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式术前排尿训练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五病区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介入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方法,在术前1 d进行常规床上排尿训练;观察组在术前1 d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式排尿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尿方式(自行排尿、诱导排尿、导尿)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自行排尿率高于对照组、留置导尿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1 h内排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进行情景模拟式床上排尿训练,可以提高患者术后自行排尿率,缩短首次排尿时间,降低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情景模拟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 排尿训练
  • 简介:摘要排尿障碍被认为是脑小血管病(CSVD)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但以往并未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CSVD患者中排尿障碍的发生比例很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CSVD患者排尿障碍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膀胱过度活动症和尿失禁等,发生机制与额叶皮层、中扣带回、皮层下环路结构和功能受损有关。本文拟对CSVD患者排尿障碍的临床发生情况进行综述,为CSVD的临床诊治拓展新的思路。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排尿障碍 膀胱过度活动症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是发病率较高的中风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收集整理近10年的文献研究,总结目前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是留置尿管、康复及护理。中医学治疗方法以针灸为主,穴位敷贴、中药治疗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明显治疗优势。同时介绍导师从髓海失养、气机失常角度,运用特色针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

  • 标签: 卒中 排尿障碍 针刺疗法
  • 作者: 姜佳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吉林市中心医院肛肠科,吉林 吉林 132011
  • 简介: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患者的排便排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肛肠外科收治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方式。对两组患者排尿排便的状况实行评分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排尿排便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协助术后患者顺畅排尿排便,其护理路径也值得广泛宣传与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肛肠疾病;术后;排尿排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拔尿管法与传统拔尿管法对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排尿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后留置导尿管的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在术后返回病房时开始夹闭导尿管训练膀胱功能,采用传统方法拔除导尿管;观察组在拔管前根据尿袋内尿液250 ml以上判断患者有排尿反射,用注射器抽尽气囊内的0.9%氯化钠后再往回注0.5 ml,嘱患者自行排尿,将尿管随尿液排出体外。分析比较2组患者拔管时的排尿疼痛、排尿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结果观察组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首次排尿时间、自主排尿的发生率分别为(1.47 ± 1.48)分、(20.44 ± 12.98) min、95.8%(69/72),对照组分别为(3.11 ± 1.98)分、(28.03 ± 27.00) min、83.3%(60/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644 、-2.148,χ2值为6.628,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首次排尿量分别为(258.6 ± 41.57)、(248.14 ± 48.82) 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377,P>0.05)。结论改良式拔尿管法,可显著降低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缩短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提高自行排尿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导尿管 排尿 疼痛 排尿反射 拔管
  • 简介:摘要目前众多的经尿道微创术式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均通过扩大或再造前列腺段尿道(PU)的腔内空间发挥作用,因此,探讨BPH微创术后PU形态对排尿的力学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探讨PU/膀胱颈横径比(RPU-1)对尿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PU-1>0.79时,PU两侧出现涡流;且涡流随RPU-1增大而增大,相应的尿道出口流速则逐渐降低。CFD技术可量化模拟PU内的涡流行为,揭示RPU-1所反映的PU腔内空间对尿流动力学的客观影响,是无创尿流动力学研究的可用方法。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手术 前列腺段尿道 计算流体力学 涡流
  • 简介:摘要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占小儿消化道畸形的首位,发病率在新生儿中为1/5 000~1/1 500。该病常表现为肛门狭窄或肛门闭锁,伴或不伴瘘管和泄殖腔畸形。其中泌尿生殖系统伴发畸形最多见,发生率为26%~55%。35%~50%的儿童出现脊髓束末梢畸形或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这也是ARM合并排尿异常症状的常见原因。尿动力学检查(UDS)是评估ARM合并下尿路功能变化最好的方法,可以对膀胱尿道功能进行客观分类指导并制定精准治疗方案和随访治疗效果。现就ARM合并排尿异常的原因及相关UDS评估的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排尿异常 尿动力学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排尿日记应用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时对患者膀胱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9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新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排尿日记。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排尿及控尿情况、尿流动力学水平及心理健康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3);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夜尿次数少于对照组,排尿间隔时间、尿量多于对照组,夜间控尿率、日间控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及膀胱逼尿肌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人际关系、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排尿日记应用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中可促使其膀胱功能恢复,改善心理健康。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排尿
  • 作者: 朱毅 杨雨洁 邵清华 倪瑛 郭佳宝 程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肌肉骨骼疼痛康复科,郑州 450052,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系,香港 999077,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南京 210028,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南京 210023,徐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徐州 221004,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南京 210023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不同平面脊髓损伤排尿障碍大鼠尿动力学及膀胱c-Kit的调控作用。方法将SD雌性大鼠分别制作胸髓和骶髓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于实验第22天将造模成功并进入脊髓损伤后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胸髓损伤组、胸髓损伤电针组、骶髓损伤组、骶髓损伤电针组,每组取10只,并与10只假手术组对照。2个电针组均取关元、三阴交穴位电针刺激,每日15 min,共14 d。干预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尿动力学检测,采用HE染色观察膀胱形态学改变,采用Real-time 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膀胱c-Kit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胸髓损伤组膀胱容量及顺应性均明显降低,残余尿量明显增加(P<0.05),骶髓损伤组的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顺应性均明显增加(P<0.05),且2组膀胱的组织形态也发生了异常改变。胸髓损伤组大鼠的膀胱c-Kit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骶髓损伤组则明显降低(P<0.05)。分别与2个造模组比较,电针干预增加了胸髓损伤大鼠的膀胱容量和顺应性(P<0.05),电针干预还降低了骶髓损伤大鼠的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和顺应性(P<0.05),改善了膀胱的组织形态结构;并使胸髓损伤大鼠膀胱c-Kit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骶髓损伤大鼠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针对膀胱c-Kit的良性双向调控作用,可能是其改善不同平面脊髓损伤尿失禁及尿潴留的效应机制。

  • 标签: 脊髓损伤 膀胱 电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房区与产后区护士协作攻坚护理在阴道分娩后排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产房区与产后区护士协作攻坚护理模式开展前(2018年1~3月)和开展后(2018年4~6月)于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阴道分娩方式生产的产妇各100例,开展前后产妇分别设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后排尿管理,实验组接受产房区与产后区护士协作攻坚化产后排尿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首次自行排尽尿液时间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排尿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产房区与产后区护士协作攻坚护理模式开展阴道分娩后排尿管理活动,可协助该类产妇成功把握产后自行排尿窗口期,降低产后尿潴留发生风险,提升产后排尿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攻坚护理 阴道分娩 产后排尿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优质服务理论的舒适护理对痔疮术后排尿、排便困难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痔疮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术后护理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排便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焦虑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排便时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的SAS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改善痔疮患者术前术后临床症状,且对预防了患者术后排尿排便困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以及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 标签: 舒适护理 痔疮手术 排尿困难 排便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患儿在学龄前期(3~6岁)的排尿异常表现和阴茎外观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5例尿道下裂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均为原发性尿道下裂,均由同一名术者手术。根据术中阴茎脱套后阴茎下弯程度分成两组。阴茎下弯≤30°为Ⅰ组,28例,手术时中位年龄3.2(1.1~5.4)岁;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阴茎下弯>30°为Ⅱ组,27例,手术时中位年龄2.8(1.5~4.7)岁;行分期包皮瓣术。两组手术时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对患儿家长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患儿术后排尿异常表现和阴茎外观满意度。排尿异常表现包括排尿喷洒、排尿滴沥、尿线偏斜、尿线细小4种。根据小儿阴茎感知评分量表评估阴茎外观满意度,包括尿道外口位置及外形、阴茎头外形、包皮外形、总体外观4项内容,每项均按受试者主观满意度打分:非常满意3分,满意2分,不满意1分,非常不满意0分。调查时患儿均为术后>1年,均无需再次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包括尿道皮肤瘘、阴茎头裂开、尿道狭窄、尿道憩室、阴茎下弯残余等。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5例中排尿异常者共21例(38%),Ⅰ组7例(25%),Ⅱ组14例(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具体表现为排尿喷洒5例(Ⅰ组2例,Ⅱ组3例),排尿滴沥7例(均为Ⅱ组),尿线偏斜10例(Ⅰ组4例,Ⅱ组6例),尿线细小6例(Ⅰ组3例,Ⅱ组3例)。55例的阴茎外观满意度中各项均满意(得分≥2分),Ⅰ组和Ⅱ组的总分分别为(10.3±2.2)分和(9.0±2.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Ⅰ组和Ⅱ组的尿道口外形评分分别为(2.6±0.7)分和(2.3±0.8)分,阴茎头外形评分分别为(2.6±0.5)分和(2.3±0.8)分,包皮外形评分分别为(2.5±0.7)分和(2.3±0.8)分,总体外观评分分别为(2.6±0.6)分和(2.2±0.8)分。结论尿道下裂术后患儿在学龄前期随访中,家长对阴茎外观的满意度较高,但是患儿排尿异常表现较普遍。相对于TIP术后患儿,采用包皮瓣分期治疗者的排尿异常表现更常见。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功能 外观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频率功能性磁刺激(FMS)作用于骶3(S3)神经根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45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根据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 Hz组(采用5 Hz频率FMS治疗)、20 Hz组(采用20 Hz频率FMS治疗)和假刺激组(采用与5 Hz组同参数同部位的假刺激治疗),每组15例,最终5 Hz组中有1例因患者原因退出,共44例完成本研究。3组患者均在常规膀胱功能干预的基础上给予不同频率下刺激S3神经根的FMS治疗,其中5 Hz组给予频率5 Hz FMS治疗,20 Hz组给予频率20 Hz FMS治疗,假刺激组给予与5 Hz组相同参数、相同部位的刺激,加用假刺激拍,3组刺激部位均为S3神经根区,每日治疗均为20 min,每周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给予患者膀胱压力容量评定、肌电图检查,并详细记录治疗期间的排尿日记。结果治疗后,5 Hz组和20 Hz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残余尿量、日均导尿次数、日均排尿次数、平均单次排尿量、H反射潜伏期和波幅、F波潜伏期和引出率均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假刺激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Hz组和20 Hz组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残余尿量、日均导尿次数、日均排尿次数、平均单次排尿量、H反射潜伏期和波幅、F波潜伏期和引出率分别与假刺激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0 Hz组患者的残余尿量、日均排尿次数、平均单次排尿量、H反射潜伏期和波幅分别与5 Hz组比较,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 Hz和20 Hz的FMS作用于S3神经根均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且20 Hz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5 Hz组。

  • 标签: 脊髓损伤 尿潴留 功能性磁刺激 膀胱压力容量评定 肌电图
  • 简介:摘要综述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包括手术因素尿路感染、膀胱功能锻炼不足、精神心理因素、年龄药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及延续性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自我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宫颈癌根治术 排尿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术后排尿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及对快速康复干预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来我院行HoLEP的患者120例,按照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将≤2周的分为A组,共52例,>2周的分为B组,共68例,探究影响术后排尿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快速康复干预措施。另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来我院行HoLEP的患者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相关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组与B组患者在括约肌是否受损、膀胱功能障碍、术后出血、尿路感染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吸烟、饮酒、术前IP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括约肌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术后出血、尿路感染是影响经尿道HoLEP术后排尿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留置导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及对照组在尿路感染、暂时性尿失禁、术后尿潴留、尿道狭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RUV低于对照组,Qmax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进行一系列快速康复干预措施,能帮助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排尿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列腺剜除术 排尿功能 快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患者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符合术前纳入标准且临床分期为ⅠB~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84例。所有纳入病例均接受子宫颈癌根治术治疗,于术前1周内、术后6个月时行尿动力学检测,观察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膀胱功能状态并分析其尿动力检查结果特点。结果所有患者中有58例患者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表现,26例无排尿异常表现,两种不同表现的患者之间年龄、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其中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症状的排尿异常,包括排尿困难(55%)、尿频伴排尿不尽感(34%)、压力性尿失禁(7%)、急迫性尿失禁(4%)。根治术后无排尿异常患者中仅有1例表现为尿动力学检查异常(膀胱感觉异常),术后无排尿异常患者手术前后的尿动力检查结果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子宫颈癌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的病例中,43例(74%)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术前排尿模式正常而术后排尿异常需借助腹压。所有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尿流时间、达峰时间、膀胱残余尿量、最大逼尿肌收缩压、膀胱顺应性、正常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道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和功能性尿道长度分别为(12.9±10.3)ml/s、(6.0±4.2)ml/s、(148.0±36.8)ml、(32.9±22.1)s、(11.4±5.0)s、(260.2±219.2)ml、(12.1±8.9)cm H2O(1 cmH2O=0.098 kPa)、(16.1±4.3)ml/cm H2O、(354.5±204.3)ml、(587.4±152.5)ml、(97.6±33.1)cm H2O、(89.9±36.4)cm H2O、(29.6±6.5)mm;而术前1周相应各值分别为(25.1±11.4)ml/s、(11.38±6.6)ml/s、(318.6±96.4)ml、(29.2±18.5)s、(6.7±3.9)s、(29.9±21.5)ml、(31.87±21.43)cm H2O、(78.1±33.9)ml/cm H2O、(258.2±185.5)ml、(335.1±124.9)ml、(96.4±33.9)cm H2O、(88.5±35.2)cm H2O、(37.16±7.24)mm。子宫颈癌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患者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最大逼尿肌收缩压、膀胱顺应性、功能性尿道长度明显低于术前,而正常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达峰时间、膀胱残余尿量高于术前(P<0.05)。另外,尿流时间、最大尿道压力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术前术后并无明显差别。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无排尿异常患者与伴排尿异常患者两者之间术前尿动力结果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者术后尿动力结果比较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之间、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排尿异常情况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癌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患者的尿动力特点主要表现为膀胱感觉功能减退和逼尿肌功能异常,而尿动力学检查可提供客观的临床指标进行早期诊断。

  • 标签: 子宫颈癌 膀胱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神经节在前列腺炎导致排尿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前列腺炎模型组(n=10)、对照组(n=12)。通过前列腺内注射1%无菌角叉菜胶溶液建立大鼠的前列腺炎模型,检测前列腺炎模型组和对照组的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利多卡因阻滞盆神经节后检测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的尿动力学参数。采用膀胱壁内注射荧光金(FG)前列腺内注射快蓝(FB)行逆行神经追踪双标技术检测盆神经节内是否存在同时支配膀胱和前列腺的神经元。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盆神经节切片内科观察到FG-FB双标神经元,证实盆神经节内存在同时支配膀胱和前列腺的神经元。大鼠的尿动力学结果显示,前列腺炎组阻滞前膀胱容量(1.01±0.03) ml大于正常组膀胱容量(1.00±0.02) ml及前列腺炎组阻滞后膀胱容量(1.00±0.02)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18,P>0.05),前列腺炎组阻滞后大鼠排尿频率(12.6±0.13)次/小时低于前列腺炎组阻滞前大鼠排尿频率(24.55±2.14)次/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622,P<0.05)。前列腺炎组阻滞后大鼠不稳定收缩次数(1.5±0.5)次/小时少于前列腺炎组阻滞前大鼠不稳定收缩次数(22.3±2.6)次/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175,P<0.05)。结论前列腺内注射无菌角叉菜胶溶液可成功建立前列腺炎大鼠模型。盆神经节内存在同时支配膀胱和前列腺的神经元,盆神经节在前列腺炎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 标签: 前列腺炎 盆神经节 排尿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阴道前壁吊带松解术治疗阴道前壁吊带手术(MUS)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MUS术后出现排尿困难患者12例,患者年龄47~73(61.3±8.2)岁。随访患者术前及术后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并对患者进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调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次吊带手术发展至出现排尿困难时间最短为术后2个月,最长为术后7个月,平均(3.8±1.8)个月,术后吊带松解时间最短为术后5个月,最长为术后24个月,平均(12.3±6.6)个月。12例患者中11例吊带松解手术后排尿困难症状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尿流率术前:9.3(3.7,13.2)ml/s,术后:21.5(15.7,34.2)ml/s,P=0.004;残余尿量术前:315(200,377)ml,术后:0(0,80)ml,P<0.001,统计学评价均有显著改善;ICI-Q-SF术前:0(0,5)分,术后:4(0,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8)。结论吊带松解术治疗MUS术后排尿困难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排尿困难 吊带松解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综合评估(CGA)的开展现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申请试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科研发的京颐汇老年综合评估系统的全国各地共191个科室进行调查。通过自设问卷调查科室基本情况、CGA开展情况和培训需求。结果104个科室(54.5%)已开展CGA,不同医院级别、医院所在地区和医院所在城市的科室开展CGA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已开展CGA的104个科室中,28个科室(26.9%)开展了门诊CGA,57个科室(54.8%)由科室随机人员完成CGA,87个科室(83.7%)使用纸质问卷评估,51个科室(49.0%)每月评估数量在10例以下。在未开展CGA的87个科室中,68个科室(78.2%)存在无法收费问题,64个科室(73.6%)存在缺乏专业人员问题。90%以上科室存在CGA的培训需求。结论CGA的开展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老年医学科开展CGA情况较差,普遍面临无法收费、缺乏规范化的困境。

  • 标签: 老年综合评估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中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间歇性导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SCI并发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55例,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的27例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28例设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属同步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泌尿系管理认知状况、患者间歇性导尿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间歇性导尿1个月、2个月,泌尿系管理认知状况研究组患者、家属评价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性导尿1个月、2个月,对照组按时导尿、按量饮水、正确评估残余尿量、导尿步骤操作正确、自主训练膀胱功能的患者例数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满意率为85.19%,研究组满意率为96.43 %,总满意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I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家属同步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患者间歇性导尿的依从性,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以及疾病管理的认知,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膀胱排尿功能障碍 家属 同步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