(范围60~94岁)。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时间、Kümmell病分期、骨折位置(胸椎、腰椎)、有无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形态(楔形、双凹、压缩)、骨折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后壁皮质是否突入椎管、是否发现基底静脉孔、穿刺方式(、双)、骨水泥形态(团块样、海绵样)、骨水泥量、渗漏(是、否)、骨水泥渗漏类型。骨水泥渗漏类型分为:经基底静脉型、经骨皮质型、经体节段静脉型。应用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临床因素与骨水泥渗漏的关系。结果351节,总渗漏发生率65.8%(231/351)。经基底静脉型渗漏率21.4%(75/351),经骨皮质型渗漏率37.6%(132/351),经体节段静脉型渗漏率22.8%(80/3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皮质连续性中断、存在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与基底静脉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存在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与骨皮质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水泥形态;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存在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骨水泥量、骨折位置。结论经皮成形治疗Kümmell病时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包括皮质连续性中断、存在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等。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黏合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内)患者腰背部残余疼痛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采用PVP治疗的1 316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相关资料。术后1周及1个月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VAS评分> 4分定义为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根据疼痛缓解情况,将患者分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1、3个月和1年进行随访,行X线和MR检查(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压脂像)排除新发OVCF,并同时记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相关信息、麻醉方式、OVCF数量、骨水泥注射量、影像学数据和其他合并症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PVP术后腰背部残余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接受PVP治疗的1 316例胸、腰椎OVCF患者中60例(4.6%)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不满意组患者腰背部存在一定程度的残余疼痛,其程度重于满意组,但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骨折数量、骨水泥分布情况、骨水泥注射量及腰背筋膜损伤与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有关(均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OR=3.577,P=0.029)、合并腰背筋膜损伤(OR=3.805,P=0.002)、骨折数量(OR=3.440,P< 0.001)、骨水泥分布情况(OR=3.009,P=0.013)和合并抑郁症(OR=3.426,P=0.028)与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存在正相关,是其危险因素;骨水泥注入量(OR=0.079,P< 0.001)与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存在负相关,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OVCF患者术前骨密度低、合并腰背筋膜损伤、多骨折、骨水泥注入量不足、分布不理想及合并抑郁症是PVP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脊柱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疼痛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成形日间手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OV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159例北京医院骨科施行成形治疗OVF患者,日间手术组81例,1个工作日内安排患者住院、手术、手术后短暂观察及恢复和办理出院;住院手术组78例,患者在医院过夜或住院时间超过24 h。平均随访时间12.3月(12~14个月)。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活动能力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日间手术组患者行成形后组内比较,手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活动能力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日间手术组和住院手术组患者比较,术后1周、末次随访的疼痛评分[(2.3±1.2)分比(2.4±1.2)分、(1.7±0.9)分比(1.6±0.8)分]、镇痛药物使用[(1.5±0.3)分比(1.3±0.7)分、(1.8±0.4)分比(1.6±0.6)分]及活动能力评分[(1.3±0.7)分比(1.3±0.9)分、(1.3±0.6)分比(1.4±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日间手术组与住院手术组患者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脑脊液漏、骨水泥外溢、穿刺部位血肿或感染、神经根刺激症状、再骨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日间手术模式下应用成形治疗OVF术后疼痛评分、疼痛药物使用、活动能力均较术前改善。与住院手术模式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日间住院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河南理工大学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65例(共85个)老年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球囊扩张后突成形,观察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时的体高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85个均成功完成手术,随访6~18个月,术前患者疼痛缓解,术前前缘高度、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后3 d、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能够部分恢复患者体高度,快速缓解腰痛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填充网袋(FP)应用于经皮成形(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在PVP中使用FP治疗的38例老年OVCF患者,男8例,女30例,年龄(76.32±2.43)岁,年龄范围为62~82岁,共42节。测量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的体高度,对患者腰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奥斯维斯功能障碍评分(ODI),观察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随访10~12个月,随访期间无肺栓塞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无临近再骨折。术后3 d[(1.1±0.4)cm、(0.8±0.1)cm、(2.4±0.5)cm]、术后12个月[(1.3±0.4)cm、(1.4±0.2)cm、(2.6±0.3)cm]患者的体高度较显著高于术前[(0.6±0.1)cm、(0.7±0.2)cm、(2.2±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 d、术后12个月患者的VAS[(3.50±1.33)分、(1.55±1.26)分]、ODI[(21.72±5.83)分、(10.50±4.77)分]明显低于术前[(7.14±1.32)分、(61.74±5.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P应用于PVP治疗OVCF,能明显缓解骨折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持体高度,且能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填充网袋 骨水泥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成形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成形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细节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细节护理在术前访视中对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较理想,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细节护理 老年胸腰椎骨折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前镇痛(PA)模式在经皮后凸成形(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A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PKP手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后向病内部灌注骨水泥,PA组于手术开始前15 min肌肉注射地佐辛注射液10 mg,对照组于术前不予特殊处理。记录2组患者手术开始前(T1)、穿刺套管针穿刺时(T2)、骨水泥推注时(T3)、术后24 h(T4)4个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2组中麻醉药使用剂量;记录2组T1、T2、T3时间点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情况及T1时间点至T4时间点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患者对中疼痛控制效果满意度。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2组T1时间点VAS评分分别为(6.9±0.3)、(6.8±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P=0.17);2组T4时间点VAS评分分别为(2.2±0.3)、(2.4±0.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21);T2时间点VAS评分分别为(2.5±0.8)、(3.7±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5);T3时间点VAS评分分别为(2.4±0.6)、(3.6±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P<0.05);中麻醉药使用剂量PA组[(9.1±1.1) mL]明显少于对照组[(16.6±1.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P<0.05);2组T1时间点心率分别为(92±8)、(94±9)次/min,血压(1 528/907)、(1 559/918) mmHg(1 mmHg=0.133 k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T2、T3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从T1时间点至T4时间点内2组间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患者对中疼痛控制效果的满意度P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 P<0.05)。结论在PKP治疗OVCF患者手术过程中实施PA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人 超前镇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成形治疗Ⅱ度和Ⅲ度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根据腰椎压缩程度分为Ⅱ度组(n=40)和Ⅲ度组(n=15),行经皮成形。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骨水泥注入量,测量腰椎骨密度(LSBMD)、病术后高度丢失百分比。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LSBMD值均较术前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好转,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病高度均有丢失,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成形可有效治疗Ⅱ度和Ⅲ度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临床效果肯定。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压缩性 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后凸成形(PKP)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30例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399例;年龄52~91岁[(72.8±8.3)岁]。骨折节段:T5~T10 82,T11~L2 389,L3~L5 173。178例PKP术后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唑来膦酸组),252例PKP术后接受基础治疗(基础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骨密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统计两组再骨折发生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60个月[(27.3±4.6)个月]。术前及术后1年唑来膦酸组腰椎骨密度T值分别为(-2.3±1.5)SD、(-1.2±2.3)SD(P<0.05),基础治疗组分别为(-2.2±1.2)SD、(-2.1±1.1)SD(P>0.05)。术后1年唑来膦酸组骨密度明显优于基础治疗组(P<0.05)。唑来膦酸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的VAS分别为(8.6±0.8)分、(2.8±0.8)分、(2.1±0.8)分,基础治疗组分别为(8.5±1.1)分、(2.9±0.9)分、(3.0±2.3)分。唑来膦酸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的ODI分别为48.7±5.3、24.0±2.9、22.3±3.3,基础治疗组分别为48.3±6.1、24.5±3.8、27.6±4.0。术后3 d及1年两组VAS与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术后1年唑来膦酸组VAS与ODI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术后2年唑来膦酸组再次骨折发生率为10.1%(18/178),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的16.7%(43/252)(P<0.05)。唑来膦酸组病死率为5.1%(9/178),基础治疗组为6.3%(16/252)(P>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KP术后联用唑来膦酸能有效提高OVCF患者骨密度、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并有效降低再次骨折发生率。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骨折,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唑来膦酸
  • 简介:摘要经皮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存在胸腔血管损伤风险,一旦发生将导致出血量多、血性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结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笔者结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例胸椎骨折经皮成形术后并发血胸患者的治疗经验及文献资料,分析并探讨此类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其临床处理措施。

  • 标签: 胸椎 骨折 椎体成形术 手术并发症 血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后凸成形(PKP)中使用明胶海绵填塞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 2018年1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71例(171)采用PKP治疗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105例;年龄60~87岁[(67.9±6.7)岁]。骨折节段:T10 22例,T11 28例,T12 37例,L1 34例,L2 32例,L3 18例。80例在注射骨水泥前应用明胶海绵的碎屑预先填塞(A组),91例注射骨水泥前不使用明胶海绵碎屑填塞(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 d,3,6和12个月伤前缘高度、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2个月[(12.8±0.6)个月]。A组手术时间为(48.3±1.2)min,B组为(42.3±1.3)min(P<0.05)。A组骨水泥注射量为(5.4±0.8)ml,B组为(5.6±0.7)ml(P>0.05)。A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1%(9/80),B组为26%(24/91)(P<0.05)。两组伤前缘高度、Cobb角、VAS、ODI在术前及术后各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胶海绵填塞可减少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PKP中骨水泥的渗漏率,在矫正后凸、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可取得与PKP相似的疗效。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明胶海绵,吸收性 骨水泥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伸性体位复位与非复位经皮后凸成形(PK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重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节段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68~82岁[(75.7±5.7)岁]。两组患者均行PKP治疗。19例术前未采取过伸性体位复位(常规组),23例术前采取过伸性体位复位(复位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伤前缘高度压缩率及伤矢状面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4个月[(13.2±1.3)个月]。复位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显著缩短[(31.7±2.2)min ∶(43.5±2.4)min](P<0.01)。常规组出现骨水泥前渗漏2例(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肺栓塞及过敏性休克等并发症。常规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VAS分别为(8.3±1.1)分、(2.7±0.8)分、(2.0±0.5)分;复位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VAS分别为(8.2±1.1)分、(2.6±0.8)分、(1.8±0.5)分。两组术后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伤前缘高度压缩率分别为(69.9±3.4)%、(60.7±3.8)%、(62.9±3.6)%;复位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伤前缘高度压缩率分别为(71.8±3.1)%、(51.7±3.3)%、(53.6±3.3)%。两组术后伤前缘高度压缩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两个时相点组间比较,复位组的伤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伤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19.2±1.9)°、(14.9±1.7)°、(15.4±1.7)°;复位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伤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4.4±1.9)°、(11.3±1.5)°、(12.4±1.6)°。两组术后伤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术后两个时相点组间比较,复位组的伤矢状面Cobb角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节段Kümmell病患者,过伸性体位复位较非复位PKP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渗漏率、提高的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改善率。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Kümmell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旁腺激素(PTH)(1-34)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经皮后凸成形(PKP)后邻近再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骨科收治的43例胸腰椎OVCF PKP术后邻近再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29例;年龄平均73.7岁(61~84岁);邻近再骨折部位:T9 1例,T10 2例,T11 7例,T12 14例,L1 12例,L2 4例,L3 2例,L4 1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行PKP治疗(22例),B组行PKP+PTH(1-34)治疗(9例),C组行PTH(1-34)治疗(12例)。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术后6个月X线前缘、中线高度及后凸cobb角,入院时及治疗后6、12个月左侧髋部骨密度,入院时、治疗后3、6、12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中有3例患者再次出现邻近压缩骨折,B、C组中未出现再次OVCF。A、B组治疗后6个月时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入院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无改善。B组治疗后6、12个月及C组治疗后12个月时骨密度T值较入院时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无改善。3组患者的VAS、ODI评分较入院时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TH(1-34)治疗胸腰椎OVCF PKP术后邻近再骨折可明显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防止伤塌陷并减少PKP术后骨折患者邻近再骨折。PTH(1-34)结合PKP还可以恢复体高度,减少后凸畸形,是治疗OVCF PKP再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 胸椎 腰椎 骨折 甲状旁腺激素(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