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涂片、液基细胞学涂片对痰抗酸杆菌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4 000例,取其夜间痰、晨痰各1份,共8 000份标本,分别采用直接涂片及液基细胞学涂片进行检验,记录两种方法对痰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液基细胞学涂片及直接涂片对清晨痰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33%(2 426/4 000)、21.55%(1 724/4 000),对夜间痰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34%(1 787/4 000)、12.40%(992/4 000)。与夜间痰相比,两种检测方法均对清晨痰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接涂片法相比,液基细胞学涂片对清晨、夜间痰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 000份痰液标本中,液基细胞学涂片对唾液痰、黏液痰、血痰、脓性痰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52%(108/744)、12.09%(429/3 548)、65.49%(334/510)、49.00%(1 567/3 198),直接涂片对唾液痰、黏液痰、血痰、脓性痰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6%(22/744)、8.26%(293/3 548)、42.35%(216/510)、36.34%(1 162/3 198)。与唾液痰、黏液痰、脓性痰相比,两种检测方法对血痰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接涂片法相比,液基细胞学涂片对唾液痰、黏液痰、血痰、脓性痰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痰抗酸杆菌检测中应用液基细胞学涂片,可有效诊断肺结核,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液基细胞学涂片法 抗酸杆菌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四种方法分别进行血小板计数,旨在为实验室检测血小板计数异常时推荐适宜的复检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8-9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电阻抗法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低值组、中值组、高值组各100例,并基于流式细胞术作为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分别与电阻抗法、牛鲍计数板和改良血涂片的计数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电阻抗法[低值组:(86.1±10.3)×109/L,中值组:(221.8±41.8)×109/L,高值组:(441.3±51.4)×109/L]、牛鲍计数板[低值组:(85.2±10.1)×109/L,中值组:(219.3±37.7)×109/L,高值组:(443.1±54.5)×109/L]、改良血涂片[低值组:(86.1±10.1)×109/L,中值组:(218.1±37.7)×109/L,高值组:(442.6±53.3)×109/L]的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流式细胞术[低值组:(85.4±10.1)×109/L,中值组:(220.7±42.0)×109/L,高值组:(440.9±50.0)×109/L]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上述三种方法与流式细胞术的血小板计数结果之间均具有一致性。结论改良血涂片与参考方法的比对结果一致,且具有不需要特殊仪器、计数同时可以观察血细胞形态、涂片易于长期保存等优点,建议首选改良血涂片作为血小板计数的复检方法。

  • 标签: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 电阻抗 血涂片 流式细胞术 牛鲍计数板法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细胞学样本的临床应用价值不断提升,如何在1~2张的细胞学涂片极端条件下,满足复杂的临床诊治需求,值得探寻。该文作者通过涂片回收细胞蜡块技术,收集痰及胰腺、肺经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获得的手工及液基细胞学涂片上的细胞进一步开展免疫组织化学,验证了该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以此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涂片回收细胞蜡块的制备流程及潜在的影响因素,以促进该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支气管冲洗液进行结核病病原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12月应用广州市胸科医院医学检验科LIS系统资料,对比分析在3周内并行痰、支气管冲洗液金胺O荧光染色涂片与分枝杆菌培养结果情况。结果115例患者支气管冲洗液直接涂片与痰直接涂片、307例患者支气管冲洗液夹层杯涂片与其痰直接涂片比较,应用支气管冲洗液样本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痰样本(P<0.001,P=0.049);应用MGIT 960系统对882例患者支气管冲洗液和痰进行分枝杆菌培养,支气管冲洗液、痰的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7.53%和33.90%,而且89例(10.09%)痰培养阴性患者支气管冲洗液培养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3.555,P<0.001)。结论应用支气管冲洗液进行分枝杆菌培养是结核病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手段,而其涂片染色检查则价值不大。

  • 标签: 结核 支气管冲洗液 抗酸菌涂片染色检查 分枝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结核分枝杆菌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SAT-TB)以及SAT-TB联合结核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痰涂片阴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101例疑似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MGIT960)、T-SPOT.TB以及SAT-TB检测,分析应用SAT-TB技术以及SAT-TB联合T-SPOT.TB对检测痰涂片阴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101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84例临床确诊为肺结核,17例为非肺结核。SAT-TB和T-SPOT.TB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3.10%和68.42%,特异性分别为94.12%和63.64%,AUC值分别为0.79和0.66。SAT-TB和T-SPOT.TB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100%。结论SAT-TB对于痰涂片阴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较高,联合T-SPOT.TB检测时能有效减少肺结核的漏诊。

  • 标签: 结核 SAT-TB 诊断 阴性痰涂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病控制规划实施过程中痰涂片染色抗酸菌检查工作的现状,探讨影响检测质量的可能因素,以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相应措施,快速提高结核病诊疗与防控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越秀区2006—2015年、海珠区2018—2019年《广州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初诊患者登记本》登记资料。结果在册登记11 742例可疑结核病患者,其中结核病患者5 989例、痰涂片抗酸菌检查阳性者1 970例(占结核病患者的32.89%)。结核病患者3个送检涂片样本中全部阳性、2个样本阳性、1个样本阳性、全部阴性的分别有1 481例(24.73%)、284例(4.74%)、205例(3.42%)和4 019例(67.11%)。以就诊时间和痰涂片检查报告时间间隔,将患者样本分为时间间隔为0 d的至少2个即时痰的"A组"和时间间隔≥1 d可能包括晨痰、夜间痰、及时痰的"B组",在可获得时间间隔资料的2 147例患者中,A组、B组病例分别为406例和1 741例,A组占比18.91%。其中:临床诊断结核病患者1 149例(A组185例、B组964例),痰涂片抗酸菌检查阳性509例(44.30%),A组、B组患者3个送检涂片样本中全部阳性、2个样本阳性、1个样本阳性、全部阴性的分别有70例(37.83%)、14例(7.56%)、17例(9.19%)、84例(45.41%)和303例(31.43%)、53例(5.50%)、52例(5.39%)、556例(57.60%),B组阳性率显著低于A组(χ2=9.471 8,P<0.05)。结论在结核病临床诊疗与防控实践中,宣教和督促患者按"即时痰""夜间痰"和"晨痰"规范留取样本并及时送检的工作力度有待加强,以提高涂片染色抗酸菌检查的阳性检出率。

  • 标签: 肺结核 涂片染色抗酸菌检查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ALF隐球菌涂片、培养联合BALF隐球菌抗原(CrAg)检测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宁海县第一医院收治的疑诊为肺隐球菌病的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59例,其中16例最终诊断为肺隐球菌病,男8例,女8例,年龄18~76(52±14)岁,最终诊断为其他疾病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CrAg检测,及BALF联合方法(BALF隐球菌涂片、培养及BALF-CrAg)检测。评价BALF联合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同血清CrAg检测进行比较。结果16例肺隐球菌病中,血清CrAg阳性11例,阴性5例;BALF检出隐球菌14例,2例阴性;BALF-CrAg阳性10例,弱阳性2例,阴性4例;BALF联合方法14例阳性,2例阴性。诊断其他疾病的患者中仅1例血清CrAg弱阳性,余检测均为阴性。对于诊断肺隐球菌病,血清CrAg敏感度为68.8%(11/16),特异度97.7%(42/43),阳性预测值91.7%(11/12),阴性预测值89.3%(42/47);BALF联合方法敏感度87.5%(14/16),特异度100.0%(43/43),阳性预测值100.0%(14/14),阴性预测值95.6%(43/45)。血清CrAg检测与BALF联合方法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5例血清CrAg阴性的确诊患者,4例通过BALF联合方法确诊,1例经肺穿刺活检确诊。结论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BALF联合方法的诊断价值不亚于血清CrAg,二者可以互补。对血清CrAg阴性的患者,BALF联合方法更具有诊断意义。

  • 标签: 隐球菌病 抗原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诊断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在缺乏科学证据而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或在某个问题上存在相互矛盾证据的情况下面临着如何决策的问题,制订共识是其解决手段之一。本文回顾2种常用的共识制订方法即德尔菲(Delphi process)和名义小组(nominal group technique)。德尔菲是通过问卷收集相关专家关于给定问题的看法并进行反复评估;名义小组是通过结构化会议收集相关专家关于给定问题的看法并进行反复评估。(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69-373)

  • 标签: 共识制订 德尔菲法 名义小组法 研究方法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自然分娩产妇中应用改良保护会阴无创助产及传统助产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26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助产方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助产方法,观察组产妇接受改良保护会阴无创助产。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发生情况、会阴水肿发生情况及会阴裂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围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分娩2 d后会阴疼痛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水肿及会阴裂伤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围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2 d后会阴疼痛的情况轻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中,改良保护会阴无创助产的效果优于传统助产,能够减少会阴侧切,减少产妇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减轻会阴损伤及会阴疼痛的程度,同时减少新生儿窒息率,保证母儿安全。

  • 标签: 自然分娩 会阴损伤 助产 初产妇
  • 简介:摘要心电图记录每一心动周期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因图形多变,快速而准确地判读存在一定难度。我们基于多年教学及临床经验提出了一种新的心电图分析方法——"STQRA分析",它是一种以临床诊断重要性为基础的方法。掌握此方法有助于快速判断急危重症、提高心电图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分析方法 心律失常
  • 作者: 阚慧 张淼 郑英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上海 20003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 200032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上海 20003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
  • 简介:摘要阴性对照法系基于"阴性对照的实验检测结果必须阴性"的思想而建立,是人群研究多个比较组和关联特异度的进一步扩展。阴性对照不参与待研究的因果假设,但具有与研究假设相同的潜在偏倚结构。阴性对照可分为阴性暴露对照、阴性时期对照和阴性结局对照,主要用于探测和控制选择偏倚、混杂偏倚和测量偏倚,以补充样本量为辅。合理应用阴性对照有助于提高试验和观察因果推断估计的准确性。

  • 标签: 阴性对照 结局 暴露 时期 因果关联 偏倚
  • 简介:摘要1例66岁女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全麻下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冠状旁路移植术,术后给予华林1.25 mg口服、1次/d抗凝,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替考拉宁静脉滴注抗感染。用药9 d后,患者腹部和胸背部出现大面积皮疹伴瘙痒,诊断为发疹型药疹。停用上述药物,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停药3 d后,皮疹明显好转。因病情需要患者再次口服华林,10 d后,患者胸背部皮疹复现。再次停用华林,换用低分子肝素钠,同时给予氯雷他定口服和复方炉甘石洗剂外用。再次停用华林3 d后皮疹好转。换用另一厂家生产的华林后,患者未再发生皮肤过敏反应。

  • 标签: 华法林 辅药 药疹
  • 作者: 李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18-02-12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18年第2期
  • 机构:加速器制备铊(201Tl)用金属铊(203Tl)靶,用普通电镀法制备时,要求加速器束流不能大于100微安,否则靶层既被打飞,不仅污染靶室,而且损失靶材。而脉冲电镀法对金属镀层的致密性﹑牢固性﹑均匀性比普通电镀均有较大提高[1]。为了提高加速器束流,缩短打靶时间,制备出高致密性﹑牢固性﹑均匀性的金属铊靶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研究了脉冲电镀对镀Tl靶层的质量情况。结果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德尔菲和优序图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指标评价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进行专家咨询,采用优序图计算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采用SPSS 17.0软件对指标的重要性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两轮专家函询后,形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一级指标3项,权重分别为(0.32,0.56,0.12);二级指标6项,权重分别为(0.45,0.55;0.56,0.44;0.55,0.45)、三级指标20项。结论德尔菲是最常用的指标评价,利用其对相关指标进行筛选和修正远优于其他数理学统计方法。在权重确定方面,优序图法相对于因子分析,不需要建立判断矩阵,也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特点,值得推广。

  • 标签: 德尔菲法 优序图法 翻转课堂 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心下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效果,探讨心下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2011年7月至2019年8月,20例心下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完成矫治术,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手术方式:A组心脏上翻,12例;B组心内,8例。比较两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ICU滞留、机械通气、术后天数以及术后吻合口流速等数据。结果两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ICU滞留和机械通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B组[(14.7±2.9)天对(16.1±6.2)天,P<0.05],A组术后吻合口流速>120 cm/s者显著多于B组(7例对1例,P<0.05)。A组住院死亡2例,B组无住院死亡。18例生存患儿顺利出院,均定期随访,随访10~96个月。B组1例术后2个月死于误吸,余无死亡。随访超声心动图示均无吻合口流速增快。结论心脏上翻和心内法治疗心下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入路无显著差异,但心内原位吻合,术后肺静脉梗阻概率低,可以优先选择。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 心下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华林路径表结合回授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受患者病情危重、失联等因素影响,对照组配合完成研究55例,观察组配合完成研究57例。对照组男25例,女30例,年龄(55.37±8.67)岁;观察组男26例,女31例,年龄(54.21±7.73)岁。对照组采用回授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华林路径表结合回授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出院前4 h进行抗凝认知水平测试,出院1个月后进行自我管理水平测试,分析两组患者结果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秩和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4 h抗凝认知水平良好率高于对照组[78.9%(45/57)比61.8%(34/55)],出院1个月后的自我管理水平良好率高于对照组[75.4%(43/57)比54.5%(30/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抗凝认知水平总优良率、自我管理水平总优良率均较高,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华林路径表结合回授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充分发挥高效护理叠加效应,显著提高患者抗凝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华法林路径表 回授法 抗凝认知水平 自我管理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统体表触诊和超声双平面对环甲膜定位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住院或门诊接受颈部超声检查的受试者107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使用超声观察颈部气道结构,选取超声下可清晰显示环甲膜结构的受试者,分别由耳鼻喉科医师使用体表触诊、超声科医师使用超声双平面对环甲膜中点位置定位。使用直尺测量两种方法定位之间的距离,将受试者分为准确组(两点间距≤3 mm)和差异组(两点间距>3 mm)。使用超声测量环-甲间距(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距离)、环甲膜-皮肤间距(环甲膜中点与皮肤间距离),使用直尺测量平视时颈部长度、仰头时最大颌下间距。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种定位方法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选取清晰显示环状软骨和环甲膜的受试者104例。2组性别比例、BMI、环甲膜-皮肤间距、颈部长度、最大颌下间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9.091,P<0.001)、BMI>28.0 kg/m2(OR=11.214,P=0.001)、环甲膜-皮肤间距增大(OR=5.649,P=0.015)为两种环甲膜定位方法出现差异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肥胖(BMI>28.0 kg/m2)、环甲膜-皮肤间距增大是超声双平面与体表触诊法定位环甲膜出现差异的影响因素,对存在上述因素者,建议使用床旁超声定位。

  • 标签: 环状软骨 超声检查 体表触诊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与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乳香、没药的差异性。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炮制法的乳香、没药,考察升温范围、升温速率、粒度大小3个因素对DSC试验条件的影响,并在该条件下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乳香、没药进行差热图谱扫描、分析;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20批乳香、没药进行扫描与对比分析。结果得到DSC试验的最佳条件:升温范围30~600 ℃,升温速率30 ℃/min,粒度100目。乳香、没药的DSC图谱存在明显差异,在297 ℃附近只有乳香各炮制品出现吸热峰,没药各炮制品此温度区间无特征峰;二者在326 ℃放热峰位置接近,但焓值差异较大;100 ℃附近的吸热峰位置和峰形大小接近。FT-IR图谱显示,波数2 925、1 710、1 454、1 371、1 242、1 029 cm-1乳香、没药均出现吸收峰,强峰位置相近。没药波数1 029 cm-1的特征峰强度较乳香特征峰大。结论乳香、没药的DSC谱图存在明显差异,特征峰数量不同,焓值不同;乳香、没药FT-IR谱图二者差异较小,采用DSC鉴别树脂类中药材优于FT-IR,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量热法,差式扫描 谱学,傅里叶变换红外 中药鉴定 乳香(中药) 没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卡式微柱凝胶联合聚凝胺配血预防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侯马市人民医院中心血库输血3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配血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107例)、B组(107例)、C组(106例),其中A组采用卡式微柱配血,B组采用聚凝胺配血,C组采用两种联合配血,对配血试验期间的阳性患者采取不完全抗体检测,比较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差异。结果三组主侧阳性、总阳性率与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次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灵敏度(36.42%)、特异度(84.23%)、符合率(79.24%)优于A组和B组的灵敏度(3.43%、3.54%)、特异度(77.83%、80.02%)、符合率(15.91%、39.22%)。经不规则抗体检测,A组7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4例(均为次测凝聚患者),主侧3例阳性患者诊断为纤维蛋白过多(假阳性);B组17例阳性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5例,主侧2例患者诊断为红细胞悬液浓度过高(假阳性)。结论凝聚胺假阳性率较高,卡式微柱凝胶操作难度低,两种联合检测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敏感性高。

  • 标签: 卡式微柱法 聚凝胺法 配血 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窒息与电刺激两种方法诱发心搏骤停大鼠模型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方法将42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n=6)、窒息组(n=18)和电刺激组(n=18)。各组大鼠均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经股动静脉置管监测血压和补液。窒息组夹闭气管导管致大鼠心搏骤停,电刺激组经食道电刺激诱发大鼠心搏骤停,均于4 min后开始心肺复苏(CPR);假手术组大鼠仅麻醉后气管插管及经股动静脉置管,不诱发心搏骤停。观察模型大鼠72 h存活情况,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别于复苏后24 h和72 h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取下腔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脑损伤相关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钙结合蛋白S100B的水平;取脑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大脑海马CA1区病理学改变。结果窒息组和电刺激组均成功诱发出心搏骤停,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分别为94.4%(17/18)和88.9%(16/18)。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窒息组大鼠72 h累积存活率与电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0.040,P=0.841)。复苏后24 h窒息组和电刺激组大鼠NDS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分:37.50±4.26、32.17±4.02比8.33±2.33,均P<0.01);复苏后72 h两个模型组NDS评分有下降趋势,以电刺激组下降更为显著,与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14.00±2.89比26.33±4.84,P<0.05)。ELISA结果显示,复苏后24 h窒息组和电刺激组大鼠血清NSE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μg/L:1.02±0.07、1.02±0.02比0.87±0.02,均P<0.05)。复苏后72 h窒息组血清NSE水平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g/L:1.03±0.05比0.87±0.02,P<0.01);而电刺激组血清NSE水平已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g/L:0.96±0.04比0.87±0.02,P>0.05)。各组大鼠复苏后各时间点S100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光镜下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复苏后24 h两个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均无明显神经元损伤;72 h时两组有部分神经元损伤,以窒息组较电刺激组更严重。结论窒息和电刺激诱发心搏骤停并成功复苏后的大鼠均有一定程度的脑损伤,以窒息诱发的心搏骤停后脑损伤较电刺激更严重。

  • 标签: 心搏骤停 脑损伤 脑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