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32岁男性患者因过敏性鼻炎口服8.8 mg、1次/d。用药第6天腹部出现零星红色皮疹,未在意;用药第7天皮疹增多,伴瘙痒,尿液呈深棕色,双手、巩膜出现黄染。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2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86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309 U/L,总胆红素(TBil)63.9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3.6 μmol/L,诊断:药物性肝损伤,过敏性皮炎。考虑为所致,停用该药,给予保肝治疗及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停用第2天,患者尿液颜色变浅;第4天皮疹颜色变浅,尿液颜色恢复正常,无新发皮疹;第9天皮疹基本消退,肝功能检查示ALT 84 U/L,AST 29 U/L,γ-GT 187 U/L,TBil 19.5 μmol/L,DBil 8.0 μmol/L。2周后复查:ALT 54 U/L,其他检查结果均在参考值范围内。

  • 标签: 氯雷他定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药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布奈德治疗鼻窦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鼻窦炎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8.4±1.2)岁;研究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38.3±1.3)岁。对照组给予布奈德治疗,研究组给予联合布奈德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变态反应变化情况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8,P<0.05)。治疗前,两组鼻窦炎患者变态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分别为(56.3±4.2)kU/L、(4.1±0.3)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4.2±6.9)kU/L、(5.5±0.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鼻窦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分别为(1.2±0.4)μg/L、(5.2±1.1)pg/ml、(2.8±0.3)ng/L,均低于对照组(2.8±0.8)μg/L、(10.3±2.1)pg/ml、(3.9±0.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鼻窦炎患者应用联合布奈德治疗可有效增强治疗效果,使患者血清TIgE、ECP水平明显降低,并能对炎性反应起到一的抑制作用,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枸地氯雷他定 布地奈德 鼻窦炎 临床疗效 总免疫球蛋白E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及联合粉尘螨滴剂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疗效,并分析对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Th1/2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IL-4、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将揭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CSU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玉屏风颗粒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粉尘螨滴剂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gE、IL-4、IL-2、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连续治疗12周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88% vs 77.08%,P<0.05)。治疗后两组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生活质量评分(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E、IL-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L-2、IFN-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IgE、IL-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2、IFN-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瘙痒、自汗、神疲乏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风团数量、直径、出现频率均显著减小(P<0.05),持续时间缩短(P<0.05),且研究组风团数量、直径、出现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滴剂联合玉屏风颗粒及治疗CSU效果较佳,可有效纠正Th1/2表达因子的失衡,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具有一治疗意义。

  • 标签: 荨麻疹 玉屏风颗粒 枸地氯雷他定 粉尘螨滴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及联合粉尘螨滴剂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疗效,并分析对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Th1/2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IL-4、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将揭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CSU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玉屏风颗粒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粉尘螨滴剂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gE、IL-4、IL-2、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连续治疗12周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88% vs 77.08%,P<0.05)。治疗后两组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生活质量评分(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E、IL-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L-2、IFN-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IgE、IL-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2、IFN-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瘙痒、自汗、神疲乏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风团数量、直径、出现频率均显著减小(P<0.05),持续时间缩短(P<0.05),且研究组风团数量、直径、出现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滴剂联合玉屏风颗粒及治疗CSU效果较佳,可有效纠正Th1/2表达因子的失衡,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具有一治疗意义。

  • 标签: 荨麻疹 玉屏风颗粒 枸地氯雷他定 粉尘螨滴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分散治疗,观察组给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治疗21 d。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鼻痒、鼻塞、流涕、喷嚏症状评分分别为(1.42±0.10)分、(1.20±0.13)分、(1.25±0.13)分、(1.33±0.1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0.12)分、(1.68±0.15)分、(1.68±0.11)分、(1.68±0.13)分(t=17.20、17.10、17.85、12.95,均P < 0.001)。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4、6、8水平分别为(16.12±5.05)ng/L、(5.33±2.10)ng/L、(37.16±9.80)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52±5.58)ng/L、(8.12±2.15)ng/L、(48.55±9.65)ng/L,干扰素γ水平为(26.58±2.58)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68±2.69)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6.56、5.86、5.50,均P < 0.001)。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总评分为(61.58±8.5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98±8.35)分(t=12.17,P < 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5/50),对照组为14.00%(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 > 0.05)。结论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控制炎症的效果,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地氯雷他定 通窍鼻炎胶囊 体征和症状 炎症介导素类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鼻窦内窥镜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9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40.6±2.7)岁;研究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41.4±2.3)岁。对照组应用鼻窦内窥镜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地联合鼻窦内窥镜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疾病症状评分、免疫学指标以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5/47),高于对照组74.5%(3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8,P<0.05)。研究组治疗后头晕头痛、鼻分泌物、鼻塞、嗅觉障碍评分分别为(2.1±0.3)分、(2.5±1.4)分、(3.9±1.2)分、(2.1±0.4)分,均低于对照组(3.5±0.6)分、(4.6±1.2)分、(5.2±1.5)分、(3.4±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上皮细胞损伤轻于对照组,基底膜厚度为(7.6±1.3)μm,薄于对照组(9.1±3.5)μm,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灰度值为(167.2±7.8)kD,高于对照组(143.4±6.5)k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嗅觉功能评分为(15.5±0.8)分,低于对照组(18.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在治疗时,应用地联合鼻窦内窥镜术治疗,具有明显效果,创伤小,安全性高,治愈率较高,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有效抑制黏膜组织重塑,改善鼻声反射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嗅觉功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地氯雷他定 鼻窦内窥镜术 慢性鼻窦炎 疗效 嗅觉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白芍总苷联合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开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湿疹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按照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单数组)与对照组(双数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治疗,观察组给予联合白芍总苷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3周的治疗,并于治疗结束3个月后复诊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免疫功能指标、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皮损面积、皮损评分、皮肤瘙痒评分及EASI评分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Th1/Th2水平均升高(P均<0.05),CD8+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4(IL-4)、神经生长因子(IL-10)、白细胞介素-10(NGF)水平均降低(P均<0.05),干扰素-γ(INF-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2例(4.00%),对照组复发5例(10.00%),两组患者的慢性湿疹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细胞因子,有效降低炎性反应及慢性湿疹复发率,安全性高。

  • 标签: 氯雷他定 白芍总苷 慢性湿疹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拟马菊止痒方联合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湿热蕴肤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8年5月本院门诊特应性皮炎湿热蕴肤证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马菊止痒方。2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儿苔藓样变、抓痕、渗出结痂、红斑单个皮损症状进行评分;采用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评分指数(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 Index, SCORAD)评价皮损严重程度,采用皮肤多功能检测仪检测经表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TEWL)情况及角质层含水量、皮肤油脂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IL-17、IL-33、IgE水平;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40/43)、对照组为74.4%(32/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2,P<0.01)。观察组治疗后苔藓样变、抓痕、渗出结痂、红斑评分及SCORAD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630、8.779、6.352、5.264、9.115,P<0.05或P<0.01),血清IL-17、IL-33、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358、19.285、135.049,P值均<0.001)。治疗后,观察组TEWL[(9.77±2.37)g/h•cm-2比(20.53±3.89)g/h•cm-2,t=5.073]情况低于对照组(P<0.01),角质层含水量[(27.16±5.06)%比(13.83±2.71)%,t=-8.552]、皮肤油脂含量[(124.20±3.29)μg/cm2比(90.17±2.36)μg/cm2,t=-21.173]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2/43)、对照组为23.3%(2/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7,P<0.05)。结论自拟马菊止痒方联合可有效缓解特应性皮炎湿热蕴肤证患儿的皮损症状,改善皮肤屏障功能,降低血清IL-17、IL-33、IgE水平,且用药安全。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儿童 湿热蕴肤 自拟马菊止痒方 氯雷他定 皮肤屏障 免疫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AR患者7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37例,女性34例,年龄(37.99±19.51)岁。按治疗方法将其分成A组(39例)和B组(32例),A组给予治疗,B组则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并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治疗后B组中医总症候积分为(4.86±0.89)分,低于A组的(7.32±1.06)分(t=10.447,P<0.001);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27/32),高于A组的58.97%(23/39)(χ2=4.991,P=0.027);B组生活质量总得分为(9.15±2.12)分,低于A组的(14.75±1.93)分(t=11.637,P<0.001);B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4、IL-10、干扰素(INF)-γ、Th1/Th2水平分别为(10.27±0.51)ng/L、(7.55±0.67)ng/L、(18.22±0.23)ng/L、(13.14±0.46)%,A组分别为(12.11±0.31)ng/L、(9.85±0.53)ng/L、(20.92±0.14)ng/L、(15.78±0.22)%,B组各项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在针对AR患者的治疗中,与常规单一西药治疗相比,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调节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针刺疗法 蝶腭神经节 氯雷他定 变应性鼻炎 辅助性T细胞 干扰素γ
  • 作者: 方盛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3期
  • 机构:富源县中医医院,云南 富源 655500
  • 简介:目的:对小儿变应性鼻炎者使用糠酸莫米松联合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采用2020年1月-2022年12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诊治的变应性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60例,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儿划分成均为30例的两个组别,常规组患儿使用定单独治疗,研究组使用糠酸莫米松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症状积分三方面。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变应性鼻炎患儿使用糠酸莫米松联合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症状,减少患儿不良反应,和单独疗法相比,疗效更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糠酸莫米松;氯雷他定;小儿;变应性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阿伐斯汀与阿伐斯汀联合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4家中心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联合治疗组慢性难治性荨麻疹患者口服阿伐斯汀胶囊8 mg每日3次及10 mg每日1次,阿伐斯汀组口服阿伐斯汀胶囊8 mg每日3次及安慰剂10 mg每日1次,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4周随访,采集临床指标及记录不良反应事件。根据瘙痒、风团的数目、风团大小、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每周发作次数评估症状积分,使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评价疗效。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联合治疗组53例、阿伐斯汀组59例纳入疗效分析。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联合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率54.72%;阿伐斯汀组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率35.59%。治疗4周,联合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9例,有效率60.38%;阿伐斯汀组痊愈20例,显效2例,有效率37.29%。治疗2、4周,联合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阿伐斯汀组(χ2 = 4.13、5.96,均P < 0.05)。两组各随访时间点的SSRI差异、组间SS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8.62、4.38,均P < 0.05)。多变量方差分析,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SSRI(0.63 ± 0.05、0.68 ± 0.05)高于阿伐斯汀组(0.47 ± 0.05、0.51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联合治疗组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7例,阿伐斯汀组3例,主要表现为嗜睡、胃部不适、头痛、肝功能异常。结论阿伐斯汀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安全、有效;阿伐斯汀联合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 标签: 荨麻疹 随机对照试验 药物疗法,联合 氯雷他定 阿伐斯汀
  • 作者: 钟文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阿托伐汀钙联合吡格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阿托伐汀钙联合吡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汀钙联合吡格治疗脑梗死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案,可以通过不同机制发挥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汀联合吡格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39例)与单一组(39例),单一组采用阿托伐汀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吡格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心电图参数、纤溶状态、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44%)高于单一组(82.05%),P<0.05;治疗后,联合组心绞痛发作频次较单一组少,持续时间较单一组短(P<0.05);治疗后,联合组ST段压低总和(ΣST)、ST段下降导联数(NST)较单一组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tPAI-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较单一组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较单一组低(P<0.05)。结论阿托伐汀联合吡格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提高疗效,改善纤溶状态和血液流变学,改善心电图参数,缓解心绞痛症状。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汀联合吡格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威海市立第三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吡格、瑞舒伐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4.00%(32/50)(P<0.05)。治疗后,观察组B型利钠肽、左心射血分数、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脱氨酸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梗死发生率(4.00%,2/50)及死亡率(2.00%,1/50)低于对照组(14.00%,7/50;10.00%,5/50),P均<0.05。结论应用吡格、瑞舒伐汀强化治疗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心功能,改善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瑞舒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汀联合吡格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2.06~2023.06期间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52例,按乱数表法分为两组,参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阿托伐汀联合吡格治疗,就相应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平均得分都高于参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汀联合吡格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绞痛具有降血压、抗炎、改善内皮功能等调脂以外的多效性,能够保证疾病的良好干预。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氯吡格雷 心绞痛 冠心病
  • 简介:摘要吡格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性卒中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前和术后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但其抗血小板效果存在个体差异,即存在吡格抵抗现象(clopidogrel resistance, CR)。CR通常归因于血浆中巯基代谢物浓度的降低,而引起巯基代谢物浓度降低的因素众多。文章对CR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临床医生评估CR风险,采取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临床转归。

  • 标签: 氯吡格雷 抗药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修饰多孔钛的抗菌性能及其对成骨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为构建具有抗菌性能的种植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直径10.0 mm、厚度1.5 mm的光滑纯钛试件,以碱热处理后钛试件为对照组、碱热处理+共价结合氨基硅烷的钛试件为硅烷化组、碱热处理+共价结合氨基硅烷+戊二醛接枝的钛试件为接枝组。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试件表面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元素组成、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亲水性(每组6个)、酸性橙Ⅱ法分析氨基或亚胺基团含量(每组5个);用光密度法测定组5个钛试件的接枝密度;用死活菌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涂板计数法、抑菌环法评价各组钛试件抗菌能力,甲基噻唑基四唑法评价各组与成骨细胞共培养1、3、5 d后的细胞活性,细菌-细胞共培养评价有菌环境中各组钛试件的细胞黏附能力。结果接枝后多孔钛表面的孔隙减小,C、N、Cl原子百分含量增加,接触角下降至37.5°±4.0°,接枝密度为(5.07±0.39)μg/cm2;死活菌染色及扫描电镜显示组仅有少量细菌黏附且细菌壁破裂;组菌液涂板仅见零星菌落,抑菌环透亮;细胞培养1、3 d组细胞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5 d组细胞活性(0.547±0.087)显著小于对照组(0.751±0.056)(P<0.05);细菌-细胞共培养显示对照组钛表面黏附大量细菌,组钛表面黏附大量细胞,且细胞形态良好。结论接枝修饰的多孔钛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在有菌环境中可保障细胞黏附。

  • 标签: 氯己定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吡格联合倍乐克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入住本院的心肌梗死患者76例,应用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应用吡格联合倍乐克对患者实施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施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实施干预。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低于对照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应用吡格联合倍乐克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干预,效果显著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倍他乐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氢吡格结合高压氧对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pPCI)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脂联素(AD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TRA-pPCI的冠心病患者10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2组患者术前术后均应用硫酸氢吡格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院后1年随访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清炎性因子、sE-selectin和ADPN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研究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和IMT相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或减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C、TG、LDL-C、hs-CRP、TNF-α、IFN-γ、IL-10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和IMT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或减小,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E-selecti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P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sE-selectin明显降低,ADP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硫酸氢吡格结合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改善行TRA-pPCI冠心病患者的血脂、血清炎性因子和血清sE-selectin、APN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减少术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氯吡格雷 高压氧 可溶性E选择素 脂联素
  • 简介:摘要1例73岁男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因长期输血出现铁负荷过载,给予拉罗司分散拉罗司)500 mg口服、1次/d。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0个月后,因铁负荷过载治疗效果不佳,将拉罗司剂量增至1 000 mg、1次/d。剂量调整约1个月后,患者乏力加重,实验室检查示血尿素氮(BUN)11.5 mmol/L,血清肌酐(Scr)143 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45 ml/(min·1.73 m2)。诊断为肾损伤,考虑可能为拉罗司所致。停用该药,并给予百令胶囊。约1个月后,患者肾功能改善[BUN 9.1 mmol/L,Scr 111 μmol/L,eGFR 60 ml/(min·1.73 m2)]。患者因铁负荷过载再次加用地拉罗司1 000 mg口服、1次/d。服药约1个月后,再次出现肾损伤[BUN 9.7 mmol/L,Scr 131 μmol/L,eGFR 49 ml/(min·1.73 m2)],遂将拉罗司减量为500 mg、1次/d。约3个月后,患者肾功能改善[BUN 8.8 mmol/L,Scr 104 μmol/L,eGFR 65 ml/(min·1.73 m2)]。

  • 标签: 铁代谢障碍 地拉罗司 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