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定点卡压双层硬纸夹板套叠固定与常规硬纸夹板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1月-2019年5月收治的66例C1或C2型(AO分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外固定方法分为2组,每组33例。改良组采用定点卡压双层硬纸夹板套叠固定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硬纸夹板固定治疗。术后4~6周根据患者骨折复位后和骨折临床愈合时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评估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情况;随访3个月,测量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记录骨折愈合时间。采用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从残余畸形、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并发症4个方面评价腕关节功能,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随访3个月,X线片显示全部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改良组的掌倾角丢失[(2.9±2.4)°比(4.6±3.2)° ,t=-2.524]、尺偏角丢失[(3.4±2.2)°比(5.0±3.0)° ,t=-2.506]、桡骨长度短缩值[(2.4±1.9)mm比(3.6±2.1)mm,t=-2.302]均小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1.52±2.75)分比(5.76±8.68)分,t=-2.677]低于常规组(P <0.05 )。改良组优良率为97.0% (32/33 )、常规组为78.8%(26/33)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5,P=0.021)。结论定点卡压双层硬纸夹板套叠固定可更为有效地控制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折再移位,且有效维持复位,疗效优于常规硬纸夹板固定

  • 标签: 桡骨骨折 整复疗法 小夹板固定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后,全国各地积极进行防控。为了完成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治,杭州市西溪医院作为定点医院,迅速腾空病房,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严格的患者出入院管理程序,构建医用防护物资紧急供应与统一调配机制,完善全系统多模式的培训体系,使得诊治工作得以有序进行。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定点医院 应急管理 患者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内固定术后6周内出现骨折相关感染(FRI)后保留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1例骨折术后6周内发生FRI并接受保留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1例,女20例;年龄11~73岁,平均51岁。患者入院后接受细菌培养、彻底清创、负压吸引、软组织修复重建、局部及静脉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治疗。如感染累及关节,行关节腔清理并引流。定期复查所有患者感染控制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如将内固定保留至骨折愈合认定为治疗成功,骨折愈合前内固定拆除认定为治疗失败。从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骨折类型(开放性、闭合性)、是否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是否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A)感染、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否为大肠杆菌感染、是否两种细菌感染、是否细菌培养阴性、感染是否为早期(2周内)、是否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中分析治疗失败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30个月(6~84个月)随访。62例(76.5%)患者在控制感染并保留内固定的情况下获得骨折愈合。其中2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处理骨缺损,11例使用了肌瓣或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2例存在窦道的患者通过抗菌药物和换药达到骨折愈合。19例失败中,有1例因感染无法控制而截肢;剩余18例患者均拆除内固定改外固定,其中有3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7例患者使用骨搬运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3例患者使用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开放性骨折以及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内固定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对于骨折内固定术后6周内发生FRI的患者,如内固定仍稳定有效,可首先尝试保留内固定。对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彻底有效清除的条件下尽早行肌瓣或皮瓣手术,可有效控制感染并有助于骨折愈合。开放性骨折病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骨折 感染 骨折固定术,内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武汉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并在全国陆续发现。自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浙江省重症危重症患者定点救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快速响应,根据"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在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坚持集中学科综合优势,通过全方位预案制定、全院资源优化调配、有效救治空间布局、综合医疗梯队组建、多学科精准施策等手段,确保救治工作的高效开展,并达到目前重症危重症患者治愈率98.7%,无患者死亡的救治成效。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集中救治 多学科协作机制 医疗管理
  •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导致国内多个地区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数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定点医院作为感染病例的集中收治场所,是实现"动态清零"的重要环节,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关系到医务人员的"零感染"和患者的预后,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大局密切相关。现结合我国上海市等地区的实践经验,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定点收治医院的布局流线规划、人员管理培训、个人防护用品选用、环境清洁消毒、基础感染控制措施落实等策略进行探讨,为定点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定点医院 医院感染防控
  • 作者: 温奥楠 朱玉佳 郑盛文 萧宁 高梓翔 傅湘玲 王勇 赵一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一种高效、自动确定三维数据颜面解剖标志点(简称标志点)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定点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6至8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牙体缺损或缺失男性患者(面部对称性良好)30例,年龄18~45岁;采集患者三维颜面数据,基于普氏分析算法进行尺寸归一化和重叠对齐。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构建三维人脸平均模型,并通过参数化处理构建三维人脸模板,使用MeshLab 2020软件在其上确定32个标志点序号(10个中线标志点和22个双侧标志点)。选取2021年6至8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或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下颌无偏斜和下颌轻度偏斜男性患者各5例,获取患者三维颜面数据作为测试数据,基于三维人脸模板及其标志点序号,借助MeshMonk非刚性配准算法程序自动确定测试数据32个标志点坐标,作为模板法定点数据。由同一名主治医师人工确定测试数据32个标志点位置,记录标志点坐标作为专家法定点数据。计算模板法与专家法标志点距离,作为定点误差,评价模板法的定点效果。结果对于5例下颌无偏斜患者,模板法所有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1.65±1.19)mm,其中中线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1.19±0.45)mm,双侧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1.85±1.33)mm。对于5例下颌轻度偏斜患者,模板法所有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2.55±2.22)mm,其中中线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1.85±1.13)mm,双侧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2.87±2.45)mm。结论本项研究提出的通过三维人脸模板自动确定标志点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对中线标志点的定点效果优于双侧标志点,对下颌无偏斜患者标志点的定点效果优于下颌轻度偏斜患者。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美学,牙科 面部 成像,三维 解剖标志点 三维人脸模板
  • 简介:摘要基于现代医学颈椎曲度与颈项肌群力学相关研究,以及中医传统经络经筋理论,阐述颈椎曲度改变及颈项肌群力量失衡的病变机制,认为脊柱定点锤正复位结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复位精准、操作省力、疗效确切等优点,可调整颈椎曲度及颈项肌群力学平衡,通过正骨张筋、柔筋束骨、通脉养筋恢复颈部整体生理平衡状态。

  • 标签: 颈椎病 定点正骨 推拿,脊柱 针刺疗法 机制探讨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中,及时有效的药学应急保障体系对疫情防控意义重大。作者描述了武汉同济医院药学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制定新冠肺炎关键治疗药物目录、紧急采购部分治疗药物、改造应急药房流程、构建捐赠药品管理制度、组建新冠肺炎药学服务团队、开设"云药房"满足非新冠肺炎慢性病患者用药需求、加强药师防护管理等举措。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药事管理工作是保障药品供应及用药安全,使救治工作有序进行的一项专业、综合、复杂、系统的紧急工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药事管理 临床安全用药 定点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腰固定联合内置固定架(INFIX)+钢板固定治疗Tile C3型骨盆骨折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3月— 2019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14例Tile C3型骨盆骨折肥胖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4~46岁[(37.1±8.9)岁]。体重指数28.0~38.6 kg/m2[(30.7±3.4)kg/m2]。均采用先后环髂腰固定,再前环INFIX+钢板固定的手术方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肢疼痛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价功能改善情况。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13.5±4.0)个月]。手术时间为4~10.5 h[(6.9±2.3)h],术中出血量为800~2 200 ml[(1 071.4±357.4)ml]。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2~32周[(19.1±5.9)周]。术前VAS为(8.2±1.0)分,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5.9±0.8)分、(3.9±0.9)分、(3.0±0.8)分、(1.9±1.1)分(P均<0.01)。末次随访Matta标准评价:优10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优8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9%。下肢静脉血栓1例,抗凝治疗后效果良好。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INFIX取出后逐渐恢复。结论髂腰固定联合INFIX+钢板固定治疗Tile C3骨盆骨折肥胖患者,骨折愈合良好,疼痛减轻,骨盆复位及功能恢复满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案。

  • 标签: 肥胖症 骨盆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某收治医院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2月7~14日,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收集该医院参与救治的246名临床一线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调查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共发放问卷246份,回收问卷230份,回收率93.5%。结果医务人员焦虑发生率为23.04%(53/230),焦虑评分为(42.91±10.89)分。其中,重度焦虑、中度焦虑和轻度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17%(5/230)、4.78%(11/230)和16.09%(37/230)。女性焦虑发生率高于男性[25.67%(48/187)比11.63%(5/43),Z=-2.008,P=0.045] ,女性焦虑评分高于男性[(43.78±11.12)分比(39.14±9.01)分,t=-2.548,P=0.012]。护士焦虑发生率高于医生[26.88%(43/160)比14.29%(10/70),Z=-2.066,P= 0.039)],护士焦虑评分高于医生[(44.84±10.42)分比(38.50±10.72)分,t=-4.207,P<0.001]。医务人员应激障碍发生率为27.39%(63/230),应激障碍评分为(42.92±17.88)分。女性医务人员应激障碍评分高于男性[(44.30±18.42)分比(36.91±13.95)分,t=-2.472,P=0.014]。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医务人员焦虑和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心理技能培训,尤其关注女性护理人员。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务人员 焦虑 应激障碍,创伤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一种用于枕颈不稳行前路枕颈固定的斜坡固定钢板,并与后路枕颈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对比分析。方法对40具成人颅颈段干骨和30例健康志愿者颅颈段CT扫描图像进行相关参数测量,以此为基础研制斜坡固定钢板。采用8具新鲜成人颈椎(C0~C3节段)模拟以下状态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①完整状态;②完整状态+斜坡固定钢板固定(前路行斜坡至C2固定);③损伤状态;④损伤+斜坡固定钢板固定;⑤损伤+后路枕颈固定(后路行枕骨板钉、C1和C2椎弓根螺钉固定)。采用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屈伸、侧弯和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在枕骨、C1和C2椎体上连接固定红外线标志点,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志点运动,分析C0~C2节段间角度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中性区(neutral zone,NZ)。比较不同的固定方式对枕颈区各节段ROM分布的影响。结果损伤+斜坡固定钢板固定后C0~C2节段ROM为前屈1.7°、后伸1.2°、侧弯2.8°、旋转4.3°,较损伤+后路枕颈固定状态在前屈(q=4.68,P=0.055)、后伸(q=0.39,P=0.992)以及侧弯(q=1.25,P=0.814)方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旋转方向上活动范围更大(q=5.08,P=0.035)。以上两种固定状态下在屈伸(q=1.94,P=0.554)、侧弯(q=1.79,P=0.611)及旋转(q=2.14,P=0.478)方向NZ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方向上,损伤+斜坡固定钢板状态下C1,2节段ROM占总体C0~C2 ROM比例分别为28%、25%、34%和56%,而损伤+后路枕颈固定状态下其占比分别为59%、53%、42%和71%。结论斜坡固定钢板固定能提供较好的枕颈区力学稳定性,可作为枕颈区不稳的一种可选择内固定方法。

  • 标签: 寰枕关节 颅窝,后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髓内钉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诊治的7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疗效、并发症;出院后6个月,观察比较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与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低(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3.3%(6/45)]低于对照组[33.3%(10/3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较高(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比较,近期疗效相似,但愈合时间短于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患者预后优于钢板内固定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腹腔引流管固定方法,减少管道相关不良事件。方法选取3M棉质纺织物肤色压敏感胶带材料剪裁特定形状用于管道固定,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病区2018年7—12月腹部术后留置唯朗®分体式多功能腹腔引流管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双环固定固定,对照组采用工字贴固定。比较2组固定贴剪裁时间;两种固定贴粘贴时间;更换固定贴次数;管道固定相关不良事件;患者管道牵拉感疼痛分值。结果护理工作量比较,单次固定贴剪裁时间,观察组(6.27 ± 1.07)s,对照组(11.04 ± 0.91)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457,P<0.05)。人均固定贴使用个数观察组(1.10 ± 0.31)个,对照组(2.32 ± 0.47)个,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4.896,P<0.05);管道牵拉疼痛分值≥4分例数,观察组0例,对照组7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690,P=0.017)。结论双环固定固定唯朗®分体式多功能腹腔引流管更加牢固,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固定 引流管 安全
  • 简介:摘要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武汉市分批次将多家综合性医院调整为定点收治医院,但多数定点收治医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氧气供应不足问题。本文以某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为例,通过PDCA循环理论从工程改造、流程制定、安全管理等方面归纳总结氧气供应的应急管理体系,论述本次疫情下的氧气供应管理经验,从平战结合的角度出发探索应急灾备常态化的管理模式,旨在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常态化运行的医用氧气供应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设备和供应,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氧气供应 PDCA循环 应急管理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种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疾病。以非定点救治医院为例,结合新冠病毒感染的特点,对核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从受检患者、工作人员、场地环境、仪器设备、物品耗材、医疗废物,以及工作流程的管理与防控7个方面制定方案和措施,以期在完成检查的同时,实现受检患者和工作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非定点救治医院 核医学影像检查 防护 措施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1类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疾病。本文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点、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要求、妇产科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实际工作的经验,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中妇产科医护人员在诊治过程中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及建议,以期在完成妇产科诊疗工作的同时,实现妇产科工作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微型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96.77%,30/31)高于对照组(74.19%,23/31),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与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治疗可缩短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克氏针固定 Lisfranc关节损伤 微型外固定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及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长治市北大医疗潞安医院收治的单后踝关节骨折患者112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螺钉内固定。回顾性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观察组(t=7.765、4.402、4.667,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84±3.11)周,少于对照组的(11.49±2.29)周,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92.57±5.06)分,高于对照组的(56.87±8.54)分,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关节骨折较螺钉内固定术后康复进程快,且并发症少。

  • 标签: 骨折 微型钢板内固定 螺钉内固定 后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内外固定分期序贯与切开内固定治疗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本课题组收治的61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方法不同分为内外固定分期序贯治疗组(序贯组)和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组(内固定组)。序贯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8~65岁;骨折OTA分型:C1型4例,C2型8例,C3型14例;闭合性损伤7例,开放性损伤19例。内固定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19~64岁;骨折OTA分型:C1型6例,C2型13例,C3型16例;闭合性损伤21例,开放性损伤14例。术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健康调查量表(SF-36)、患侧较健侧踝关节减少的活动度。结果序贯组和内固定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致伤原因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软组织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序贯组和内固定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15.4%(4/26)和17.1%(6/35)]、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7.4±4.3)个月和(6.5±3.2)个月]、骨不连发生率[7.7%(2/26)和8.6%(3/35)]、AOFAS的踝-后足评分[(71.7±29.4)分和(74.4±19.5)分]和SF-36(83.1±9.9和83.8±7.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侧较健侧踝关节减少的活动度(34.6°±7.2°)显著大于内固定组(23.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年(26.0°±11.1°和21.8°±1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外固定分期序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内外固定分期序贯治疗可能更适应于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外固定器 pilon骨折 序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