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黎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100730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患者对护士的刻板印象,探讨改善患者对护士刻板印象的策略。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分析法,用目的抽样法对12例住院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患者对护士的刻板印象可归纳为3个主题,主要是患者对护士角色的认知、患者对护患关系的刻板印象和患者视角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3个方面,其中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包括医生对护士的态度、媒体报道的舆论效应和患者自身负性心理体验。结论患者对护士产生的消极刻板印象情况不容乐观,建议通过重塑理想的护士角色、构建和谐的信任关系和提供友好的"他者"支持来实现改善患者对护士的刻板印象。

  • 标签: 患者 护士 刻板印象 护患关系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儿童重症早期康复近年来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早期运动康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早期运动康复有利于预防或减少患儿的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缩短患儿住院周期,促进患儿认知功能恢复及生长发育,改善患儿长期预后。本文重点介绍了儿童重症的早期运动康复干预技术与相关策略

  • 标签: 重症 儿童 早期 运动康复 康复策略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危重患儿的重要抢救手段,适时撤机对有创机械通气患儿至关重要,撤机困难或延迟撤机可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增加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引起撤机困难的病理机制复杂,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早期康复干预的介入对改善困难撤机患儿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就困难撤机的定义、病因及综合康复干预措施等方面做一简单介绍。

  • 标签: 机械通气 撤机困难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患者对护士的刻板印象,探讨改善患者对护士刻板印象的策略。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分析法,用目的抽样法对12例住院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患者对护士的刻板印象可归纳为3个主题,主要是患者对护士角色的认知、患者对护患关系的刻板印象和患者视角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3个方面,其中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包括医生对护士的态度、媒体报道的舆论效应和患者自身负性心理体验。结论患者对护士产生的消极刻板印象情况不容乐观,建议通过重塑理想的护士角色、构建和谐的信任关系和提供友好的"他者"支持来实现改善患者对护士的刻板印象。

  • 标签: 患者 护士 刻板印象 护患关系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上导致儿童听力下降常见的疾病之一。大约80%学龄前儿童至少一次罹患分泌性中耳炎,30%~40%学龄前儿童具有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病史,5%~10%学龄前儿童的分泌性中耳炎表现为慢性病史。为避免儿童听力的进一步损伤,针对反复发作的,特别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上通常需要施行手术予以干预。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和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外科干预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烧伤不仅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影响,还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而烧伤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该文通过介绍小儿烧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现状,结合Haddon模型,从主体、致伤因子和环境3个方面综述小儿烧伤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展,旨在为开发适合我国小儿烧伤的风险评估工具提供依据,为制订全方位、多层次的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 烧伤 影响因素分析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围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PPTSD)会对妇女的健康、母婴关系和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尽早的干预和治疗对于PPTSD孕产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PPTSD的关注度远不及产后抑郁等其他心理健康疾病,仅有国外少数研究在其干预策略方面进行了探索。本研究对近5年来发表的PPTSD干预策略的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和梳理,旨在为我国开展PPTSD孕产妇的干预和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

  • 标签: 综述 应激障碍,创伤后 围产期 干预
  • 简介:摘要肌肉减少症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临床结局和预后具有不良影响,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及早发现,积极诊治。临床上,可遵循发现可疑病例(筛查)—评估—确诊—严重程度评估的诊断流程。针对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治疗基础上,合理的营养干预和运动是目前肝硬化合并肌少症治疗的重要措施,激素补充、针对骨骼肌代谢途径药物治疗的作用尚需要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肝硬化 肌少症 评估 治疗 策略
  • 简介:摘要2015年中国新发恶性肿瘤数据统计表明,30岁以下女性患者为3.88万,这些恶性肿瘤患者急需得到医生关于生育力保护和保存的建议,而卵巢组织冷冻方法是保存内分泌功能和生育能力的最佳方法。目前影响卵巢组织存活的关键是解决卵巢组织移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问题,本文将从卵巢组织移植后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以及抗氧化剂、促血管生成和远处缺血预处理等干预方法进行系统地文献梳理,有助于结合生物技术与医疗技术开发更有效、安全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以改善卵巢移植后缺血状态,解决日益增长的女性生育力保护需求。

  • 标签: 卵巢组织移植 缺血再灌注 血管再生 女性生育力保护
  • 简介:摘要身体衰弱和认知功能障碍在老年人群中的共存现象普遍存在,认知衰弱这一概念的提出则加强了二者之间的关联。认知衰弱可导致老年人痴呆、跌倒、残疾甚至死亡等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因此,早期识别与积极干预对老年认知衰弱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就认知衰弱的概念、测评工具、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进行了综述,指出医护人员应重视并尽早识别老年人认知衰弱状态,并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从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开展认知衰弱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综述 老年人 认知衰弱 早期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社区干预及管理对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将社区内符合要求的慢性心衰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居家观察方式观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规范化的慢性心衰患者社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心衰的知晓率、患者的服药率、标准化药物使用率、心功能、生活质量满意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等。结果慢性心衰患者科学的社区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标准化药物使用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降低,观察组干预后血压、血糖、心率指标控制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血压有效控制率达到72.4%高于对照组45.9%(χ2=13.137,P<0.05),观察组血糖有效控制率达到69.4%高于对照组32.7%(χ2=14.543,P<0.05),观察组心率有效控制率达到80.6%高于对照组53.1%(χ2=12.588,P<0.05)。观察组在戒烟、低盐低脂饮食、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和体脂率方面好于对照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MNLF)对照组(31.21±3.01)高于观察组(22.66±2.87)(t=7.26,P<0.05)。明尼苏达心衰患者生活质量表(LiHFe)得分对照组(39.85±6.09)低于观察组(71.36±4.32)(t=18.44,P<0.05)。再次入院次数(46.9%比29.6%)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6.1%比31.6%)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12.64,15.01,均P<0.05)。结论通过建立慢性心衰患者的社区干预及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衰的知晓率、服药率、标准化药物使用率、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在社区推广。

  • 标签: 心力衰竭 社区干预 心血管疾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程后期以感染性胰腺坏死为主的第2次"死亡高峰"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挑战。外科医师对感染性胰腺坏死干预指征、时机、策略及方式的掌控尤为重要,对其早期预测与识别、术后管理与协作也需不断加强。目前,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外科干预呈现微创化、阶段化、多学科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特点,临床医师不仅应建立以疾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体系,还应重视SAP的非感染性局部并发症,防患于未然。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就目前SAP局部并发症外科干预的临床实践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SAP患者后期整体治愈率。

  • 标签: 胰腺炎 感染性胰腺坏死 局部并发症 外科干预 策略
  • 简介:摘要施炯及其同事探讨有关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的最新证据以及新的治疗策略

  • 标签:
  • 作者: 王旭 范尧 俞丽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 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中心,重庆 40112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中心,重庆 401120
  • 简介:摘要音乐干预作为一种非药物补充支持疗法,在神经康复、精神障碍、特殊儿童、老年医学、癌症治疗、心理健康促进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近年来也被逐渐应用于围产期女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研究证实,音乐干预可为围产期女性提供有效的心理和生理的支持:促进心理健康、提升睡眠质量;改善分娩体验、促进自然分娩;改善母乳喂养、提升高危妊娠管理质量等。此外,音乐干预对促进胎儿的神经发育和提升早产儿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基于音乐的干预策略在围产医学中应用的规范流程及评价标准仍需建立和进一步完善。

  • 标签: 音乐疗法 围产期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患有功能性胃肠病以及精神疾病的病例越来越多。近年来,大量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显示,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疾病往往并存,且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为“菌-肠-脑轴”的互动异常。在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医患双方对其临床表现认知及重视程度不够、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欠缺及干预方式的全局观和整合观不足,造成当前该类疾病的疗效欠佳。本团队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提出“胃肠精神病学”的概念,并总结其临床干预策略需要包括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益生菌、益生元、菌群移植和心理认知等多学科介入。本文以“胃肠精神病学”为基础,对该类疾病的诊疗进行系统的阐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脑肠轴 功能性胃肠病 精神疾病
  • 简介:摘要疾病获益感能对照顾者的身心健康和患者的照护结局产生影响,已有研究证实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能改善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当前国内外的癌症患者照顾者疾病获益感干预策略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瑜伽疗法、以网络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写作干预、应对技能训练、延续性护理以及其他干预策略等,旨在为癌症患者照顾者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提高其疾病获益感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综述 肿瘤 照顾者 疾病获益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团体标准的约束干预策略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4月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的385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2月—2021年1月入住的20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2—4月入住的18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身体约束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团体标准的约束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者身体约束情况、约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身体约束措施改进后ICU护士的身体约束实践行为问卷和身体约束认知问卷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身体约束时间短于对照组,身体约束率、肢端水肿发生率、肢端淤紫发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约束措施改进后,ICU护士的身体约束实践行为问卷、身体约束认知问卷评分均高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团体标准的约束干预策略可提高ICU护士对患者身体约束的实践能力及认知水平,可有效缩短ICU患者身体约束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身体约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身体约束 团体标准 护理 约束决策轮及等级
  • 简介:摘要本文将总结清除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的策略,并对抗体介导的免疫排斥反应(AMR)的治疗策略展开综述。

  • 标签: 肺移植 抗体 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温监测与管理干预策略用于骨科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体温监测与管理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温、心率、血压的变化及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疼痛程度及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体温分别为(36.42±3.27)℃、(36.40±3.22)℃,均高于对照组的(35.71±3.10)℃、(35.84±3.18)℃(t=15.274、13.088,均P<0.05)。两组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低体温、寒战发生率分别为45.1%(23/51)、17.3%(13/51),均低于对照组的64.7%(33/51)、39.2%(2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60、5.830,均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14.8±2.2)min、(24.7±4.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1.9±2.9)min、(32.9±4.9)min(t=17.874、16.960,均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6,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5.9%(3/51),低于对照组的19.6%(1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实施体温监测与管理干预策略,能保证患者在术中和术后的体温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且能减少低体温、寒战事件及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 标签: 体温 监测,生理学 管理 围手术期医护 心率 血压 伤口感染 疼痛程度 寒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