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动脉超声检查对心肺复苏的指导值及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抢救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心肺复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床旁肾动脉超声检查为指导的心肺复苏。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血气分析指标、心肌损伤指标、存活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自主心律恢复、呼吸恢复、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6.78±2.93)min、(12.09±3.93)min、(17.29±5.87)min,均短于对照组的(8.63±3.13)min、(14.12±4.17)min、(21.03±6.12)min,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79、2.856、3.556,均P<0.05);观察组复苏后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分别为(12.80±2.99)kPa、(92.33±5.81)%、(3.11±1.22)kPa,对照组分别为(10.45±2.86)kPa、(89.11±5.14)%、(3.98±1.35)kPa,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79、3.347、3.855,均P<0.05);复苏后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损伤指标包括血乳酸(LA)、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MB)水平分别为(2.45±0.73)mmol/L、(57.23±6.11)ng/L、(26.12±4.37)U/L,均低于对照组的(3.07±0.91)mmol/L、(60.85±6.13)ng/L、(29.32±4.23)U/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85、3.272、4.242,均P<0.05);观察组24 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分别为86.15%(55/65)、78.46%(51/65),均高于对照组的70.77%(46/65)、61.54%(40/65)(χ2=4.552、4.432,均P<0.05)。结论床旁肾动脉超声检查指导心肺复苏术对心脏骤停的抢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患者的自主心律、呼吸、意识恢复,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术 超声检查 血气分析 乳酸 肌钙蛋白 肌酸激酶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pressure,P)联合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指导值。方法采用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常熟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至少24 h的患者76例,排除中枢呼吸抑制、原发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当患者具备撤机条件后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 test,SBT)1 h,根据撤机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两组的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peak)、驱动压(driving pressure,DP)、RR,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相关指标对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76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撤机成功组50例,撤机失败组26例。撤机成功组Ppeak×RR,DP×RR均明显小于撤机失败组。Ppeak×RR(cmH2O·次/min):291.8±76.5 vs 519.8±108.8(P<0.01)。DP×RR(cmH2O·次/min):131.6±34.2 vs 227.0±47.5(P<0.01),Ppeak×RR,DP×R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0、0.941;Ppeak×RR最佳临界值为362 cmH2O·次/min时,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96.2%,特异度为88.0%,阳性预测值(PPV)为97.8%,阴性预测值(NPV)为80.6%;DP×RR截断值为170 cmH2O·次/min时,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92.0%,PPV为94.0%,NPV为88.5%。结论压力联合呼吸频率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

  • 标签: 机械通气 撤机 正压呼吸 吸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建立新的临床分型并验证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88例过伸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20例;年龄18~87岁[(52.9±14.8)岁]。根据颈椎椎管退变状态将过伸性颈脊髓损伤进行分型(Cheng氏分型):无退变性椎管狭窄为A型,单纯椎间盘突出为B型,椎间盘突出合并骨赘增生为C型,椎管内韧带骨化为D型。根据脊髓信号改变和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情况各型又分为3个亚型:无脊髓信号改变或DLC损伤为A1、B1、C1、D1型,伴脊髓信号改变但无DLC损伤为A2、B2、C2、D2,伴脊髓信号改变及DLC损伤为A3、B3、C3、D3型。分析不同分型的基本特征及脊髓信号改变与DLC损伤节段的一致率。A1、A2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22例),A3型与B、C、D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组,6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ASIA损伤分级(AI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根据是否有颈椎椎管退变,将患者分为无退变类(A型)和退变类(B、C、D型),比较两类患者的年龄及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和JOA评分。结果本组A型24例,B型22例,C型34例,D型8例,其中退变性患者占73%(64/88),以B、C、D型为主。B、C型占退变患者的88%(56/64),并以中老年患者为主。脊髓信号改变与颈椎退变状态有关,而与DLC损伤节段的一致率为40%。所有患者随访1~9.1年[4(1,6)年]。非手术组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ASIA运动评分为90(88,96)分、100(100,100)分,感觉评分为216(212,221)分、224(224,224)分;AIS治疗前22例均为D级,末次随访时均为E级;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3(12,14)分、17(17,17)分。手术组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ASIA运动评分为76(62,86)分、98(94,100)分,感觉评分为204(191,212)分、220(212,224)分;AIS治疗前A级4例、B级3例、C级18例、D级41例,末次随访时C级3例、D级51例、E级12例;治疗前与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0(7,11)分、16(14,17)分。两组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AI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非手术组JOA改善率为100%,手术组改善率为95%(63/66) (P>0.05)。退变类患者年龄[(58.4±11.7)岁]显著高于无退变类患者[(38.1±11.9)岁](P<0.01)。无退变类患者治疗前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JOA评分显著高于退变类患者(P<0.01)。末次随访时无退变类及退变类患者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退变类患者末次随访时C型JOA评分优于D型(P<0.05),其余各型间末次随访时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颈椎椎管退变状态、DLC损伤、脊髓信号改变建立了过伸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中老年患者颈椎退变程度越重,DLC损伤发生率越高,脊髓损伤程度也越重,更容易残留神经功能障碍。根据该分型选择治疗方法,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明显,提示该分型可有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椎间盘韧带复合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它的生物学行为多种多样。制定准确的危险度分级、评估原发肿瘤切除术后的复发转移危险、指导辅助治疗以及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GIST危险度分级标准自面世以来,随着对GIST疾病逐渐深入地了解,不断地经历了变革和完善。初期主要是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等临床参数制定危险度分级;中期再把肿瘤部位、肿瘤破裂等因素纳入而形成较为完善的美军病理研究所(AFIP)标准以及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级;近期更有研究使用新的统计学方法如列线图、等高线图等,使得预测患者复发风险更为精准,由此让GIST个体化治疗变成可能。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危险度分级 预后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人工辅助生殖患者早孕期宫角妊娠的诊断及指导临床转归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人工辅助生殖受孕(单胎)成功且于早孕期诊断为宫角妊娠的93例患者,超声测量孕囊大小、孕囊外缘肌层厚度、孕囊着床处宫角形态(是否有隆起)等指标,临床给予患者对侧卧位休息的期待疗法,超声随访。记录胚胎转入宫腔时间、胚胎是否存活。根据不同转归分为转入宫腔内组、宫角滞留并停育组、转归不良组。比较三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孕囊内径、外缘肌层厚度、宫角隆起比例。结果宫角妊娠患者中,56例转为宫腔内妊娠,29例于宫角滞留并胚胎停育,4例转归不良(或破裂或转为间质部妊娠),4例放弃继续妊娠。转为宫内妊娠组、宫角滞留并停育组和转归不良组孕30 d血清β-hCG分别为794.75(387.93,1 635.26)U/L、559.40(373.80,997.20)U/L、187.80(161.25,425.70)U/L,孕囊内径分别为17.25(12.13,23.50)mm、8.50(5.25,16.50)mm、8.25(4.13,13.13)mm,孕囊外缘肌层厚度分别为3.30(3.00,4.30)mm、3.60(3.10,4.60)mm、2.20(0.40,3.10)mm,宫角隆起占比分别为9%、0、100%,以上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维结合三维经阴道超声可以明确宫角妊娠的诊断,并通过测量相关参数进行预后评价,从而有效地指导临床。

  • 标签: 超声检查,经阴道 宫角妊娠 期待疗法 三维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表达变化及临床诊治指导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3例急性病毒性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收治的81例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作为对照A组,8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B组。入院或体检当日均抽取外周静脉血,离心取血清检测CRP、TRAIL水平,对比3组血清CRP、TRAIL水平,并分析不同治疗效果CRP、TRAIL血清水平,分析血清CRP、TRAIL对急性病毒性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A组,高于对照B组(P<0.05);观察组血清TRAIL水平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血清CRP、TRAIL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高于两者单独诊断(P<0.05),CRP截断值为5.664 mg/L、TRAIL截断值为146.82 pg/ml时,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80.00%;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TRAI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有效者血清CRP、TRAIL水平低于无效者(P<0.05)。结论血清CRP、TRAIL水平在急性病毒性感染患者疾病鉴别、疗效评估中均具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 标签: 病毒性疾病 感染 C反应蛋白质 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效血浆救治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92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使用高效血浆治疗分为血浆治疗组(41例)、非血浆治疗组(51例);对胸X线片受累大于1/2的51例患儿分为血浆治疗组(29例)、非血浆治疗组(22例);根据使用高效血浆前的发热病程,分早期组(≤5 d,5例)、中期组(>5~10 d,14例)、晚期组(>10 d,22例)。比较各组患儿基线资料、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结果共纳入92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血浆治疗组与非血浆治疗组患儿入组前年龄、性别、体重、发热时间、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治疗组5 d内体温降至正常率高于非血浆治疗组[88%(36/41)比69%(35/51),χ2=4.745,P=0.029];但14 d内撤离有创呼吸机率[63%(26/41)比76%(39/51)]及PICU转出率[49%(20/41)比69%(35/51)]、28 d内出院率[51%(21/41)比61%(31/51)]、存活率[85%(35/41)比76%(39/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68、3.724、0.846、1.143,P=0.172、0.054、0.358、0.285)。胸X线严重受累患儿中血浆治疗组5 d内体温降至正常率、存活率高于非血浆治疗组[86%(25/29)比59%(13/22)、83%(24/29)比55%(12/22),χ2=4.843、4.796,P=0.028、0.029];但14 d内撤离有创呼吸机率[52%(15/29)比59%(13/22)]及PICU转出率[34%(10/29)比45%(10/22)]、28 d内出院率[45%(13/29)比45%(10/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74、0.632、0.002,P=0.601、0.427、0.964)。发热病程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患儿14 d内撤离有创呼吸机率(或例数比)分别为2/5、13/14、50%(11/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9,P=0.017);3组间5 d内体温降至正常率(或例数比)[4/5、14/14、82%(18/22)]、14 d内PICU转出率(或例数比)[2/5、10/14、36%(8/22)]、28 d内出院率(或例数比)[2/5、8/14、50%(11/22)]、存活率(或例数比)[4/5、13/14、82%(18/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965、4.386、0.462、0.966,P=0.227、0.112、0.794、0.617);血浆治疗组患儿中只有1例在输注高效血浆治疗过程中出现皮疹,余患儿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高效血浆救治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能缩短发热时间及提高存活率;在发热病程的5~10 d应用高效血浆临床效果更理想。高效血浆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血浆 腺病毒,人 肺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效血浆治疗重症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重症病毒肺炎患儿资料。根据是否用高效血浆治疗,分高效血浆组(n=40)和非高效血浆组(n=40)。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感染指标、血气及呼吸机参数相关指标、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入组前高效血浆组与非高效血浆组年龄、性别、入院体质量、发病天数及发热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入组3 d内最差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胸片受累情况、脓毒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入组前、入组后(第3、7天)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入组前、入组后(第1、3、7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乳酸(Lac)、平均气道压(MAP)、氧合指数(P/F)、氧指数(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使用免疫球蛋白、激素、纤维支气管镜、血液净化、高频呼吸机、肺表面活性物质、体外膜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使用有创呼吸机天数、住PICU天数、总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效血浆组在入组后体温降至正常时间较非高效血浆组缩短(Z=-2.10,P=0.04),且存活率高于非高效血浆组(85% vs 65%, χ2=4.27,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效血浆组平均每日费用较非高效血浆组少,分别为3 688.38元(2 335.49,5 741.51)元和3 979.24元(2 670.68,9 992.62)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5,P=0.18)。高效血浆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高效血浆治疗重症病毒肺炎能缩短发热时间、能提高存活率。高效血浆可作为重症病毒肺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高效价血浆 重症病毒肺炎 腺病毒 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成人接种13肺炎球菌多糖结合蛋白疫苗(PPCV13)与23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SV23)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NCBI)和Cochrane协作网图书馆等数据库,将比较PPCV13和PPSV23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纳入分析。合并计算抗菌调理吞噬活性的几何平均滴度(GMT)的比值(GMTR)和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共纳入5篇RCT文献,PPCV13组在接种1个月后针对10个血清型(1、4、5、6A、6B、9V、18C、19A、19F、23F)的GMT水平显著高于PPSV23组(P均<0.05);接种PPCV13和PPSV23,14 d后总体局部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RR=1.08, 95%CI:0.95~1.24),总体全身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RR=0.97,95%CI:0.91~1.04)。结论成人接种PPCV13与PPSV23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但接种PPCV13可以产生更好的免疫应答效果。

  • 标签: 疫苗 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蛋白疫苗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血清型 免疫原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用毒种的传代稳定性,确保毒种适用于疫苗生产。方法将WHO推荐的季节性流感疫苗甲型H1N1和H3N2、乙型BV和BY病毒株(原始种子批)在鸡胚中传代扩增,制备生产用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毒种。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的要求对毒种进行检定,包括鉴别试验、病毒滴度和血凝滴度测定、外源微生物检查等。将毒种连续传10代,用反转录PCR扩增第2、3、4、5、10代病毒鸡胚尿囊液中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传代过程中血凝素和NA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结果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毒种的抗原性均与推荐的病毒株一致。各型病毒滴度均>6.5 lg半数鸡胚感染量/ml,血凝滴度均≥1∶160。2个种子批的支原体和无菌检查结果均为阴性,主种子批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和禽腺病毒检查结果亦为阴性。毒种在鸡胚中连续传代后,各型病毒株血凝素和N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结论四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用毒种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可用于疫苗生产。

  • 标签: 流感疫苗 血凝素糖蛋白类,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 传代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情绪效对早期生活应激和非早期生活应激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筛选出早期生活应激被试(早期生活应激组,n=30)和非早期生活应激被试(非早期生活应激组,n=30),比较两组在不同效的情绪状态(积极、消极、中性)下爱荷华博弈任务中的决策表现。用SPSS 23.0软件对各条件下的两组被试决策表现进行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及随后的Sidak或Dunnett T3事后检验。结果(1)早期生活应激的组别主效应显著[F(1,58)=4.35,P=0.04,偏η2=0.07],早期生活应激组比非早期生活应激组更倾向于风险规避[(27.20±6.95)次,(23.53±9.18)次];(2)情绪效的主效应显著[F(2,116)=3.45,P=0.04,偏η2=0.06)],两组被试在消极情绪下产生了比积极情绪下更强烈的风险偏好[(26.38±9.09)次,(23.88±7.58)次]; (3)早期生活应激与情绪效的交互作用显著[F(2,116)=0.72,P=0.49,偏η2=0.01],情绪对早期生活应激组和非早期生活应激组的影响趋势和程度基本一致。结论早期生活应激和情绪效均会对个体的风险决策产生影响,情绪效对决策的影响并不会随着早期生活应激的有无而变化。

  • 标签: 早期生活应激 情绪效价 风险决策
  • 简介:摘要肺炎链球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会引起各种肺炎球菌性疾病,WHO将其列为12种造成严重疾病负担的重点致病菌之一。当前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接种疫苗成为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有效措施。23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是一种主要针对成人的预防性疫苗,覆盖了全球成人病例中65%~91%的分离株。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了PPV23在降低成人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住院率、死亡率以及经济负担方面的有效性。虽然我国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疾病负担重,但成人接种率却很低。为此,本文总结了成人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国内外流行情况以及接种PPV23疫苗对高危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预防保护效果和获益情况,为国内开展成人接种计划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疾病负担 成人接种计划
  • 简介:摘要40岁及以上女性在完成生育后仍需长期避孕,其妇科内分泌功能及生育能力逐渐下降,且患全身系统性疾病的风险逐渐增加,避孕方法的选择与生育旺盛期女性有所不同,原则为既满足高效避孕需求,又兼顾防治月经相关疾病及缓解绝经综合征症状等额外获益。根据使用者的自身健康状况,无论新的使用者还是正在使用者,均首要推荐长效可逆避孕方法,包括含铜宫内节育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皮下埋植剂、醋酸甲羟孕酮注射液。单纯孕激素避孕方法对围绝经期月经异常、激素补充治疗、痛经等有额外获益。次要推荐避孕套,但需强调坚持和正确使用。不常规推荐复方甾体激素避孕方法、自然避孕法、外用避孕药。紧急避孕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1927—1949年国民政府时期至少颁布了74种涉疫法规,其中由卫生部、内政部、全国经济委员会等中央机构颁行的全国性法规38种,行业性法规5种,地方政府颁行的法规31种。这些涉疫法规使得民国的疫病防治从社会化逐渐向法制化过渡,从而奠定了中国近代防疫法制体系的基础,对中国防疫事业近代化的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民国涉疫法规还呈现出重视交通海港检疫、关注季节性防疫、加强偏远地区的卫生防疫、注重卫生防疫人员资质考核与保障、加大卫生防疫技术应用与研发的总体特征。然而,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医疗水平、战乱频繁和自然灾害的制约,国民政府时期颁布的涉疫法规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但涉疫法规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却对当今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防疫法规立法在人本主义原则、立法适应性、专业性和科学性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作用。

  • 标签: 国民政府 防疫法规 特征 公共卫生史
  •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我国急救人员对于电话指导的心肺复苏(telephone-guide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CPR)的认知,并对不同经济水平地区急救人员对于TCPR的认知进行比较,对于了解我国急救人员的TCPR认知现状。方法采用多中心的横断面调查研究,采取多级方便取样的方法,并对问卷进行测试信度和分半信度测试。问卷调查及数据收集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进行。伦理审批号为M2018264。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电子问卷共回收1 191份。TCPR的知晓率是80.94%,其中97.82%认为心脏骤停时应该实施TCPR,36.62%认为在进行TCPR时需要进行旁观者心肺复苏(bystand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BCPR)质量监测,25.83%的应答者表示所在急救机构设有TCPR的培训课程。发达地区急救人员相较不发达地区急救人员对于判断患者无呼吸的标准(11.69% vs 7.89%,P=0.048)、TCPR需要包括指导胸外按压(92.45% vs 87.49%,P=0.012)、BCPR质量监测包括人工呼吸的频率(84.42% vs 74.87%,P=0.029)有更好的认知度,但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急救人员TCPR的知晓率尚不满意,需要进一步培训以提高急救人员通过电话对院外心脏骤停判定指标、TCPR内容以及旁观者心肺复苏质量监测的认识。我国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急救人员对于TCPR的认知度有一定差异。

  • 标签: 急救医疗服务 电话指导 心肺复苏 旁观者 院外心脏骤停 认知 经济水平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指导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6个月的随访结果。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阜外医院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OCT指导的PPCI患者275例(OCT指导组)。收集全部入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合并疾病、冠状动脉造影和OCT特征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从单纯CAG指导的PPCI患者数据库中1∶1回顾性顺序匹配275例患者(CAG指导组),对比两种策略对6个月临床随访结果的影响。结果OCT指导组中,OCT评估发现斑块脱垂151例(54.9%),支架贴壁不良113例(41.1%),支架近和/或远端夹层38例(13.8%),其中3例(1.1%)同时发生支架近端和远端夹层,38例远端夹层患者中,需行补救性置入支架2例。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OCT指导组与CAG指导组比较,心血管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卒中和出血终点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82)。结论与单纯CAG指导相比,OCT指导的PPCI并不能降低6个月的临床终点事件。

  • 标签: 心肌梗死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 作者: 段凯 肖笛 胡芬 吴鹏 刘本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国家联合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 430207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南医院心血管内科,武汉 430200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南医院呼吸内科,武汉 430200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东西湖医院信息科,武汉 430040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南医院心血管内科,武汉 4302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科,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者的ABO血型分布做出统计,并进一步分析具有不同恢复期血浆抗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抗体效的康复者的ABO血型分布。方法抽取150份年龄18~60岁的COVID-19康复者血浆作为实验组,患者达到出院标准后14 d采集血浆。另抽取武汉市180例健康人的血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年龄、性别与康复者ABO血型分布的关联性。同时分析康复者血浆中抗体的效及其于ABO血型的关联。结果和健康对照组相比,COVID-19康复者中B型血患者数量较多(36% vs 25.0%, χ2=4.714, P<0.05)。性别与COVID-19康复者ABO血型分布无关联性,而年龄与COVID-19康复者ABO血型分布有关联,在40岁以下组中,B型血COVID-19康复者数量较健康对照组增多(38.5% vs 25.0%, χ2=5.264, P<0.05)。5.3%康复者血浆中抗SARS-CoV-2抗体效≤1∶80。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在高血浆抗SARS-CoV-2抗体效组中,B型血COVID-19康复者数量较多(35.2% vs 25.0%, χ2=3.979, P<0.05)。结论COVID-19康复者中,40岁以下、B型血患者数量较多;部分血浆抗SARS-CoV-2抗体效较低的康复者不具备捐赠血浆的条件;而B型血康复者可能更适宜作为COVID-19恢复期血浆捐献对象。

  • 标签: SARS-CoV-2 COVID-19 康复者恢复期血浆 ABO血型 中和抗体 中和抗体效价
  • 简介:摘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因结合了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和质谱高敏感、高特异性等优势被临床实验室广泛应用,但多应用于实验室自建项目,需要进行严格的方法评估,相关指导原则也应运而生,主要包括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C62-A文件、欧洲药品管理局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生物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的M10《生物样品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及日本卫生劳动福利部的生物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然而不同机构颁布的指导原则各有特点。本文结合我国现行的临床质谱应用建议,分析总结参考原则特点,为LC-MS/MS分析临床生物样品的标准化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

  • 标签: 质谱 方法验证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