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医疗费用高,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生活水平。时间内的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治疗AIS的重要方法。机械取栓的时间从最初的6 h延长到24 h,时间的拓展,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治疗,但超过24 h时间的一些患者经过严格的多模态评估后进行机械取栓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单纯用时间评估机械取栓的适应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使用时间并结合组织的特点,去评估机械取栓的适宜人群,越来越被推崇。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 时间窗 组织窗
  • 简介:摘要角膜形术是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眼睑对形镜片产生的机械压力和形镜片下泪液产生的液压效应对角膜曲率或形态进行重塑,达到矫正屈光不正和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泪膜是结膜囊中均匀分布的薄层液体,配戴角膜形镜可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从而对角膜形术造成影响。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旨在梳理和探讨泪膜稳态对角膜形镜的验配、形效果、配戴安全性和视觉质量等方面的影响,阐明泪膜稳态对角膜形术的重要性,为临床开展工作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角膜塑形术 眼泪 视敏度
  • 简介:摘要近年来,近视呈现高发、低龄的趋势。近视不仅影响视力,还可引起玻璃体及眼底的退行性病变,高度近视相关并发症更是导致低视力和盲的重要病因。角膜形镜作为目前控制近视进展的重要方法也成为了一大热点。如今国内外关于角膜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研究较多,现笔者针对近视流行及角膜形镜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反复着床失败影响了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的进一步提高,其中胚胎因素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子宫内膜因素可能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目前关于子宫内膜种植异步及子宫内膜功能缺陷的研究不断涌现,但结果的准确性、可信性以及对临床结局改善的作用都值得商榷。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设计合理的实验研究,得出可靠的结果,并与临床结局相结合,可能有助于提高反复着床失败患者的妊娠率。

  • 标签: 反复着床失败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种植窗 子宫内膜容受性
  • 简介:摘要目前,角膜形镜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已得到验证,但由于其紧贴角膜,可能会对角膜产生一定影响。首先,它会对中央区角膜产生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镜片下的泪液流动造成影响,继而影响角膜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角膜相对缺氧导致其抵抗力下降。此外,镜片磨损划伤角膜,清洁不彻底导致微生物聚集引起角膜病变,严重者将导致角膜感染。再者,角膜经过形后形状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厚度会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到角膜各层结构之间的作用力。最后,长期的压迫还将导致角膜神经发生改变,敏感性降低。角膜形镜对角膜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现对此进行总结。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角膜 角膜生物力学 角膜敏感性
  • 简介:摘要近视眼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如何有效防控近视眼成为工作重点。配戴角膜形镜被证实可有效控制近视发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角膜形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具有一定使用风险,为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患者筛选、验配、培训以及随访等方面均有严格要求和标准。本文针对患者筛选及验配要素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开展角膜形镜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 作者: 刘功稳 徐又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苏州附属医院骨伤科,苏州 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骨质疏松中心,苏州 215004 苏州大学骨质疏松诊疗技术研究所,苏州 215004
  • 简介:摘要骨建(bone modeling)与骨重建(bone remodeling)是人体骨骼生理代谢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方式;两者都涉及骨形成与骨吸收,但两者具有很大差异。骨建包括成骨细胞形成的"成骨漂移"及破骨细胞形成的"破骨漂移",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互相独立而又内在协调,最终促使骨骼形态、结构发生改变;骨重建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紧密偶联,最终完成"骨形成-骨吸收"动态平衡或失衡,多表现为骨矿物质量的正常维持或逐渐减少。既往文献认为引起骨建的成骨和破骨活动通常在骨发育成熟后即停止(或结束),而近些年有研究证实骨建可以贯穿人的一生,并非只活跃在婴幼儿时期;尤其在骨质疏松症范畴,部分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可对骨建过程产生显著影响,这也提示促进骨建方法可能是提高骨量的另外一个有益途径。因此,在骨质疏松症防治领域,重视骨建的作用,将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预防、治疗产生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趋于低龄化且发展迅速的态势严峻,防控工作目前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控制近视眼发展是眼视光学领域的重点工作,而角膜形术在该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总结了角膜形术在精准度、严谨度、纵深度、持久度以及安全监控度方面的进步和提高以及角膜形术的管控策略、联合应用及特别注意事项,以期展示近年角膜形术矫治近视眼的新进展,提高临床认识水平,拓展研究范围,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15-31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男护士工作形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4—6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省10所三级医院250名男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形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男护士工作形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0份,有效回收231份,有效回收率为92.4%。结果231名男护士工作形量表总分为(57.54±8.41)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个人月收入、自我效能是男护士工作形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男护士工作形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年龄、学历、个人月收入、自我效能水平对其有影响。医院管理者应根据工作形行为的影响因素,从组织层面为男护士提供支持,提高其工作形行为水平。

  • 标签: 护士,男 工作形塑 自我效能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借鉴外国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方案并且提出关于职业教育以及汽车职业教育的一些改革建议。

  • 标签: 汽车专业 职业教育 实践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形镜前后调节参数及隐斜度的变化,探讨角膜形镜延缓近视进展的机制及近视发病病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进行角膜形镜配戴前后调节参数资料完整的患者51例(102眼),比较角膜形镜配戴前、配戴后1、12个月或以上的正负相对调节、调节滞后、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隐斜度的变化。对角膜形镜配戴前及配戴后1、12个月的调节滞后、负相对调节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正相对调节力、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隐斜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51例患者配戴角膜形镜1个月后裸眼视力均达1.0,1个月时正相对调节力为(-3.87±1.64)D,12个月时为(-4.39±1.45)D,均较配戴前[(-2.14±1.30)D]明显提高(F=32.515,P<0.001);调节滞后量较配戴前降低(H=16.351,P<0.001);双眼调节幅度较配戴前明显提高(F右眼=22.95,P<0.001;F左眼=18.10,P<0.001);40 cm处隐斜度较配戴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81,P=0.040);负相对调节力、双眼调节灵敏度及5 m处隐斜度配戴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配戴角膜形镜后,眼的正相对调节力明显增强,提高了调节的准确性,改善调节滞后,减少视网膜远视性离焦。正相对调节力下降可能是青少近视发病的病因。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正相对调节力 调节滞后
  • 简介:摘要当前,角膜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有效性已得到初步认可,是近视治疗的常见临床手段之一。角膜形镜主要应用于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其安全性须长期关注。文章回顾了有关角膜形镜安全性研究的文献,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微生物角膜炎,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角膜基质浸润、角膜上皮损伤、结膜炎、角膜色素环,此外,泪膜、内皮细胞、角膜厚度、角膜生物力学性质的改变可能带来潜在的安全性影响。其病因、机制、发生率及长期影响多无一致结论,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目前,鉴于近视的低龄化发生及向高度近视发展的形势,角膜形镜作为临床控制近视的有效措施,仍需注重和观察其应用的安全性和评估其长期效果。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安全性 近视 儿童 青少年
  • 作者: 张旭 王雁 徐路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300020(现工作于保定鹰华眼科医院,保定 071000)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3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形镜早期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8年1—4月在保定鹰华眼科医院成功验配角膜形镜的近视患者46例46眼,分别进行戴镜前及戴镜后1个月的角膜像差、角膜离心率e值测量。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并分析角膜形态,记录6 mm内角膜前后表面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各方向e值,Zernike分析计算以角膜顶点为中心6 mm直径范围内的前表面、后表面和全角膜Z33、Z3-3、Z31、Z3-1和Z40值。结果配戴角膜形镜后,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和球差的值向正向漂移,角膜后表面水平彗差、球差的值向负向漂移,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戴镜前eNf、eTf、eIf、eSf、eMf分别为0.580(0.450,0.670)、0.455(0.378,0.513)、0.485(0.268,0.553)、0.665(0.578,0.740)、0.505±0.015,戴镜后分别为0.285(-0.635,0.665)、-0.605(-0.813,-0.335)、-0.545(-0.765,0.305)、-0.335(-0.705,0.423)、-0.247±0.058,戴镜后各个方向角膜前表面由陡峭变为平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配戴角膜形镜后全角膜球差与角膜e值、初始屈光度均呈中度负相关(rs=-0.626、-0.450,均P<0.05),水平彗差与颞侧e值中度负相关(rs=-0.391,P=0.004);戴镜后角膜前表面球差与角膜e值、初始屈光度呈中度负相关(rs=-0.612、-0.432,均P<0.05),水平彗差与颞侧e值中度负相关(rs=-0.400,P=0.003);戴镜后角膜后表面水平彗差与角膜前表面水平彗差呈负相关(rs=-0.380,P=0.009)。结论配戴角膜形镜后,全角膜和前表面球差、彗差正向漂移;角膜后表面球差、水平彗差负向漂移。戴镜前屈光度和角膜前表面变化大小是引起角膜高阶像差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近视/治疗 角膜塑形镜 高阶像差 角膜e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佩戴角膜形镜对正负相对调节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200例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濮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近视,随机分为两组,佩戴角膜形镜者作为试验组,未佩戴角膜形镜者作为对照组,每组100例。对比两组间正负相对调节力和试验组佩戴前后正负相对调节力。结果佩戴2个月后,试验组负相对调节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5,P=0.340),而正相对调节力则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25,P=0.000)。试验组佩戴后正相对调节力优于佩戴前(t=9.763,P=0.000),而负相对调节力则佩戴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4,P=0.321)。结论正相对调节力是延缓近视进展的重要机制,佩戴角膜形镜在青少年近视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正相对调节力。

  • 标签: 角膜塑形术 塑形镜,角膜 调节力,相对,正,负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收录情况,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角膜形镜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以近10年来(2007年1月至2018年11月)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角膜形镜相关文献为分析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采用CiteSpace工具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文献发文量,国家及机构分布,核心作者信息,刊文期刊分布及关键词聚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检索到401篇文献,相关文献分别刊载在67种期刊上,涉及418位作者;学科发展覆盖36个国家或地区,共345个研究机构参与该领域研究,中国有2所大学排名前5位,拥有较强竞争力;学科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和西班牙这4国,主要研究领域为光学像差、对比敏感度、周边屈光度、随机临床试验以及眼球生长等方面,随着研究深入,研究热点在变化。结论:近10年来,在角膜形镜领域,中国的刊文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香港理工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研究热点从角膜形镜配戴对视觉质量和角膜厚度等方面的改变,到控制近视进展的可能机制,逐渐转移到与多种近视控制方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探究。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文献计量分析 现状 热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形镜前后脉络膜厚度及眼轴长度的变化并探讨脉络膜在延缓近视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于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就诊并验配角膜形镜的单眼近视青少年患者26例(52眼),将配戴角膜形镜眼作为观察组,另一眼未作处理作为对照组,测量戴镜前及戴镜后6个月的眼轴长度和脉络膜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戴镜前后眼轴长度、脉络膜厚度的改变以及组间眼轴长度、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值。结果:配戴角膜形镜6个月,观察组各位点脉络膜厚度均较前增厚(P<0.05),对照组各位点脉络膜厚度均较前变薄(P<0.05)。2组之间戴镜前后各位点脉络膜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眼轴长度均较前增长(P<0.05),观察组眼轴长度增长量为(0.09±0.15)mm,对照组为(0.26±0.16)mm,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4,P<0.001)。结论:对于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形镜可以使脉络膜增厚,眼轴长度增长减缓,这可能是角膜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单眼 脉络膜厚度 眼轴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近视者佩戴CRT型和VST型角膜形镜角膜损伤程度。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濮阳市眼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佩戴角膜形镜的近视110例(212只眼),年龄为8~16(11.22±2.08)岁。屈光状态为等效球镜度-4.00~-0.75 D。所有病例根据戴镜型号分为两组。佩戴CRT型镜者49例(90只眼)为A组,佩戴VST型镜者61例(122只眼)为B组。分别检查戴镜时及摘镜后两种型号镜片切线图和角膜染色的情况。结果戴镜后1个月两组之间荧光素图分别在理想配适、偏松或偏紧可接受、偏松或偏紧不可接受、黏附不可接受的分布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5,P=0.886);角膜地形图切线图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1,P=0.979);角膜染色的情况在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946)。结论VST镜片和CRT镜片在戴镜后1个月对角膜的安全性相近。

  • 标签: 近视 接触镜 角膜 角膜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在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超时间(发病时间为4.5~8.0 h)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对其中42例患者经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后于急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束后即刻予替罗非班治疗(经微导管动脉泵入负荷量替罗非班,并静脉持续泵入维持量48 h)及强化降脂治疗(研究组),对剩余42例患者于造影检查结束后即刻予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强化降脂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随访康复情况;同时依据急性梗死部位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前循环梗死组(n=24)与后循环梗死组(n=18),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随访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 h、7 d、1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月后的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比例(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52.38%),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94.76±11.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1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梗死组患者治疗后48 h、7 d、10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前循环梗死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前循环梗死组,3个月后的预后良好比例(94.44%)明显高于前循环梗死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后循环梗死组与前循环梗死组患者间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且其疗效在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更显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超时间窗 替罗非班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角膜形镜联合视觉训练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10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视光诊疗中心符合角膜形镜配戴标准的患者120例,均以右眼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受试者分成3组:视觉训练(VT)组40例,角膜形镜(Ortho-k)组40例,角膜形镜联合视觉训练(OCVT)组40例。观察1年后3组患者近视屈光度及眼轴长度(AL)增长情况。3组患者近视屈光度及AL干预前后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干预1年后3组患者近视屈光度(F=5.597,P=0.006)及AL(F=6.354,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重比较后发现,VT组与OCVT组的近视屈光度(P=0.001)及AL(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tho-k组与OCVT组的近视屈光度(P=0.036)及AL(P=0.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VT组与Ortho-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形镜联合视觉训练控制青少年近视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角膜形镜或单纯视觉训练。

  • 标签: 角膜塑形术 视觉训练 联合 青少年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