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全国范围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道损伤后主刀医师精神创伤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以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注册登记的外科医师为调查对象,设计《LC胆道损伤对主刀医师是否造成心理影响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问卷通过微信方式发放,软件平台为问卷星。观察指标:(1)问卷调查结果。(2)LC致医源性胆道损伤(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完整问卷606份。①主刀医师基本信息:606位主刀医师中,男596例,女10例;年龄为(41±7)岁,年龄范围为18~62岁。59.24%(359/606)主刀医师来自非教学医院,64.03%(388/606)主刀医师在初级、中级职称时发生印象最深刻的一次LC致IBI,76.24%(462/606)主刀医师第1次发生LC致IBI时印象最深刻,69.80%(423/606)主刀医师认为在术中仔细操作可以避免IBI。②患者相关信息:主刀医师发生印象最深刻一次LC致IBI患者中,女400例,男206例;<35岁、35~65岁、>65岁患者的比例分别为9.57%(58/606)、65.51%(397/606)、24.92%(151/606)。③IBI相关信息:57.43%(348/606)主刀医师发生LC致IBI时能及时获得高年资医师帮助。78.88%(478/606)主刀医师邀请更高年资医师参与初次修复手术。主刀医师发生印象最深刻一次LC致IBI时,66.83%(405/606)IBI初次修复手术在LC术中完成,11.06%(67/606)IBI初次修复手术在术后3 d内完成,22.11%(134/606)IBI初次修复手术在术后3 d后完成。主要修复方式中,局部修复、胆管对端吻合、胆肠吻合的比例分别为24.92%(151/606)、30.20%(183/606)、33.17%(201/606)。修复需要切除部分肝脏、发生围术期死亡、需要多次修复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48%(15/606)、2.15%(13/606)、9.24%(56/606)。④后续对主刀医师处理的相关信息:发生LC致IBI后,64.85%(393/606)主刀医师获得患者及家属理解,35.15%(213/606)主刀医师陷入医患纠纷。15.68%(95/606)主刀医师受到医院行政处罚,14.36%(87/606)主刀医师个人出资赔偿,6.77%(41/606)主刀医师有医疗责任险赔偿,9.24%(56/606)主刀医师在医患纠纷中发生医患暴力冲突事件。⑤主刀医师精神心理相关信息:606位主刀医师中,544位发生精神创伤(279位为严重精神创伤)。82.01%(497/606)主刀医师感到焦虑和(或)抑郁时间>1个月;63.37%(384/606)主刀医师想要避免LC,或者在LC中出现紧张情绪;44.72%(271/606)主刀医师回想起损伤时的情景会有生理反应;36.14%(219/606)主刀医师萌生不再从事外科医师的念头;6.44%(39/606)主刀医师寻求心理医师帮助;5.61%(34/606)主刀医师持续服用抗焦虑、抗抑郁等精神类药物>1个月。(2)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主刀医师所在医院类型、高年资医师参与修复、初次修复手术方式、IBI需要多次修复、发生医患纠纷、主刀医师受到医院行政处罚、主刀医师个人出资赔偿、有医疗责任险赔偿、纠纷中发生医患暴力冲突是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影响因素(χ2=7.688,3.932,19.764,13.837,61.488,24.904,30.976,5.344,26.28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次修复手术方式、IBI需要多次修复、发生医患纠纷、主刀医师受到医院行政处罚、主刀医师个人出资赔偿、纠纷中发生医患暴力冲突是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203,2.198,2.922,1.830,2.405,2.171,95%可信区间为1.033~1.402,1.143~4.226,1.944~4.391,1.083~3.093,1.076~5.375,1.002~4.702,P<0.05)。有医疗责任险赔偿是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336,95%可信区间为0.126~0.896,P<0.05)。结论国内大部分外科医师受LC致IBI困扰,其中近一半受到严重精神创伤。初次修复手术方式、IBI需要多次修复、发生医患纠纷、主刀医师受到医院行政处罚、主刀医师个人出资赔偿、纠纷中发生医患暴力冲突是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医疗责任险赔偿是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医源性胆道损伤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医师心理健康 精神创伤 外科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和门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患者组)和社区健康对照63例(对照组)。采用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注意网络功能测验(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言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和数字广度测验(digit span test,DST)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CTQ分与认知功能分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CTQ总分、情绪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绪忽视和躯体忽视因子分[48.50(37.75,57.00)分,9.00(6.00,12.25)分,7.00(5.00,9.25)分,5.50(5.00,7.25)分,13.00 (9.00,16.25)分,11.00(8.00,13.00)分]均高于对照组[34.00(30.00,37.00)分,6.00 (5.00,7.00)分,5.00(5.00,5.00)分,5.00(5.00,5.00)分,9.00(6.00,11.00)分,7.00(6.00,1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81~-6.724,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WCST完成分类数减低,而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和持续性错误数升高(Z=-5.655~-6.060,均P<0.01);ANT正确率降低,而反应时增长(Z=-5.796,-6.094,均P<0.01); VFT和DST分均降低(Z=-3.492~-8.499,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CTQ性虐待分与WCST完成分类数(r=-0.384)呈负相关,与错误应答数(r=0.360)、持续应答数(r=0.394)及持续性错误数(r=0.381)间呈正相关(均P<0.01);CTQ躯体忽视分与ANT正确率(r=-0.400)和执行控制分(r=-0.417)间呈负相关,情绪忽视分与VFT分间呈负相关(r=-0.345)(均P<0.01),控制年龄、受教育年限和PANSS总分后,这种相关性仍存在。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年经历创伤性事件较多,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缺陷,童年创伤对患者认知灵活性、注意、记忆和言语功能具有负性影响,但患者童年创伤与注意网络执行控制间的正性关联尚需进一步验证和探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童年创伤 认知功能 注意 记忆
  • 简介:摘要Andrea Danese及其同事认为,临床评估和循证干预滞后于研究,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花费。为了向一些最脆弱的儿童提供尽可能好的照护,必须加强专家培训、提高临床能力和增加儿童获得照护的机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创伤后成长(PTG)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85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调查TBI患者的PTG水平、PTSD情况,并进一步分析TBI患者PTG的影响因素。结果TBI患者PTGI总分为(58.41±23.05)分,处于低水平。PCL-C得分为(36.18±16.52)分,PCL-C阳性症状检出率为41.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性格类型、社会支持、警觉性增高、创伤再体验是TBI患者PTG的影响因素。TBI患者文化水平低、外向型性格、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PTG水平越高。TBI事件后警觉性反应低者,PTG水平较高,创伤再体验症状促进PTG的发生。结论TBI患者创伤后早期同时出现PTG及PTSD,通过调动患者个体内部因素及外在社会联系等方面积极因素,可能提高患者PTG水平。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创伤后成长 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 作者: 杨永圣 张梦 姚爱明 刘林 冯斌 刘筱 燕宪亮 花嵘 许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急救与救援医学系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1002;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科 211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疼痛对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因急性创伤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的患者,排除年龄<18周岁、严重眼外伤、严重颅脑损伤及其他病情危重者,在入院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VAS评分评估创伤后疼痛,ISS评分评估创伤严重程度;入院24 h内行APACHE Ⅱ评分评估病情。在伤后1个月,排除既往有精神疾病病史、1年内有重大精神创伤史及毒品或药物成瘾者,对最终符合条件的64例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使用PCL-5量表评估PTSD症状。依据PCL-5评分是否≥38分将患者分为PTSD组和非PTSD组,比较两组创伤后VAS评分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Spearman法分析入院时VAS评分与伤后1个月时PCL-5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创伤疼痛程度对PTSD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符合纳入标准者64例,PTSD组19例、非PTSD组45例。两组相比,PTSD组入院时VAS评分显著高于非PTSD组(P=0.006);两组间1个月时VAS评分及1个月VAS变化值(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ISS评分以及入院24 h内APACHE Ⅱ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疼痛是PTS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入院时VAS评分与伤后1个月时PCL-5得分呈正相关(r=0.355,P=0.004)。另外,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VAS评分>8时,对PTSD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33%,P=0.000 2)。结论创伤后严重疼痛是PTS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干预。

  • 标签: 创伤 急性疼痛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诊 危险因素
  • 作者: 张茂 王天兵 白祥军 张连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浙江省严重创伤与烧伤诊治重点实验室,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杭州 310009,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外科,北京 10004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武汉 430030,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全军战创伤中心,重庆 40004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修复是整形外科的重要构成,遵循整形外科原则,运用整形外科技术是提升创伤治疗效果的必然趋势。就当前创伤修复及整形外科发展现状,界定创伤整形的诊疗范畴非常必要。该文就创伤整形概念的形成及创伤整形诊疗范畴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创伤学 整形外科 外科皮瓣 创伤整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骼破坏性炎症,好发于长骨,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血源性感染引起的血源性骨髓炎是最常见的类型。长骨干骺端有很多终末小动脉,循环丰富,血流慢,细菌容易形成菌栓滞留繁殖,余元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毛囊炎等的致病菌在干骺端血管滞留后,如机体抵抗能力弱时可出现病菌迅速繁殖,侵蚀、破坏骨组织,引起急性炎症。其病理变化主要分为脓液扩散,骨质破坏,死骨形成与反应性骨质增生四个过程。创伤性骨髓炎由开放骨折或外科手术所致。软组织破坏严重,血液循坏破坏是感染加重的重要因素。慢性骨髓炎Cierny-Mader分型可分为四型:Ⅰ型为髓内骨髓炎,病灶局限于骨髓腔,如血源性骨髓炎;Ⅱ型为表浅型骨髓炎,病灶局限于骨的外表面,常伴有难治性的软组织缺损,缺乏软组织保护;Ⅲ型为局限性骨髓炎,有存在明显边界的附着的或浮动的骨片,常伴有Ⅰ型和Ⅱ型骨髓炎的特点;Ⅳ型为弥漫性骨髓炎,病灶累及一整段骨或一整个关节。创伤性骨髓炎治疗的首要步骤是处理感染,感染性病灶要彻底清除,这一步是治疗的重中之重。在感染控制的基础上再进行骨重建。重建的手段包括松质骨移植,骨折内固定,节段性骨移植,人工关节置换等。

  • 标签: 骨髓炎 感染 分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传统组各25例。传统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管理,对两组急救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管理后,实验组急诊抢救时间、分诊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抢救成功率、痊愈率与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管理能有效提升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链式抢救流程 失血性休克 急救效率 并发症 预后
  • 作者: 黄聪 刘筱 刘林 姚爱明 燕宪亮 许铁 花嵘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江苏徐州 221002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急救与救援医学系,江苏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江苏徐州 221002 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江苏徐州 221002 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血压变异性(BPV)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因急性创伤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入院时(T1)、手术麻醉前10 min内(T2)、手术完成后60 min内(T3)和手术完成后24 h(T4)血压,计算患者的血压变异系数〔CV-BP,包括收缩压变异系数(CV-SBP)、舒张压变异系数(CV-DBP)、平均动脉压变异系数(CV-MAP)〕及其四分位数,根据CV-MAP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Q1组(CV-MAP≤7.27)、Q2组(7.27<CV-MAP≤9.50)、Q3组(9.50<CV-MAP≤14.05)、Q4组(CV-MAP>14.05)。创伤后1个月使用PTSD量表(PCL-5)评估患者的PTSD症状,以38分为界将患者分为PTSD组和非PTSD组。比较并分析上述指标的差异。各指标与PCL-5得分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V-BP各指标对PTSD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12例患者,其中PTSD组24例,非PTSD组88例。与非PTSD组相比,PTSD组患者的女性比例、T1休克指数、术中术后输血比例更高,PT更长,术中术后输血量更多,术后血红蛋白(Hb)水平更低(均P<0.05)。PTSD组患者T1的SBP、DBP、MAP及T4的MAP均明显低于非PTSD组〔T1 SBP(mmHg,1 mmHg≈0.133 kPa):105.0(86.3,121.3)比122.0(112.0,132.8),T1 DBP(mmHg):62.5(50.0,77.3)比76.0(68.5,82.8),T1 MAP(mmHg):77.8(60.4,91.3)比93.3(82.5,99.0),T4 MAP(mmHg):83.8±9.1比88.7±10.4,均P<0.05〕,CV-SBP、CV-DBP和CV-MAP均高于非PTSD组〔CV-SBP:12.80(10.12,19.16)比9.30(6.07,12.95),CV-DBP:16.62±6.47比12.40±5.61,CV-MAP:14.10(9.25,18.85)比8.90(6.93,13.29),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创伤患者CV-MAP与PCL-5得分呈正相关(r=0.429,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CV-MAP〔优势比(OR)=1.128,95%可信区间(95%CI)为1.015~1.254,P=0.025〕和CV-DBP(OR=1.114,95%CI为1.016~1.221,P=0.022)是急救创伤患者发生PTSD的危险因素。相比于Q1组,Q4组明显更易发生PTSD(OR=18.6,95%CI为1.9~179.1,P=0.012)。ROC曲线分析显示,CV-SBP、CV-DBP和CV-MAP对急性创伤患者发生PTSD均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3、0.682、0.726〕,其中以CV-MAP的预测价值最高,当CV-MAP截断值为12.158时,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69.3%。结论创伤后较高的BPV是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维持创伤患者血压稳定对防治PTSD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创伤 血压变异性 创伤后应激障碍 危险因素 PCL-5量表
  • 作者: 花嵘 杨永圣 姚爱明 刘林 冯斌 刘筱 燕宪亮 许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 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 急救与救援医学系,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镇痛对急性创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病的影响,为PTSD的防治拓展思路。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伤后30 d内平均疼痛评分的高低,分为强化镇痛组(<4分)和非强化镇痛组(≥4分)。收集入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创伤相关参数、VAS评分、PCL-5得分、HADS评分及PTSD发病情况;统计分析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4例符合条件的急性创伤患者,强化镇痛组39例、非强化镇痛组4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强化镇痛组患者伤后1月时PTSD发生率、PCL-5总得分显著低于非强化镇痛组;HADS焦虑和抑郁评分也显著低于非强化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将镇痛药换算成地佐辛用量,强化镇痛组伤后30 d内镇痛药总用量显著高于非强化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创伤患者中,伤后强化镇痛可显著降低PTSD发生率,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

  • 标签: 疼痛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创伤 强化镇痛 焦虑 抑郁 急诊 发生率
  • 简介:摘要高海拔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和经济建设战略区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创伤时有发生,与之相关的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和创伤性凝血病是威胁伤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可以影响正常平原移居人群的凝血功能,出现高凝和纤溶抑制状态。高原地区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也主要表现为高凝状态的难以纠正。根据既往研究,笔者提出了高原地区创伤性凝血病可能的特点,为后续指导平时战时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和创伤性凝血病的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高原 创伤和损伤 凝血功能 创伤性凝血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仿生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诞生,其内容主要是模仿生物的特点从工程学角度设计机械或设备,解决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需求。仿生学在军事、医学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在对仿生学、医学仿生学、骨科仿生治疗理念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脊柱创伤仿生治疗学(STBT)这一新理念,并对其概念和内涵进行阐述,为攻克脊柱创伤治疗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脊柱损伤 仿生学 治疗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胸部创伤创伤总数的10%~15%,在创伤导致的死亡中,约25%是由胸部创伤所引起。规范、准确的创伤严重程度评估是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的基础,应用胸部创伤专科评分评估创伤严重程度对预测患者的并发症和预后、制订临床决策和优化治疗方案均有重要意义。胸部创伤评分类型多样,功能特点各有不同,进行伤情评估时应依据致伤机制、损伤部位及诊疗需求选择适宜的创伤评分。笔者对不同类型胸部创伤评分的适用范围、评分方法及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为临床胸部创伤诊治中更合理使用创伤评分提供参考。

  • 标签: 胸部损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伤情评估