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简称肝癌)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丧失手术机会,系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兴起给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尤其是阿替利单抗+贝伐单抗治疗方案已被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作为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从阿替利单抗+贝伐单抗治疗方案的应用现状、治疗失效后的应对策略、成本-效益分析以及不良反应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癌,肝细胞 阿替利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雷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眼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8例(128眼)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64例(64眼)。研究组采用雷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广泛视网膜凝;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广泛视网膜凝。术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88%(62/64),高于对照组的85.94%(55/64)(χ2=4.873,P=0.027);术后1周、1个月研究组视力及房水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眼压、房水IL-6、IL-8、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4/64),低于对照组的18.75% (12/64)(χ2=4.571,P=0.033);术后6个月研究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4.206,P=0.040)。结论雷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广泛视网膜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青光眼,新生血管性 雷珠单抗 光凝,视网膜,广泛 小梁切除术 因子,炎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眼玻璃体腔注射雷单抗(IVR)治疗后,复发与非复发者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差异,初步分析其与ME复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RVO继发ME(CRVO-ME)患者45例4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22只眼,女性23例23只眼;年龄(61.11±10.88)岁;均为单眼发病。所有患眼均接受IVR治疗,每一个月1次,连续3个月;并于初始3次治疗后ME消退。根据治疗后6个月时是否再次出现ME将患者分为复发组、非复发组,分别为21例21只眼、24例24只眼。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OCTA仪对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治疗前后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中心凹、旁中心凹的血流密度(VD)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FAZ周长(PERIM)、非圆度指数(AI)、FAZ范围300 μm宽度内VD(FD-300)。中心凹VD包括浅层、深层视网膜VD(SFVD、DFVD);旁中心凹VD包括浅层、深层视网膜VD(SPFVD、DPFVD)。以初始3次治疗后为观察时间点,对比观察两组患眼各参数变化情况。复发组、非复发组间各参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预测ME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确定预测ME复发的临界值。结果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患者年龄(t=1.350)、眼压(t=1.929)、SFVD(t=-1.716)、DFVD(t=-1.143)、CRT(t=-1.207)、AI(t=1.38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R治疗次数(t=5.912)、BCVA(t=5.003)、SVD(t=-4.617)、SPFVD(t=-4.110)、DVD(t=-5.503)、DPFVD(t=-4.772)、FAZ面积(t=2.172)、PERIM(t=2.606)、FD-300(t=-3.5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VD预测CRVO-ME复发的AUC最大,为0.921;DVD预测ME复发的最佳临界值为37.65%,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1.7%、85.7%。结论与非复发者比较,复发者SVD、SPFVD、DVD、DPFVD、FD-300降低,FAZ面积和PERIM增加。DVD≤37.65%是预测ME复发的最佳临界值。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黄斑水肿 复发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力疗法(PDT)延长照射时间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单抗治疗后极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C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CH患者51例5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瘤体位于黄斑区36只眼,位于黄斑外(旁中心外或视盘周边)15只眼。所有患者均行BCVA、眼底彩色照相、FFA、眼B型超声、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51只眼中,伴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48只眼。瘤体位于黄斑区、黄斑外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05±0.05、0.32±0.15;肿瘤厚度、直径分别为(4.5±2.2)、(3.8±1.4)mm和(9.7±3.6)、(7.7±1.9)mm。患眼均行PDT治疗,照射时间123 s;48 h后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雷单抗0.05 ml(含雷单抗0.5 mg )。治疗后1、3、6个月采用治疗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患眼BCVA、视网膜下积液(SRF)、瘤体渗漏情况及大小变化。治疗前后BCVA、瘤体厚度和直径比较行t检验。结果治疗后6个月,所有患眼瘤体缩小,未见瘢痕形成;瘤体内血管较治疗前稀疏,荧光素渗漏减少,其中未见荧光素渗漏8只眼;伴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48只眼中,视网膜平复43只眼。瘤体位于黄斑区、黄斑外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16±0.15、0.55±0.21。与治疗前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1、-2.676 ,P=0.036、0.040 )。与治疗前比较,不同位置患眼肿瘤厚度(t=3.416、3.055,P=0.011、0.028 )、直径(t=4.385、4.171 ,P=0.002、0.009)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PDT照射时间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单抗治疗可使CCH瘤体缩小,BCVA提高。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脉络膜肿瘤/治疗 血管瘤/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1例67岁男性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伊立替康+奈达铂+替雷利单抗,21 d为1个周期)。治疗1周后患者咳嗽明显好转,无痰中带血。治疗2个周期后因出现Ⅳ度骨髓抑制,暂停化疗和免疫治疗,改为放射性治疗(放疗)。第29次放疗后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伴气促,无发热。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胸部CT检查示新增双肺网格状模糊影,以右肺为甚。停止放疗,重启化疗,患者咳嗽、咳痰等好转,但气促逐渐加重。患者间质性肺炎病变累及双肺而非局部性,排除放射性肺炎;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排除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感染,考虑为替雷利单抗所致的免疫相关性肺炎合并感染。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和英夫利昔单抗抑制免疫反应,先后给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伏立康唑抗感染,辅予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咳嗽、咳痰、气促逐渐消失,氧合指数改善,胸部CT复查示双肺间质性改变范围逐渐缩小。

  • 标签: 抗肿瘤药,免疫类 肺炎,间质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性肺炎 替雷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1例72岁男性患者因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先后行一线方案化疗和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为病情稳定,随后改用卡瑞利单抗单药治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第2周期治疗3 d后患者出现急性双眼水平复视,头部磁共振检查未发现脑转移、脑卒中、脑外伤及脑膜炎的相关证据,眼科检查排除其他眼病,考虑为卡瑞利单抗所致的孤立性外展神经麻痹。停用该药,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0 mg/d静脉滴注,1周后患者复视症状明显改善,后续口服醋酸泼尼松龙并逐渐减量,1个月后患者复视消失,随访1个月未再复发。

  • 标签: 外展神经损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卡瑞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曲妥单抗(H)+帕妥单抗(P)联合多西他赛(T)+卡铂(C),即TCHP方案新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接受TCHP方案新辅助治疗并完成手术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新辅助治疗期间利用MRI行临床疗效评价,手术后病理采用Miler-Payne标准评价。分析TCHP方案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结果10例HER-2阳性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8岁。初始TCHP方案9例,TCH方案1周期后因帕妥单抗临床可及更改为TCHP方案1例。病理完全缓解率(pCR/G5)80.0%(8/10),未出现影响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TCHP方案是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有效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可控。

  • 标签: 乳腺肿瘤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靶向治疗 帕妥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瑞利单抗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住院接受卡瑞利单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电子病历,记录其一般情况、卡瑞利单抗用药情况、联合用药情况和应用卡瑞利单抗前后甲状腺功能(甲功)检查结果;对发生甲功异常的患者,应用Naranjo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量表进行药物与损伤的因果关系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为"肯定"和"很可能"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甲功异常的临床特征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71例,22例(31.0%)发生卡瑞利单抗相关甲功异常(因果关系评估结果均为"很可能"),首次发现甲功异常时诊断为甲功减退(甲减)和甲功亢进(甲亢)者各11例,甲亢患者中有3例后期演变为甲减,甲减和甲亢发生率分别为19.7%和11.3%。22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47~78岁;肺癌10例,胃癌4例,食管癌3例,肝癌和乳腺癌各2例,腹膜大网膜间皮瘤1例;卡瑞利单抗单药治疗者3例,联合化疗和/或靶向药物治疗者19例;甲功异常发生在卡瑞利单抗治疗的第1~6个周期,15例(68.2%)发生在第1~3个周期。最初诊断甲减的11例患者中6例无明显症状,5例有乏力症状(1例合并淡漠),4例为亚临床甲减;严重程度4例为1级,7例为2级。最初诊断甲亢的11例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其中5例为亚临床甲亢;严重程度均为1级;有3例患者在继续卡瑞利单抗治疗3、6和7个周期后演变为甲减,严重程度均为2级。22例患者均未停用卡瑞利单抗。1级甲减和甲亢患者未给予干预,3例甲亢患者甲功自行恢复正常,其余患者甲功无明显变化;10例2级甲减患者接受了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2例甲功恢复正常,5例好转,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甲功异常是卡瑞利单抗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既可表现为甲减,也可表现为甲亢,并可由甲亢演变为甲减,严重程度多为1~2级,一般不需要停药。对发生2级甲减患者应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亢进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卡瑞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1例87岁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给予卡瑞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在第5次治疗前,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第6次治疗前患者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第7次治疗前进展为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卡瑞利单抗治疗期间未合并使用其他药物,考虑为该药引起的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随访至患者完成第13次治疗,除偶有促甲状腺激素偏高外,其余指标均在参考值范围,患者的腹胀厌食、畏寒乏力等症状基本缓解。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减退 卡瑞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1例73岁男性患者因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膈和右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接受免疫治疗(卡瑞利单抗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1次/21 d)。免疫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示心肌肌钙蛋白I(cTnI)<0.01 μg/L,肌酸激酶(CK)69 U/L,CK-MB 16 U/L。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第1次静脉滴注卡瑞利单抗次日,患者出现乏力,未予治疗,自行缓解;第2次静脉滴注该药次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乏力。实验室检查示cTnI 0.14 μg/L,CK 440 U/L,CK-MB 39 U/L。心电图检查示ST-T段改变。考虑为卡瑞利单抗导致的免疫性心肌炎。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60~500 mg/d)。用药16 d后,患者胸闷、心悸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示cTnI 0.48 μg/L、CK 94 U/L、CK-MB 37 U/L。

  • 标签: 抗肿瘤药,免疫类 心脏毒性 心肌炎 卡瑞利珠单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转化治疗已成为临界可切除或不可切除肝癌治疗的核心,为更多晚期肝癌患者提供可切除机会。根据临床指南关于肝癌一线治疗方案推荐,笔者总结并分析1例初始临界可切除中晚期肝癌患者行阿替利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单克隆抗体(T+A方案)转化治疗后,成功行肝段切除术,且术后9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该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为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这提示T+A方案在混合型肝癌转化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转化治疗 免疫治疗 肝切除 多学科
  • 简介:摘要动力治疗(PDT)是日光性角化病、尖锐湿疣和中重度寻常痤疮等难治性皮肤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中照参数和光源对PDT疗效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着重从光源波长、光源类型、照剂量几方面阐述PDT中如何设定照参数和选择光源,并综述新型PDT光源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光化学疗法 皮肤疾病 照光参数 光源
  • 简介:摘要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期放化疗是较为公认的治疗方式,但疗效仍有待提高。尼妥单抗作为中国第一个治疗恶性肿瘤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应用于鼻咽癌、神经胶质瘤、胰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且生存获益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关注到其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本文拟对尼妥单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食管肿瘤/靶向疗法 尼妥珠单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马单抗在中国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治疗中重度哮喘的疗效、安全性及管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奥马单抗治疗至少4个月的中重度哮喘患者79例,男30例,女49例,年龄14~76岁,中位年龄50岁。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口服糖皮质激素剂量及不良反应等。两两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配对Wilcoxon分析,组间比较用非参数独立样本Mann-Whitney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分析。结果奥马单抗治疗4个月后,哮喘患者哮喘控制评分(ACT)从17.0(13.0,19.0)分升至20.0(18.0,24.0)分(P<0.001);急性发作次数从1.0(0,1.0)次/4个月减至0(0,1.0)次/4个月(P<0.001);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从16.5(13.8,27.3)%降低至10.4(6.0,16.2)%(P<0.001);PEF占预计值%从71.7(51.4,91.6)%升高至87.5(65.2,105.5)%(P<0.001);FEV1占预计值%从73.6(53.9,90.8)%升高至80.6(68.7,91.8)%(P=0.007);口服糖皮质激素(OCS)维持剂量从12.0(10.0,20.0)mg/d减至5.0(0,17.5)mg/d(P=0.001)。治疗总体应答率达74.7%,其中过敏性哮喘治疗应答率(77.3%)较非过敏性哮喘(25.0%)高(P=0.019)。5例完成1年期治疗资料显示,治疗1年后ACT评分、急性发作次数、PEF占预计值%、PEF变异率及OCS维持剂量较治疗前仍有改善。共有3例(3.8%)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3次(0.6%)。分层分析显示,奥马单抗治疗4个月后,达到推荐治疗剂量(足剂量)组ACT评分改善程度及PEF变异率下降程度[3.0(1.0,8.0)分,6.5(3.5,15.8)%]均较未达到推荐治疗剂量(不足剂量)组[1.0(-0.3,3.0)分,2.9(1.5,5.0)%]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足剂量组治疗应答率(80.0%)较不足剂量组(50.0%)高(P=0.019)。治疗有效但治疗时间不足1年停药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因素(70.3%),其次是患者认为症状已改善不需继续用药(21.9%)及疗效不及预期(7.8%)。结论应用奥马单抗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初步观察具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少。足剂量组治疗应答率更高。经济因素是奥马单抗治疗有效但治疗时间不足1年停药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哮喘 治疗学 奥马珠单抗
  • 简介:摘要1例73岁男性淋巴结转移性肉瘤样癌患者接受替雷利单抗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治疗周期。第10个周期治疗后患者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随机血糖99.1 mmol/L,血清肌酐(Scr)260 μmo/L,血钾5.8 mmo/L,血钠129 mmol/L,血渗透压368 mOsm/(kg·H2O),血气分析示pH 7.1,乳酸2.8 mmol/L。考虑为酮症酸中毒。给予补液、胰岛素降糖和补充电解质等治疗。5 d后患者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示血钾4.4 mmol/L,血钠134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7.0 mmol/L,空腹C肽0.02 nmmol/L。7 d后实验室检查示空腹C肽0,餐后2 h C肽0,诊断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考虑与替雷利单抗有关。19 d后患者空腹血糖5.8 mmol/L,餐后2 h血糖19 mmol/L,Scr 102 μmol/L,血钠139 mmol/L,血氯108 mmol/L,血钾3.9 mmol/L。

  • 标签: 糖尿病,1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替雷利珠单抗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吞食磁力致胃肠道损伤的临床特点、致病机制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30例吞食磁力致胃肠道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为1~10岁,患儿年龄为1岁的占33.33%(10/30),3岁以下占63.3%(19/30),6岁以下占80.0%(24/30)。所有患儿中26例有磁力接触史,其中13例吞食时间明确,吞食数目2~24枚。起病时间为数十分钟到数天不等,多在吞食数小时后发病。病程最短3 h,最长的3个月余。早期可无明显不适,逐渐出现腹痛、呕吐等,也可始终无明显症状。腹部X线片显示多个同等大小的圆形高密度影,呈串珠状或团状分布,动态观察可见位置固定,一般无膈下游离气体征象。根据磁力所在部位、是否出现胃肠道穿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胃镜取出的6例均有胃黏膜水肿、溃疡等。腹腔探查的24例中,均有胃肠道穿孔或瘘形成,其中致2处损伤17例,3处损伤1例,4处损伤2例,6处损伤2例,5处损伤1例,8处损伤1例;6例在胃肠道间同时夹有肠系膜,致肠系膜穿孔,3例在胃肠道间夹有没有磁力的其他肠管致该段肠管肠壁穿孔;2例同时出现肠扭转,1例同时出现腹内疝;1例发现合并有回肠梅克尔憩室。胃镜取出异物的6例,2个月后复查胃镜示胃损伤恢复正常。开腹手术取出的24例,消化道功能恢复后予进食;十二指肠、结肠肠管内置蘑菇头乳胶管引流的均在术后2~3周拔除引流管;结肠造瘘在术后3个月行关瘘手术。1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1例术后3个月出现肠粘连遂行二次手术。所有患儿的治疗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儿童吞食磁力危害极大,应及时采取外科干预措施,尽早争取胃镜下取出是关键。

  • 标签: 磁性异物 胃肠道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我国食管癌最主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发展,靶向治疗开始成为ESCC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尼妥单抗是我国第一个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用于早期或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多项Ⅱ~Ⅲ期临床试验对尼妥单抗在ESCC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证实其在治疗中晚期ESCC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与生存获益,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 标签: 食管肿瘤 尼妥珠单抗 靶向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