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空气污染暴露与婴儿肺功能之间的关联。方法将生于斯德哥尔摩的健康婴儿纳入两项队列(n=99和n=78)。婴儿肺活量测定法包括容积描记和计算用力呼气流量的增量。汇总分析显示,婴儿6月龄时的肺功能与婴儿自出生至测试期间居住地的时间加权平均空气污染程度有关。污染物包括空气动力学直径< 10 μm(PM10 )或<2.5 μm的颗粒物和二氧化氮。结果婴儿期空气污染暴露于所有污染物均与0.5秒用力呼气量(FEV0.5)及用力肺活量(FVC)存在显著负相关。例如,PM10的四分位增量为5.3 μg/m3时,FEV0.5和FVC的下降量分别为10.1 ml(95%可信区间1.3~18.8)和10.3 ml(0.5~20.1),每分通气量和功能残气量的相应变化为43.3 ml/min(-9.75~96.3)和0.84 ml(-4.14~5.82)。结论空气污染暴露会损害婴儿的肺功能,具体体现在气道口径和肺容量方面,这表明相对低水平的空气污染会对生命早期的肺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系统梳理反复潜水减压理论,分析国内外反复潜水用表的现状,结合新的反复潜水概念,根据我国海军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研制、颁布,目前在国内潜水单位广泛使用的12~60 m空气潜水减压表,以及潜水员减压结束出水时机体组织内氮张力情况,编制了反复潜水分组符号表,并按不同的水面间隔时间、不同的反复潜水深度,经详细计算编制了余氮时间表,并与国内外相关用表进行了对比分析。

  • 标签: 反复潜水 氮张力 余氮时间 减压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环境空气污染对自身免疫病的影响。方法从EMBASE,Scopus,PubMed和Cochrane数据库中检索发表的有关环境空气污染与自身免疫病关联的相关文献,检索时段从建库至2019年7月,最终纳入文献24篇。由于各研究间方法学异质性大,遂未进行Meta分析,仅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包括RA 6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1例,AS 1例,SLE 3例,儿童起病的SLE(cSLE)3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2例,川崎病4例和系统性自身免疫病(SARD)4例。分析结果表明,短期暴露于PM2.5可能会增加SLE、cSLE、AS、JIA、SARD恶化的风险。长期接触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和二氧化硫会增加患RA的风险。臭氧水平升高会增加川崎病患者住院的风险,而AAV与环境空气污染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环境空气污染可能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关。建议未来通过开展更多研究来评估空气污染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同时积极开展空气污染物与自身免疫病的机制研究,达到进行早期预防自身免疫病的目的。

  • 标签: 空气污染 自身免疫疾病 疾病活动性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在目前仍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症。经过不懈研究,人们对脓毒症的认识逐步加深,但至今它仍是一凶险病情。脓毒症肾损害的研究历史已有几十年,其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可能包括: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因子、一氧化氮学说、细胞凋亡学说、内皮功能障碍及内皮素作用、内毒素直接损伤及氧化应激损伤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空气污染可诱发感染等多种疾病,故空气污染物很可能是导致脓毒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次探讨空气污染物对脓毒症的影响,有望对该病进行早期防控减少发病率。

  • 标签: 脓毒症 空气污染物 颗粒物 臭氧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一种GDH-3空气采样管用于同时采集空气中12种氯苯类化合物(CBs),并建立与其配套的测定方法。方法于2020年10月,采用GDH-3空气采样管采集空气中以蒸气态和气溶胶态共存的12种CBs,用3.00 ml甲苯洗脱15 min后,以DB-23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结果本方法测定12种CBs的定量测定范围为0.71×10-3~2 000.00 mg/L,相关系数为0.999 67~0.999 98;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4~112.63 μg/m3,最低定量质量浓度为0.14~375.42 μg/m3(样品溶液体积为3.00 ml,采样体积为15.00 L);平均洗脱效率为96.00%~104.00%;批内精密度为2.54%~6.12%,批间精密度为3.85%~7.87%;样品在室温下可密封保存15 d以上。结论研发的GDH-3空气采样管可用于同时采集空气中12种CBs,建立的配套测定方法符合职业卫生标准检测方法的测定要求,适用于空气中12种CBs的同时测定。

  • 标签: 空气采样管 氯苯类化合物 空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孔(IMH)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黄斑孔79例(79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两组:空气组41例,C3F8组38例。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黄斑孔闭合率:空气组为95.12%(38/41),C3F8组为94.74% (36/48) (χ2=0.140,P>0.05);两组术后视力(logMAR)均提高(P>0.05)。俯卧位时间:空气组为(4.12±0.82)d,短于C3F8组的(10.67±1.01)d(t=-31.015,P<0.001);白内障发生率:空气组为21.95%(9/41),低于C3F8组的47.37%(18/38)(χ2=5.663,P=0.020)。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黄斑孔,孔闭合率高,可以缩短俯卧位时间,降低白内障发生率。

  • 标签: 黄斑孔,特发性 玻璃体切除术 剥离,内界膜,黄斑 填充,空气,C3F8 俯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5 G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44医院实施25 G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28例(2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力(BCVA,log MAR)分别为0.69±0.46,0.57±0.36及0.53±0.38,均优于术前0.79±0.65(F=7.13,P=0.037)。术后3个月视网膜复位率为96.43%(27/28),无感染性眼内炎或脉络膜上腔爆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25G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好,术后视力有所恢复且并发症少。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25 G 填充,空气 脱离,视网膜,孔源性 效果,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心死亡供肾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echanical perfusion,NMP)模型,探讨空气氧合NMP和氧气氧合NMP对心死亡供肾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取12只12~14周龄的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大鼠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模型。大鼠肾脏在热缺血损伤30 min并冷保存8 h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使用氧气氧合NMP(O组,6只)、空气氧合NMP(A组,6只)2 h。另取相同数量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分为开腹即获取肾组织的假手术组(C组,6只)和心死亡后仅静态冷保存8 h的心死亡肾脏静态保存组(SCS组,6只)作为O组和A组的对照。微板法检测肾灌注液损伤指标肌酐(Cr)、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HE染色评定肾组织中肾损伤指标,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和IL-6水平,硫代巴比妥酸和WST-8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变量的差异。结果氧气氧合NMP体系(O组)的肾动脉处灌注液氧分压为(576.3±68.2)mmHg,空气氧合NMP体系(A组)氧分压为(137.0±39.1)mm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SCS组、O组和A组的病理损伤评分分别为(7.0±0.1)分、(5.0±0.9)分和(2.5±0.5)分,SCS组肾损伤评分显著高于后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评分亦较O组显著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供肾NMP前后灌注液的△Cr、△AST、△LDH分别为(43.9±52.8)μmol/L、(532.3±52.8)U/L和(9998.0±2014.4)U/L,A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2.6±3.5)μmol/L、(49.1±50.4)U/L和(1477.0±810.4)U/L,均较O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组灌注后肾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力分别为(0.192±0.018)mmol/g和(0.6±0.3)×103 U/g,A组为(0.162±0.023)mmol/g和(1.7±0.4)×103 U/g;O组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124.376±19.635)ng/g和(4.038±1.026)×103 ng/g,A组为(89.331±13.123)ng/g和(1.774±0.518)×103 ng/g。与O组相比,A组肾组织中MDA含量及TNF-α和IL-6水平降低、SOD活力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组MPO和ICAM-1组织表达均较O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空气氧合NMP,可有效模拟肾灌注氧气压力的生理状态,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更有利于DCD供肾缺血损伤的修复。

  • 标签: 常温机械灌注 心脏死亡供体器官 热缺血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呼吸机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辅助机械通气设备,在治疗低氧血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院内感染的肺实质性炎症,可以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呼吸机管路接头管理不规范以及呼吸机管路内喷溅而出的含菌冷凝水形成的气溶胶污染空气进而导致交叉感染,则是VAP发生的重要原因。现有呼吸机管路接头帽可起到避污的效果,但临床应用依从性不高。基于以上因素,广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等单位师生和医护人员共同设计了一种呼吸机管路接头避污及防空气污染装置,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361981.X)。该装置由模肺、罩体、悬挂部和束口部等组成,使用方法简单,可适用于有创呼吸机以及无创呼吸机管路接头的避污,从而减少患者VAP的发生以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避污 防空气污染 专利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苯基缩水甘油醚(PGE)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方法于2020年10至12月,用溶剂解吸型活性炭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PGE,25%丙酮-二硫化碳解吸后,经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峰面积定量。结果PGE的定量测定范围为10.0~1109.0 μg/ml,线性方程为:y=1.156x-4.328,相关系数为0.999 7;方法检出限为3.0 μg/ml,定量下限为10.0 μg/ml;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4.9%~6.4%和6.2%~6.9%;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7.2%~98.8%,平均解吸效率为90.1%,平均采样效率为100%,样品在4℃内可保存7 d。结论本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PGE的现场检测。

  • 标签: 工作场所 空气 苯基缩水甘油醚 气相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填塞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巨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巨大黄斑裂孔患者56例5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17只眼,女性39例39只眼;年龄(64.23±9.30)岁。患眼裂孔最小直径(827.36±83.16)μm。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中文版视功能问卷NEI VFQ-25进行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PRF组和内界膜(ILM)组,各28例28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1.588)、性别构成比(χ2=0.760)、BCVA(Z=-0.400)、裂孔最小直径(t=-0.604)、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CBFA)(t=1.331)、NEI VFQ-25得分(t=0.92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均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RF组以PRF膜填塞裂孔,ILM组以ILM翻转填塞裂孔,充分气液交换后填充无菌空气。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眼BCVA变化、裂孔闭合形态、CBFA以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手术后6个月,PRF组、ILM组患眼中,裂孔闭合分别为27(96.4%,27/28)、26(92.6%,26/28)只眼;BCVA中位数均为0.70;CBFA分别为(1.99±0.20)、(1.91±0.18)mm2;NEI VFQ-25得分分别为(81.36±12.39)、(78.39±10.12)分。与手术前比较,PRF组、ILM组患眼手术后BCVA(Z=-4.636、-4.550)、CBFA(t=-27.115、-31.135)均显著提高,NEI VFQ-25得分(t=-15.557、-10.675)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眼间手术后BCVA(Z=-0.167)、CBFA(t=1.554)、NEI VFQ-25得分(t=0.9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6、0.126、0.331)。结论PRF膜填塞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巨大黄斑裂孔与ILM填塞疗效相当,均可提高患眼裂孔闭合率,改善视力和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提高脉络膜血流灌注。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除术 空气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内界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新发传染病,SARS-CoV-2的暴发、流行和变异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社会恐慌,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研制特异性和灵敏性高的实时、快速和可用于床旁检测的设备及方法对于COVID-19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准确掌握经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气溶胶的行为学特征,对于科学制定疫情防控政策也至关重要。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将生物分子反应信号转换成可检测的物理化学信号的分析装置,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与分析领域,基于常规检测方法(包括菌落计数、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的生物传感器,存在耗费时间和人力、操作复杂等缺点,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的出现使其应用更加便携,并能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需求。本文拟就生物传感器检测的病原种类、检测方法、最新进展及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经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SARS-CoV-2 生物传感器 纳米材料 空气传播 病原微生物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填塞手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查确诊的难治性黄斑裂孔患者17例1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7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年龄(55.18±7.91)岁。所有患眼均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PRF填塞手术,手术完毕时行空气填充。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和1、3个月,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以手术后3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患眼BCVA、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S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以及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等变化情况。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17只眼中,巨大黄斑裂孔、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复发性黄斑裂孔分别为6、7、4只眼;裂孔直径(723.94±38.30)μm。手术后3个月,所有裂孔均闭合。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3个月患眼BCVA(t=4.458)、SVD(t=2.675)提高,CFT降低(t=6.329),FAZ减小(t=4.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眼均未见高眼压、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PRF填塞手术及空气填充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可提高患眼裂孔闭合率,改善视力,提高视网膜血流灌注。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除术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空气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丁腈和异丁腈的气相色谱测定法。方法于2020年3月,以硅胶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丁腈和异丁腈,用甲醇解吸,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分析气相色谱法测定丁腈和异丁腈的特点。结果丁腈和异丁腈的检出限均为0.33 μg/ml。丁腈的线性范围为1.60~1 600.00 μg/ml,回归方程为y=2.295x-3.480,r=0.999 98,最低检出浓度为0.22 mg/m3(空气体积以1.50 L计算),批内精密度为2.43%~4.12%,批间精密度为1.72%~3.70%,解吸效率为93.26%~98.41%;异丁腈的线性范围为1.52~1 520.00 μg/ml,回归方程为y=2.208x-0.102,r=0.999 98,最低检出浓度为0.22 mg/m3(空气体积以1.50 L计算),批内精密度为2.52%~3.22%,批间精密度为1.20%~3.82%,解吸效率为96.85%~102.50%。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以保存10 d。结论该测定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丁腈和异丁腈的同时测定。

  • 标签: 工作场所 空气 丁腈 异丁腈 色谱法,气相 溶剂解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空气尿动力(ACC)是否可以替代液体尿动力(WFC)及ACC评估老年前列腺增生(BPH)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7例男性BPH患者(60~90岁)进行前瞻性研究,对同一患者在同一时段分别行ACC与WFC检查,对两组记录的尿动力学压力参数进行比较。用Bland-Altman图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压力值,用χ2检验比较两组腹压变化的差别。结果WFC与ACC压力测定结果变化趋势一致,但是在3个比较点中,WFC和ACC测定的充盈期平均腹压(Pabd)、膀胱充盈末期压力(Pves.fill)和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void)分别为(25.3±8.5)cmH2O(1 cmH2O=0.098 kPa)和(32.5±5.3)cmH2O、(26.0±8.4)cmH2O和(32.6±5.0)cmH2O和(98.8±32.8)cmH2O和(95.3±36.9)cmH2O,二者测定的压力有显著差异(P<0.05)。WFC组腹压不稳定,74.07%(20/27)表现为膀胱充盈过程中显著下降,和ACC测定腹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Bland-Altman图显示WFC和ACC尿动力学测量的压力值一致性较高。结论ACC测量的压力不能代表WFC测量的压力,提示临床需要建立ACC的标准参考数据。WFC腹压不稳定可能是导致二种测压方法测定的逼尿肌压力不同的因素之一。ACC测量的压力和WFC测定的压力结果一致性较高表明前者也可以用于评估老年BPH膀胱功能的变化。

  • 标签: 尿动力学 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融合空气数据的深度网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预测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定组研究的方法,自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科门诊入选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采集患者住宅区附近的室外环境监测空气数据,计算患者每日空气污染物暴露量和天气数据,并连续记录患者每日的CAT评分。通过融合时序算法和神经网络建立模型对患者未来一周的CAT评分进行预测,并比较该模型与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添加全局注意力机制的LSTM模型(LSTM-attention)和自回归移动模型(ARIMA)的预测准确程度,并探讨预测模型的意义。结果共纳入47例慢阻肺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81.60 d,利用采集的空气数据和CAT评分构建长短期记忆模型-卷积神经网络-自回归(LSTM-CNN-AR)模型,其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85,平均绝对误差为0.71,较LSTM、LSTM-attention和ARIMA三者中最优模型平均预测准确度提升21.69%。结论基于慢阻肺患者所处环境的空气数据,融合深度网络模型可更精准地预测慢阻肺患者的CAT评分。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空气污染 深度网络模型 计算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DB-WAX毛细管柱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30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于2020年8月,用活性炭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正戊烷、正己烷、甲基环己烷、辛烷、丙酮、乙酸乙酯、丁酮、苯、3-戊酮、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甲苯、乙酸丁酯、2-己酮、乙酸异戊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乙酸戊酯、邻二甲苯、氯苯、苯乙烯、环己酮、对氯甲苯、溴苯、间二氯苯、对二氯苯、邻二氯苯、邻氯甲苯、1, 2, 4-三氯苯30种物质,经二硫化碳解析,解吸液经DB-WAX柱分析,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结果30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离效果好,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相对标准偏差0.1%~3.2%,解吸效率77.0%~117.1%,定量下限0.33~ 5.33 μg/ml,最低定量浓度0.22~ 3.55 mg/m3,加标回收率95.4%~104.9%。结论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离和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30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操作简便、快捷。

  • 标签: 色谱法,气相 工作场所 空气 有机化学品 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